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法(节选)
1)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第1条)
2)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第2条)
3)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第3条)
4)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4条)
5)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第8条)
6)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第9条)
7)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10条)
8)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第11条)
9)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第13条)
10)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第15条)
11)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第32条)
12)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第33条)
1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第44条)
1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52条)
15)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②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16)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第77条)
17)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第79条)
1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①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②合同解除。
③债务相互抵消。
④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⑤债权人免除债务。
⑥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⑦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第91条)
19)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93条)
(二)劳动争议(纠纷)
1.劳动争议(纠纷)的含义
劳动纠纷也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之间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劳动纠纷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维护,还会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当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劳动纠纷,应当协商或运用相关的法律途径解决。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职工和用人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具有经营权的用人单位),即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2.劳动争议(纠纷)的特征
1)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内容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如,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力流动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管理者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服务主体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等,都不属劳动纠纷。
2)劳动纠纷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劳动关系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为了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争议,就不属于劳动纠纷的范畴。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福利、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
3)劳动纠纷既可以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也可以表现为对抗性矛盾,而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3.劳动争议(纠纷)的范围
劳动争议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如下: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4.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
(1)劳动争议调解 调解是处理企业劳动争议的基本办法或途径之一。事实上,调解可以贯穿整个劳动争议的解决过程。它既指在企业劳动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以后由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所做的调解工作,也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所做的调解活动。这里所说的调解指的是后者。企业调解委员会所做的调解活动主要是指,调解委员会在接受争议双方当事人调解申请后,首先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和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自己的说服、诱导,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在相互让步的前提下自愿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
(2)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也称公断,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仲裁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1)案件受理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二是案件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要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2)调查取证阶段。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事实,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
3)调解阶段。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制作仲裁调解书。
4)裁决阶段。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便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要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做出。一般要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员对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www.xing528.com)
5)调解或裁决的执行阶段。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调解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生效后的调解或裁决,当事双方都应该自觉执行。
(3)劳动争议诉讼 劳动争议诉讼是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的程序,以劳动法规为依据,按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真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A.制定计划 B.建立质量分析制度
C.预测汽车故障 D.制定提高维修质量措施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内容。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就是汽车维修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协调、控制、检验、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因此,预测汽车故障不属于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内容。
2.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A)
A.炭烟 B.CO2 C.CO D.N2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柴油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柴油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炭烟,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柴油机与汽油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的区别。
3.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D)的过程中持不同的主张的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A.合同法B.宪法C.个人权利D.劳动合同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劳动纠纷的涵义。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
二、判断题
1.(√)《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无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视为无效合同。因而,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合同也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合同的含义。合同也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模拟试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权主要体现为平等( )和选择职业权。
A.基本要求 B.劳动权 C.就业权 D.实话实说
2.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 )质量管理专家。
A.加拿大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3.下列不属于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方法的是( )。
A.制定计划 B.建立质量分析制度
C.预测汽车故障 D.制定提高维修质量措施
4.平等就业是指在劳动就业中实行( )、民族平等的原则。
A.个人平等 B.单位平等 C.权利平等 D.男女平等
5.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炭烟 B.CO2 C.CO D.N2
6.汽油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炭烟 B.CO C.HC D.NOX、HC、CO
7.劳动权主要体现为平等就业权和选择( )。
A.职业权 B.劳动权 C.诚实守信 D.实话实说
8.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 )、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持不同的主张和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A.合同法 B.劳动法律 C.个人权利 D.法规
9.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 )的过程中持不同的主张的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A.合同法 B.宪法 C.个人权利 D.劳动合同
10.平等就业是指在劳动就业中实行男女平等、( )的原则。
A.民族平等 B.单位平等 C.权利平等 D.单位平等
11.(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
12.( )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缺氧。
A.固体颗粒 B.HC C.氮氧化物 D.CO
二、判断题
1.( )平等就业是指在劳动就业中实行权利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2.(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
3.(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
4.(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
5.( )汽车维修质量是汽车维修企业的生命线。
6.(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持不同的主张和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7.(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个人权利、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持不同的主张和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8.( )汽车维修质量指标一般用维修合格率表示。
9.( )汽油机排放的三大有害气体是CO、HC、NOX。
10.( )合同也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1.( )劳动权主要体现为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
12.( )平等就业是指在劳动就业中实行权利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