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的是,“尚巧”和“求精”是对工匠的期待,“精”和“巧”则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的期待。工匠的每一次设计与雕琢,都是为某些并不成型的质料赋予相对完善的形式,但“工匠不是将形式强加于物质之上,而是洞见到质料中蕴涵的形式并照料此形式直至实现”[6],换言之,好的工匠就要最大程度发现眼下的质料中蕴含的潜能,并经由自身的生产和操作实践充分挖掘这些潜能。
这种注重探究事物潜能,并尽力将潜能挖掘的传统,与工匠最初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联。工匠产生于手工业生产时代,此时的社会生产以手工为主缺乏机械动力的支持,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生产资料相对匮乏,尤其是金银和玉石等需要进行挖掘作业开采的生产资料更为短缺;其二,社会总体生产效率偏低,这主要受到当时的劳动工具的制约;其三,产品的生产主要面向当时的权贵阶级,这主要因为当时稀缺的生产材料多为权贵所拥有。正是这样的生产关系,让工匠们在生产中不得不去忖度每个产品的设计与雕琢。一方面,因为生产资料有限且非常珍贵,对于工匠而言一旦失误将极有可能失去弥补的机会;另一方面,受制于当时以手工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并无近现代工业生产意义上的工艺标准,这让工匠的每次劳作都相当于一次独立的设计。
如此,工匠就养成了把每次工作都视为独立的创作的习惯,并且无论是迫于雇主的压力还是对于自身职业的尊重,他们都会尽量根据劳动对象的特征而充分挖掘其潜能。就是在那个资源相对拮据的时代,让工匠们形成了不肯浪费劳动资料的习惯,让工匠精神当中具有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内涵,即注重“物尽其用”。(www.xing528.com)
虽然在现当代的生产方式不以手工业为主,生产资料也相对充裕,但工匠崇尚“物尽其用”的理念依旧具有深刻意义:一方面对于资源的使用而言,强调了资源的集约使用;另一方面,对产品的设计而言,强调要尽可能发挥原材料的功用,充分追求设计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