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交通志: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广西通志交通志: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12月,该项目经自治区交通厅、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广西区内先进水平,被评为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结合广西交通厅办公业务流程,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研发。

广西通志交通志: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甚高频无线电话远程通信太阳能、风力发电综合研究与应用 1990年6月—1991年11月,柳州航运公司在海拔1979米的金秀圣堂山顶峰设置差转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综合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镉镍蓄电池组蓄电,集中控制,配有备用发电机组电源容量满足中继台不间断工作需求,供电质量好,采用一级差转形式在山区组网有着设计先进、实用、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通信覆盖面广等优点。业务区域半径约240公里,话音质量达4~5级,音质清晰,系统工作稳定。

该项目开发研制具有独创性,适用于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行业的通信,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达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益。1993年,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公路客运管理微机网络系统 1990年10月—1992年1月,广西交通科研所与钦州地区运输总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公路客运管理微机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NOVELL网络技术,配有车辆调度、售票服务、行包管理、检票、路线网点、费率管理、营运结算、票证管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后台监控、统计分析、站长管理11个子系统。该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在国内同系统中领先。实际应用中,用户重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适用于广西以及全国公路、航运、铁路等客运站。1993年,获广西交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内河航道整治CAD系统 1990—1993年,广西交通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研制“内河航道整治CAD系统”软件。该系统由总控、数据处理、航道水力计算、疏浚工程量计算、整治工作量计算、纵横断面图绘制等7个子系统组成。该系统适用硬件为IBM PC兼容计算机、A3幅平面绘图机、宽行打印机。系统采用汉字菜单,有容错功能,注重实用,操作方便,图纸表格规范标准。主要用于内河航道整治设计和部分港口码头设计。系统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内河航道整治设计领域领先水平。

1993年,该系统成果获广西交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5年,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航测解析法机助成图的研究 1989年—1993年12月,广西交通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广西测绘局测绘研究所等4个单位共同开展“航测解析法机助成图的研究”并取得成功。该项目用光电技术对常规测图仪进行技术改造,配合微机组成解析测绘系统,并且进行了大面积生产(1∶5000∶200千米)的检验,其精度符合相应成图规范的要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易于操作;系统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特别是在等高线追踪、协调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该系统与同类数字测图方法相比,系统设备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减小劳动强度。为公路、铁路、电子建设等行业提供了优化设计条件,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该系统成果为广西首创,达到全国同类先进水平。1994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微型水深测绘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 1991年4月—1994年4月,由广西交通勘察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红外测距仪、电子经纬仪、便携386微机、PC-1500测深仪、对讲机等组成,用于快速高精度水上施工定位、内河近海水深测量、绘图导航或公路地形的测量等,这套测绘系统的研究开发,其成本仅为进口同类仪器的1/10,并能缩短成图周期,提高工效,其成果已被自治区交通多项测量工程使用,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1993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广西交通财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1990年5月—1994年5月,自治区交通厅财务处、广西交通科研所研发“广西交通财务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并取得成功。此系统采用NOVELL网络技术,由财务处理、报表汇总、单位管理、资料管理、资金管理、资料分析、财务管理查询及网络用户管理8个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可独立运行。系统符合有关会计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充性,处于国内交通系统领先水平,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辅助管理。1995年,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GPS水上测量定位系统新技术 1995年1月—1996年9月,广西交通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利用美国发射的24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定位,回声测深仪测深,微机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存贮和控制,并通过采用GPS差分高精度技术,无线数据链接口,自编处理软件,研究开发GPS测量定位系统,在钦州港航道疏浚、亚太石油码头以及钦州港110万平方公里1∶5000大面积水深测量等工程应用,证明该系统性能良好,速度快、精度高、数据可靠。1998年,获广西交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对交通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GMMS》的推广应用技术 1995年1月—1997年12月,广西公路管理局对交通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GMMS”,结合广西的实际,开展推广应用的研究。该项目建立广西专业管养的所有国、省、县、乡道共3068座桥梁(每座桥梁数据155项,照片2~5张)的数据库,可对桥梁的各种数据进行功能分类、统计、提供桥梁作用功能评价和旧桥加固对策支持方案,提供桥梁维修费用分析及计划排序方法以及桥梁日常管理功能等。对广西的桥梁养护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1997年12月,该项目经自治区交通厅、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广西区内先进水平,被评为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发 1999年,按照交通部制定的《交通行业信息化指导意见》要求,广西交通科研所根据自治区交通厅的安排,开展“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1999年,自治区交通厅投入专项资金200.94万元,购置硬件设备47台(套)、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5套,组建广西交通厅、二层局域网,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广西交通信息网等研究。2000年3月试运行,8月,自治区交通厅机关和二层局正式使用。结合广西交通厅办公业务流程,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研发。该系统由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办公业务管理、辅助管理、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组成。系统采用NOTES文档数据库,既能存储结构化信息,又能存储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包括电子表格、WEB页面、OLE对象及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需要。该系统的办公业务与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实现从拟文、会签、审核到归档、借阅的办公业务一体化,利用群件系统支持办公业务的沟通、协调与控制,规范了办公工作流程。系统设置身份验证、存取控制、层次加密和电子签名4种安全控制机制,能满足办公业务特殊的安全控制要求。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用户界面简洁、可维护性好、易学易用等特点。(www.xing528.com)

2004年8月,经组织鉴定,确认效果良好。在广西交通厅办公业务全面应用,并推广到厅直属单位。该系统在全国交通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FET2001型太阳能光纤紧急电话系统的研制 2001年,广西交通科研所、广西捷赛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开发“FET2001型太阳能光纤紧急电话系统”并获得成功。该系统集现代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太阳能技术于一体,技术先进、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可靠、维护简单方便,整个系统由光纤紧急电话控制中心、通信光缆、路侧话机组成。系统的主要特点为:采用1~2芯光缆作为传输信道,频宽带、损耗低、抗干扰、无噪声累积,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100公里;采用太阳能及蓄电池替代专用电缆供电,功耗低,阴天可连续供电60天以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供电;控制中心具有智能自栓功能,可以自动检测话机、蓄电池、主副机工作状态;实现多级管理;可靠性高,有效防雷电损害。系统专用于高速公路上的紧急求救,亦可用于隧道、码头、机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在广西的柳州—宜山、六景—兴业等高速公路安装,并逐步推向山东、河南、湖南、云南、福建等省。

2004年,该科研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广西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业务系统的研发 2002年—2003年3月,广西交通基建管理局、广西交通科研所共同研发“广西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业务系统”并获得成功。该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研究开发面向大中型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由进度管理、计量支付管理、质量管理、合同信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事工资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业务、工程信息交流等子系统组成,具有录入、查询、统计、分析、传输等功能。该系统使用多种高级软件开发编程手段,能在多种WINDOWS环境下运行,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可在工程项目内部局域网中使用,为业主、监理、承包人等及时、准确提供工程管理信息,实现多单位、多部门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该系统在水任—南宁全州—黄沙河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效果良好。2003年,项目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道路运输行业GPS车辆监控系统的研制 2003年—2004年4月,广西公路运输管理局与钦州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北海新未来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道路运输行业GPS车辆监控系统”的研究。该课题运用GSM/GPRS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在营运客车上安装GPS车载终端,同时,开发并建立起GPS监控平台。该系统具有定位、通信、导航、调度、监控、报警、轨迹回放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可对运行车辆的运行速度、行驶路线、连续行驶时间、路途停靠(休息或配客)站点等实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的跟踪监控管理,并将车辆的运行信息实时地显示在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及时对违规车辆进行警告和提示并指令纠正。该课题在钦州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试点,有200多辆营运客车安装了车载终端设备。GPS监控平台运行正常,取得良好效果。2004年10月,经自治区交通厅和自治区安监局、交通管理局等单位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并联合下文要求全自治区二级、三级道路客运企业在2005年6月底前安装使用。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自治区大部分二级、三级道路运输企业建立GPS监控平台,有9000多辆营运客车安装车载终端。

广西高速公路IC卡“一卡通”收费系统研发技术 由广西交通科研所、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南宁捷赛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广西高速公路IC卡‘一卡通’联网收费系统”经有关部门专家组织鉴定,认为该系统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可在全自治区公路收费站推广使用。

该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IC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研究开发IC卡“一卡通”联网收费系统。该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清算中心、收费管理处、收费管理所、收费站4级管理体制,由车道收费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报表汇总/清分系统、票据管理系统/IC卡管理系统、数据通信模块、实时清分系统、外围系统联网模块等组成。系统具有清分以及灵活的系统定制功能。可实现远程维护、软件升级、报表制作、车牌自动识别、黑名单功能等特点。

该系统共有58个收费站300多条收费车道,日均处理6万辆车次,征收通行费300多万元,实现了全广西高速公路联网收费。2005年3月,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广西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网络管理系统 2004年—2005年3月,广西交通科研所与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共同研制“广西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网络管理系统”并取得成效。该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等。在车辆通过高速公路主线检测区时,系统便自动获取车辆的轴重、总重等信息,并根据设定的车型对应的限值自动判断超限车辆,同时,图像识别设备对其进行自动抓拍和车牌识别,通过分析、显示,引导车辆进入低速检区进行高精度称重。系统在国内首次装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引入高速公路主线的超限车辆管理,对行驶车辆进行全天候自动识别;同时,首次实现超限管理系统与省级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联网,经在南柳高速公路伶俐站试验应用,效果良好,并在广西南友高速、桂海高速等部分高速公路推广使用。证明能有效地遏制超载车辆上路,减少超限车辆对公路路面及桥梁的破坏,节约公路维修费用,并为交通执法人员提供了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准确、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同时,也提高执法效率和减少治超执法成本。

2005年3月,此成果获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奖;2006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