(一)游戏法
例如教师在上创业课之前,可以不做生硬的、说教式的讲解,出人意料地提出这节课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目的:从A地走到B地;游戏规则:自己一个人走,而且必须保证安全地从A地走到B地,绝不允许重复前人的走姿。每人走两遍,且30人不得重复。这样的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时,可以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让同学们琢磨着自己的走姿,只要出现重复的或与前面类似的都被一一罚下场重来。第一遍还算容易,第二遍会出现重复,此时人人力争创造新的走姿,场面会非常热烈。音乐声停止后,很多走姿会诞生。
然后,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品味刚才所做的游戏。说出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走姿,告诉我们做事必须要有创新;不同的走姿,告诉我们创新是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走姿,告诉我们过程更重要;不同的走姿,告诉我们做是起点,要敢于去做;不同的走姿,告诉我们要想与众不同,很难;不同的走姿,告诉我们超越自我是改变的关键等等。
至此,一个个冥思苦想都想不出来的观点将诞生。学生从看似游戏的活动中会升华认知。由于体验学习是在“做”中学、“玩”中学,它能打破参与者的心理防戒,创造自我探索的契机。
(二)情景体验法
1.在小品中体验
小品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上偶尔采取小品的艺术形式,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培养健康的心理品格。
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台上横眉怒目的李老板对员工小张拍桌子,“你怎么搞的?我看你是屡教不改!今天这么重要的场合,你居然迟到了二十分钟……”小张低头擦汗。这时台下喊了:“换老板,换老板!”和蔼可亲的刘老板上台了,笑眯眯地说,“小张呀,你怎么才来呀,看你满头大汗的,一定跑累了吧?来,喝口水,不急不急,是不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呀……”台上台下热闹非凡,有人说,“这个老板太面,再换,再换!”
这时老师提出了问题:这几个老板在面对员工时体现的是什么样的人生观?以后如果碰到这样的不同的情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学生通过小品间接获得体验,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可以引用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成龙的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人生传奇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他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保证职业规划有效实施的条件。通过体验,让学生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在遭遇挫折时不萎靡不振,能辩证分析对待挫折带来的痛苦,化悲痛为动力。
具体还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界人士谈自己的体会,说说他们面对顺境和逆境时的心态和处理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一些不能受挫折教育的反面例子,让学生知道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增强情绪控制能力,提高职业情商,实现可持续发展。
3.在角色中体验
这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体验角色的心理或行为。例如:培养合作精神,可以采用活动《盲行游戏》。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另一人为盲人的“拐杖”。“拐杖”用丝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让其在原地转三圈,然后由“拐杖”带领他穿越有障碍的路线。“拐杖”不可说话,只可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完成后交换角色。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别人对他的态度,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www.xing528.com)
4.在音乐中体验
探讨职业价值观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热烈地讨论中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离不开的五样东西,并罗列在纸上。然后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和老师的解说话语:“人生是美好的,但美好的东西也会有逝去的一天。你会让哪一样先失去呢?失去之后你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下沉默、思考;然后再告诉学生,必须得失去某样东西,来慢慢引导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学会取舍。
在学生即将进入最后一次抉择时,不经意地改变背景音乐,换成《二泉映月》。让学生在《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下痛苦地沉思选择。然后老师接着解说,“你的生活滑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你必须做出你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果决的选择。你只能留下一样,其余全部放弃。当这种命运真正来临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在失去之前,写下我们最想说的话语…”此时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及做出的艰难抉择。
这样的音乐体验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将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三)辩论法
首先确立辩论题,如“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机会太少,还是因为自身素质不高”等。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各推出四位同学上台辩论,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辩论结束后,老师及时点评。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四)案例讨论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可以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阅读的材料,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学生阅读完提供的材料后,以课堂所学内容为中心,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五)在团体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式团体活动中,可以给出四个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让大家进行选择,选择同一种图形的人归为一个团队,团队要讨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图形,然后再让四个团队交叉讨论选择图形的理由。通过这个团体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要扩大学习的视野和范围和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是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收集信息等,让学生融于社会,去亲历体验,在动态中掌握知识,内化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优秀毕业生座谈、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等促进专业技能训练,激发内心情感体验。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教学必须拓展时空,延伸体验。学习的时间不限于上课时间和作业时间,学习的空间不限于教室和学校。教材只是例子,而不是法典。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余味,生成新的学习的需要。教师应该少布置“死”作业,布置学生爱做的活动性作业、开放性作业、社会调查性作业,让他们在新的时空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