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考辨》一文中说:目前通行的中国历史年表,对前凉年号的编排大致可分三种。一种以《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为代表,标出前凉各王建元改元年号〔3〕;一种以《中国历史纪年表》为代表,除了和平年号以外,其余用括号标出各王使用晋的建兴和升平纪年〔4〕;再一种是以《中国历史纪年》为代表,该书先将前凉各王改元排列在前,再将建兴、升平年号以括号标注在后〔5〕。《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查其所据,是依宋人王应麟所集《玉海》一书,而《玉海》又本于宋龚颖《运历图》所载。对于《运历图》早在南宋时期就引起了当时的目录学家晁公武的怀疑,晁氏在《郡斋读书志》中指出:“不知颖何所据?”此书在宋代以前早已散佚。《运历图》所记与《晋书》卷86《张轨传》记载也有抵牾。自20世纪以来在新疆楼兰、高昌出土的考古资料,证明了晁氏所疑是正确的。1906年斯坦因在楼兰古城发掘所得“建兴十八年”木简一枚〔6〕;1915年他又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六区一号古墓掘获了“升平八年”木质墓表一方〔7〕;1964年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区TKM3墓发掘出土了绢质“建兴三十六年柩铭”一件〔8〕;1965年又在阿斯塔那古墓区TAM39墓发掘出土了纸质“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和“升平十四年残契”两件(考释见《卖驼契》)。此外,日本大谷探险队还在新疆掘获有“建兴四十八年”木简一枚〔9〕。西晋末年前凉张氏据河西,建兴年号只使用了四年(313—316),晋室南移,晋元帝改元建武,前凉自署建兴,实自建兴五年(317)至四十九年(361)。升平是东晋穆帝年号,只使用了五年(357—361),前凉自署是从升平六年(362),而下限从上述“升平十四年残契”出土看,有可能到十五年(371)。那么在此以后,前凉是否还使用过东晋的其他年号?史籍缺乏明确记载,通行的历史年表也没有注明。拙作《考辨》和《探讨》两文,与许多研究者一样,皆以升平为前凉奉用终年。现在看来这是需要修正的。
1980年5月甘肃省敦煌县博物馆,在县城东南九公里的鸣沙山北麓佛爷庙湾头层台子,发掘出了三座古墓,发掘情况撰成《敦煌佛爷庙湾五凉时期墓葬发掘简报》(简称《佛爷庙湾简报》),刊载于《文物》1983年第10期上。古墓中M3墓西棺出土了三件朱书陶器,两件为陶罐,编号M3:13,M3:14;一件为陶钵,编号M3:19。现将其中M3:13字迹比较清楚完整者移录如下:
咸安五年十月癸酉朔姬令熊死日不时□自薄命早终莫盖[寿]穷汝死□见□复八魁九坎太山长问见死者[姬]令熊自注应之□苦莫相念乐莫相思□□□□□□死者注□□□祠□[化]□□□□□死者乃□得[仓]如律令
其他两件朱书大同小异,但“咸安五年”字迹清晰。这种陶罐陶钵根据同一茔区其他墓葬同类型朱书或墨书器物推知,是为死者作“斗瓶”“五谷瓶”用的,“用当重复地上生人”。当时的敦煌与吐鲁番盆地一样同属前凉管辖,咸安年号实物的出土,表明了张天锡统治末期,还奉行过东晋简文帝的年号。(www.xing528.com)
据《晋书·帝纪》卷八和卷九记载:太和六年(371)十一月癸卯,桓温废海西公,同月己酉立简文帝,改元咸安,咸安元年即太和六年,咸安元年实际只有该年的第十二月。查《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记载:该年十二月,前凉“张天锡闻(前)秦有兼并之志,大惧,立坛于姑藏西,刑三牲,帅其官属,遥与晋三公盟。遣从事中郎韩博奉表送盟文,并献书于大司马(桓)温,期以明年夏会于上邦”〔10〕。前凉奉咸安年号大概就在这次献书之后。咸安,东晋只使用了两年,咸安二年(372)十一月晋孝武帝改元宁康。从佛爷庙湾出土有“咸安五年”器物说明,前凉奉用咸安应从咸安二年始,咸安六年八月张天锡政权便被前秦所灭。
近读陈垣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1〕,陈先生在书中介绍唐释智升撰《开元释教录》时,特为推崇,他说:该书“总录卷四,于北凉之前,特补前凉一代,为此前诸录所未载”。总录曰:“前凉张氏,都姑藏,从晋年号。自张轨永宁元年辛酉(301),至天锡咸安六年(376)丙子,凡八主,七十六年。外国优婆塞一人,译经四部,六卷,见存一部,亡三部。优婆塞支施仑,月支人,博综众经,来游凉土,张公见而重之,请令翻译。以咸安三年癸酉,于凉州内正厅堂后湛露轩下,出《须赖经》等四部。”陈先生说:“近人撰《晋书斠注》,于张轨孙《张骏传》,曾引近出之《流沙坠简》,书建兴十八年,知张氏迄骏之世,未尝建元,以证《玉海》谓骏改元太元之误。惜其未见《开元录》此节,张氏不独始称西晋愍帝建兴年号,其末仍用东晋简文帝咸安年号,此为稀有史料,不必于地下求之,特学人未之注意耳。”陈先生这段话语有其正确之处,《开元录》这段史料固属稀有,但它只能具体告诉我们“天锡咸安六年”,而所谓“从晋年号”,晋朝年号那么多,除了咸安以外,从了哪些年号,并不能得知。地下考古资料的出土,不但向我们证实了前凉不仅奉用西晋建兴年号、东晋升平年号,而且也奉用了东晋咸安年号。如果既有史料根据,又能得到考古资料的证实,这不更有益于历史问题的正确解决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