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堡之西约50米处有烽燧台一座,从残存的遗迹看似一长方体,向上渐收缩。从基础部分测得南北两面各长约7.5米,东西两面各长约9.5米。四周已风蚀,顶部已垮塌,残高约7.5米。由二层红柳枝夹一层湿泥垒筑,红柳枝中也有胡杨木树棒。湿泥层高10—30厘米,下部层间较密,上部层间较疏。构造与古戍堡西墙的女墙和墙台相同,不过基础部分不见用胶泥团成的土疙瘩。
在古戍堡第二重南面的断岩上有一岩洞。此岩洞不见于斯坦因的记述。1929年黄文弼先生到此考察,他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写道:“在临河边峻坡下之石隙中,有空穴为浮沙所掩,疑为古人居住遗址。嘱毛拉等掘之,出乾元钱一枚,木简书民族古文字一枚及粉红色陶片,皆唐代物也。石室顶部刻梵文、汉文甚多。汉文中有李恩礼、印异生、卢众玉、蓝□、罗宜米等,其余多不可识。刻划甚浅,樵拓不易。有二石障于洞口,其下面皆刻有字,无法细看。”笔者这次见洞口确有二石横亘(图一六),石下有浅刻字迹,但无法辨认。从石上进入洞内,洞口狭小,仅容一身匍匐爬进。洞深约4米,宽约2米,高约1米,人在内只能坐下。洞中淤积沙土甚厚。搜寻洞顶洞壁,不见黄先生所说文字。此洞为沙泥岩,疑黄先生所说的文字已经剥落。
图一六 古戍堡南面断岩上的岩洞
在古戍堡东北山坡下的小台地上有一废弃房屋遗址,被泥沙掩盖,表面显露出胡杨木树桩、树枝和墙壁痕迹,风已把墙壁外面的虚土和沙卷到墙壁里面,积得高过了墙壁。这就是斯坦因1913年11月挖掘过的佛教寺庙遗址(图一七)。(www.xing528.com)
图一七 古戍堡东北坡的寺庙遗址
斯坦因第二次到和田的时候,从一名阿訇提供的情况中,意识到在麻札塔格曾有佛教寺庙,随即重去麻札塔格寻找(参见《亚洲腹地》第3章第4节,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同此)。他在古戍堡以东的山坡上,观察传说为穆罕默德的麻札标志的木框架时,发现木框架是利用旧木料做成的。他寻找这些旧木料的来源,在距麻札68尺(20.7米)的斜坡状小台地上发现一处很小很低的废墟,就是这一寺庙遗址。他清理出了寺庙内殿长13.8尺(4.17米)、宽11.2尺(3.41米),内有用泥墁的一个半圆形的塑像基座和在基座两边的方形台基。寺庙的墙壁是用排成行的木柱和柳枝编成的,建筑式样他认为与他在丹丹乌里克(在今策勒县城北90公里沙漠中)和夯达里克发掘出土的神龛建筑一样。他在这个小寺庙里还挖掘到雕刻得很好看的圆球形和覆钵形相结合的尖顶饰,这个尖顶饰也与夯达里克发现的式样相同。他认为这个寺庙存在于8—9世纪古戍堡最后被西藏人占领期间。他说,这些遗物遗迹“为当地世代相传的礼拜风俗提供了直接的考古证据,这个地方和中亚其他地方经常见到的一样,人们把佛教圣地变为穆罕默德的麻札崇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