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逐步改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任务有了很清晰的阐述,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能满足社会、企业在不同时期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承担国家职业教育任务的职业学校来看,职业教育现存的培养模式似乎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有人简单地把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当作考核培养效果的主要标准,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似乎不是这样的!当前企业确实存在“用工荒”的情况,加之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流水作业更加完善,社会就出现了四种声音。第一种:读职校有什么用,不读书照样能找到工资两三千元的工作,厂子环境不好我还打算立马跳槽。第二种: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读职校;第三种:选择职校是因为孩子去打工年纪还小,让他再多读几年书,多认识几个字也好;第四种:职业学校所学的知识,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就业率掩盖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通过多年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研究,我觉得现在的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社会对初、中级人才的大量需求与毕业生就业后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要求成为一对矛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不讲不懂、不看不记、不做不会。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为三年,部分学校采取的是前两年校内学习,基本上是像普通教育那样从早到晚地进行理论教学,即使安排有操作训练,往往也因为指导教师、操作设备、实习耗材的不足而收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第三年名义上是实习,其实就是安排了就业,可能连毕业考试(理论及操作)都省了。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要适应专业与岗位的要求,正确分配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训练的时间比例,调整传统的简单的“2+1”式的学制安排,真正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落到实处。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理论化的倾向,大力倡导根据社会专业发展现实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没有打破传统普通教育模式,从课程的编排到课堂教学,除多了几节专业课以外,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普通教育模式,这让职校的学生很难适应。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成绩偏差,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学生。职业学校的教育仍按应试教育那一套,只重视理论教学,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更少,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影响了他们就读职校的愿望和热情。我们应该让就读职校的学生来职校后能通过贴近现实需要的专业技能展示,较快地树立就读职校的信心,让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训能够顺利就业。
职业教育必须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一是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使之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目前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与劳动部门技能鉴定的要求不一致,且重理论轻实践,难度和深度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在尽量不影响学生德育和文化教育的前提下,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三是要彻底打破目前的考试制度。职业学校完全可采取企业考核制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多采用现场操作考核,不要一张试卷考工匠——文不对题。
(二)增加学生实习实训机会
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尽一切可能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掌握相当的技能,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一线技工的需要。
要加大实训的投入力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空间、机会。目前政府对大多数公立职校投入力度相对较弱,职业学校自身要发展,单靠学生的收费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各级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职业学校自己再投入一定的资金,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训环境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在目前的条件下,虽然各类职业学校也不断加强了这方面的投入,但与职业学生实训条件的满足仍有一段较长的距离。问题归问题,但不断加强和提高完善学生实训条件,这应是职校发展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www.xing528.com)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力量,不断拓展学生的实习空间。在有限的实训条件下,我们应该满负荷地使用现有的实训力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比如,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大力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与校外单位签订实训合同等。在这一方面,我校应该说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近年来,除了加强护理专业在本校医院的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以外,还陆续与公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众多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合同,把学生实训的空间和机会大大地延伸出去,不仅解决了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还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在上岗前就受到了在岗的实习和培训。
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训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如果只局限于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让学生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和技能。所以,每年都要把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送到相关院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始终掌握该领域先进技术,成为职校和企业所需的尖端技术人才。
(三)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过多的宠爱,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没有受到规范的教育。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人才时,必须加强养成教育和责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要培养学生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它不等同于让学生穿破衣裤、吃冷泡面,关键在于这种理念对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性。
职业学校除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结合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以外,应开设养成教育课程,给予学生规范的全面的养成教育。在学生面试和应聘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提问不知如何做、如何走、如何回答,衣着不整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规范而长期的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教育。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只重视就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责任意识的灌输,导致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就业技能就能成功就业,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非常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让每一位参加就业的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不但具有专业技能而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职业人,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教师都应向学生灌输这种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在这一方面,每一位教师要以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责任心、敬业精神,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如演讲、辩论、球赛、文娱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树立他们的团队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它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仅靠某一个环节或方面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德才并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他方面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这个因素来进行的。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竞争能力是职业教育目前需要解决的大课题。通过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职校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为学生谋生,为社会服务,为世界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教育目标,让职业教育走出现在的尴尬境地,创造职业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