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3月至4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团成员橘瑞超、野村荣三郎,至新疆塔里木盆地“探险”。野村由轮台、库车西去喀什。橘氏由焉耆、库尔勒南下,穿过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的汇合点,于3月上旬进入罗布荒原,在荒原中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往来,探寻了楼兰故地。在此期间他获得了“李柏文书”。以后他们二人由喀什去印度,野村把这次“探险”所获的主要物品运回日本,橘氏则随同大谷赴英国伦敦。在野村运回的物品中就有“李柏文书”。日本学者在研究这些文书时,野村传言:这些文书是在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的支流、名叫孔雀达里雅河岸的一片废墟中挖掘出来的。以后,日本学术界的有关论著都持此种说法。但是,橘氏到了伦敦,主动会见了斯坦因,并向其讨教“探险”经验。当时橘氏年仅十九岁。在会见时,橘氏向斯坦因出示了“李柏文书”的照片。他们二人研究认定这些文书出自LA即楼兰城址。事后,斯坦因并把这个认定写入了他的科学著作《西域》(Serindia)一书中,并且写得十分具体,他写道:“出自LA.Ⅱ.ⅳ的小房间的墙壁中。”〔1〕于是西方人士研究“李柏文书”时从斯坦因所说。1912年橘氏由欧洲回到日本。他对1915年日本刊行的《西域考古图谱》和1937年刊行的《新西域记》中关于“李柏文书”出土地点采用野村说法并未提出异议。这样东方和西方学术界对“李柏文书”出土地点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
1914年正月,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释斯坦因第二次所获西域汉晋木简与橘瑞超所获“李柏文书”时发现,“李柏文书”中有一件文书,在“今奉台使来西,月二日到此”一语中,“此”字被圈去,旁边注上了“海头”二字;另一件文书则直接书写成“月二日来到海头”。从而他认定:“此地决非古楼兰,其地当前凉之世,实名海头。”〔2〕王氏之说提出后,不仅是“李柏文书”的出土地点,而且楼兰古城是不是楼兰,也都成了问题。于是在国际国内的学术界中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日本学者森鹿三对“李柏文书”的出土地点一直持有疑问。1959年5月当文书出土五十周年纪念之际,他会见了橘瑞超,询问了斯坦因《西域》一书中所载此文书在LA发现的由来,橘氏说有当时出土文书的地点的照片。森氏根据橘氏提供的照片,经过他认真详细的研究,结果判定这张照片恰恰是斯坦因在1914年2月罗布荒原“探险”时被命名的LK城址。森氏的成果以《李柏文书的出土地》为题,发表在《龙谷史坛》第45期上。这样,“李柏文书”出土地点的疑团便由此得到解开。(www.xing528.com)
但是,由于“李柏文书”出土地点长期争论所造成的深广影响,加之森氏论文旨在研究与校核出土地点,而与“李柏文书”直接有关的一些问题,诸如对“李柏文书”反映的历史情况的认识,LA与LK的位置与交通以及古代塔里木河下游的水系变迁等问题并未得到讨论,因此争论还是存在。为了说清问题,澄清影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讨论。笔者拟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请教于专家学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