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川北道台黎学锦奏请四川总督常明,常明转奏朝廷,嘉庆皇帝才在奏书上批复“准其列入祀典,春秋致”。消息传来,阆中仁人志士纷纷捐钱献物,给张飞塑造了此文像。千百年来,阆中民间对“张王”的纪念,一直未中断。同时在旅游活动中开发了“张飞巡城”等节目。今日之阆中,以张飞冠名的知名商品、品牌如雨后春笋,“张飞”早已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阆中城市最为响亮的名片。
公元221年,张飞在阆中至江州伐吴前,被部将所杀。阆中人怜惜英雄,慕飞忠勇,感其造福当地、遗惠于民,把他的坟修成了庄严宏伟的庙宇,供后人虔诚奉祀,永世怀念。
在汉桓侯祠内,有一尊国内罕见的张飞“文像”。这尊塑像高3米许,面庞黑里透红,两眼炯炯有神。身着王袍,头戴帝王帽,手持玉笏,人们称之为桓侯大帝。
张飞的帝王帽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据记载,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阆中以王应诏为首的文人,感念张飞恩德泽被巴西,为后世子孙所敬仰,遂上书要求将悼念张飞的祭奠提高到春秋祀典的级别。通过川北道台黎学锦奏请四川总督常明,常明转奏朝廷,嘉庆皇帝才在奏书上批复“准其列入祀典,春秋致”。消息传来,阆中仁人志士纷纷捐钱献物,给张飞塑造了此文像。
千百年来,阆中民间对“张王”的纪念,一直未中断。(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井泉、邓华、张爱萍、萧军、赵朴初、舒同等领导、作家、书画家或驻足张桓侯祠,或为张桓侯祠写匾撰联。尤其是1986年阆中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来张飞庙的中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华侨十分崇拜张飞,每年都有成批的人来阆中寻根祭祖,瞻仰参观。有的在桓侯祠祭拜焚香后,还将香灰带回宝岛,以求庇佑。
为了纪念这位桓侯大帝,阆中城乡至今保留着多达20余处的张飞祠庙和遗迹。如老观古镇的张爷庙、龙泉镇的张飞庙、宝台张爷庙、飞凤镇张王庙。遗址则有古城良牧街、博树灯龙垭、洪山镇洗马滩、古城东北瓦口隘等,还有以张飞命名的张飞大道、张飞广场等。保留着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城乡不杀猪卖肉的习俗,以此纪念张三爷。同时在旅游活动中开发了“张飞巡城”等节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