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雕是指印章上方钮饰的雕刻。钮雕多表现动物,特别是古代传说中的辟邪、饕餮、麒麟、熊、狮、龙、凤等动物。所以,钮雕也被称为“兽钮”。印钮雕分为两种类型:自然台和平台。自然台的雕法是多因章端不规则,方正的四边形则不适合表现天然石材形状的美观。追求石头的天然造型美感,布局随意。平台则更细致,刻钮之前先起印章的平台,平台上方雕刻,平台下方完整无缺。平台上以形、色、巧雕刻鸟兽、人物、吉祥物等,作品具有庄重、高贵之感。
创作一开始先定位需要创作的方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思路拟手稿图纸,后捏制泥稿以加强立体感。再找寻合适的石头进行创作。利用角尺把印章整规矩,磨章整形再水磨,印章规矩了才可以进行刻制。印章磨好后先起台,接着打大型粗胚,可以利用锉刀进行定型;大型定好后开始进入二次定型及多次定型,过程中通过凿刀进行微妙调型,最细微调型后成型;成型后开始用修光刀进行修光,修光很关键,除了把凿痕修掉,还进一步体现作品中人物肌肉、骨骼的走向及作品神韵开相;整体修光完成再用磨光纸对作品进行磨光;磨光完成后进行拉丝,最后完成整个作品。
根据历史资料研究,钮雕的历史与印章有关联。最早的印章始于周朝,距今有3000多年。印章代表着权利和地位,因此,它被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所珍视。原始的印纽形态简单,只在印章上方钻一个用来系绳的小孔,系绳是为了便于携带,所以这个印钮也称“印鼻子”。随着历史的发展,印章的材质开始根据权利和官衔有所区别,并且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秦代的官印中,官爵高低用金、银、铜等材料和印钮的装饰来进行区分。(www.xing528.com)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南长沙出土了40多件西汉滑石印,大部分由鼻钮、台钮、桥钮及龟钮组成。据考古界的研究记载,因石印容易受刀的原因,很快就在学者中获得欢迎。一直到元代,寿山石的钮雕历史最先是将花乳石作为印章材料,这是由王冕独创。寿山石因柔软易攻、色彩丰富深受欢迎。寿山石印钮在明代正式属于寿山石产品的一个特殊品种。清代初期,寿山石钮雕的内容从古兽进一步到博古图案、翎毛、鱼虫、花果等多种类型图案,逐渐丰富发展起来。杨璇、周彬都是钮雕的高手。
“东门派”鼻祖林谦培也同样擅长雕刻印纽和博古图案,他雕刻的动物头部形象生动,须发均用开丝,不间断。林元珠的钮雕十分细致地对须、鬃、毛、发进行创作表现。从此,“东门派”钮雕出现许多接班人,如林元水、林友清、郑仁蛟、周宝庭等,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东门派”与以印钮为宗业的“西门派”,风格相同,古朴大方,深受学者们的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寿山石钮雕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印台边的图案种类也越发丰富,有断纹、双不断纹、水波纹等等。内容的分类从古老的动物形象扩展到花果人物,雕刻家的智慧和技艺在印钮上得到了展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