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在广西通志.交通志中的记录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在广西通志.交通志中的记录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此,广西公路建设工程的外业勘测、内业设计供不应求。作为自治区交通建设先导的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工作与公路勘察设计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包括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先进测设装备,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出图率达100%,CAD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设计中。1997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在宜州—柳州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在广西通志.交通志中的记录

1990年10月,由广西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设计的南宁—北海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该路是自治区首府南宁通往沿海港口的高等级公路,全程204公里,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总投资2.5亿元。其中,南宁—大塘段设计为混凝土路面,混凝土路幅之间设置有横向拉筋。在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的年代,公路路面底下设置有钢筋,被誉为公路路面设计“前无古人”的创举。该路获自治区优秀工程设计奖二等奖。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通往钦州市、合浦镇、北海市等沿海港口地区的高等级公路运营之后,显示出其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要致富,先修路”成为社会共识。从此,广西公路建设工程的外业勘测、内业设计供不应求。1993年,被誉为“半幅高速公路”的南宁—宾阳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该路设2个车道,混凝土路面,首次设置有波纹钢护栏,是自治区修建高速公路之始。

1992年,面对高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需求,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增加科技投入,更新设计手段,以适应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购买先进设备有AST486/33型计算机6台,PHONIC型计算机1台,DMP/52型绘图机5台,红外仪6台,钻探机2台,水准仪8台,LQ1600K打字机6台,PC-E500型袖珍计算机8台。引进的工程设计与结构分析计算软件有新高版本DOS磁盘操作系统及支撑软件、道路、桥梁、港工等专业的计算机程序和CAD系统、建筑结构CAD软件等。1993年起,自治区交通厅实施公路建设招投标制度。作为自治区交通建设先导的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工作与公路勘察设计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适应公路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需要,自治区部分地、市、县的交通局公路局及广西交通学校等,都相继成立公路工程设计室,承接相应资质的公路工程设计任务,有效地开展公路设计工作,减轻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担负全自治区公路勘察设计任务的压力。

1995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购置复印机、计算机、数字化仪、经纬仪、绘图机等先进仪器设备118台(套),实现每2名科技人员配备1台计算机的目标。1996年,购置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空调机、去湿机、投影机、对讲机手机、经纬仪、绘图机等先进仪器设备250台(套);引进“AU-TO.CAD12.0”“CAD中文环境”“LISA”等软件,建立了桥涵数据图形库。1997年引进奔腾电脑彩色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

1998年9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批准,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更名为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00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包括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先进测设装备,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出图率达100%,CAD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设计中。建立并开通全院范围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外部设备共享,生产和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发展成为集公路、桥隧、河海港口航道、内河航运枢纽、工业与民用建筑科学研究、资讯、勘察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勘察设计单位。

2001年,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走向市场。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由事业单位改为科技型企业。生产科室基本上淘汰586微机,购进了PⅡ和PⅢ电脑 共41台,手提电脑1 台。引进公路路线CAD、水文分析与计算的CAD、“AutoCADR14”中文网络版,实现了工程勘察设计CAD平台正版化、集成化,真正实现了CAD出图率100%。在方案优化和数模的应用方面一举跨入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2004年,该院在巩固广西市场的同时,拓宽经营渠道,首次走出广西,在重庆、四川、广东、安徽等地通过投标承揽到部分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

2005年,该院制定《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科委工作制度》《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进行了“公路处治土长期性能研究”“桥梁索缆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评价体系与维护技术”“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膨胀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技术研究”在南京通过由交通部组织验收鉴定,被评价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用非饱和土的理论分析,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西部地区中小跨径适用桥梁型式的研究”课题在专家论证会得到较高 评价。

新科技新设计

科学技术 1991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在南宁—梧州二级路工程项目中使用红外测距仪进行外业勘测,提高测量效率和数据的准确率。红外测距仪的应用,促使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从以往单一的三角测量布测控制网,逐步延伸至边角法布测导线、带状导线的布测,摒弃沿用了几十年的公路中桩放样采用“经纬仪配合竹尺或钢尺”的落后方法。应用坐标法放样,使公路中桩放样更为灵活、方便、高效。在设计手段上开始部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步淘汰传统的手工制图和手工描图,初步实现计算机出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效率。但当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与硬件相对落后,计算功能较少,该院设计人员自行编制桥涵水文计算分析软件、中桩放样软件、结构平面杆系的计算分析软件,以提高计算机在公路设计方面的使用效率。

1992年,在柳州—桂林高速公路设计中,推行普及应用路线CAD,桥涵CAD和互通式立交和概(预)算程序,采用“公路路线微机辅助设计系统”软体进行辅助设计,使计算机辅助设计覆盖面达80%以上,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 效率。

1994年起,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采用全站仪替代红外测距仪。全站仪与航测成图技术应用于外业测量,可同时测量角度和距离,提高勘测效率和精度。全站仪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差测量等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同时兼顾中桩平面测量与横断面测量,减少了勘测人员的外业劳动强度。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自行开发了“公路外业勘测横断面绘图软件”,取代了传统的横断面绘图时,需人工点画后通过数字化仪录入电脑的方法,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1997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在宜州—柳州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航测技术,在广西首次采用飞机自摄航片,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作纸上定线,推动和促进了高速公路测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当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与硬件相对落后,计算功能较少,自行编制了桥涵水文计算分析软件、中桩放样软件、结构平面杆系计算分析软件等,提高计算机在公路设计方面的使用效率。

1998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彻底甩掉图板,完全实现计算机出图。该院自行开发 “公路涵洞、通道CAD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硬件水平提高,带动了软件的开发应用,当时使用的“AutoCADR14”版本,设计功能较为完善,出图快速便捷。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1999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在被誉为“南疆国门第一路”、中国第一条通向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首次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新技术RTK定位技术,即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技术,进行公路勘测控制网和中线放样测量,同时,探索车载GPS测量技术。

2000年,计算机自动采集外业成果、互通立交设计模块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数字地面模型的推广应用,能迅速完成对路线方案的优化比选和土石方代算,工作速度与精度 提高。

2002年起,随着GPS应用于公路测量,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逐步实现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实现公路勘测设计“内业外业一体化”的要求。“CARD/1”道路设计软件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能自动扣除土石方叠加部分,自动生成平面、纵面图、用地总图和总体设计图,实现图表出图一体化。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出图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设计人员可用三维动画模拟实际路线、检查安全隐患,轻易判别路线方案优劣性、顺畅性,提高设计质量。复杂的结构计算软件获得广泛应用,如迈达斯、桥梁大师、桥梁博士等软件。

2003—2005年,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在高速公路测量中推广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多功能、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运用GPS先后在坛洛—百色高速公路、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马江—梧州高速公路、岑溪—兴业高速公路、隆林—百色高速公路、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等多条高等级公路中进行测设工作,其测设速度比全站仪测量快2~3倍。实践证明,GPS突出顺应其时公路工程勘察中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减轻勘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公路测量设计成果质量。GPS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此外,GPSRTK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公路测量模式,RTK能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极其适合路线、桥隧 勘察。(www.xing528.com)

设计理念 广西的高速公路是从单纯的公路设计提升到景观设计、生态公路设计、环保优先,融入自然的现代交通设计理念的结晶,也是逐步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保持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维护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公路设计逐步改变了以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节约工程建设造价的传统理念。注重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景观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建设与地形地貌、生态特征、自然景观的协调,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避免公路建设对路线周边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既能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又能与大自然和景观相融合,与自然和谐,协调、平衡 发展。

在公路建设中,坚持地形地质选线、环保选线,优化线路。利用自然地势,避免大填大挖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防止产生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对原有腐殖质土层,实行统一保护和利用。放缓设计边坡,提高公路建成后道路沿线植被恢复水平和速度。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观念,避开环境保护敏感区,远离环境与文物保护区,提高桥隧比例,以消除对原地形的高填深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设线形与自然环境和谐之路,为社会提供环保的绿色高速通道。

南宁—吴圩机场高速公路采用高填方路基、高边坡稳定、公路防护、绿化和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工程质量。荣获2003年度广西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200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银质奖。

南宁(坛洛)—百色高速公路运用灵活性设计、创造性设计、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尊重地区特性和自然景观,形成特有的自然植被绿色景观环境。突出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历史与民族特色、人文特点。在植被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避免大填、大挖,减少人工痕迹,力求路基外设计自然、和谐,体现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呈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沿途绿化景观。利用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生态特征,使交通线形走向与山川、河流、大地的走势相吻合,呈现优美宜人的景观。

1992—2005年,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完成2200公里。独立大桥、特大型公路和市政桥梁200多座,其中,横县峦城大桥、南宁白沙大桥、桂平黔江大桥、南宁三岸邕江特大桥、来宾磨东特大桥、南宁永和特大桥、南宁竹溪立交等著名的大桥和特大桥,构思巧妙,造型美观、线形自然流畅,极富韵律,设计水平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其中,横县峦城大桥双层桥面预应力连续桁设计研究和CPS水上测量定位系统,获199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该院完成了桂林—北海、宜州—柳州、南宁—吴圩飞机场、南宁—友谊关、南宁—百色等具有自治区特色的高速公路。

在市政公路交通建设设计工作中,融合城市人文景观,注重历史沉淀,保持城市原有标志性的建筑的完整性,形成建设公路与其相得益彰的特色风格。完成区内外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地质勘探和岩土试验、30多个汽车客运站以及钦州—防城、南宁—北海、柳州—南宁、宜州—柳州、桂林绕城线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管理区各种类型的配套建造设计。获国家、部(自治区)级公路工程优秀勘察、设计、科技成果奖共40多项。

从业单位

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最初成立于1960年1月,1964年并入广西省交通厅工程局,1973年3月恢复广西交通勘察设计院,1987年3月,改为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987—1997年,单位的名称为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1998年10月,根据自治区交通厅《转发自治区编委关于广西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更名的批复的通知》,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广西交通设 计院”)。

1991年,广西交通设计院设有党委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计划经营办公室、院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行政科、财务科、材料供应科、工会、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等行政科室,设有区公路定额站、区水运工程定额站、第一公路测设队、第二公路测设队、第三公路测设队、第四公路测设队、航务测设队、地质队、航务设计室、房建设计室、综合规划室、试验室、概预算室等生产单位。全院人员编制386人,其中行政干部63人,科技干部282人,技工41人。业务范围:主要从事国家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独立大中型桥梁、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港口码头、闸坝、航道整治、航运枢纽工程的勘察设计,汽车、航运站、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水、陆工程测量和地质勘察,岩土、材料、结构及水工模型试验,交通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编制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及经济论证以及编制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8年,广西交通设计院内设10个管理部门、19个生产部门:政治处、院办公室、总工办、质量保证部、计划经营办公室、行政科、离退休管理科、工会、财务科、保卫科、区公路定额站、区水运定额站、第一公路设计室、第二公路设计室、第三公路设计室、第四公路设计室、第五公路设计室、第一地质勘察室、第二地质勘察室、第一水运工程设计室、第二水运工程设计室、第三水运工程设计室、综合规划室、房建设计室、工程监理部、金路公司、标准电算室、土工试验室、水运咨询室。共有人员编制322名。高、中级技术人员199人,硕士8人。业务范围已发展成为集公路、桥隧、河海港口航道、内河航运枢纽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勘察设计单位。

2003年,为适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该院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该院制定《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机构设置方案》,并经过院四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对全院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调整:管理部门设办公室、总工办、人力资源处、生产经营处、科技与信息处、财务审计处6个,生产部门设道桥一所、道桥二所、道桥三所、地质勘察所、水运所、建筑所、规划咨询室、双象公司、金路公司、出版公司、双鹿公司11个,设工会为群众团体组织,设服务中心为后勤部门。同时,为配合机构改革,按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原则,2003年1月,广西交通设计院进行全院范围内所有岗位的全员竞聘上岗。

2005年,该院机构设置为7个管理部门、17个生产部门:办公室、总工办、人力资源处、生产经营处、科技与信息处、工会、财务审计处、道桥一所、道桥二所、道桥三所、桥梁所、交通工程所、市政工程设计所、地质勘察所、试验室、水运所、建筑所、工程招标代理中心、规划咨询室、路面所、双象公司、金路公司、出版公司、双鹿公司。共有人员编制362名。高、中级技术人员243人,硕士19人,国家一级、二级注册工程师6人。业务范围为公路工程、桥隧工程、水运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测量,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招投标代理以及工程技术咨询。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前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1984年12月由国家科委批准成立。1991年,广西交通科学研究所体制改革,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变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共有职工76人,其中,高级、中级科技人员占70%以上。设有道路、桥梁、筑路机械、电子技术、科技情报、综合实验研究室和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拥有综合实验交通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力学试验的常规设备、电测设备、化学分析仪器和结构静载仪器等。

2003年12月,由自治区交通厅直属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划入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

2005年,该科学研究院拥有员工230人,中级、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43.6%。设有综合办公室、总工办、人力资源部等12个科研部门和业务部门,先后获得交通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自治区交通厅、公安厅、建设厅水利厅、测绘局等签发委托的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工程承包、环境影响评估、安全防护、工程质量、交通机电等各类资质检测20项,并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验证。1991—2005年,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共承担国家西部交通科技,自治区交通厅、科技厅等重要研究课题80多项,完成了54项公路桥梁的勘察设计,其中22项获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