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侨联
1991年,设侨联的地区有玉林、柳州、河池、钦州、百色、桂林及南宁地区。
市侨联
南宁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南宁市侨联。1957年12月成立南宁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63年9月召开南宁市第一次归侨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一届委员会。1966年5月,因“文化大革命”运动,一度停止活动。1978年下半年恢复活动。办公地点设在教育路14号。2001年11月办公地点搬至南宁市嘉宾路1号南宁市人民政府3号楼二楼。至2005年,共召开了7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有机关事业编制8名,机关后勤编制2个,内设办公室和经济联络部科室2个。设主席、党组书记1人,专职副主席2人、纪检组长1人,调研员1人。南宁市辖六县六城区,武鸣、邕宁、横县三县区设有侨联,4个华侨农林场均设有基层侨联。
崇左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崇左市侨联。前身为南宁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1986年9月成立。南宁地区撤地改市后,改现名。办公地址在崇左市太平镇太平路。内设办公室,机关事业编制4名。下属侨联组织16个。1995年召开第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南宁地区撤地设市之后,2004年1月,召开崇左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崇左市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围绕经济建设,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开展侨情调研,扩大联谊范围,加大引智引资工作力度,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切实保护好侨胞的合法权益,为维护崇左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004年1月,崇左市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2004—2005年,崇左市各级侨联开展“维护侨益年”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开展普法讲座20多期,培训侨务干部50多人次;接待来信来访1200多人次。2005年有龙州县侨联等5个基层侨联被评为自治区侨联工作先进单位,庞熙海等3人被评为自治区侨联工作先进个人。
柳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柳州市侨联。1957年7月筹备,9月24日召开筹备会议。1959年5月13日正式成立。原办公地址在中山东路,现办公地址在解放南路。下属侨联组织16个。主要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创新侨联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开展为侨服务、维护侨益、招商引资等工作。1997年起,每年在春节前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看望、慰问归侨、侨眷特困户,发放慰问金;为归侨、侨眷解决住房、工资、出入境探亲、升学、下岗再就业、寻亲人等问题,还为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为归侨办实事共计800多件;开展“侨蕾行动”活动,多方筹集资金,资助家庭贫困的侨界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和考上大学的侨界学生,每年资助学生约30名,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经牵线搭桥和广西侨联支持,争取得到南宁荣宝昌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来西亚华商柯来发捐资40万元,兴建融安县板榄镇侨心小学、融安县大将镇龙妙村侨心小学;开展“文化交流年”活动,结合实际,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10多年来,共接待归侨、侨眷来访(来信、来电)600多人次,维护侨益300多件次。
来宾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前身为柳州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1981年8月成立,下属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10个县(自治县、市),除忻城县外,其余9个县(自治县、市)、市均恢复和建立了侨联组织。全地区有专职侨联干部20人,其中地区侨联2人。2003年3月18日,柳州地区撤地设市后,来宾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挂牌成立,核定行政编制4名,在职人员4人,主席、专职副主席各1名。内设办公室。2005年,全市共有基层侨联组织12个,其中县级侨联5个,厂矿侨联1个,华侨农场侨联3个,归侨安置场侨联3个。
2005年11月24日,来宾市召开第一届三次侨联全委(扩大)会议。图为会议现场
桂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桂林市侨联。1960年10月成立桂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79年2月举行桂林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一届委员会,桂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隶属桂林市委统战部和侨办。1999年1月,桂林地市合并后,举行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市侨联获中国侨联授予“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办公地址在榕湖北路。2004年4月,召开桂林市第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二届委员会。侨联主要工作职责:教育归侨、侨眷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做好服务。参政议政,密切与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联系,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动向,为有关部门制定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提出建议和提案。根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章程》,提出市侨联工作方针、计划和发展规定,组织实施全市归侨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并指导、检查、监督县侨联和市直单位侨联小组的贯彻执行情况;指导办好侨联所属企业,为下属社团做好服务。重视培养、推荐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归侨、侨眷干部。为侨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2005年内设办公室、经联科,有机关人员5人。下属团体会员5个:华人华侨研究会、印度尼西亚华校桂林校友会、印度尼西亚巨港桂林校友会、中国(桂林—柳州)青年联合会和中国(桂林—柳州)华商联合会。下属侨联组织8个。开展“侨蕾行动”“侨心工程”活动。2005年,通过中国侨联、广西侨联引捐“侨心小学”1所,美国华商会常务理事王笛先生捐资20万元人民币,在阳朔中南小学兴建500平方米教学楼1座。资助特困优秀生12人,捐赠助学款3500元。接待来信来访400多人次,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协调解决生活保障、经济纠纷、权益侵害、升学等问题。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知识讲座2次。围绕桂林市中心工作,抓好新合村农建扶贫工作,为恭城瑶族自治县扶贫办争取资金1.1万元。争取资金修建村级道路5条,建地头水柜8座。共慰问困难归侨、侨眷300户,慰问金3万多元。
梧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梧州市侨联。1949年2月成立梧州广西侨务协进会。1961年8月成立梧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侨联筹委会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5月召开第一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梧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地址在民主路维新里。成立以来,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独立自主,开拓创新,认真履行群众工作、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职能,广泛团结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1990年5月,召开梧州市第三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委员26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1995年5月,召开梧州市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员22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2000年5月,召开梧州市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委员27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2005年12月,召开梧州市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委员27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2000—2005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海外联谊年、维护侨益年、群众工作年、能力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发动侨众配合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进资金1.4亿多元。“侨心工程”捐款40多万元,建“同福桥”1座,“侨心小学”1所,资助困难侨生20多名,慰问特困归侨、侨眷150多户。接待海外侨团24个,2万多人次,接待来访侨众1840多人次,帮助归侨、侨眷办好事、办实事224件。
1995年12月25日,梧州市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图为与会代表合影
侨联有内设机构2个,工作人员4名,下属侨联组织4个。
贺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贺州市侨联。2002年10月成立。前身为1985年4月成立的梧州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地址在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www.xing528.com)
下属侨联组织3个。主要职责为:动员和团结归侨、侨眷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教育归侨、侨眷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为本市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参政议政,了解和反映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参与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参与市人大、市政协归侨、侨眷代表和委员人选的协商及推荐工作;开展海内外民间文化、学术交流,协助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兴办文教、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密切与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联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指导本市基层侨联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全市归侨、侨眷,全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组织市政协赴马来西亚考察、出席泰国客家总会80周年会庆典礼等大型活动,宣传和推介贺州。履行凝聚侨心、维护侨益的职能,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慰问特困归侨、侨眷,接待海外返乡探亲侨胞等工作。
北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北海市侨联。1957年11月成立。第一届侨联委员会委员15人、主席1人、副主席4人。1962年3月召开第二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21人、主席1人、副主席4人。1979年3月召开第三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39人、主席1人、副主席7人。1987年4月召开第四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38人、主席1人、副主席5人。1995年3月召开第五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32人、主席1人、副主席4人。2000年8月召开第六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35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2005年9月召开第七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42名、主席1人、副主席4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经济联络部,驻会专干4人。办公地址在北海市长青东路。基层侨联组织有:合浦县侨联、银海区侨联、侨港镇侨联、市陶瓷器厂侨联、赤江华侨陶器厂侨联、前卫农场侨联、钦廉林场侨联、合浦化肥厂侨联、铁山水泥厂侨联。
侨联委员任市人大代表6人,任县(区)人大代表9人,担任市政协委员25人,县(区)政协委员16人。
防城港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防城港市侨联。办公地址在防城港市内环路。1994年7月8日,防城港市委下文批准成立防城港市侨联组织,核定事业编制2人,属市民族华侨事务委员会管理领导。1997年7月,市委重新核定,增加侨联1个行政编制。1998年11月,市委下文确定市侨联为事业单位,编制总人数为5人。2001年11月,侨联从市民族华侨委员会独立出来。2002年8月,根据防委会〔2002〕110号文件精神,组织筹备成立防城港市侨联的前期工作。
2003年6月24日,防城港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防城港市召开,防城港市归国华侨联会会正式成立。参加全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110人,列席代表56名。大会选举了防城港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委领导班子。设主席、副主席3人,常委13名,委员28名。
2005年,防城港市侨联在凭祥市考察。图为与凭祥市侨联互赠纪念品
钦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钦州市侨联。办公地址在钦州市行政中心。钦州市侨联合会前身为钦州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地区侨联)。1982年6月经钦州地委同意成立地区侨联,地区范围内,当时,除上思县外,防城县、灵山县、浦北县、合浦县、北海市及县级钦州市均先后成立侨联机构。归(难)侨安置单位相继成立侨联组织的有:防城县的十万山华侨林场、华石林场、那梭林场、企沙华侨渔业新村、江山华侨砖厂,灵山县的东风华侨林场、新光农场,浦北县的小江瓷器厂,合浦县的赤江华侨陶器厂、钦山水坭厂、公馆化肥厂、钦廉林场,北海市的侨港镇,上思县的昌墩农场,县级钦州市的丽光华侨农场,地区的稔子坪煤矿(1987年5月由广西区直下放钦州地区,1994年12月更名为钦州矿务局)。各归(难)侨安置单位侨联均配有1名以上专职干部。由于钦州地区行政体制管理区域变动,1984年1月北海市划出,1987年7月合浦县划出,1993年9月防城县和上思县划出,1994年9月钦州地区辖区内有县级钦州市侨联、灵山县侨联、浦北县侨联。1994年9月撤地设市后,钦州地区侨联相应改为钦州市侨联,县级钦州市侨联撤销,分设钦南区侨联和钦北区侨联。2001年9月,市和县(区)均先后机构改革,在“三定”方案中,市侨联和两县两区侨联组织机构全部保留,专职干部也由改革前16人增至19人。现辖区内设县级侨联的有: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和浦北县;各县(区)区域内的归(难)侨安置单位丽光华侨农场、东风华侨林场、新光农场、小江瓷器厂、钦州矿务局、钦廉林场均保留侨联组织机构及专职干部。
贵港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贵港市侨联。前身为1979年10月成立的贵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贵县侨联。1995年10月,县级贵港市升格为地级市。1997年6月成立地级贵港市侨联筹备领导小组。2002年12月4日—5日召开贵港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贵港市侨联正式成立。办公地址在贵港市中山路行政中心A区。下属侨联组织3个。
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玉林市侨联。前身是玉林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会址为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3楼。1981年8月成立,与玉林地区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1988年9月,玉林地区侨联从玉林地区侨务办公室中分出,独立办公,机关行政编制3个,内设办公室1个。1997年8月玉林撤地设市,玉林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改称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根据玉市编〔1998〕55号文件,机关事业编制5个,内设办公室1个。2001年机构改革,根据玉办发〔2001〕99号文件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编制4个,内设办公室1个。
玉林市侨联宗旨:以侨为本,为侨服务。主要职能:群众工作、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
百色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百色市侨联。前身系百色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1985年3月成立。2002年10月百色撤地设市,百色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改现名。办公地址在向阳路。2008年设1个办公室,在编人员3人。下属侨联组织3个。主要职责: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贯彻落实侨代会、常委会、全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密切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了解侨情民意,做好沟通协调、化解矛盾工作,对归侨、侨眷进行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正当权益;反映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做好各项侨务工作;促进海外华侨与祖国的经济、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配合有关部门推荐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指导基层侨联工作;承办广西侨联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成立以来,贯彻党的侨务方针政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协调理顺大量疑难问题,解决归侨、侨眷的实际困难;邀请和接待自治区内外客商38批次,其中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221人,通过联谊直接引进捐资援建侨心小学3所、侨心医院1所;引进华侨和中国港澳台胞企业30多家,到位资金1亿多美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建言献策11篇。
河池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侨、侨眷人民团体。简称河池市侨联。前身为河池地区归侨侨眷联合会,1981年9月成立。1981年4月成立河池地区归侨侨眷联合会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共有14人。领导小组讨论并确定了河池地区侨联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河池地区侨联是在中共河池地委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体,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侨务工作根本方针,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团结、教育归侨、侨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1991年3月,在金城江召开河池地区第三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2002年6月河池撤地设市,河池地区归侨侨眷联合会更名为河池市归国华侨联合会。2003年7月8日,河池撤地设市后在金城江召开河池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98人。
2003年7月8日,河池市归侨侨眷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城江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河池市所辖11个县(市、区)中,已有10个县(市、区)建立了侨联组织,分别是:金城江区侨联成立于1982年11月,宜州市侨联成立于1982年3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侨联成立于1981年12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侨联成立于1982年2月,南丹县侨联成立于1981年4月,天峨县侨联成立于2000年9月;2005年后,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侨联相继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