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计划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

卓越计划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主要仍通过高校学制教育的主平台,完成对“卓越计划”各个阶段任务的实施。“卓越计划”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改革了大学教学模式中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轨的现状,开创了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强化了大学教育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可得到提升。

卓越计划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

(一)立足工程问题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有效教学研究者曾指出一个问题:在基础教育中有效教学成果较多,专家学者和广大在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获得了大量有效教学的丰硕成果,而在高等教育中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却显得明显不足。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认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显得不够重视,那种在中学里强调的“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不再广泛应用。同时,大学教师重视自身科研创新,对教学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加之高等工程教育中课程单位时间内教学量大,学习内容理论深度大,理解困难,为保证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既定任务的完成,高校工程教育中教师多习惯用一种“压倒性的”思维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为单向的讲述与解释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少,学生缺乏形象的认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基础教育界的教育方式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当基础教育界“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都相对成熟稳定的今天,高等教育的课堂还充斥着“一言堂”“演说式”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种误区。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单一的“授一受”课堂教学模式也明显驱动力不足。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具有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重点难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书本内牵扯到的电子线路灵活多变,是一门老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的课,但实用性又很强。因此,为保证高频课堂的教学实效,必须把握本门课程特点,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以生动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实例引出教学知识点。工程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及其配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几乎可以说是处于知识爆炸和知识更新的最前沿。这使得高校的信息工程类理论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直滞后于现实信息技术工程实践发展的。如果总是墨守成规地遵循“理论—分析—习题”这样的旧有教育思路,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教学的目的也很难达到。如若在教学中,立足工程问题,以当今最新的前沿工程成就和成果作为教学的基本导向,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本专业的理论系统教学的时候就能对前沿理论发展动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灌输先进的工程思想和工程意识,学生便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起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逐渐具有一定的工程思维素养,为今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例如高频电子电路省精品课程团队在教学中,坚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组成展开,坚持紧密结合当今通信行业的最新发展,将校企合作课题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例如讲高频功率放大器时,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学校与油田联合开发的超声井下油路清洗疏通设备,并介绍其中的技术难点:将超声功率放大器通过1000多米的电缆高效输给井下的超声换能器时,遇到了电缆发热、功放效率不高两大难题,应该如何解决?引入两大实际工程问题在课堂向学生设问,引导学生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其中的核心问题“阻抗匹配”等知识点的学习。课后结合课堂内容和实际课题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一系列集体研讨会探索解决之道,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查阅资料及学习相关知识,并在下一次课堂上由学生汇报他们对问题成因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巧妙地将课堂知识点的讲解融合在探索解决实际工程案例的始终。这种立足实际工程问题而展开知识的学习过程,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用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师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从国际上来看,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大体可分为注册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文凭工程师培养模式。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美国为代表,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训练,通过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成为工程师。文凭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其基本模式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工科基础教育外,还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时获得一个工程师学位文凭,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专门性工程师培养模式,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接受的是较为系统的工科基础教育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工程实践教育,在毕业后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锻炼与相应的资格认证考试取得工程师的职称。由于中国的工程师认证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工程师的培养体系尚未规范和成熟。目前的工程师社会培养体制,还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普适性岗前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时间,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软着陆”适应时间显得较为仓促,加之学生毕业后的工程实践经验积累和实践能力发展严重受制于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的选择,以及工程教学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分布的地区性差异等各项因素,这使得中国在实施培养高水准的工程师进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高等工程师社会教育体制的建立尚需时日,工科高校仍需承担起大部分的工程师培养任务。教育部实施的“卓越计划”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明确指出:按现有学制培养工程人才,一般不搞长学制、跨层次的连续培养,而且必须在学校学习中安排足够数量的实习实践和“真刀真枪”的职业化实践学习。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明确要求学生到企业学习,而不是到企业实习,其目的在于使部分由于师资水平或环境设备方面因素的学校无法满足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学习任务,可以到国家一流企业由高水平的企业工程师来组织完成。即主要仍通过高校学制教育的主平台,完成对“卓越计划”各个阶段任务的实施。(www.xing528.com)

“卓越计划”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改革了大学教学模式中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轨的现状,开创了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强化了大学教育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可得到提升。因此在“卓越计划”课堂内必须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改进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必须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联系,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将企业理念灌输到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必须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创新,增进师生教学相长,培养师生的创新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和智慧三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将书本知识通过理论实践环节转化为工程应用能力,并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到创新智慧的飞跃,即在面向实际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的积累和思维的拓展,最终实现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而创新智慧的养成又可以促进理论创新,推进知识层面的理论飞跃。

(三)面向实际探究知识实践创新,增进师生教学相长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与教育输出的人才素质之间的矛盾,而最为突出的是工程型创新人才的匮乏。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不可替代、日趋显著的基础和生力军,大学课堂教育则是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教什么才有效?这个问题如今被热热闹闹的“怎么教”的讨论所掩盖,其实教什么才是本质的,然后,才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等教法问题。作者认为教育的根本便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灌输学生创新的思维,实现培育人的创新智慧、实现社会的长足发展的最终目的。学会创新,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社会赋予教育的使命。“卓越计划”课堂教学更是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稳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第一步的工作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上,然后再开展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从教学的历史脉络看,自古以来中国在教法上的研究就先于、优于西方,如今若能及时传承并发扬光大,不生吞国外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为有利。经过对文献的总结,可以发现有效教学具有多样性,并根据教师身心发展和对教学的感知体验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要引导作用,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方式等)和教学感知(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情感等)都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有效教学还受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因素调控,不同学生认知水平有高低之分,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综合来说,有效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师生双方都应在教与学中得到共同发展。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得到发展。教师的发展进步又有利于教师自身不断增进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效益,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种良性的循环,正是有效教学开展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形成和谐融洽,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亦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内外都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也必须内化到教师教学活动的点滴中,在师生交互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均受到启迪,获得发展提高。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实际,在原有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创造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实际探究知识的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通过校企合作的实际课题研发需求引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在知识点的教学中重点放在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知识的来源;坚持在每次上完课后请全体同学写出简要的书面教学反馈意见,内容主要涉及学生个人的课堂收获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从而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的实效到底如何,为及时改进教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从多年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和实践感兴趣,希望老师能引导其参与目前国际范围内具有先进意义的工程创新设计。

“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加强对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唯有提高教学有效性,不断探究有效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不足,才能实现“卓越计划”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