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精神是高校思政课开展教学的重要资源。以“基础课”教学为例,其融入的内容要点可以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层面来考量。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路径进行。具体方法一方面在“基础课”理论教学中采用主线贯通与专题讲授方式;另一方面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通过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对青年学子的价值引领、人格塑造,使中国精神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支撑。在融入的过程中应注意中国精神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开掘与丰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式发展以及融入思政课教学成效的评估问题。
关键词 中国精神 高校思政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www.xing528.com)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而在论述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时他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以此阐释了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了中国精神的主要构成元素以及弘扬中国精神的意义价值。中国精神构成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弘扬、传播以及最为关键的实现从国家精神到大学生个体化人格的位移与思政课教学紧密关联。因为高校思政课作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在青年学子形塑社会主导价值上不可替代。那么作为一种存在于中国历史中又在当下不断生成的精神系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需要融入什么?又该如何融入?本文以高校思政课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探寻在高校思政课中中国精神融入的内容要点,具体路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以期在青年学子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