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城华侨建材厂:历史成就与环保挑战

防城华侨建材厂:历史成就与环保挑战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城华侨建材厂厂址在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联合国难民署按每位归侨、侨眷2500元标准共拨安置费20万美元援建该厂。1991年1月停产,工厂对外出租承包,前后由本厂职工、百色华侨砖厂承包。职工下岗后,厂部每人每年发数十元生活费。1990年,获纯利润120万元,工厂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经济效益先进单位。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陶瓷燃煤隧道窑炉列为落后淘汰生产工艺,北海市环保局对赤江华侨陶器厂原有的三座燃煤隧窑陆续下达限期整改要求。

防城华侨建材厂:历史成就与环保挑战

防城华侨建材厂

厂址在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1979年筹建,1980年投产。原系防城江山华侨砖厂,属自治区华侨企业管理局管理。1988年,第二次安置归(难)侨,工厂搬迁到防城镇郊北面冲稳村。联合国难民署按每位归侨、侨眷2500元标准共拨安置费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0万元)援建该厂。防城政府划拨土地402亩(含江山旧厂),并由政府担保贷款600万人民币,建办公用房、砖窑、职工住宅及生产机械设备等。全厂有803人,其中归(难)侨、侨眷767人。职工227人,其中归侨、侨眷职工139人。离退休人员121人。1991年1月停产,工厂对外出租承包,前后由本厂职工、百色华侨砖厂承包。现在系福建人承包。职工下岗后,厂部每人每年发数十元生活费。大多职工自谋职业,有部分到北海、钦州、东兴等地经商办企业。30多人移居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

2005年,固定资产原值1056万元,净值721万元。有归侨职工106人。负债2400万元。

赤江华侨陶瓷

1979年3月成立,前身为合浦赤江陶器厂。厂址在合浦县北部湾畔石头埠港口西北面4公里处,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1978年5月,安置越南难侨(难民)734人,难侨(难民)中大部分原来是越南芒街一带的陶器工人。1981年,又安置难侨(难民)160人。1982年,再增加安置783人。是年生产变亏为盈,盈利1万多元。1990年,获纯利润120万元,工厂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经济效益先进单位。1991年底该厂有3154人,其中越南难侨(难民)及其子女1482人,占总人数的47%;职工有1791人,其中难侨(难民)职工856人,占职工总数的47.8%。厂部设科室11个,下辖车间7个,还有职工医院,中、小学和水电所等单位。至1991年,国家投资共1403万元,其中基建投资671万元,流动基金拨款79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拨款385万元,亏损拨款130万元,其他拨款138万元。联合国难民署援助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69400元),修建中学和卫生所。政府投资600多万元,添置机械设备,该厂自筹资金兴建3000多平方米的纸箱车间,挖水井4口,铺设水管5000米,为1500名难侨(难民)解决了饮水问题,该厂各种设备共有4424台(件),其中球磨机18台,滚压成型机31台。还有97米长的隧道和34米长的辊道烤花窑各2条。固定资产达1780多万元,年产陶器2000多万件。是全国最早生产炻瓷的厂家之一,也是广西较大的陶器出口厂家之一。主要出口日用陶瓷、日用炻瓷、建筑锦砖和包装纸箱等4大类产品,共有120多种、380多个花式,经营方针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80%以上产品销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厂生产的陶瓷产品种类主要是日用陶器类产品,俗称“赤江砂煲”,包括普通砂煲系列产品,耐热砂煲系列产品两大类。主要销售广西、广东、湖南、海南、云南、重庆、四川等省区市。

1991年,该厂炻瓷茶具系列产品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工业总产值达到1793.23万元,盈利135.36万元。

1992年,该厂抓产品质量,调整经营方针,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大量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及越南、欧洲市场。是年完成工业产值2870万元,创汇330万美元。1995年,全厂有越南归(难)侨及其子女1459人,占企业总人数的46.17%,其中归(难)侨职工95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6.15%。由于外贸体制改革和市场变化,陶瓷产品外销市场疲软,企业生产开工不足,陶瓷产量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出现亏损,生产经营走入低谷。

1998年,企业停产,开始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1998年4月,赤江华侨陶器厂划入北海市经贸委管理,1998年7月,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北海市企业改革整顿办公室批准,将全厂具备完整生产能力的车间实行切块承包和租赁经营,引入外来资金探索和尝试企业改革和发展之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至2000年,有30%年富力强职工下岗离开工厂自谋职业,主要前往广西东兴、北海,广东等区内外地市打工,少数从事经商活动。

2002年2月,厂办中小学校与企业分离,正式移交铁山港区兴港镇人民政府管理。(www.xing528.com)

2000年3月,该厂移交北海市铁山港区人民政府管辖。2000年10月,租赁广西国有前卫农场酒精厂,投入资金128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增加食用酒精经营项目。后为半拉子工程。2002年11月转租第三方经营。

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陶瓷燃煤隧道窑炉列为落后淘汰生产工艺,北海市环保局对赤江华侨陶器厂原有的三座燃煤隧窑陆续下达限期整改要求。

2005年,该厂固定资产原值2856万元,净值1564万元。归侨总人数949人,归侨子女425人,归侨职工387人。

2001—2005年,全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772万元,销售收入15870万元,税利收入693万元,与1995年至2000年低谷期相比,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增加9605万元,年均增幅23.52%,实现销售收入累计增加9865万元,年均增幅32.85%,实现税利收入累计增加2436万元,年均增幅27.95%。

2006年5月,因环保问题和债务纠纷,食用酒精生产项目投入形成的生产设备被法院执行拍卖。

桂林华侨大理石厂

1983年成立,前身为桂林华侨农场大理石厂,厂址在桂林华侨农场三分场境内,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其中厂房7800多平方米,仓库和油库等2100多平方米,宿舍1800多平方米。曾安置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归(难)侨及其子女100人。1991年底该厂有158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100人,占总人数的63.3%;职工有98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职工32人,占职工总数的32.7%。建厂至1991年,国家投资66万元,其中,基建投资23万元,流动基金拨款15万元,生产、生活建设拨款11万元,亏损拨款10万元,其他拨款7万元。该厂是国内生产人造大理石较早的厂家,从投产以来,为市场提供数千套人造大理石卫生洁具(包括浴缸、洗脸盆、马桶、裙板、墙板地板)。由于有的原料靠进口,成本高,加上主要技术人员外流,原生产品种市场竞争力差,后改以生产天然大理石加工板材为主。1991年,该厂总产值为39.28万元,固定资产达到255.65万元。1992年,总产值105万元,固定资产249万元。至1993年,该厂生产经营最为红火,经济效益很好。后因市场变化,生产萎缩,周边村民私人大理石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4年以后,该厂生产经营逐渐走向低谷。1998—1999年处于半停产状态,2000年全面停产,职工全员下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