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纺织服装类工厂

广西通志:纺织服装类工厂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宁华侨服装厂1978年筹建,1983年投产,以生产工作服为主。设备有缝纫机等数百台,主要生产各式时令服装并出口。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宁华侨服装厂交由南宁市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4月15日,南宁华侨服装厂和南宁华侨印刷厂移交南宁市政府签约仪式由于原厂址地理位置较偏僻,信息不灵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投资120万元为南宁华侨服装厂回建宿舍楼和综合楼各一栋。4月15日,自治区侨办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办理移交接收手续。

广西通志:纺织服装类工厂

扶绥华侨纺织

1978年9月筹建,1982年投产。厂址在扶绥县城南郊,面积为2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6.17万平方米,其中厂房2.54万平方米,生活福利区3.63万平方米。1978年11月,安置越南难侨(难民)123人。1986年,重新安置归(难)侨827人。1991年底,该厂有1956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995人,占总人数的50.9%;职工1499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职工617人,占职工总数的41.2%。至1991年,国家投资1461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067万元,流动资金拨款240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拨款145万元,其他拨款9万元。设备主要有黄麻织布机104台。年产通用麻袋800万条,其产品有各种规格的平纹麻袋、平纹麻布、双股线、多股线等10多个品种。1991年,工业总产值为1275.05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868万元。2003年,该厂移交扶绥县政府管理。

崇左华侨麻制品厂

1980年筹建,1983年正式投产。厂址在崇左县城西街,西临左江,南靠南宁凭祥铁路线。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厂部设科室5个,下辖制绳车间。其设备有理麻机6台,纺纱机30台,制绳机13套,络纱机3台,强力试验机2台和压包机1台。主要生产白棕绳,其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中东地区。1990年10月,扩建设计年产饲料万吨的饲料车间。1991年8月投产,生产花山牌饲料,采用电脑自动控制和电脑配方,从原料到产品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较完善的测试手段进行严格的检验。1991年底,该厂有213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144人,占总人数的67.6%;职工有181人,其中归(难)侨职工69人,占职工总数的38.1%。至1991年,国家投资233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67万元,流动基金拨款20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拨款18万元,亏损拨款20万元,其他拨款8万元。

2003年,该厂移交崇左市江州区政府管理。2005年,固定资产原值643万元,净值499万元。归侨总人数127人,归侨子女56人,归侨职工35人。

南宁华侨服装

1978年筹建,1983年投产,以生产工作服为主。厂址在南宁市北湖南路4号,面积为3万平方米。生产用房有主厂房5363平方米,成品车间1160平方米;生活用房有职工宿舍1.28万平方米,食堂950平方米。1990年,生产各种服装71.05万件,产值785.71万元。1991年产值达883.47万元,比1990年增长12.4%。1991年底,该厂有706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404人,占总人数的57.2%;职工有456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职工208人,占职工总数的45.6%。厂部设科室10余个,下辖车间3个。设备有缝纫机等数百台,主要生产各式时令服装并出口。至1991年,国家投资467万元,其中,基建投资371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投资91万元,其他拨款5万元。接受联合国难民署援款1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6元),购置高速平缝机等设备共142台,兴建宿舍1200平方米,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工厂连年盈利,至1991年,累计盈利241.87万元。

2000年,企业改革,实行厂长责任制。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宁华侨服装厂交由南宁市人民政府管理。4月15日,自治区侨办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办理移交接收手续。固定资产原值1815万元,净值699万元。有归侨66人,归侨职工16人,归侨子女59人。

南宁华侨印刷厂(www.xing528.com)

1983年筹建,1985年,正式投产。印刷的初中《英语》课本获国家出版局颁发奖状和奖金,承印的挂历获南宁市人民政府和南宁市经委颁发的二等奖。厂址在南宁市北湖南路4-1号。该厂的原厂房是利用自治区华侨企业管理局物资站3层仓库改造而成。职工宿舍建在南宁华侨补习学校院内。

2005年4月15日,南宁华侨服装厂和南宁华侨印刷厂移交南宁市政府签约仪式

由于原厂址地理位置较偏僻,信息不灵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1987年,自治区华侨企业管理局投资161万元,在南宁华侨服装厂厂区北面兴建2253平方米的3层楼新厂房。投资120万元为南宁华侨服装厂回建宿舍楼和综合楼各一栋。该厂搬迁新厂房后,为出版部门承印的《盆景挂历》和年画《梅花香自苦寒来》,参加中南五省(区)在广州举行的第九次书刊质量评比,被评为优质产品,获优质证书。当年印刷的《中学历史地图填充练习册中国历史第一册》,在自治区1989年秋季课本印刷质量评比中,被评为优质产品,再次获广西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奖状。该厂在自治区内印刷行业中的影响逐步扩大,被列为自治区书刊印刷省级定点企业,获得自治区指定商标印刷单位证书及包装装潢印刷生产许可证,书刊印刷量大大增加。1991年底,该厂有265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115人,占总人数的43.4%;职工有163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79人,占职工总数的48.5%。建厂至1991年,国家投资共254万元,其中,基建投资227万元,流动基金拨款20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拨款7万元。联合国难民署提供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2100元)援助,增购设备,其设备主要有德国产的双色罗兰高速胶印机2台,国产的“08”胶印机2台,4开一回转印机4台,还有激光照排系统、照相制版、上光压光、打样和烫金等先进设备60余台。年产量达12万色令,承印书刊、图书、美术、商标、挂历、年画和包装装潢等印件及塑料制袋。1991年工业总产值达523.29万元。2000年,企业改革,实行厂长责任制。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宁华侨印刷厂交由南宁市人民政府管理。4月15日,自治区侨办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办理移交接收手续。固定资产原值7292万元,净值2399万元。有归侨119人,归侨职工39人,归侨子女62人。

柳州华侨化纤厂(化纤纺织有限公司)

1979年5月筹建,1980年投产。厂址在柳州市柳江北岸,面积10万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共计4.6万多平方米,其中主车间3万多平方米,生活区5.3万多平方米。1991年底,该厂有3287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2100人,占总人数的63.9%;职工有2642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职工1293人,占职工总数的48.9%。厂部设科室10余个,下辖车间7个。年生产能力为:纺纱3700吨、织布500万米。产品有纱、棉布和针织坯布。至1991年,国家投资1854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396万元,流动基金拨款80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投资349万元,亏损拨款22万元,其他拨款7万元。

2003年1月31日,柳州市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批复,柳州华侨化纤纺织厂改制为柳州华侨化纤纺织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0311万元,净值4160.24万元。有归侨职工393人。

柳州市华侨纺纱厂

筹建于1985年,厂址位于柳州市南面九头山下。设计规模为2万纱锭,由联合国计划安置难民署批准并拨安置经费,经国务院批准的纺织项目计划,重新调整安置来自广西22个华侨农林场的归侨职工689人。隶属柳州市纺织局。该厂1988年投产,后并入柳州市纺织印染总厂。因企业负债3亿多元,资不抵债,1998年7月9日,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柳州市纺织印染总厂及其各分厂等分支机构破产。1999年10月,企业重组为柳州长信纺织有限公司。2003年7月,改制为柳州市日星纺织有限公司,属民营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