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粤赣边纵队:游击区扩展,人口逾200万

闽粤赣边纵队:游击区扩展,人口逾200万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击区遍及28个县市,游击根据地的人口达200多万。1948年12月21日经中央批准将“边区”武装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这是边纵成立后春季攻势的第一仗,取得了头一个重大胜利。部分起义部队也反叛投敌,整个边区出现严峻局面,斗争异常激烈。至8月23日、27日第七支队分别收复永定、上杭后,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组织5个团的兵力进攻龙岩。

闽粤赣边纵队:游击区扩展,人口逾200万

岁月的长河浩浩荡荡奔腾向前/

光辉的旗帜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猎猎飞扬/

历史钟情于这一方情深意长高天厚土/

历史选择了这一群勇猛向前的热血儿女/

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开始后,根据时局的发展,中共中央于1946年底发出指示,要求南方各省配合正面战场,根据不同情况,有条件地、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闽粤赣边工委立即进行动员,制订方案,派工委书记魏金水去香港,向香港分局请示汇报确定了“先粤东、后闽西南”的行动方针后,把边区工委从永定迁到广东大埔。以保存下来的老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同志为骨干,于1947年5月在大埔坷沙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当时“支队”仅有3个班29人,刘永生为支队长,杨建昌政治委员。从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经过约十个月的转战,游击队摧毁了国民党60多个区乡基层政权,歼敌2000多人。“支队”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反对“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开仓济困,建立农会、民兵组织,恢复和新建了一批游击支点。边区的武装力量也从初建时的180多人,发展到2600多人。农村游击战争遍地开花,起到了破坏敌人后方,有力地配合和支援正面战场作战的作用。到1948年底,闽粤赣边区纵队从年初的2600多人发展成一支拥有8200多人的劲旅。这支队伍下辖5个支队、10个团、27个独立大队,民兵2万多人。游击区遍及28个县市,游击根据地的人口达200多万。

1948年12月21日经中央批准将“边区”武装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命令,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同时成立了粤赣湘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任命刘永生为司令员,魏金水为政委,铁坚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朱曼平为副政委,林美南为政治部主任。边纵下辖5个支队,即将原来地域建制的梅州、潮汕韩江、闽西、闽南支队,改为部队的统一番号。依次为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支队。支队下辖团、大队……成为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红军、抗日战士为骨干战斗在闽粤赣边区的人民军队

1949年1月,闽粤赣边纵成立于广东省大埔县光德乡漳溪村

边纵的成立是边区人民解放事业中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它表明边区人民武装从红军时期起,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已经成为解放军主力兵团向华南进军的有力助手,对于福建、广东和华南的解放将起到重要作用。

边纵成立之初,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另一方面利用大好时

机组织发动春季攻势。1949年1月10日攻克了大埔县的重镇湖寮。这是边纵成立后春季攻势的第一仗,取得了头一个重大胜利。湖寮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罗卓英、吴奇伟的家乡。地方势力很大,武器装备、军事力量较强,是有名的反动堡垒。湖寮的攻克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和信心,打击了大埔的反动势力,震动了粤东、闽西,迫使临近之敌,从据点龟缩回县城。1949年1月29日在大埔县漳溪召开了边纵机关成立暨庆祝湖寮战斗胜利的军民大会,也是一次誓师大会。会后,各支队按照布置,一方面组织兵力纷纷出击,打击敌指挥所和各县的重镇;另一方面加强了统战工作,对敌发动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南方三个纵队的宣言

解放大军渡江战胜利南下,边纵直属主力和第二支队组织潮浦惠南战役:5月8日、10日、26日解放两英、惠来、丰顺县城;5月14日第四支队的十三团,第七支队十七团和独立大队强攻大埔县城茶阳,大埔解放;同日,第一支队解放蕉岭五华。在这种形势下,5月17日广东省保安十二团魏汉新在梅城宣布起义,梅州解放;5月18日广东兴梅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洁之宣布起义,兴宁解放;5月22日平远解放;至此,梅州地区全境解放。起义部队改编为边纵暂编第三支队。5至7月间,第八支队连克安溪、大田、德化、漳平、宁洋、永春六座县城和诸多乡镇。

在军事形势和党的政策感召下,1949年5月22日闽西地方实力派傅柏翠,第七行政区司令员李汉仲、练惕生成立闽西义勇军,练惕生任司令员。率保安团和上杭、永定、武平、龙岩4县县长及其武装通电起义,上杭、永定、武平宣告解放,由第七支队接管。(www.xing528.com)

长汀游击队(后编为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主要活动据点——驴子岭山区

为统一和加强闽西南地区人民武装和起义部队的领导和作战指挥,经中央批准设立边纵闽西南联合司令部,邱锦才为司令员。起义部队保留“闽西义勇军”的番号。同时于5月底6月初,将永定、上杭、龙岩、长汀游击大队,分别扩编为第七(闽西)支队独立第一团、第三团、第五团、第七团。长汀独立第七团组建于5月28日,闽西地委和闽西南联合司令部任命钟德标为团长,游荣长为政委,罗欣为副政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的组成部分。在解放闽粤赣边的三年浴血奋战中,广大指战员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不朽的壮丽诗篇,为闽粤赣边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边纵各支队,从1949年年初进入春季攻势以来,至7月7日止,半年多时间歼敌17000余人,缴获迫击炮、山炮21门,各种机枪230挺,各种枪支11000余支,解放19座县城,使闽粤赣边区和粤赣湘边区连成一片,并与闽浙赣游击区相接,成为华南一大块解放区。毛泽东以军委名义,在华南分局的报告上批示:“五、六两个月,粤东、闽西胜利极大。”他还亲自复电华南分局,“祝贺你们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党政军民的战斗热情。

1949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溃逃的国民党胡琏部队等三个兵团的兵力,纷纷退入闽粤赣边区。一时间敌军数量剧增,许多已解放的县城和乡镇,重新落入敌手。他们恢复伪政权,扶持反动势力,到处抢粮、抓丁扩充部队,摧毁解放区。部分起义部队也反叛投敌,整个边区出现严峻局面,斗争异常激烈。

边纵按华南分局部署,各支队在地方团队、武工队和广大民兵配合下,依托农村开展游击战,四处出击保卫家乡、保卫夏收。在斗争中隔断敌人各点联系,进行扰敌、截敌、断敌给养、断敌消息。边纵既伺机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迟滞了敌人前进南逃,同时又继续打击敌重建的地方反动武装,收复失地,重建人民政权。至8月23日、27日第七支队分别收复永定、上杭后,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组织5个团的兵力进攻龙岩。9月1日龙岩解放;9月13日第八支队收复漳平,10月17日收复武平;10月18日独立七团和部分义勇军在第十五兵团一四四师一部配合下解放长汀,至此闽西全境解放。之后第七、八支队配合第十兵团解放泉州、漳州、厦门至闽南全境解放。

刘永生、铁坚率边纵直属3个主力团护送华南分局书记方方等赴赣州参加由叶剑英主持的赣州会议返回后,与第一支队配合肃清盘踞在梅州的胡琏残敌,梅州全境解放。他们又随即南下潮汕组织兵力解放汕头,于10月24日进入汕头市,至此潮汕地区全境解放。

解放长汀庆祝大会

边纵成立之初的8200余人,在中央香港分局和边纵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援。边纵全体指战员机动灵活、英勇善战,发展成为既能打仗,又能做群众工作的人民军队,数量达到2.1万人,加上边区、边县党政机关人员共4万余人。先后解放38个县市、消灭敌人3.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2.3万件,顺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任务。为边区的解放、有力地参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福建、广东的斗争,为祖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边区党和人民武装所取得的成绩,曾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多次赞扬和高度评价。转战闽粤赣,功绩载千秋,在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9年冬到1950年春,根据中央和华南分局的指示,边纵除输送大批干部到地方参加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以外,各支队则分别归建和改编为广东、福建省军区所属的军分区警备团和各县县大队……闽粤赣边区这块重要战略基地和闽粤赣边纵队,宣告结束历史使命。

解放后,闽粤赣边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边区的游击队员,包括边纵2万多名指战员和地方党、政、群、团2万多人共4万多人,在各自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防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奉献。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为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有的成了将军、专家、学者。在长汀的原闽粤赣边纵的同志也进入长汀县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担任了相应工作岗位的领导职务,为长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些在全国解放前夜投身革命洪流的有志之士,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政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写下了不朽的人生篇章。岁月永远铭刻着他们不朽的功勋!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回首金戈铁马的烽火征尘,总是令人心驰神往、热血沸腾。历史的脚步牵引未来,百折不挠;历史的回声激荡时空,铿锵在耳。昭示着辉煌的昨天、幸福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