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域历史研究: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及问题说明

西域历史研究: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及问题说明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5年冬在盆地中的火焰山南麓,阿斯塔那古墓区里的TAM 39墓里,出土了一件“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这件卖驼契,是我国迄今出土文物中最早的一件纸质买卖文契。现将文契录文标点,注解如后:升平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王念以兹驼卖与〔1〕朱越。升平,本系东晋穆帝纪年,使用了五年,从公元357年至361年,此件文契书升平十一年。升平十一年即张天锡在位的第五年,相当于东晋废帝太和二年,即公元367年。

西域历史研究: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及问题说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文物宝库”之称。1965年冬在盆地中的火焰山南麓,阿斯塔那古墓区里的TAM 39墓里,出土了一件“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这件卖驼契,是我国迄今出土文物中最早的一件纸质买卖文契。文契高23.8厘米,宽8.3厘米。纸色浅黄,用麻类植物捣制成。纤维交织不够紧密,厚薄不甚均匀,这是我国早期的纸。

现将文契录文标点,注解如后:

升平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王念以兹驼卖与〔1〕朱越。还得〔2〕。不相貱移〔3〕。左来右去,二主各了。若还悔者,罚□〔4〕十张,供〔5〕。时人〔6〕樽显,书〔7〕李道伯,共〔8〕(见《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区65TAM39墓》,《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4期,图版陆,2)

这件文契,向我们说明了以下历史问题:第一,升平十一年年号。高昌(今吐鲁番盆地)在十六国前期,属前凉张氏统治。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王张骏改高昌壁为高昌郡。升平,本系东晋穆帝纪年,使用了五年,从公元357年至361年,此件文契书升平十一年。据《晋书·张玄靓传》和《资治通鉴·晋纪》记载:升平五年(361)前凉王张玄靓以张天锡为使持节冠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政。十二月始改建兴四十九年,奉升平年号,记载告诉我们:前凉建兴四十九年,就是东晋升平五年。是年五月东晋穆帝亡,哀帝继立,改元隆和。前凉王张玄靓和辅政的张天锡远在河西,消息较难通达,至该年的十二月才改建兴年号奉行升平年号,其年数亦依升平元年起算。升平十一年即张天锡在位的第五年,相当于东晋废帝太和二年,即公元367年。这里应当提出的问题是:在目前流行的有的历史年表里,仍将前凉纪年依宋人龚颖《运历图》,编排为太始、太清等年号,龚颖谓据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查《隋书·经籍志》载有崔鸿《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十六国春秋纂录》十卷。百卷本至宋时散佚,十卷本流传至今。我们检对《纂录》《魏书》和《晋书》都不载上述年号,可知《运历图》所说是不可据信的。现在流行的《十六国春秋》,是明朝人屠乔孙杂采诸家之言,伪托崔鸿编缀而成的。对于这一点,清朝人汤球撰的《十六国春秋辑补》已经指出。

第二,物物交易。文契中三处提到实物,其中两处是驼,一处是毯。兹驼与驼,虽然情况有所不同,但对交易的双方是有其用处或好处的,它们的价值基本上是彼此相当的。交易之后,文契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不能反悔,反悔时要罚反悔人㲜十张。驼和㲜表明:当时当地这种实物交易,应是比较通行的。我们查寻史籍,自曹魏初年铸造了几个月的五铢钱,和前凉张轨时铸造了一些钱币外,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里,不见再有铸钱记载,当然远在高昌的塞外地区,货币的使用就更感缺乏了。这一方面是与当时的自然经济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频繁的战争和分裂割据形势有直接的原因。文契的出土告诉我们:高昌地区在当时主要的交易手段是实物。

第三,文契的书法。西晋十六国时期,是我国书体变化最重要的阶段。东汉隶书发展的成熟时期。东汉以后隶书为了适应书写的方便,向两个方面发展简化,一是减少字的构造部件,省去“波”“挑”;一是将字的横折弯勾随笔势的圆转而趋于草化。前者逐渐演化成为楷书,后者逐渐变化形成今草。这件文契,上述两方面的变化都比较显著。在减少字的部件上,如兹写成“兹”,嘉写成“”;在字形草化上,與写成“与”,道写成“”等。隶书的特点是“蚕头”“燕尾”,“波”“挑”突出,本件文契除“以”字以外,几乎通篇不见波挑形影;但它又不是章草,章草是东汉章帝时兴起的一种草体字,这种字体没有摆脱隶书,草字不相连接;它又不是楷书,楷书写法严谨工整;更不是今草,今草流利轻快,一气呵成;而是介于上述各者之间的一种圆润秀劲的行书。这种行书出现于民间买卖文契,可以推知在当时是比较通行的。这件文契的出土,为我们对西晋十六国时期书体演化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⑧共:在场的意思。

(原刊《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

【注释】
(www.xing528.com)

〔1〕与:同奥,是與的简写字。

〔2〕还得驼:还,复、又的意思,同嘉,美好意。驼,可能是指公驼;与兹驼相对应,兹驼可能是母驼。

〔3〕贼移:贼,音bèi,益的意思;移,易的意思。贼移,意为不吃亏。

〔4〕:同毯。

〔5〕:俗体字。疑为当时当地可以裁决纠纷的人的名字。

〔6〕时人:指当时的见证人。

〔7〕书,是卷的简写字,书卷,指写书立卷人。

〔8〕共:在场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