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东方信息技术学院2004—2009年
北京联合大学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学校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承办,办学地点设在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内。
2001年时,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高职为主,三教统筹”,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进一步依托企业、行业,面向市场建设高等教育专业,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经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多次磋商,学校拟与其合作创办北京联合大学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依托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办学,并在信息学院基础上加挂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的牌子。5月,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筹备组”,开始筹备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的建院工作。信息学院院长鲍泓兼任组长,信息系副主任罗晓惠担任常务副组长并主持筹备组工作。5月30日,北京联合大学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签字仪式在廊坊东方大学城举行。信息学院领导主持签字仪式,副校长张铃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华在意向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办学地点设在东方大学城,由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办学场地、资金、后勤保障,对办学方向和定位提供行业指导,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帮助,负责建立研发基地,并与学院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学院由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承办,初期拟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程序员)、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办公自动化)、通信技术3个高职专业,以后根据企业和社会人才资源需求状况设置新专业,2001年计划申请招收210人,每个专业70人。6月15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京教计(2001)58号文,同意北京联合大学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在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的基础上加挂北京联合大学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的校牌,学院是由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公司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市属高等学校。
2001年11月,信息学院筹备组完成筹备和交接工作后撤销。北京联合大学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派人组成“北京联合大学东方大学城开发信息技术学院董事会”,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卫华任董事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铃任副董事长,校方董事有鲍泓(信息学院院长)、滕长建。学院领导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需经董事会讨论后由学校任免,院人事工作由学校统一管理,党组织负责人由校党委任命。学院首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滕长建主持学院全面工作和党总支全面工作,副院长罗晓惠分管教学工作。
学院依托行业、依托社区,使“用人者”参与办学的全过程,成立由学校和社会、企业等方面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并进行教学指导,按需设课,因材施教。学院以北京地区招生为主,同时面向河北等周边省市,建院初期根据北京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了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等6个专科专业。当年,3个专科专业招生137人,其中自动化技术专业招生40人、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58人、通信技术专业招生39人。
由于采用校企合作办学这一特殊办学机制,学院实行全员聘任制。2001年建院初期,学院仅有两名肩负院领导工作的在编教师,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校本部各学院,同时学院聘请了周边院校教师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先后共聘请了3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与学院有师资合作关系的院校有中石化廊坊管道学院、华北航天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学院没有专门教学机构,教学工作主要由院教务办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院系、教研室协商进行。
学院的财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制度,根据合作办学协议向学校有关部门提交规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归学院用于办学,重大资金流向需提交董事会讨论。学院师生的餐饮、住宿、医疗、娱乐、绿化、环境卫生、图书馆等设施均由东方大学城提供。学院行政办公室以东方大学城为后勤保障,不断完善各项服务措施。
学院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以企业需要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依托本科办高等职业教育,从2002年起拓宽办学渠道,不仅招收专科生、高职生,还招收本科生,并与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合作办学,为其培养中专生。2002年1月,学院与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每年接纳约260名新中专生。两校专业设置相近,由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提供师资并负责教学,同时负责学生的管理和食宿。2002年起,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了本科生27人。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面向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3月,学院投入25万资金建立电子实验室、多媒体教室、VOD(视频点播)机房、电子制作实验室、语音教室各1个,基本满足了当时的教学需求。4月,学院从学校自动化学院调拨来一批实验设备,包括10套微机原理实验箱、20套单片机实验箱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硬件技术实验室。
2003年1月,学院设有3个党政管理机构:院办公室(含财务室)、学生办公室(与团委合署办公,下设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院设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由院办公室负责党的工作。5月,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韩宪洲接任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11月,姚淑娜任副院长,分管行政和工会工作。学院从2003年开始进行春秋两季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当年春季招收本科生90人、秋季招收本科生34人。学院当年投资25万元建立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有60台计算机的机房,并于2003—2004年先后投入25万元,于2004年1月建成一个网络实验室。
2004年年初,学校调整了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的管理制度,将其列入北京联合大学学院序列。为了规范学院名称、便于宣传和开展工作,经与东方(华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协商,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东方信息技术学院”,为学校二级公办学院,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不变,仍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004年,东方信息技术学院有在校生1437人(其中本、专科学生540人,与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合作办学的中专学生797人),有教职工44人。3月,学院向北京市教委申报设立“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的请示获得同意批复,教育部将“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列入2005年新增的招生专业。同月,学院还分别与北京四通公司和北京迪然培训中心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北京四通公司实习基地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北京迪然培训中心实习基地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工程专业,学院拥有了3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学院没有专门教学机构,4月,经院办公会议决定成立教学研究部。学院于5月建立工会,姚淑娜任工会主席;6月成立东方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委员会,滕长建任总支书记;10月正式成立教学研究部,王廷梅任教研部主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然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其中春季招收本科生140人,秋季招收本科生22人。(www.xing528.com)
学院的师资包括专职教学人员和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自2005年起,学院先后引进专业教师5人,并陆续从学校调进一批兼任管理工作的双肩挑教师,学院教师人数达到12人。陆续引进人才后,师资队伍构成变为以教学岗位的专任教师为主。学院一方面引进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其快速成长。2004年4月,学院选派一名青年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进行工作交流和学习访问。2005年年底,学院结合本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际办学情况,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院长作报告、教务主任进行讲座、教研部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学法研讨等,计划于2006年4—5月具体实施。2006年10月,学院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由新进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2005年,学院本科专业招生21人,高职专业招生250余人,其中2004年获批新增的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招收高职生70人,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停止春季招生,秋季招收学生21人。2006年,为了使专业更加适应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院停止招收本科生,同时取消各类合作办学,仅招收高职高专学生。保留的4个高职专业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讯、体育场馆管理专业,当年共招生300人。这一年,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评建和迎检工作,学院虽未被列入本科评估范围,但仍坚持以学校本科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进行教学建设。2006年,学校进行学科专业整合,决定从2007年起东方信息技术学院停止招生。
2006年4月,学院图书馆场馆建设项目通过学校项目验收组验收。4月10日,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学院图书馆占地1700余平方米,藏书10万册。4月,学院对青年教师进行了计算机房系统维护实践训练和实验室设备维护培训。2005年和2006年,学院先后与海淀体育中心、河北大学城物业总公司、朝阳体育中心、丰台体育中心、奥体中心5个单位签约,接纳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使学院高职校外实习基地达到6个。
2006—2009年,学院共有毕业生329人,其中324人准予毕业,235人获得学位。
为了加快东方信息技术学院和廊坊分校两个办学实体的融合,学校从2006年年底起,以工会活动为纽带,构建和谐校区的桥梁。2007年10月,学院和分校工会联合开展廊坊校区“歌唱心中的旗帜”主题活动,组织畅游泰山活动和羽毛球、跳绳比赛。2008年,学院和分校工会联合开展“迎奥运、树新风,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教职工共同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组织“二十四式太极拳”表演和跳绳、拔河比赛等系列活动。
2008年4月,学校将网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国际语言学院合并,成立了应用科技学院,新成立的学院吸收了东方信息技术学院的高职专业。
2009年7月,学校对所属院校进行整体调整,撤销东方信息技术学院建制。原有正式教职工14人并入学校,外聘教职工22人终止聘用合同,原在校学生已全部毕业。
资料主要来源:
①《北京联合大学志(2001—2010)·学院篇》
②北京联合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
(整理:王岩 审核:姜素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