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们都是7岁入学,23岁大学毕业,那么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学习生涯占据16年,职业生涯持续32-37年。目前中国居民人均寿命为73岁,这就是说,一生中约70%的时间我们都呆在这两个地方:学校,或者职场。由 “学生”到 “职场人”的角色过渡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转变之一,它决定着未来几十年的生活状态。假如你即将或正在面临这样的转变,我相信你此刻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除了就业状况的不容乐观外,更大的困惑或许来自你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
(一)目的不同
学校和职场的目的不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学生在学校是学习知识,而职场是使用知识的,公司的目标首先是生存,是赚钱,然后才是培养人。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希望招到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都希望新员工能够 “召之能来,来之能战”。
所谓 “工作经验”,指的是求职者在应聘这份工作之前就做过几乎相同的工作,这才叫做工作经验。公司里所需要的职位,从技术开发到行政文秘,从生产管理到公关销售,从市场营销到质检物流等,可以说90%以上的工作职位,是大学生在学校里根本接触不到的。
(二)你不再是中心
案例A:韩雪飞,名校经济类研究生毕业,成绩优秀。求职却屡遭失败。原以为凭自己母校在经济专业领域的声誉以及自己出色的成绩,进一家有名气的公司问题不大。实际求职过程却非常不顺利,在有些大公司的招聘中进面试都困难。不得已降低求职目标,好不容易进入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却总感觉到不被重用。小韩觉得很有挫败感,甚至想辞职,可是辞职以后还是要面对求职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职业咨询当中,我们模拟再现小韩的面试过程,希望找出症结所在。结果发现,小韩对目标雇主的基本状况几乎没有了解,对目标职位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一无所知,对自己在学习生涯中,除专业知识之外还养成何种能力也不清楚,仅仅由于听说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就投递了简历。
小韩是家族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由于成绩好,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和希望的寄托。从小到大,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念好书,别的都不用你管。因此小韩觉得,就算就业情况再恶劣,自己名校出身、成绩优秀,都不会找不到工作。小韩说:我从来没意识到,还要站在雇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小韩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既往的生活中他已经习惯了作为 “中心”人物被关注和照顾,而对企业来说,专业能力不是挑选雇员的唯一标准,企业希望雇员能够以公司利益为重,了解并认可公司的文化。谁能够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谁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未必一定要 “绝对优秀”的人才。用人这方面,企业一向是最功利化的。
按照我们 “职场即竞技场”的理论,即将进入职场的你就是被家庭和学校培养多年的选手。在过往的十几年里,你是家庭的绝对中心——既是情感中心,又是本钱中心。目前职场新生力量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几乎每个人从小都是 “爱的焦点”,他们从学龄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期间,消耗了一般家庭财务收入的绝大部分。有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60、70年代出生的人群,80、90后出生的人从家庭获得的财务支持更多,同时父母对回报的要求更少。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起来是职场新人们的幸福,但假如职场新人们对这种幸福没有客观认知,职场生涯就会开始得痛苦。(www.xing528.com)
(三)企业关注的不是你的知识,而是经验技能
通常我们评价自己的方式依次是:你在什么学校上学,学的什么专业,上过哪些课,去过哪些地方实习,做成过什么。但事实上,企业评价你的标准顺序则刚好相反,他们最为看重的是你做成过什么,而不是你在哪里学习过。有报道说,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的毕业生都被企业提前 “预定”出去了,因为他们平均每个学生每年都到企业“练手”至少一次,他们学校还和很多公司签订实习协议,包括到西门子公司的一个实验室参加实习。这看似一个职高学校做的亊情,但其实如果大学都能这么做就对了。在大学期间应该注重实践,积累社会经验。
案例1:小郭,他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他从大四开始就在人民日报社实习,一开始抄信封,然后做校对,再然后给人家找资料,最后做上了实习记者,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同时收到了3份offer,起薪都是五六千,就是因为他的实习经历很丰富,而且都做得很好。
例2:惠普公司要招人,他们收到了一大叠的应聘简历,他们看每份简历的时间都不会超过5秒,但是有一份简历却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上面就写着一句话:“某年某月我去某个商场对100名顾客进行了观察,其中有50名购买了非惠普产品,另外50名看了惠普的产品但是没有购买,请您倾听一下我的看法。”惠普的人看了以后很感兴趣,就找他来面试,一谈还挺好,就要他了。这位同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表现出了这个企业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对企业感兴趣,重视顾客,了解市场。
(四)环境不同导致想法不同
校园中的我们充满理想,多少有些理想化,职场则是很现实的地方。进入职场初期,多少有种受到牵绊的感觉,自由度大大减少。每一天都要循规蹈矩,天天熬够8小时才算完,很多人会不适应。所有的假期都是按照规定来的,请假要申请审批。有的公司连一周两天的休息都不能保证,周六正常上班还不给加班费,所以找家好公司就很重要。进入职场之后慢慢就意识到很多想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很多理想也是无法实现的,指望着工作来改变经济困境也是很难的。
(五)人际关系不同
大学交往大多基于友情、志同道合、思想交流、互相学习,职场交往则大多基于利益。在公司,你几乎不可能与你的同事成为朋友,除非公司刚成立或者你与同事在不相关的两个部门。大学交往相对自由,你爱和谁来往几乎是自己的自由,而在职场你不可能这样。你再讨厌一个人也不能忽略他,因为可能有工作的来往。而且你和谁走得近很多时候牵扯到 “站队”问题,你交往不慎就有可能站错队,在出事的时候遭到清洗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走得近的人未必彼此喜欢,他们之所以走得近是因为彼此有利益相图。
学校和职场差别有很多种,我们说再多也是挂一漏万。对即将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明确认清自己的位置,搞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好份内每一件事”是顺利完成学校到职场过渡的基本准则,要知道,职场的任何发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别纵容自己,别苛求他人,做好你该做的亊情,相信你就会拥有更好的职场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