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意技法于明末清初产生,因其浅刻如画,由此也被称为“刀画”。它属于寿山石雕的一个特殊术语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薄意雕刻的主要特点是精细、近画理、自然优雅,博古图案雕刻是其原始灵感。薄意是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结合。
薄意雕刻需先用笔将图案描绘在原石上,在此过程中雕刻者安排构图。景物注重意境,层次通常不过于频繁的重叠,有合适的距离。描图定稿后是勒线,锋利的尖刀沿着外轮廓勾勒出线条。勒线后是铲底,用刀刮除外边的空石块表面。最后是雕饰,雕刻者根据对作品的不同创作要求,更好发挥雕饰的效果,雕刻者会用不同的雕刀在凸起的景观表面上潜刻调式,由此突显物体的质感。
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也被称为软宝石。田黄色彩普遍泛黄,也产生于田间。因田黄石产量稀少,故不能使用圆雕技法。原因是使用圆雕技法会减少原石重量,大大损失价值,所以,薄意技法由此形成。传统中国画在石雕艺术中的应用是寿山石雕的一项独创技法。薄意技法要将熟练的雕刻技法和书法、篆刻、中国绘画等相结合,雕刻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造诣,这对雕刻家就具有了更多的要求。(www.xing528.com)
清康熙年间,杨璇和周彬常在印台四周雕刻极浅的环边不断纹等图饰。后来,“西门派”鼻祖潘玉茂在印章四周雕刻各种图案来遮饰石头的瑕疵。“西门派”大师林清卿为了学习薄意,放下雕刀,开始拜师学习水墨画,从书画、石雕和篆刻中研究中国画的意义、章法、构图和画理。融会贯通后才恢复旧业,将薄意推向了高峰。
“东门派”在薄意雕刻上也有很好的发展,林友清、林友琛等人,独特的作品风格。尤其是林友清,被称为“东门清”,其薄意作品和“西门派”不同。作品用刀尖利、图像叠加、意境深远。寿山石薄意艺术将寿山石中融入中国画的画理,将意境优美的画面展现在方寸之间。在以林清卿为代表的几代人的努力下,形成了完整的寿山石雕艺术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