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东、桂东北重点侨乡:广西通志《侨务志:》

桂东、桂东北重点侨乡:广西通志《侨务志:》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东的梧州市、贺州市,桂东北的桂林市,是自治区的重点侨乡。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及中国港澳同胞到桂林投资办企业。广大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及中国港澳同胞为桂林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桂林市海外华侨华人约15万人。梧州市市情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毗邻广东省。全年接待游客304.19万人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12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8万人,登记失业率4.2%。第二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举办。

桂东、桂东北重点侨乡:广西通志《侨务志:》

桂东的梧州市、贺州市,桂东北的桂林市,是自治区的重点侨乡。

梧州市、贺州市,与广东省毗邻,临近港澳。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一直是广西与海外联系的重要门户。梧州人经广州、香港到海外谋生已有100多年历史,梧州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海外侨胞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不少华侨、华人以及中国港澳同胞积极支援家乡发展经济

桂林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后期,桂林安置了3000多名印度尼西亚归侨和越南难侨。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及中国港澳同胞到桂林投资办企业。广大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及中国港澳同胞为桂林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1991年,梧州市“三资”企业共有70家,涉及轻工、纺织塑料、制药、钢铁以及交通等行业企业。引进外资3000多万美元。桂林市有归侨约4000人。海外华侨、华人以及中国港澳台同胞来桂林投资办的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共有70多家,已注册的资金达46000万元人民币。侨属企业46家,资金总额348万元,实现税金29万多元,利润133万元。1991—2005年,海外外侨华人在贺州市捐助项目资金总额达1185万元。

至2005年,梧州籍的归侨、侨眷、港澳眷属约有39.634万人,华人华侨27.1万人,港澳同胞16.1万人。梧州有侨资企业173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79.3%,投资总额约4.495亿美元,合同外资额约2.255亿美元,占合同投资总额的50.16%,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岑溪市接待马来西亚广西总会、新加坡(桂廉高)三和会馆、泰国等海外华侨、华人100多人。引进投资项目82项,资金总额19.16亿元。贺州市有归侨、侨眷5993人,其中,归侨118人。海外华侨、华人600多户5.5万人。有侨资企业、中国港澳同胞投资企业共26家,其中侨资企业9家,中国港资企业16家,中国澳资企业1家,投资总额达2624万美元,安排就业人员10460人。桂林市海外华侨华人约15万人。接待到桂林观光旅游、考察投资项目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国香港、澳门同胞700多批次约9000人,其中,市侨办接待550多批次7600多人。

梧州市

市情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毗邻广东省。广西工业策源地,广西最老的工业城市。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行政区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7.2平方公里(建成区29.67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305.4万,其中市区人口48.6万。有壮、瑶、回等少数民族6.3万人。耕地面积8.95万公顷。有林面积89.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1.6%。市区绿地面积6540公顷。等级公路里程44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45公里,一级公路54公里,二级公路414公里。市区道路面积220.5万平方米,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38辆。内河通航里程179.7公里,港口吞吐能力480万吨。社会用电量18.8亿千瓦时。主要旅游景区(点)有36个,其中李济深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纪念堂、白鹤观、蒙山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邓公庙和龙圩粤东会馆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游客304.19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钛、稀土、金、铜、铅锌、石灰石、花岗岩和大理石,其中被命名为“中国岑溪红”的花岗岩储量21亿立方米。著名地方产品有田七牙膏、新华电池、冰泉豆浆、龟苓膏、三蛇酒、龙舟腊肠、三威地板、藤县无籽西瓜、岑溪三黄鸡等。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9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12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9亿元,支出27.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9.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5亿元。商品出口总额2.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6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75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03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34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金额142.32亿元。

全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8个,科技人员197人。获地厅级以上奖的科技成果26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47项。大学2所,教师399人,在校学生9200人;中专24所,教师1569人,在校学生2.96万人;普通中学154所,教师8963人,在校学生20.05万人;小学902所,教师1.22万人,在校学生36.03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64个,图书馆(室)62个(藏书92.2万册),博物馆(文馆所)5个,体育场馆134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3%和96.7%。医疗卫生机构460个,卫生技术人员7595人(医生3158人),医院、卫生院床位5396张。固定电话用户50.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71万户。人均使用住房面积20.62平方米(其中市区20.42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人口出生率11.06‰,人口自然增长率6.2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8万人,登记失业率4.2%。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748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5.45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1.2亿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1.82亿元。广西苍梧至广东郁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苍郁高速公路是广西公路建设史上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BOT高速公路项目。该路段的建成通车,结束了梧州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第二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举办。391家国内外宝石行业企业代表和嘉宾共3000多人参加。签订投资项目31项,投资总额20.6亿元。宝石、首饰、原料及相关产品交易活跃,实现成交额约2.6亿元。长洲水利枢纽建设进展顺利。11月26日,内江截流顺利完成。洛湛铁路梧州段工程进度过半,工程完成投资13.1亿元,达到工程进度的60%。

侨情 梧州市是广西重点侨乡之一。至2005年,梧州籍的归侨、侨眷、港澳眷属有396383人,其中归侨2153人,侨眷149375人,港澳眷属244855人;梧州籍华人华侨约27.1万人,港澳同胞160927人。梧州籍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于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土耳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古巴、新西兰、巴拿马、比利时、毛里求斯、瑞士、瑞典、荷兰、澳大利亚、德国、南非、马达加斯加、芬兰、哥伦比亚、塞舌尔、巴西、葡萄牙、墨西哥、菲律宾、尼日利亚、赞比亚、秘鲁、沙特阿拉伯、丹麦、几内亚、委内瑞拉、尼加拉瓜、苏丹等国家和地区。以东盟国家居多。

对外侨务。1991年,接待以覃振武为团长、陈茂森为副团长的马来西亚广西总会访问团;以李立忠为顾问、成立超为团长的新加坡三和会馆、广西塈高州会馆考察团等侨团共320人次,时任市委书记彭伟宗、市长徐瑞林分别会见并宴请考察团一行。2002年2月,以副市长杨锦萍为团长的市人民政府经济考察团一行12人应邀访问泰国。2004年9月,梧州市赴法招商引资考察团与歌舞梧州团“壮乡锦秀”剧组一行56人,以市长钟想廷为团长、市委副书记韩元利为副团长,应邀参加了法侨界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活动。是年12月,为了促进梧州市与泰国庄他武里府友好城市关系,以市政协主席梁家智为团长、副市长杨锦萍为副团长的梧州市代表团一行15人赴庄他武里府参加珠宝节。2004年首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共邀请150名国内外、中国港澳地区客商及官员赴会,客商和侨商现场交易额达100多万元人民币,达成贸易投资额1000多万元人民币。2005年英国纽哈文市市长罗伯特逊先生、东萨克斯郡议员成世雄夫妇、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先生一行5人访问梧州市。市长钟想廷、副市长杨锦萍会见并宴请了罗伯特逊市长一行。

1991—2005年,梧州市侨务部门接待侨务来信来访13300多件次。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梧州市经济建设

1991年底,梧州市“三资”企业共有70家,包括轻工、纺织、塑料、制药、钢铁以及交通等行业企业,引进外资3000多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增加创汇能力。主要“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有:①翔发棉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广西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②梧州市制衣厂,该厂是梧州市第一家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的形式,利用外资,引进全套服装设备的厂家。③梧州市宝石加工厂,该厂是与外商合作的企业。为了促进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梧州市制定了鼓励发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优惠办法等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大提高了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来料加工的品种有服装、纺织品、皮件、工艺品、光学仪器、玩具机械、日用品等。1991年,梧州市有加工装配企业60多家,累计缴费收入1308万美元。“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安排就业人员1万多人。

1993年,中国香港中讯贸易公司董事长赵洁泉与梧州航运总公司合作,投资3500万港币合资创办桂港海运有限公司。1996年,引进香港昆裕实业有限公司在梧投资1200万美元,成立梧州市百灵光碟制造厂,该厂是当时投资超亿元人民币的高科技项目。侨资企业、广西理文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总额8996.4万美元,合同外资额6785.85万美元,该公司主要经营林木花卉的种苗培育、种植、研究,林木营造、设计与施工等。

2004年12月7日,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马水侨心小学荣宝昌楼举行奠基仪式,自治区侨办处长、中共梧州市长洲区委副书记潘水养(右三)、长洲区副区长梁文蔚(右二)参加仪式。图为奠基仪式现场

至2005年,梧州市共有侨资企业173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79.3%,投资总额4.495亿美元,合同外资额2.255亿美元,占合同投资总额的50.16%,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

侨务机构、社团、侨刊 《梧州乡情报》,1993年始每月发行3期。梧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2001年11月成立,保留梧州市外事办公室,在市外事办公室挂市侨务办公室牌子。涉侨机构共5个(梧州市人大外事华侨民族委员会、梧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梧州市政协联谊委员会、致公党梧州市委员会、梧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岑溪市

市情 位于广西东南部。207、324国道过境。辖14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岑城镇,行政区域面积2783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82.79万,其中农村人口69.8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13‰。耕地面积2.09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5.1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9万公顷。有林面积19.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1.5%。社会用电量4.03亿千瓦时。农机总动力16.46万千瓦。登记公路里程112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0.8公里,二级公路142公里。主要旅游景点有吉太白霜涧河塘坪旅游区。全年接待游客20.86万人次。重要矿产有金、银、铅、锌、钛、铁、磷、萤石沸石、稀土珍珠岩和花岗岩,其中花岗岩储量54.18亿吨。著名地方产品有松脂、八角、桂类、土纸、竹芒编、三黄鸡等。是中国肉桂之乡、古典型三黄鸡之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1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亿元,支出3.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亿元。商品出口总额1.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1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7.4元,人均消费型支出5521.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31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227.8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6.03亿元。

2005年撤县设市10周年庆典,举行大型活动龙舟赛,邀请中央民族歌舞团到岑溪演出《和谐岑溪·发展岑溪》大型文艺晚会。10月,举行全市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年内,引进投资项目82项,合同投资总额19.16亿元。引进项目资金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近7倍;实际利用外资2316万美元,增长18.2%。

岑溪市人民法院糯垌法庭管辖糯垌、安平、三堡3个镇,辖区面积612平方公里,行政村、社区63个,人口15.1万。多年来,该法庭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2005年4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人民法庭称号。

侨情 岑溪是广西的重点侨乡之一。海外华侨华人10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最多是马来西亚,近4万人;其次是泰国,2.5万人;印度尼西亚1.2万人;新加坡9000人;缅甸3500人;澳大利亚1500人;越南800人;美国500人;柬埔寨400人;法国350人;菲律宾350人;英国300人;加拿大300人;德国250人;老挝250人;日本200人;意大利200人;俄罗斯100人,其他国家、地区共500人。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岑溪经济建设

1990年,港胞谢召允捐资30万元人民币,建南渡平塘小学教学楼、马路永固小学教学楼。1991年,岑溪有侨属个体、联合体工商企业105家,从业人员2500人,总营业额810万元,上缴税金35万元,利润48.6万元。主要侨属企业有侨属手套加工厂、严垌木器工艺加工厂、南侨工艺厂、三兴大石冲花岗岩矿厂。由归侨、侨眷集资兴办的侨属山庄16个,总面积185.87公顷,种果树和造林共135公顷。“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38家,投资总额2.23亿元,累计引进外资1746万美元,机械设备1205台。是广西利用外资最多的县(市)。1991年已投产的外资企业有18家,安排就业3018人,当年产值达656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上缴税金187万元,实现利润295万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2002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侨华人捐资86万元人民币,建水汶华侨中学华侨楼。香港同胞黄雅兰等捐资30万元人民币,建波塘和村小学教学楼。2004年,香港邵逸夫教育基金会捐资46万元人民币,建岑溪市第九小学、岑城探花小学、水汶大南小学、尚勇小学逸夫教学楼。2005年,捐资46万元人民币,建岑溪中学逸夫图书馆。马来西亚华人柯来发捐资46万元人民币,建大业镇同福大桥。2005年,侨属侨商企业资产总值达5.78亿元,从业人员6000多人,税收3000多万元,为国家创汇50多万美元。主要“三资”企业有岑溪县石材开发公司、广西金富文竹业有限公司、大荣拉链有限公司。2005年,引进投资项目82项,合同投资总额19.16亿元。引进项目资金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近7倍;实际利用外资2316万美元,增长18.2%。11月中旬,梧州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岑溪召开,推介岑溪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做法和经验。至2005年,全市有外资企业170多家,其中侨资侨商企业32家,投资总额4.2亿元,占外资企业的18.18%。华侨华人、中国港澳同胞及国际友人援助岑溪教育等公益事业项目30多个,资金总额648.75万人民币。

对外侨务 1990—2005年,市农业、林业、水电、畜牧、教育、卫生、经贸、城建、公安、政法、侨务等部门共480多人次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考察访问。接待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来岑溪考察访问、探亲旅游的华侨华人3860人次。1990年,泰国勿洞广西会馆35人岑溪恳亲探亲;1991年,马来西亚广西总会中国旅游观光团38人到岑溪;1992年,新加坡(桂廉高)三和会馆18人到岑溪旅游观光;1995年,岑溪设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华侨华人50人到岑溪庆贺;2002年,水汶华侨中学华侨楼落成,海外华侨华人60人参加庆典。2003年起,选派中学教师3人到老挝万象寮都公学援教,幼儿园教师1人到越南西贡援教。

侨务机构 1991年前,设岑溪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1995年,岑溪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更名为岑溪市侨务办公室。2002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侨务办公室与市外事办公室合并,称岑溪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是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机构,正科级,主管全市外事、侨务和接待工作。

贺州市

市情 前身为梧州地区,2002年撤地设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桂、粤、湘三省交会地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品流通中心。辖八步区、钟山县、昭平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210.46万,其中市区人口12万。耕地面积9.24万公顷。有林面积58.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1%。市区绿地面积580公顷。等级公路里程1787.5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58.88公里。市区道路面积222.3万平方米,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9辆。内河通航里程282.6公里。社会用电量16.58亿千瓦时。主要旅游景点有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贺州玉石林、黄姚古镇、碧水岩、紫云洞、秀水状元村、临贺故城客家围屋等。全年接待游客265.9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9.3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钨、锡、铁、稀土、花岗岩、大理石、硅灰石高岭土,其中大理石储量26亿立方米,花岗岩储量20亿立方米。著名地方产品有飞碟牌精锡、航海牌歧化松香汉白玉大理石、星光牌结晶硅、昭平茶叶、美仪陶瓷、金鸡系列中成药、信都三黄鸡、信都红瓜子、芳林马蹄、富川脐橙、松脂、烟叶等。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1.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2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5亿元,支出17.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2.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2亿元。商品出口总额9299.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9.8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2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1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056。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6.83亿元。(www.xing528.com)

全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7个,科技人员3.42万人,获地厅级以上奖的科技成果11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52项。大学1所,教师320人,在校学生5984人,中专21所,教师860人,在校学生1.6万人;普通中学129所,教师6720人,在校学生14.32万人;小学746所,教师1.08万人,在校学生24.24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站)62个,图书馆62个(藏书60万册),博物馆(文管所)4个,体育场馆1409个。艺术表演团体26个(专业5个)。医疗卫生机构93个(不含诊所),卫生技术人员4896人(医生1703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381张。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9万户。人口出生率12.83‰,人口自然增长率7.37‰。新增就业人数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3%。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401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4.28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7500万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7378万元。年内获中国水电电气化市称号,连续3年获得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党政线考核一等奖。

2005年贺州市全面启动投资总额约150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计划通过3年建设,实现新建铁路130公里,高速公路195公里,新建和改建公路1089公里;建成一级客运中心1个,二级和三级客运站各2个;建成信都、昭平两个内河港口;10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通等级柏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至2005年底,全市建成单机100千瓦以上的中小型水电站155座,装机容量44.15万千瓦,还有上程、下福、金牛坪、巴江口等56座水电站在建,装机总容量39.69万千瓦。拥有110千伏线路874.74公里,35千伏线路1177.95公里,10千伏线路5509.14公里。拥有110千伏变电站9座,总容量50.2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39座,总容量19.75万千伏安。2005年12月28日,贺州市获水利部授予的中国水电电气化市称号,成为国内第一个水电电气化市。全年引进内资项目609项,实际利用内资59.3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引进外资项目19项,实际利用外资629.83万美元,增长47.5%。

侨情 贺州市共有归侨、侨眷5993人,其中:归侨118人(分别为市直单位5人、平桂矿区13人、八步区56人、平桂管理区20人、钟山县4人、富川瑶族自治县8人、昭平县12人),侨属侨眷5895人(分别为市直单位15人、平桂矿区80人、西湾矿区120人、八步区3500人、平桂管理区120人、钟山县993人、富川瑶族自治县450人、昭平县502人)。以上统计数据没有包含在贺州市定居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600多户,5.5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毛里求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许多贺州籍海外人士十分关注贺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他们身在海外,情系故土,为贺州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海外华侨华人在境内的合法房产不受侵犯

案例1:1991年10月30日,当事人欧培灿(中国香港人)、欧培新(中国香港人)、欧光耀(新加坡籍华人)委托代理人梁广和(钟山羊头人)向羊头镇政府申请调处,要求落实坐落于羊头街第81号门牌房屋产权。解放前,该房屋是当事人欧培灿、欧培新之父欧国锦、母梁玉琴所买。1954年,羊头成立供销社,借用该房屋。1957年,供销社将后半栋(四进)划拨给羊头粮所使用。1958年12月,羊头乡政府根据侨务政策行文处理,将供销社使用的前半栋(四进)退还给梁玉琴。后半栋(四进)因是粮所使用并已拆除,未有落实。当事人向羊头乡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归还后半栋(四进)房屋产权。羊头乡政府于1992年7月9日召集双方当事人民主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一是羊头粮所按照表面结构作价一次性补偿欧培灿、欧培新的委托代理人梁广和人民币2万元。二是被拆除四进房屋的宅基地224平方米归还欧培灿、欧培新使用。

案例2:2000年10月,祖籍钟山县同古镇奉政村路底寨旅美芝加哥侨胞罗红来信反映“其祖父坟墓被人无端捣毁”。县侨办调查获悉,有关单位已经受理此案,均未达成协议,组织人员与同古镇政府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到被告人浦孝寿等4人目无法纪。侨务部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摆事实,讲道理,讲解对华侨、外籍华人、中国港澳台同胞祖墓予以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挖掘、拆毁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大量工作,协调达成协议:肇事者当面向罗红家属承认错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修复坟墓,并保证今后不再闹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旅美侨胞罗红及家人对这件事的处理结果都感到满意。

案例3:2003年5月19日,贺州市八美塑料厂经济纠纷,林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美国华侨林联寿及夫人黄玉莲返还投资款127089元,给付利润191033.15元,一审、二审林联寿均败诉,经钟山县侨务部门的建议,为华侨聘请广州德恒律师事务所黎雄兴、杨如旺为委托代理人,重新收集证据,补充完善证据链,走访有关涉侨部门,争取上级的重视,诉求公道,并向广西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的申请,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在法庭上,林某的律师抓住一审和二审存在认定事实不清等情况,以事实和证据说话。2004年10月9日,广西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一是撤销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八步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二是驳回林某的诉讼请求,一审、二审、再审诉讼费由林某承担。2004年10月27日,林联寿先生从美国旧金山打来电话,感谢广西各级侨务部门对华侨合法权益的保护。

2001年,响应“华文援教”工作。全市共选派11名中小学语文、数学以及幼儿教育的老师到东南亚等华文学校援教。2003年新选派4名华文援教老师赴老挝、柬埔寨和马达加斯加开展华文援教工作。

2004年,市外侨办对全市各县(区)的归侨困难户、侨眷下岗职工、外派教师及其家属进行慰问。共慰问特困归侨、侨眷46户,外派教师及其家属7户,慰问金额共计8000元。

对外侨务 2003年4月6日—8日,应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邀请,加拿大华裔摄影家汤友新先生在自治区外办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到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进行采风,拍摄了大量黄姚古镇美景风光照片。11月,八步区籍侨胞刘仕裕先生计划于次年3月在贺州拍摄《桑田岁月》回乡采点。2004年11月,在市外侨办的牵线搭桥下,世界五百强巴西石油长胜集团中国区域首席执行官、老华侨严庭贵先生一行7人到贺州市观光考察。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驻京东盟国家使节团到贺州市考察。考察团人员来自东盟各国、规格高,是贺州市成立以来,也是市外侨办自2002年11月成立以来首次重大的外事接待活动。市外侨办积极协助组团赴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四国开展考察、招商引资及宣传活动,期间拜会了各国的广西社团、商会以及同乡会馆等,与他们建立了联系,为贺州市与菲律宾费尔南多市结成友好城市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贺州市与菲律宾圣费尔南多市在南宁正式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这是贺州市与国外城市建立的第一对友好城市关系。2005年11月6日—8日,市外侨办积极配合市政府成功举办第六届亚细安(东盟)客属恳亲大会。参会的境外人士共计91人。

2005年11月,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暨贺州市经贸洽谈会在贺州市举行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贺州市经济建设  至2005年底,八步区共有侨资企业、中国港澳同胞投资企业26家,其中侨资企业9家,中国港资企业16家,中国澳资企业1家,投资总额达2624万美元,安排就业人员约10460人。2000年8月,贺州市举办第一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期间共推出项目56个,签订对外经济合作项目50个,投资总额4.78亿元。2005年,在市外侨办的积极努力下,马来西亚华侨柯来发先生到八步区和富川县考察,并签订了捐款40万元支持富川县柳家乡和八步区铺门镇新建2所小学教学楼的协议。这是贺州市首次引进侨心小学项目。1991—2005年,海外外侨华人在贺州市的捐助项目资金总额1185万元。

侨务机构、社团、侨刊 侨务机构,1997年3月19日,梧州地区和梧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贺县,设立贺州市(县级),梧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梧州市迁至贺州市八步镇,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辖原梧州地区的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3个县和贺州市(县级)。原梧州地区的藤县、蒙山县划归梧州市管辖,岑溪市(县级)划归梧州市代管。与此同时,“梧州地区侨务办公室”更名为“贺州地区侨务办公室”,侨办主任仍由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任。

2002年7月3日,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2002年11月2日,地级贺州市正式挂牌成立,地级贺州市辖原贺州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八步区(即原县级贺州市)。其间,2002年8月,组成“贺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筹备组”,负责贺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的筹建工作。2002年12月,贺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首次将地区外事办和侨办合署办公,并从统战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府职能部门。机构内部设置增加到3个科室(包括秘书科、侨务科和外事科),行政编制5个,后勤事业编制1个。2007年5月,贺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的行政编制增加到6个,原有的“侨务科”更名为“侨务及港澳事务科”,同年12月,行政编制增加到7个。

社团 贺州市侨联,2002年10月成立。前身为1985年4月成立的梧州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地址在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八步区、钟山县、昭平县设有侨联机构。

桂林市

市情 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桂北地区中心城市。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完美、最典型、最集中的岩溶地貌,奇山、秀水、异洞、美石融为一体,堪称“桂林山水甲天下”。辖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阳朔县、临桂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和恭城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8.31平方公里)。

2005年末人口495.11万,其中市区人口73.48万。耕地面积26.2万公顷。有林面积157.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7%。等级公路里程73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公里,一级公路128.47公里,二级公路793.9公里。内河通航里程576公里,港口吞吐能力9.8万吨。社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农机总动力210.13万千瓦。市区主要旅游景区(点)有漓江、桃花江、芦笛岩、七星岩、冠岩、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愚自乐园、海洋世界、城市中心广场、甲天下广场、刘三姐景观园、七星公园、西山公园、南溪山公园、虞山公园、龙泉公园、漓江民俗风情园、明靖江王府和王陵、李宗仁官邸和故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桂海碑林等,其中国家4A级景区7处、3A级景区2处,漓江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江景区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靖江王府和王陵、李宗仁官邸和故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甑皮岩遗址和桂林石刻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年接待游客120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95亿元。重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锌、铅、钨、锡、金、钽、铌、萤石、钾长石、滑石、大理石、花岗岩、硅灰石、重晶石、白云石、石灰石、高岭土和矿泉水。著名地方产品有西瓜霜、三金片、天和骨通贴膏、大宇客车、三花酒、漓泉啤酒、腐竹、豆腐乳、辣椒酱、马蹄、沙田柚、罗汉果、白果、金橘、月柿等。城市风景旖旎,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0.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4.9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5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8亿元,支出54.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98.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商品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3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67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03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069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66.16亿元。全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科技人员12万人。获地厅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21项。大学7所,教师4154人;中专68所,在校学生5.3万人;普通中学326所,教师1.68万人,在校学生28.82万人;小学1608所,教师1.94万人,在校学生28.58万人。文化、艺术馆18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量264万册);综合性博物馆5个,体育场馆1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0.4%、94.8%。医疗卫生机构269个,卫生技术人员1.64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4万张。固定电话用户92.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4.43万户。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7.85立方米。人口出生率10.54‰,人口自然增长率5.65‰。城镇就业人数4.03万人,登记失业率3.9%。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0.39亿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11.03亿元,医疗卫生事业财政投入2.76亿元,社会保障抚恤救济财政投入1.98亿元。年内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称号。

2005年9月6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桂林市为国家卫生城市。

2005年首次赴印度尼西亚促销,在华人较多的雅加达、棉兰分别举办旅游推介会。先后开通桂林至曼谷、桂林至福冈、桂林至首尔、桂林至巴黎、桂林至洛杉矶、桂林至悉尼、桂林至马尼拉等7条国际航线和桂林至香港、桂林至澳门及台湾地区航线,为境外游客到桂林旅游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年内境外游客包机481架次,比上年增加389架次。全年接待入境游客首次超过百万人次,达10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9%),成为国内入境游客超百万人次的8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苏州、桂林)之一;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入境游客中,港、澳、台地区游客占40%,欧美游客占25%,日本和韩国游客占15%,东南亚游客占16%。

2005年8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授予桂林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成为广西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侨情 1991年,桂林市有归侨约4000人,其中在市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有1000多人,安置在桂林华侨农场2700多人,安置在桂林华侨大理石厂100多人。2005年,桂林市海外华侨华人约15万人。

1991—2005年,桂林市侨办系统接待到桂林观光旅游、考察投资项目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国香港、澳门同胞700多批次9000多人,其中,市侨办接待550多批次7600多人。与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510个华侨华人社团、商会3200名华侨华人建立通信、职业情况等信息资料。桂林市侨办部门努力为侨服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宣传,依法维护侨益,推进华侨企业危旧房改造。开展侨务联谊,引资引智,推进桂林经济社会发展。

2005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左四)到广西调研,自治区侨办主任李汉金(左三)、桂林市侨办主任贺继孟(右三)陪同考察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桂林市经济建设 1991年,海外华侨、华人以及中国港澳台同胞来桂林投资创办的“三资”企业共有70多家,已注册的资金达4.6亿万元人民币。主要“三资”企业有:①桂林桂湖饭店(GUILIN PARK HOTEL),该饭店由桂林地区旅游公司与香港游览中心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和管理,是当时桂林地区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②桂林环球大酒店,该酒店系桂林市友谊华侨公司与澳门远大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外合作企业。

2004年10月11日,美国唐氏基金会董事长唐仲英(左三)一行到广西考察侨心项目。图为由自治区侨办处长潘水养(左一)陪同在桂林考察

侨属企业 至1991年,共兴办侨属企业46家,资金总额348万元,实现税金29万多元,利润133万元。

侨务机构、社团、侨刊 侨务机构2001年12月,机构改革,桂林市侨务办公室并入桂林市外事办公室,保留侨务办公室牌子和印章,其人员编制单列,内设机构不变,行政编制6个,事业编制1个,处级领导职数1个,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数4个。2004年6月,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下文(市发〔2004〕36号),将桂林市侨务办公室作为桂林市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在市外事办公室加桂林市侨务办公室牌子,行政级别、人员编制、内设机构不变。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管理全市侨务工作。

1991年1月,创办内部刊物《桂林侨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