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屋建筑学砖墙标准尺寸及防潮层介绍

房屋建筑学砖墙标准尺寸及防潮层介绍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砖墙的厚度在工程上习惯以它们的标志尺寸来称呼,如12墙、18墙、24墙等。水平防潮层是指在建筑物内外墙体及室内地面附近设水平方向的防潮层,以隔绝地下潮气等对墙身的影响。②防水砂浆防潮层:是在需要设置防潮层的位置铺设防水砂浆层或用防水砂浆砌筑1~2皮砖。防水砂浆是在水泥砂浆中加入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配制而成,防潮层厚度为20~25mm。

房屋建筑学砖墙标准尺寸及防潮层介绍

1.砖墙材料

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墙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1)砖 砖墙属于砌筑墙体,具有保温、隔热、隔声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施工速度慢、自重大、劳动强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砖的种类很多,按所采用的原材料可分为黏土砖、灰砂砖、页岩砖、煤矸石砖、水泥砖、矿渣砖等。按形状可分为实心砖及多孔砖。当前砖的规格与尺寸也有多种形式,普通砖的尺寸为全国统一规格的标准尺寸,即240mm×115mm×53mm,砖的长宽厚之比为4∶2∶1。

(2)砂浆 砂浆由胶结材料(水泥、石灰、黏土)和填充材料(砂、石屑、矿渣、粉煤灰)用水搅拌而成,目前常用的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水泥砂浆的强度和防潮性能最好,混合砂浆次之,石灰砂浆最差,但它的和易性好,在墙体要求不高时可采用。

2.砖墙的尺寸和组砌方式

(1)砖墙的厚度 实心砖墙的尺寸为砖宽加灰缝宽度(115mm+10mm=125mm)的倍数。砖墙的厚度在工程上习惯以它们的标志尺寸来称呼,如12墙、18墙、24墙等。砖墙的厚度尺寸见表7-1。

7-1 砖墙的厚度尺寸

978-7-111-56011-1-Part01-184.jpg

(2)砖墙的砌筑方式 砖墙的砌筑方式是指砖块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为保证墙体坚固,砖墙在砌筑时应遵循“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的原则,砖缝要横平竖直、灰浆饱满、厚薄均匀。错缝长度不应小于60mm,且应便于砌筑及少砍砖,否则会影响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墙的组砌中,砖块的长边平行于墙面的砖称为顺砖,垂直于墙面的砖称为丁砖。上下皮砖之间的水平缝称为横缝,左右两砖之间的垂直缝称为竖缝,砖砌筑时切忌出现竖直通缝,否则会影响墙的强度和稳定性。每排列一层砖称为一皮。常见的砖墙砌筑方式有全顺式、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式、十字式,如图7-2所示。

3.墙体的细部构造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或围护构件,不同部位必须进行不同的处理,才能保证其耐久,适用。砖墙的主要细部构造包括:散水和明沟、勒脚、防潮层、门窗过梁、窗台、墙体加固等。

(1)散水和明沟 为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袭,沿外墙的四周应做防水,以便将水及时排走。散水的做法有砖砌、块石、碎石、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散水的宽度应比屋檐挑出的宽度大150mm以上,一般为700~1500mm,并设向外不小于3%的排水坡度。散水的外延应设滴水砖(石)带,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隔缝,并以弹性材料嵌缝,以防墙体下沉时散水与墙体裂开,起不到防潮、防水的作用。散水构造做法如图7-3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85.jpg

图7-2 砖墙砌筑方式

a)240砖墙一顺一丁式 b)240砖墙多顺一丁式 c)240砖墙十字式 d)240砖墙全顺式 e)180砖墙 f)370砖墙一顺一丁式

978-7-111-56011-1-Part01-186.jpg

图7-3 散水构造做法

建筑物四周紧临外墙的排水沟称为明沟,用于排除屋面落下的雨水。明沟有砖砌、石砌和混凝土砌筑,其构造做法如图7-4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87.jpg

图7-4 明沟构造做法

a)砖墙明沟 b)混凝土明沟

(2)勒脚 勒脚是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其高度一般指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目前大多将其提高到底层窗台,起着保护墙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的作用。勒脚应选用耐久性强,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并在构造上采取防护措施。

常见的勒脚做法有以下几种:

1)抹灰类勒脚:为防止室外雨水对勒脚部位的侵蚀,常对勒脚的外表面做水泥砂浆抹面,如图7-5a所示。

2)贴面类勒脚:可用人工石材或天然石材贴面,如水磨石板、陶瓷面砖、花岗石、大理石等。贴面勒脚耐久性强,装饰效果好,多用于标准较高的建筑,如图7-5b所示。

3)石砌勒脚:对勒脚容易遭到破坏的部分采用块石或条石等坚固的材料进行砌筑,如图7-5c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88.jpg

图7-5 勒脚构造做法

a)抹灰类勒脚 b)贴面类勒脚 c)石砌勒脚

(3)防潮层 墙体底部接近土壤部分易受土壤中水分的影响而受潮,从而影响墙身。为隔绝土中水分对墙身的影响,在靠近室内地面处设防潮层,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1)水平防潮层。水平防潮层是指在建筑物内外墙体及室内地面附近设水平方向的防潮层,以隔绝地下潮气等对墙身的影响。墙身防潮层位置如图7-6所示,比室内地面低60mm(位于刚性垫层厚度之间)或比室内地面高60mm(柔性垫层),以防地坪下回填土中水分的毛细作用影响。常见的构造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油毡防潮层(图7-7a):先用10~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再铺一毡一油或平铺油毡一层(搭接长度≥100mm)。油毡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延伸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整体性差,对抗震不利,不宜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中。

防水砂浆防潮层(图7-7b):是在需要设置防潮层的位置铺设防水砂浆层或用防水砂浆砌筑1~2皮砖。防水砂浆是在水泥砂浆中加入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配制而成,防潮层厚度为20~25mm。防水砂浆能克服油毡防潮层的缺点,故较适用于抗震地区和一般的砖砌体中。(www.xing528.com)

③细石钢筋混凝土防潮层(图7-7c):是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中配3ϕ6~3ϕ8钢筋形成防潮带,或结合地圈梁的设置形成防潮层,这种防潮层抗裂性能好,且能与砌体结合为一体,故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978-7-111-56011-1-Part01-189.jpg

图7-6 墙身防潮层位置

978-7-111-56011-1-Part01-190.jpg

图7-7 防潮层构造做法

a)油毡防潮层 b)防水砂浆防潮层 c)细石钢筋混凝土防潮层

2)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时,不但要按地坪高差的不同在墙身设两道水平防潮层,而且为避免室内地坪较高一侧土壤或室外地面回填土中的水分侵入墙身,对有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在填土一侧还要沿墙设置垂直防潮层。其做法是在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先用水泥砂浆抹灰,再涂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或采用防水砂浆抹灰进行防潮处理。

(4)门窗过梁 当墙体上需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承担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门窗过梁。常见的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砖拱过梁应事先设置胎膜,由砖侧砌而成,拱中的砖垂直设置,称为拱心。两侧砖对称拱心分别向两侧倾斜,用立砖和侧砖相间砌筑,使灰缝上宽下窄相互挤压形成拱。平拱的髙度不小于240mm,灰缝上部宽度不大于20mm,下部宽度不小于5mm,拱两端下部伸入墙内20~30mm,中部起拱高度约为跨度的1/50,跨度最大可达1.2m。砖拱过梁节约钢材和水泥,但施工麻烦,整体性差,不宜用于地震区,过梁上有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的建筑。

2)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砖缝里配置钢筋,形成可以承受荷载的加筋砖砌体。一砖墙放置不少于3根ϕ6钢筋,放在洞口上部的砂浆层内,砂浆层为30mm厚的1∶3水泥砂浆。钢筋两边伸入支座长度不小于240mm,并加弯钩。为使洞口上的部分砌体和钢筋构成过梁,常在相当于1/4跨度的高度范围内(不少于五皮砖),如图7-8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91.jpg

图7-8 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施工方便,适用于跨度不大于1.5m,上部无集中荷载或墙身为清水墙的洞口上。由于钢筋砖过梁整体性较差,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和有较大振动的建筑不应使用。

3)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坚固耐用,施工简便,当门窗洞口较大或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宽与墙厚相同,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皮数相适应,常见梁高为60mm、120mm、180mm和240mm。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每边不少于240mm。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如图7-9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92.jpg

图7-9 钢筋混凝土过梁

a)平墙过梁 b)带窗套过梁 c)带窗楣板过梁

(5)窗台 当室外雨水沿窗扇向下流淌时,为避免雨水聚积窗下侵入墙身和沿窗下槛向室内渗透污染室内,常在窗下靠室外一侧设置一泄水构件——窗台。

窗台应向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于排水。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悬挑窗台常采用顶砌一皮砖或将一皮砖侧砌并悬挑60mm,也可预制混凝土窗台。窗台表面用1∶3水泥砂浆抹面做出坡度,挑砖下缘粉出滴水线,雨水沿滴水槽下落。

窗台构造做法如图7-10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93.jpg

图7-10 窗台构造做法

a)砖砌窗台 b)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

(6)墙体加固 墙身的尺寸是指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这些尺寸的大小要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但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制约,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若其尺寸比例超出制约,墙体稳定性不好,需要加固时,可采用壁柱(墙墩、扶壁)、门垛、构造柱、圈梁等做法。

1)墙墩。墙中柱状的突出部分,通常直通到顶,以承受上部梁及屋架的荷载,并增加墙身强度及稳定性。墙墩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较墙体要高。

2)扶壁。扶壁形似墙墩,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扶壁主要是增加墙的稳定作用,其上不考虑荷载因素。

3)门垛。墙体上开设门洞一般应设门垛,特别是在墙体端部开启与之垂直的门洞时必须设置门垛,以保证墙身稳定和门框的安装。门垛长度一般为120mm或240mm。

4)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其作用是配合楼板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抗震设防区,设置圈梁与构造柱形成骨架以提高墙身抗震能力。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与砖的皮数相配合,以方便墙体的连续砌筑,一般不小于120mm,常见的高度为180mm、240mm,构造柱宽度宜与墙同厚,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为墙厚的2/3。当圈梁遇到门窗洞口而不能闭合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一道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l应不小于两梁高差H的2倍,且不小于1.0m,如图7-11所示,但在抗震区,圈梁应完全闭合,不得被洞口截断。

5)构造柱。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构造柱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等。

978-7-111-56011-1-Part01-194.jpg

图7-11 附加圈梁

构造柱的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基础梁内,上部与圈梁连接。如圈梁隔层设置,应在无圈梁的楼层增设配筋砖带。构造柱应通至女儿墙顶部,与其钢筋混凝土压顶相连。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主筋宜用4ϕ12,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墙与柱之间沿墙每隔500mm设置拉结钢筋,每边深入墙内长度不小于1m。构造柱示意如图7-12所示。构造柱在施工时应先砌砖墙形成“马牙槎”,随着墙体的上升,逐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