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5000年人类文明活动史的阆中,不仅是传说中的琅嬛福地,还是华夏人祖之母地。在这里的华胥氏国,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部落,部落首领华胥,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伏羲。
《拾遗记》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这里的“所都之国”在什么地方?翻开《路史》,能看到这样一段注释:“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之地。”《周地图》解释说:“阆中水为渝水。”按《拾遗记》“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可得华胥是在“所都之国”生下伏羲的。
中国最早的文献、战国时的《山海经》在探索这段历史脉络时说:“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由此可知,伏羲是最早的巴人祖先。伏羲生于阆中,也正合了阆中曾为巴国都城这一史实。不仅如此,阆中在秦汉时期便有“慈凫乡”。巴人领袖范目帮助刘邦“还定三秦”之后,刘邦封范目为“慈凫乡侯”。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慈凫”是“伏羲”的重唇音,后代史学家误将“伏羲”作“慈凫”。同时也认定华胥是在阆水之畔孕育伏羲的。远古的华胥之渊就是彭池,《保宁府志·地理志》注,南池就是今天的阆中七里坝。
马功德老先生曾撰文说,华胥氏穴居的地方是仇夷山附近的长青岩,华胥生下伏羲后,人们为了纪念伏羲诞生的地方,把仇夷山南麓垭口改名为皇娘垭,并在华胥氏生伏羲的彭池畔修建了皇娘庙(在今天七里街道办事处敬老院处),庙的正殿除塑有华胥氏的塑像,左右两侧还塑有伏羲、女娲的陪像。古时的皇娘庙香火旺盛,每年的九月三十日是华胥氏的生日,不但庙里的尼姑们要念经集会庆祝,还要在庙前的大舞台上公演川剧三至五天,周围的木偶戏、皮影戏、卖艺、卖打药的都会来凑兴,城乡游人络绎不绝。直至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混战,才停止了庆祝活动。(www.xing528.com)
远眺灵山/涂兴明/摄
《通志》卷一“三皇纪”云:“华胥履大人之迹于雷泽而孕,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华胥居于阆中,游雷泽履大人迹而娠,雷泽的主神是雷神,是一个人头、龙身的半人半兽的天神。《山海经·海内东经》有:“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从传说中伏羲“人面蛇身”或“龙身人首”形貌来看,也可以见到伏羲和雷神之间的血统渊源,伏羲就是雷神的儿子。
神话中的阆中,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早于炎帝、黄帝,是“三皇之首”。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指出,伏羲是中国“可靠”古籍所载的一个最早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