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的成果-《房屋建筑学》

我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的成果-《房屋建筑学》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其最大成就在园林领域。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我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建筑工作者思想上解除了禁锢,建筑学术思想日趋活跃,我国建筑活动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改革重组后第一个中标并独立设计完成的大型公建项目。

我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的成果-《房屋建筑学》

1.我国古代建筑发展(1840年以前)

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原始社会主要有“构木为巢”的“巢居”和“穴而处”的“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巢居”形式演化出了我国南方的干阑(图1-1)构筑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距今6900年历史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史前文化遗址,标志着巢居发展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建筑的过渡。

穴居为我国北方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居住方式。西安半坡聚落遗址(图1-2)中已出现明确的地面建筑,并出现“间”的雏形,标志着我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趋于形成。

夏商周时期在原始穴居和干阑营造的基础上,突出地发展了夯土技术。木构与夯土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茅茨土阶”构筑方式,如图1-3所示。西周时期瓦的发明及应用,出现了“瓦屋”。自此,我国建筑开始了以土、木、瓦、石为基础用材的悠久传统。

两汉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也开启了我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这期间,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主要大木构架体系都已出现并趋于成熟,与之相适应的平面布局和外部造型亦基本完备,我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朝基本形成,如图1-4、图1-5所示。

隋唐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我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如图1-6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1.jpg

图1-1 干阑建筑构件

a)柱头榫 b)柱脚榫 c)平身柱榫卯 d)转角柱榫卯 e)加梢钉的梁头榫 f)企口板 g)直棂栏杆构件

978-7-111-56011-1-Part01-2.jpg

图1-2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

a)剖面图复原想象 b)断面图1—1复原想象 c)断面图2—2 d)发掘平面

北宋将作监少监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记录了宋代建筑设计、建筑做法、建筑施工等的系统知识,是我国现存最早、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其最大成就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官式建筑完全定型化、标准化,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另有《营造法式》《园冶》。因制砖技术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增,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

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明清时期大量的宫殿如北京故宫(图1-7)、沈阳故宫、坛庙(北京天坛)、帝王陵墓、古城市(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和南北方民居(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民居)等代表着明清时期前所未有的建造设计水平。

978-7-111-56011-1-Part01-3.jpg

图1-3 “茅茨土阶”构筑方式

a)鸟瞰图 b)立面图 c)平面图

978-7-111-56011-1-Part01-4.jpg

图1-4 抬梁式木构架

978-7-111-56011-1-Part01-5.jpg

图1-5 穿斗式木构架

978-7-111-56011-1-Part01-6.jpg(www.xing528.com)

图1-6 大明宫复原图

978-7-111-56011-1-Part01-7.jpg

图1-7 北京故宫

2.我国近代建筑发展(1840—1949)

鸦片战争标志着我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我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其间,一方面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另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构成了我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式建筑随着外国文化的大规模入侵,我国国土上除了传统的古代建筑在延续、演变外,欧洲建筑样式也开始逐渐增多,因此在我国近代建筑史上形成了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潮流。

我国沿海地区、长江沿岸地区的一些城市较早作为商埠开放,因此较多地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城市出现了某些洋式建筑。而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城市由于交通不便,仍处于与外部世界较为隔绝的状态,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较为突出;只有个别城市或临近边界或因铁路建设的发展等原因,也有洋式建筑兴建,如图1-8所示的是哈尔滨市的圣索菲亚教堂

978-7-111-56011-1-Part01-8.jpg

图1-8 圣索菲亚教堂

(2)20世纪20年代——传统式建筑20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建筑历史中反映出了世界上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建筑师面对列强的入侵而激发的民族意识,这两种因素产生剧烈的碰撞、交叉和融和,出现了以模仿我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潮流。

传统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由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1894—1929)设计的南京中山陵。中山陵陵园总体平面呈钟形,引人发“木铎警世”之想,寓意深远;墓在祭堂后合乎我国传统观念,式样采古制,建筑朴实坚固,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如图1-9所示。

978-7-111-56011-1-Part01-9.jpg

图1-9 南京中山陵

a)沿中轴线全景 b)总平面图

(3)20世纪30年代——新式建筑受20世纪30年代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的冲击,我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呈现出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多种体系并存、碰撞与交融的错综复杂状态,形成了新式建筑,如图1-10所示的上海汇丰银行

3.我国现代建筑发展(1949年以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前,由于国民经济的客观条件以及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建筑业虽有发展但极其有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建筑工作者思想上解除了禁锢,建筑学术思想日趋活跃,我国建筑活动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图1-11)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改革重组后第一个中标并独立设计完成的大型公建项目。受环境和规划条件所限采用非对称格局,是对国家机关大型办公楼一贯对称制的突破。建筑外部材料采用清水混凝土挂板、U形玻璃及铝合金格架幕墙的组合方式,形成新的材料体验感。室内外空间基本体现了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成功地演绎了国家司法机关简明、透明、明朗、明确的文化特质。

978-7-111-56011-1-Part01-10.jpg

图1-10 上海汇丰银行

978-7-111-56011-1-Part01-11.jpg

图1-11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