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播长征精神、开展长征精神教育,高校可以以改革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具体而言,将反映长征精神的有关内容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媒体形式的课堂教学,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编写新颖教材,举办专家讲座等措施,建立健全将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二课堂里,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将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成立研究长征精神的学术专项活动小组,组建宣扬长征精神的社团,采取讲座、讨论、参观、辩论等多种形式,为内化长征精神提供多种渠道。可以举办以长征为主题的歌唱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加强学生的文化记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其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由于长征时代距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遥远,他们对长征的认识也主要局限在课本、影视和课堂上,对长征精神难免会有些许不懂不信。在采访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的解说人员时我们了解到,当时腊子口宽就只有8米,两山之间就只有一座小桥进行连接,所以说这个小桥的宽度其实就是整个腊子口的宽度,总程是30至32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石路是1972年迭部县为了建这个岷代公路,把8米宽的隘口拓宽之后的。深入腊子口战役遗址时我们发现拓宽的腊子口依旧是悬崖峭壁、险峻无比。可想当年红军行军的路途艰辛。这些感受都是课本知识取代不了的。
图3-5 (www.xing528.com)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看到,58.77%的大学生认为“重走长征路有必要,有助于学习长征精神”;仅有1.75%和8.77%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长征对我们太过遥远;不应该,现在大多是作秀。由此,学校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教学。首先,组织大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以此来磨砺意志品质,深入学习红军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其次,可以采取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采访红军长征的亲历者,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拍摄与长征有关的微电影等,提高长征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丰富他们文化生活的同时让长征精神能够真正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
其三,将长征精神教育融入校园网络建设和学生组织管理建设中。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可以从网络精神文明教育入手,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将长征精神教育融入其中;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进行长征精神的传播教育工作。
在学生组织管理建设方面,融入长征精神,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遵守组织纪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高效管理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立足于长征史实,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将来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充足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