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职业教育,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CBE模式等,这些都是很成功的职教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被大家放到了高等教育之后,在人们的观念中,读职业教育的人都是没考上大学的。怎样才能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上来,怎样才能成功地运作职业教育,我们可以从国外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区别中得到启发。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就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和升华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让他们积累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德国,职业教育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支持,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看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障下,企业不仅会制定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给予学校物质上的支持。这种模式对德国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都是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执业人才。
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现在的中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呈现更加细化的要求,而德国的职业教育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的入学资格;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选择企业实用的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加强实训教学练习与实习教学等。这些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www.xing528.com)
在德国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学校相对较少,其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在公立中学实施的,学生通常用一半的时间学习职业课程,另一半时间学习普通课程,相当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学院继续学习。社区学院具有双重职能:一是根据经济状况设立专业和课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二是学生毕业后升入专业对口大学继续读三、四年级。这种模式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很好地衔接在了一起,学生也就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与此同时,这种模式还减轻了高中生的压力,中国高考的很多弊端可以从中得到解决。美国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围绕“五种能力、三种素质”来组织。五种能力为合理利用和支配时间、经费、设备、人力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集体一员和谐地参与工作,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三种素质是阅读、书写、运算技能;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品质、诚实、集体责任感等。
(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
在澳大利亚,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开放并且紧密的。企业在其中起领导作用,它保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确定职业教育接受者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澳大利亚教育机构把这些要求细化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保证教育质量。而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职业课程,并利用资源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程度是判断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三者之间有机配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决定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核心机构还专门为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认证,这种认证是全国统一的,也是非常严格的,学生也可以考取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考取认证时采用学分制,这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也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灵活之处。职业教育的有些专业课直接放到企业或研究所的试验室里进行同步教学是一大亮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分散方式进入多个企业一线,借助企业一线工人和工作环境进行类似于中国“师傅带徒弟式”的实习教学。其实学徒的模式在中国以前是很成功的,很多有名的高级技工都是从学徒过来的,这一模式在中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了,但中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却把这方面的比重减少了很多,单凭学校的教学实训资源来进行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包括实习设备不足、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这种情况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也同样存在,但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把实践教学放在企业一线的方法,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