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丝绸之路中段,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西域地方的中继地位作用也就日益重要。这里的先民们不但传播着东方与西方的经济文化,而且在传播的同时还与自己创造的文化结合起来,吸收、融合、发展着这种文化,这从历史文献学上和考古学上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我们从前后《汉书》的记载上,可以各举一例来说明这个事实。《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王绛宾)上书言,得尚汉外孙(乌孙公主女)为昆弟,愿与公主女俱入朝。(宣帝)元康元年(前65)遂来朝贺,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奇珍凡数千万,留且一年,厚赠送之。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又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莎车王延)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天凤五年(18)延死,谥忠武王。子康代立,光武初康率傍国拒匈奴,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自陈思慕汉家。”龟兹王绛宾和莎车王父子都是西域中思慕华风的代表,他们所思慕的除了中原的生活方式以外,还包括一些封建制度和礼俗在内。
根据考古发现提供的丰富资料,也可看出当时西域人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受到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当地西域少数民族本来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如罗布泊附近的早期墓葬中死者身穿羊毛织的长衣,头带缀有羽毛的毡帽,腰间束有长带子,足登有羊皮短靴,还佩戴有珠玉饰物等,与内地汉人装束不同。但到了汉代以后,随着丝织品的大量传入,内地服装式样也传到了这里。我们试将尼雅东汉墓出土的衣服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衣服作一比较,可以发现许多相似之处,如质地都是锦绣,上衣的领口和袖口都缀有缘,手套都作直筒式露手指等。汉代西域人不仅喜欢内地衣服样式,还喜欢使用内地流行的梳妆用具,如楼兰古城附近的墓葬和洛浦山普拉等地发现的木梳、铜镜和盛放铜镜的镜袋、漆奁等物,都与内地完全相同。显然有的东西如锦绣等物是由内地传入的,有的东西如木梳等物则应是当地人仿制的。(www.xing528.com)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除了在政治上对这里进行过行政管辖以外,在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等方面对这里也有很大的影响,有关专业书籍介绍已详,为节省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想着重就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汉晋时期,帕米尔以西的文化在西域绿洲地区的传播、影响以及得到发展的情况作些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