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从职业教育的特征看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规划高职教学体系,由高职教育的出发点所决定,同时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而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及培训,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长远计划。
2.从教学体系稳定性看改革的必要性
学校的教学体系会受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条件、社会价值观等多种隐私的影响,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由于需要经过多重环节的研究、编写、评审,使得制定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一段时间(至少三年)内不能发生变化。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观察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因此,教学体系的稳定性相对于社会需求的多变性呈现出较严重的滞后,从而出现知识体系与实际使用的脱节。只有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才能实现学生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需求的“无缝链接”。
3.从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为了让社会需求得到满足,为了毕业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去。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检验高职教育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就业困难重重:专业设置的僵化,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变动;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未能满足岗位需求;毕业生自身的求职观念、价值取向等偏差更加加剧了就业形势的变化。因此,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在必行。
4.从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看改革的必要性
国外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与其所在的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同步的,甚至会有所超前。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由于以上种种的原因,发展状态为能达到相应的水平,明显有滞后的状态。所以更应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二)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各要素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要素。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产业结构和企业生产需求,结合各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制订本专业的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着引导驱动的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表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保障体系由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管理体系是指实验实训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实践教学体系各组成要素在运行中既要发挥各自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好地满足岗位能力的需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在原有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关系,缩小或避免学校教学与工作实际的距离。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按照学生能力培养层次,将技能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差异性技能三个部分。其中基本技能为认识实习,主要通过课内实训组织实施,采用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相间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演示、验证、求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技能要求为学生构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训练平台,主要通过专项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等环节的组织实施,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综合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差异性技能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创业考试、课程选修、第二课堂等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人爱好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2.加强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高职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参照职业标准,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1)完善与规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应突出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交融并进,提出课程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工作对象、工具、工作要求以及评价标准等。
(2)教学内容面向生产实际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确定,应结合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以项目、案例、任务的形式进行设计,体现出完整的生产过程。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同时感受职业岗位的工作氛围和职业要求,以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既要满足近期就业“必须够用”,还应考虑到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迁移可用”,同时还要不断引入现场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相关内容,使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跟上专业的发展。
(3)加大“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力度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参照职业标准,并且单独设置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应设置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处理复杂故障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突出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
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www.xing528.com)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坚持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引导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四阶段、现场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工作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
(1)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讲授时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在讲述、讲解的基础上,将案例式、启发式、对比分析法、师生互动教学、问答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的实例,应尽可能地取自生产实际,将应用中必备的技能和知识点融入其中,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充分利用所讲授的实例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状况。
教学中应更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平台,利用国际贸易实验室、数控仿真等软件,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定期开展以专业为依托的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生自行组织的计算机协会、动漫工作室、英语俱乐部等专业社团,广泛吸收学生中的相关专业爱好者,定期开展活动,渐渐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开展各类实践竞赛活动,如举办网页设计大赛、摄影比赛、科技节等,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热情。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4.转变实践教学形式
(1)模拟型向实用型转变
改变传统的模拟性实训项目,把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从现实应用中提取素材,直接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接轨。
(2)指定型向自主型转变
过去的实训多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根据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其创造力和自主精神受到很大制约。应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由教师提出实训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力。
(3)验证型向创造型转变
验证型实践的目的在于求证“已知”,创造型实践的目的在于探求“未知”,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应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强调创造型的实践教学。
(4)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工作适应能力。
5.加大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条件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完善和规范现有的实验实训场地和设施,另一方面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践模式,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1)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源于现场,虚实结合,学练一体,校企共建”的原则,进行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要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方式,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虚拟实训室、虚拟工厂,使学生通过虚拟平台真实地了解掌握各种技术,保证实训的开放性、针对性,使学生训练不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对已掌握的技能,学生不必再浪费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行选题,同时也可以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实现新技术的资源共享。
(2)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质量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着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的原则,采取“请进、走出”等方式,选择装备水平高、技术岗位多、新技术应用广泛、管理规范的周边大、中型先进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为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学校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并聘请企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并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校企紧密合作对高技能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