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力—— “没有学不会的”
目前,大学生创业已被社会广泛关注,当今世界,科学知识迅猛增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导致了社会职业不断更新与流动,这就客观地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加快提升学习力,否则就必然被淘汰。顺应社会要求,大学生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转变学习观念,训练必备的学习能力,关注学习内涵与方式的变迁,才能顺势而为,随机而变。
1.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衡量人才素质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学习力。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美国的社会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指出:未来社会上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的头号本领,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是其未来生存和发展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1)学习型社会客观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
我国正在科学地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个社会形态下要求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主动学习。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大学教育应该教人学会求知,获取理解的手段;教人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教人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教人学会生存,使人在不断发展中日臻完善,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并使他具有健全的人格,多彩的生活,活跃的思想,丰富的表达方式。
现实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将不断增长,新的科技发明不断涌现,新的专业领域不断扩展,青年大学生们该怎么办?这就必须跳出 “仓库理论”下的传统教育和旧有的学习模式,必须寻求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求知模式。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 “黄金”固然重要,然而获得 “点金术”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正所谓 “求之以鱼,供一饭之需,不如求之以渔,享用终身。”
(2)职业市场的加速更新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
知识的爆炸,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职业不断更新,也造成了职业的合理流动性。这就客观地要求在校大学生学会学习,加快提升学习力。学会学习将成为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择业和创业的竞争力,不断地 “更新自我”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肯定地说,在新的世纪,职业市场的稳定性将与过去的情况迥然不同。伴随着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及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即使是最为传统的行业也必须考虑到从业者的新老交替和市场流动;一些新的职业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同时也会有不少旧职业由于逐渐丧失存在的必要性而被社会淘汰。尽管过去的一些年月里也曾经出现过职业的兴衰更替,但是它们大多延续了较长时间才日渐走向没落,21世纪的职业更替却将因为知识更新频率的加快而提速。非但如此,人才培养、产品繁殖速度在质与量上的空前提高,都将一改过去因为人才短缺而使滥竽充数者无处不在且异常稳定的现状,进而使我们每一个人感到生存和进取的压力。
正如马克思的预言:为人们投入工作和实际生活作准备的教育,其目的应该较多地注意到,把青年人培养成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职务,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使他能够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而较少地注意到训练他专门的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实践。这种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换到另一部分。否则,不论是研究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如不接受继续教育,就要被淘汰。
现代大工业生产客观地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否则就必然被淘汰。因此,一定要树立新的观念:学历有终点,学习无止境。面对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情况,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必须主动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否则,结果有两种:要么选择学习,要么就被淘汰。
2.构建学会学习模式的基本策略
(1)树立忧患意识是学会学习的原动力
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是寻求有效学习模式的动力。
纵观职场竞争,无不在昭示后来者:要想赢得职场的最终胜利,你必须努力。在一次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上,某家公司的老总对一位前来应聘的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代表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6个月。要想在我这里发展下去,就必须学会继续 ‘充电’,并将你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在未来,个体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效率更高。走出校门之后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在社会中的竟争能力。
(2)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学会学习的先导
活着就要学习,学习是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自我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学习是获得自我发展的资本,是保持生机活力和开拓创造精神的动力与源泉,更是保持优势竞争力的主要依托。
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才能激发人的潜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大学生要树立以下几种基本的学习观念:
第一,高目标、大潜力的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志向水平低的人必成不了大才,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自我发展的潜力,依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自主学习观念。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学习成为大学生最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树立自主性学习观念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第三,创造性学习观念。大学生应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接受知识时要像前人创知识那样去思考;在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力图提出创新的方法和见解。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实践证明,在校期间能做到创造性学习,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必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其发展的前途节节高升。
(3)训练必备的自学能力是有效求知和择业的必要手段
在校的大学生为了将来创业,必须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较高的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创业的重要保证。
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获取知识、更新职业的能力,它是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的综合性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学能力一般可划分为:主动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完成自练能力;善于自检能力;促使自控能力;自觉探求能力;自我组织能力;适应更新能力;能动应变能力;不断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上的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创新精神。拥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在知识爆炸时代你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在社会职业加速更新的时代,才能 “摇身可变”,稳固创业。
(4)关注学习内涵与方式的变迁,才能顺势而为,随机而变
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人必须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干自己想干的,做自己能做的,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兴趣领域和优势天赋领域,才能迅速有效地从学习化社会中获取必要的养分。否则,难免随波逐流,漫无边际,难免彷徨迷茫,在知识的海洋中不知所措。在学习化社会里,犹如在自助餐厅用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吃什么,谁还可以帮助你呢?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学会。你必须构建必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掌握某些专门化的知识技能。学习应注意人的整体性发展,既要学习如何做事,又要学习如何做人。
其次,要会学。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各种能力 (诸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等),其中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竭力寻求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非智力因素对人们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参与,还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因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只有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 “我爱学” “我善学”。发展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第四,大学时期,知识的获取由被动地接收转变为主动地获取;学习方法由僵化的记忆、肤浅的理解、表面的应用知识的保守型学习转变为掌握原理、探索新知、有效地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型学习;学习模式由局限于书本模式转变为读书与实践并行模式等。
第五,大学的学习越来越个性化。日渐成熟的学习化社会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想吃什么,完全取决你自己,不像传统学习中的 “包餐”,吃什么主宰权在他人手中,你别无选择。学习化社会中的学习,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要,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当然,这种学习的变化,要求学习者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恰当的选择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自律精神、贴切的学习方法和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能力。
(二)协调力—— “没有搞不定的”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推出,近年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数量大幅增长。然而在校大学生受资金、时间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独自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因此,合伙创业、集体创业或联合创业已正成为主流.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同时也埋藏了创业团队最大的一个隐患:创业团队权力冲突。高校创业团队探索如何实现权力协调,显得越为重要。
1.创业团队内的冲突
很多成功的公司,包括苹果、谷歌等,都是由多个合伙人通过富有成效的合作创办起来的。很多创业管理专家的研究表明,单独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集体创业、合伙创业或联合创业正成为世界主流。研究成功的创业搭档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与自己的价值观类似,志同道合;能力卓越并能互补;行为风格差异但能相互珍惜。人类的行为风格不仅与其价值观、品质和能力等相关,且对后者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作为在校大学生,在我们的创业团队中,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校友、朋友,大家都以相差无几的出资进入创业团队,都充满创业的激情和年轻人的闯劲,都有着一颗不服输不甘落后的心,这就决定了在创业团队的组织与管理中必然会出现领导权力与决策机制的冲突问题。(www.xing528.com)
整个创业过程确实充满艰辛,可能会碰到很多坎坷,所以,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非常重要。在习惯性思维当中,人们往往将冲突与相互争论、各执己见、内部分裂等联系起来,甚至将冲突看作是企业管理失败或即将崩溃的征兆,所以管理者认为应当尽量避免冲突。
一般说来,冲突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恶性冲突,也可以称其为破坏性冲突,主要是由于冲突双方的目的和途径不一致导致的,此类冲突带来的后果往往具有破坏性,持不同意见的双方缺乏统一的既定目标,纠缠于细枝末节,在冲突的过程中不分场合、途径,是团队内耗的主要原因,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团队的分裂甚至解体,这类冲突是管理层所应当尽量避免的。还有一类冲突称为建设性冲突或良性冲突,即指冲突双方的目标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所引发的争执,良性冲突的主要特点是双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一致的途径及场合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大家以争论的问题为中心,在冲突中互相交换信息,最终达成一致,这类冲突对于创业团队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应当加以鼓励和适当引导。
GE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发挥建设性冲突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开放、坦诚、不分彼此以及建设性冲突是团队合作成功的必须要素。团队成员必须反对盲目的服从,每一位员工都应有表达反对意见的自由和自信,将事实摆在桌上进行讨论,尊重不同的意见。韦尔奇称此为建设性冲突的开放式辩论风格。
2.如何协调创业团队
(1)创造团队平等和谐的氛围
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受人际关系影响。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人际关系最大的挑战是信任、热心和尊重。要确保团队成员得到这种信任、热心和尊重,创业团队必须做到:容忍个性;善于提出问题来引导;建立保证相互支持的内部契约关系;确保足够的信息沟通。作为团队管理者,必须充分认可和尊重员工的专业特长、知识和技能,避免走靠权力树立威信的老路。知识团队中的员工只有在自己适应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发挥最大的独创性。
(2)建立学习型团队
在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团队员工应消除戒备性思维,放弃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想法,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复杂艰苦的团队工作依靠个人的技能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敞开心扉,与人分享,在与团队成员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为自己在团队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共同的愿景
团队的愿景必须能够振奋人心,启发智慧。团队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提高团队成员能力与士气的因素。对创业团队成员而言,一个有价值的愿景应符合两个要求:一是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二是具有挑战性。愿景是团队成员热切希望的方向,目标是实现愿景的步骤,愿景应该具有伸展性、众望所归等特性。
(4)培养魅力型的团队领导
一位有凝聚力的团队领袖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传统的管理等级制度的削弱,组织越来越呈现扁平化,人与人的影响在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优秀的团队管理是通过影响力而不是权力进行的,有影响力的管理者能够培养团队之间的信任和相互尊重,因此他能够将团队成员变成追随者,从而成为真正有魅力的团队领导。
(5)建团队心理契约
所谓团队心理契约是指团队领导与员工之间对一系列相互的心理期望的理解与认可,这些期望是团队内部契约双方相互知觉但非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团队共享的一种心理需求,它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双向性、应变性等特点,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的相互支持和全力以赴。
(三)创新力—— “没有打不破的”
1.理解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含有三层意思: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的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的深入研究,对于创新概念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目前根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把创新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人类创新活动的主要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应用与发展。
虽然创业与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个范畴之间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契合,以及内涵上的相互包容和实践过程中的互动发展。第一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的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由此会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创新活动的这些本质内涵,体现着它与创业活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2.创业与创新的关系
(1)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推动着创新
从总体上说,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的创新,促进了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引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为整个社会不断地提供新的消费需求,这是创业活动之所以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因;另一方面,创业在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无论是何种性质、类型的创业活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怔——创业是主体的一种能动的、开创性的实践活动,是一种高度的自主行为。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正是这种主体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创业的创新性特征。
(2)创新是创业的本质与源泉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提出:“创业包括创新和未曾尝试过的技术。”创业者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中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才可能产生新的富有创意的想法和方案,才可能不断寻求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
(3)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
从一定程度上讲,创新的价值就在于将潜在的知识、技术和市场机会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造福于人类社会,而实现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创业。创业者可能不是创新者或发明家,但必须能发现潜在的商机且具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创新者也并不一定是创业者或企业家,但是创新的成果则是经由创业者推向市场,使潜在的价值市场化,创新成果也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创新与创业的相互关联。
(4)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
创业可以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或是新服务的不断涌现,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各方面的创新,因而也就提高了企业或是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通过以上对于创业与创新关系的论述,我们知道其内在相关密不可分,并且了解了创业与创新的联合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就业问题至关重要,大到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前景。由于创新与创业的密切关系,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与创新教育应该相互渗透融合、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健全创新、创业机制,完善创新与创业的环境,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与创业的交叉渗透和集成融合,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变力—— “没有受不了的”
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应对状况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应变力是能够随时调整创业行为的难能可贵的能力,也是复杂的现代创业活动对一个人的素质提出的起码要求。
具有应变能力的创业者,不例行公事,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能够从表面的平静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对改革中遇到新事物,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能够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得意忘形,能透过成绩找差距、挖隐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个人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地做出机智果断的应变。在当今世界,事物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就其和领导活动的关系而言,归纳起来,主要从两种情况的渠道方面来进行全面分析:其一是变化尚未偏离领导活动的前进方向的阶段;其二是变化明显偏离领导活动的前进方向。
对于第一阶段的变化,一般无需对原决策方案做根本性的变动,只需要适当地对方案做某些局部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对于发生阶段的变化,就需要进行审慎地斟酌,对原先的决策做较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其非凡的应变能力,往往就表现在对一些复杂的突发事件和非规范问题的果断处理上。
从复杂的计划修订,到生死攸关的斗争的处置;从微妙的外事活动的安排,到举足轻重的经济谈判,都需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但是,应变必须在不抛弃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提供的一切可能条件,尽可能采取科学灵活的应变对策,做到你变我也变,从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
创业路上充满了变化,这些变化里可能就蕴含着机会,创业者应该注意培养并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随机应变,也才能把危机转换成对自己有利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