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物流网络是为外向型和开放型经贸合作服务的通道,根据经济“外向型”定义(Balassa,1961),本书提出“外向型物流连通性”概念用以表示与评价区域自身具有的直接为外向型经济提供货物进出口流通服务的物流节点在跨境流通网络中的可达性与重要性水平。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本书界定内陆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中的外向型物流连通性,是指内陆省节点通过辖域内无水港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港口的可达性,及其在与这些港口构成的复杂网络中的角色重要性。
其中,“可达性”概念是由Hansen(1959)首次提出,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机会的大小。Wang和Cullinane(2008)及李振福等人(2014)将海运网络中可达性的内涵界定为以港口为节点、以港口之间的连线为路线所形成的网络中,以两港之间最短路线为标准,衡量网络中某一港口(或区域)到达另一港口(或区域)的难易程度。本书中的“可达性”是指,内陆省节点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网络各港口节点之间相互到达的难易程度。可达性可由复杂网络理论中的“接近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CC)指标来衡量(Sabidussi,1966)。但是考虑到本书研究的内陆省参与的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的特点,在接近中心性指标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即改进的接近中心性(Improved Closeness Centrality,ICC),以研究评价内陆省各节点之间的相对可达性。(www.xing528.com)
“重要性”是指内陆省节点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节点构成的复杂网络各节点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的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对其他节点的影响能力。评价节点的重要性是复杂网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识别复杂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及关键节点,对分析优化复杂网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Yang &Xie,2016)。从广义上来讲,表示节点之间连接紧密程度的指标、节点对其他节点影响与控制能力的指标,包括前面的“可达性”指标等,都属于节点重要性的评价指标。本书根据研究目的需要和研究网络特征,选择“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Freeman,1979)及影响修复性指标(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IR)(Chen et al.,2012)进行度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