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高专不同类型的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条件,以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为行业培养专门的职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即高职院校的定位应服从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含义
所谓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核心能力”在我国近年来多采用“关键能力”这一称谓,其基本内涵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从高职院校的职能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高职院校以技术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对创新培养模式与理念、科学设置课程及教学方法、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优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个性发展、自我实现的基础能力,应由其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和潜在能力所组成,其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耐挫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括多个层面,其形成不是个别要素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由相关核心要素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必然是高职院校整体优化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结果。它是在高职院校发展演变过程中长期培育、积淀而成的,并深深地融合于高职院校内质的校园文化之中。
(三)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www.xing528.com)
立足于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加强专业教育中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改革,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使专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就业能力,更强调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动为学生提供有本专业特色的“学业规划到职业规划”一体化的课程指导。
立足于学生对现实的接受与融入,在素质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现有能力与实际需要,开设包括职业诚信、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以及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等模块在内的核心课程,重点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以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开设大量的相关素质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个性化培养。
立足于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根据本校行业背景和育人目标来设计校园文化环境,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着力打造金融文化、诚信文化和校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学生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都被纳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努力了解书本之外、学科之外的知识,积极追逐兴趣与爱好,学会融会贯通,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立足于教师优质“教”与学生优质“学”深度结合,转变教师观念,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通过师资培训与结构调整,建设一支以专职核心课程教师、素质课程教师为主,以兼职班主任、社团导师、专业导师为辅的专兼职核心能力培养队伍,重点开发学生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普及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知识,使高职院校从“提供教学的机构”转向“为学习承担责任的地方”,使高职教育从“追求完整的知识技能结构”转向“形成全面的能力结构”,使高职课堂从“提供课程和修业计划”转向“创设有利于产生学习的环境及体验”,使高职教师从“注重传递知识”转向“注重讲解方法、介绍规律、创设学习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