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物运输组织实验教程:危险货物分类及特性

货物运输组织实验教程:危险货物分类及特性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类物质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为产生爆炸或烟火实际效果而制造的爆炸性物质和物品中未提及的物质和物品。在运输中的危险货物第1类爆炸品专指易发生化学爆炸的危险货物。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气体急剧受热膨胀是发生爆炸变化的必要条件。第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果在6次试验中至少出现1次“爆炸”的最低撞击能是2 J或更低,则该物质太危险不能以其进行实验时的形式运输。

货物运输组织实验教程:危险货物分类及特性

1.爆炸品

爆炸品系指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振动或其他外界作用,能够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形成巨大压力,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和物品。

本类物质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为产生爆炸或烟火实际效果而制造的爆炸性物质和物品中未提及的物质和物品。但对于过分敏感或反应性很强以致可能产生自发反应的爆炸性物质应禁止运输。根据爆炸时发生的变化性质,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在运输中的危险货物第1类爆炸品专指易发生化学爆炸的危险货物。

1)爆炸品的基本特性

由于爆炸是瞬间进行,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能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升高,气体迅速膨胀,产生高压气浪,形成冲击波,摧毁环境,引起可燃物燃烧,因此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爆炸品发生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1)反应放热。

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气体急剧受热膨胀是发生爆炸变化的必要条件。

(2)反应快速。

反应快速也是爆炸品产生爆炸破坏力的必要条件,它是爆炸反应区别于其他化学反应的重要特征。例如:1 kg无烟煤在空气中燃烧时能放出2 299 kcal的热量,而1 kg硝化甘油发生爆炸时放出的热量为1 500 kcal,前者因为反应较慢,只能形成燃烧;而后者却可以在瞬间完成,发生爆炸。

(3)生成气体。

爆炸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是通过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来实现的,因此在爆炸反应中生成大量气体也是爆炸品发生爆炸的一个重要条件。

2)爆炸品的分项

爆炸品分为6项:

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同时具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3)爆炸品的衡量标准

通常爆炸品是以敏感度、爆发点及爆轰速度等量值来确定其爆炸性能的。

(1)敏感度。

敏感度(又称感度)是指爆炸品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能量形式可以是热能、电能或者机械能,引起爆炸品发生爆炸的能量称为起爆能,起爆能越小,则表示其敏感度越高,危险性越大。不同爆炸品对不同形式的起爆能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如:TNT对火焰的敏感度较小,但如果用雷管对其进行引爆立即爆炸。《危规》品名表中将很多爆炸品的感受程度特别列出,如“遇火焰或火花能引起爆炸”“对机械作业很敏感”“撞击或加热或触及金属可发生爆炸”等。所以,运输作业人员应了解各种爆炸品的不同敏感度以便掌握其各自规律,认真对待。如:TNT在缓慢加压的情况下,可以经受几吨的压力也不爆炸,但在瞬间撞击情况下,即使冲击力很小,也会引起爆炸。这就是爆炸品在运输装卸作业中不能摔碰、撞击和摩擦的原因。

根据外界作用的不同,爆炸品的感度可分为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热敏感度和爆轰感度等。

(2)撞击感度。

撞击感度是指爆炸品在机械撞击外力作用下的敏感程度,目前通过立式落锤试验仪来测定最低撞击能,即以一定重量落锤,通过控制落锤高度调节撞击能(计算方法如式2-3-1所示。)

式中:E为撞击能,单位为焦耳(J);M为落锤质量,单位为千克(kg);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牛每千克(N/kg,取值10 N/kg);H为落锤高度,单位为米(m)。

如果在6次试验中至少出现1次“爆炸”的最低撞击能是2 J或更低,则该物质太危险不能以其进行实验时的形式运输。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爆炸品可能受到各种冲击等,撞击敏感度高的爆炸品就可能引起爆炸。所以,撞击感度是爆炸品安全运输和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炸药的纯净度对其撞击感度有很大的影响。当炸药内混入坚硬物质,如玻璃、铁屑、砂石等时,则其撞击感度增加,危险性增大。因此,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混入坚硬杂物,车厢货舱应保持干净,炸药撒漏物不能再装入原包装内。

(3)摩擦敏感度。

摩擦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对摩擦力刺激的敏感度。目前是采用摩擦感度试验仪来测定最小荷重。即将样品放置在带海绵纹的瓷板与瓷棒之间,并在瓷棒上施加一定的荷重,如果在6次试验中出现1次“爆炸”的最低摩擦荷重小于80 N(8.0 kg力),则表明该物质太危险不能以其进行试验时的形式运输。

(4)热敏感度。

热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对热引起爆炸的敏感度。目前是采用热敏感度试验仪来测定样品5 s延滞期下的爆发点温度。延滞期是指从开始对爆炸品加热到发生爆炸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加热速度不一样,同一爆炸品因延滞期不同其爆发点也不同。延滞期越短,爆发点越高;延滞期越长,爆发点越低。对不同的爆炸品来说,延滞期越短,爆发点越低,则表示物质的热敏感度越高。通过对80余种爆炸物质的测定,在5 s延滞期爆发点在350 °C以下的占94%。可见在运输中,可以把爆发点低于350 °C(延滞期5 s)作为衡量爆炸品的一个参数。

(5)爆轰感度。

爆轰感度是指爆炸品对起爆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能量的敏感程度。通常以“极限起爆药量”来表示。极限起爆药量是指起爆药爆炸时,能引起所试验的爆炸性物质安全爆轰所需要的最少起爆药量(g)。

4)运输中常见的该类货物

① 雷汞(含水或水加乙醇≥20%,铁危编号:11025)。

② 起爆引信(铁危编号:12006)。

③ 硝化纤维素(湿的,含乙醇≥25%,铁危编号:13014)。

烟花(铁危编号:14055)。

⑤ 铵油炸药(铁危编号:15003)。

2.气 体

1)定义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是指:在50 °C时,其蒸气压力大于300 kPa;或在标准大气压101.3 kPa时,完全处于气态的物质。本类物质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其他种类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蒸气的混合物,以及充注了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

气体在运输中的主要状态有:

(1)压缩气体——气体在压力包装运载时,处于-50 °C时,完全呈气态,包括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 °C的所有气体。

(2)液化气体——气体在压力包装运载时,但温度高于-50 °C,部分呈气态。其特性可分为高压液化气体,即临界温度为-50 °C~65 °C的气体,低压液化气体,即临界温度在65 °C以上的气体。

(3)冷冻液化气体——当包装载运时,由于温度低而部分气体处于液态。

(4)压缩溶解气体——在压力下包装载运时,溶解在液相溶剂中的气体。

2)分项

根据气体的主要危险性,将第2类气体分为3项。

1)第2.1项 易燃气

该气体在温度20 °C、标准压力101.325 kPa时:

① 在与空气混合中所占体积为13%或更低时可点燃;

② 不管最低燃烧极限是多少,与混合形成的燃烧范围至少有12个百分点。

2)第2.2项 非易燃、无毒气体

该气体在20 °C时,压力不低于280 kPa,或作为冷冻液体运输的气体,该气体具有:

① 窒息性——在空气中,该气体会冲淡或替代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造成人员窒息;

② 氧化性——该气体通常以提供氧气或具有氧化性的气体的方式,支持燃烧,造成或导致物质燃烧;

③ 在其他类别里没有列入的气体物质。

3)第2.3项 有毒气体

指被认为对人类有毒,以至于危害健康;或被推定对人类有毒,通过试验得出气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相当于或低于5 000 mg/m3(ppm)。

具有多种危险性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其危险性排序原则是:

① 第2.3项优先于其他所有类别;

② 第2.1项优先于第2.2项。

3)特性

(1)扩散性。

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小,可以在任意范围内运动,如果没有容器的限定或没有外力的作用,气体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一旦盛装气体的容器发生泄漏,就会扩散到空气中。易燃气体会引起燃烧或爆炸;毒性气体会引起人员中毒及环境危害;非易燃无毒气体则可能造成人员窒息死亡或引起可燃、易燃物的燃烧或爆炸。

扩散出来的气体因相对密度(指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不同会蓄留在不同位置。相对密度大于1的气体会停留在封闭空间的顶部;小于1的会沉积在低洼处。如任其蓄积,都有潜在危险。因此,应针对气体相对密度大小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以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2)可压缩性和液化性。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密度很小,这给运输和储存带来很大麻烦。但是如果对气体施加压力,则可以被压缩,获得密度相对较大的压缩气体;再进一步降低温度,压缩气体还会被液化,成为液化气体,此时的体积会大大缩小。例如:在临界状态下,1 kg液氨体积与其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比为千分之三,甲烷为六百分之一。可见将气体压缩或液化就可以解决气体的运输问题。例如:目前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的运输。

(3)物理爆炸性。

所有气体都是灌装在压力容器中进行运输的,容器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剧烈撞击、振动或受热时,会使容器内的压力增大,如果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最高压力,容器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属于物理爆炸。因此,盛装气体的钢瓶必须符合规定标准,使用前必须通过性能试验,必须检查瓶身上的钢印。并且在进行装卸作业时,应防止撞击、拖拉、翻滚、摔碰;储运时应远离火源,防止日晒,注意通风散热。

(4)燃烧爆炸性。

易燃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当达到其燃烧或爆炸极限时,遇热、火星或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燃烧或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燃烧或爆炸的范围越大,气体越危险。在易燃气体的运输中,燃烧或爆炸极限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必须根据这个数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空气中易燃气体的浓度。例如:易燃气体泄漏报警器报警浓度的设置就必须参考这一数据。

(5)毒性。

有毒气体,尤其是剧毒气体对人、畜都有很大的毒害性,吸入少量即可引起中毒或死亡。例如:一氧化碳气体的LC50为2 069 mg/m3,空气中含0.1%~0.15%吸入1 h以上即可中毒死亡;氰化氢的LC50为357 mg/m3,空气中含0.01%~0.02%时,吸入即可中毒,吸入30~60 min能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毒性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相对于消化道和皮肤,这是中毒最危险的途径。因此,毒性气体的生产、运输、存储都应特别注意远离一切食品和居住场所。

(6)助燃性。

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中有些气体本身不燃烧,但具有很强的助燃性。如氧气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助燃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容易得多,同时也猛烈得多。在高压助燃气体中,甚至不需要点火即能燃烧。所以,助燃气体一旦漏气扩散极易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

(7)窒息性。

在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中,有些气体虽然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性。如:往粮食仓库中充入氮气,可以使害虫窒息死亡,起到杀灭虫害的作用。

(8)溶解性

许多气体能溶解于水或某些溶剂中,有的甚至溶解量很大。如:肼可以大量溶解在水中,成为水合肼后再进行运输和储存;乙炔可以大量溶解在丙酮中,利用此性质,可以在乙炔钢瓶内填充多孔性物质,再注入丙酮,最后将乙炔加压灌入,使其溶解在丙酮中。此外,还可以利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应急处理,如压力容器发生逸漏,可以将其浸入水中,或通过喷撒水雾来吸收逸漏出来的气体,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扩散。

4)运输中常见的此类货物

① 氢(压缩的,铁危编号:21001A)。

② 压缩氧(铁危编号:22001)。

③ 氯(液化的,铁危编号:23002)。

3.易燃液体

1)定义

易燃液体是指闭杯闪点不高于60.5 °C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的悬浮液,包括了液态退敏爆炸品。此处闪点是指易燃液体的蒸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时,可以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分为开杯闪点和闭杯闪点两种。

2)分项

第3.1项 一级易燃液体:闭杯闪点低于23 °C的液体;

第3.2项 二级易燃液体:闭杯闪点介于23~60.5 °C的液体。

3)特性

(1)易挥发性。

在相同条件下,易燃液体内聚力较其他液体内聚力小,饱和蒸气压大,沸点较低,所以,易燃液体易于挥发。易燃液体的挥发不但会造成货物的自然减量,还会形成易燃、易爆、毒害的蒸气。

(2)易燃性。

易燃液体沸点一般较低,在常温下就易挥发,并在液面上形成较高的蒸气压。而且易燃液体闪点低,点燃所需要的能量很小,一般只需要0.2 mJ。因此,易燃液体具有高度的易燃性。

(3)蒸气的易爆性。

易燃液体的蒸气从容器中逸漏出来,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火星或火花就会发生爆炸。其爆炸性用爆炸极限范围来表示,范围越宽越危险。例如:二硫化碳的爆炸极限为1%~44%,乙醚的爆炸极限为1.85%~48%。

(4)热胀冷缩性。

易燃液体与其他液体物质一样,具有受热膨胀性,而且膨胀系数都比较大。加上液体受热后表面蒸气压升高,装满易燃液体的容器,就可能因为受热造成容器鼓胀,液体外溢,甚至发生容器破裂或爆炸。因此,在充装液体货物时,必须留一定的剩余空间,这个空间称为膨胀余位,膨胀余位一般应为5%,对个别膨胀系数大的液体,或个别温差大的运程,要充分估计液体的膨胀体积。例如:在铁路货运中,罐车允许的充装体积为其容积的83%~95%,要留下5%的膨胀余位。

此外,易燃液体还具有易流动、易积静电、比重小、有毒、具有反应性等特性。在运输储存中,应该根据易燃液体的具体特性选择相应的包装,制定相应的运输方案。

4)运输中常见的此类货物

汽油(闪点≤23 °C,铁危编号:31001)。

② 丙酮(铁危编号:31025)。

煤油(铁危编号:32001)。

④ 松香水(铁危编号:32143)。(www.xing528.com)

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本类物质分为三项,易于引起或促成火灾。

1)分项

(1)第4.1项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在运输环境和条件下容易燃烧或由于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可能发生强烈放热反应的自反应物质、不充分稀释可能发生爆炸的固体退敏爆炸品。这些物质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均较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在标准试验中,燃烧蔓延速率大于2.2 mm/s),并可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气体。易燃固体分为:一级易燃固体(41001~41499)和二级易燃固体(41501~41999)。

(2)第4.2项 易于自燃物质。

易于自燃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易于自燃物质分为:一级自燃物品(42001~42499)和二级自燃物品(42501~42999)。

(3)第4.3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指与水接触或受潮会放出易燃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极易被引燃,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为:一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43001~43499)和二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43501~43999)。

2)特性

(1)燃烧性。

易燃固体的燃点较低,容易被引燃,并且燃烧迅速,遇氧化剂或粉尘弥散在空气中还可能引发爆炸。

易于自燃物质的自燃点低,暴露在空气中氧化或受潮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又会加剧其氧化反应,进而达到其自燃点后发生自燃。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受潮、遇酸或氧化剂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易燃气体和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达到其自燃点时或遇到明火就会立即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2)爆炸性。

本类物质发生爆炸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燃固体粉尘弥散在空气中形成粉尘云,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火星或热源就会发生粉尘爆炸。

(2)有些物质与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引燃,会急速燃烧从而引发爆炸。

(3)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因放出的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引发气云爆炸。

3)毒害性和腐蚀性。

本类危险货物中一些物质本身或者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有毒性或腐蚀性。例如:黄磷,大鼠经口LD50为3 030 μg/kg,燃烧时产生五氧化二磷烟雾,具有毒害性和腐蚀性;含有氨基或硝基的化合物,本身具有一定毒害性,而且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毒性气体。

3)运输中常见的此类货物

① 红磷(铁危编号:41001)。

硫磺(铁危编号:41501)。

③ 黄磷(铁危编号:42001)。

④ 鱼粉(未稳定的,铁危编号:42526)。

⑤ 金属钠(铁危编号:43002)。

⑥ 电石(铁危编号:43025)。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本身可能不燃,但与易燃、可燃物混合后就成了活泼的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常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放出热量和氧气,而其自身为易可燃物,满足了燃烧的三要素,因此,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1)分项

(1)第5.1项 氧化性物质。

氧化性物质又称助燃剂,自身能够放出氧气或起氧化作用,促使其他物质燃烧。检测方法是选择标准氧化剂(溴酸钾)和检测样品与纤维素丝按照规定重量比例混合,并堆成规定形状和大小的堆垛,点燃后比较二者的燃烧时间。燃烧时间越短,说明氧化剂的助燃性越好,氧化性越强。氧化性物质按其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氧化性物质(51001~51499)和二级氧化性物质(51501~51999)。

(2)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在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的有机物

2)特性

(1)第5.1项氧化性物质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具有强的氧化助燃性,遇酸、受热、振动、摩擦,受潮或接触可燃、易燃物、还原剂等,都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危险。

(2)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由于其自身集可燃和氧化性于一体,而且过氧基(—O—O—)极不稳定,对热、振动、碰撞、摩擦敏感,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此外,有机过氧化物还容易对人的眼角膜造成严重伤害,操作时应注意眼睛防护。有些有机过氧化物在运输时必须加入稳定剂,对在常温下会自行加速分解的,还必须控温运输。

3)运输中常见的此类货物

(1)过氧化氢(含量≥40%,铁危编号:51001A)。

(2)硝酸钾(铁危编号:51056)。

(3)过氧化氢(8%<含量<20%,铁危编号:51501A)。

(4)过苯二甲酸(铁危编号:52057)。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1)定义

本类物质是指对人体特别有害的物质或物品。

2)分项

(1)第6.1项 毒性物质。

毒性物质是指进入动物体后,能与机体的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或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和物品。

(2)第6.2项 感染性物质。

感染性物质是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包括基因突变的微生物和生物、生物制品、诊断标本和临床及医疗废物。本类物品无法给出衡量参数,也无法用化学实验测定,通常由卫生防疫部门认定。

3)特性

(1)毒害性。

许多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可能将其都归为毒性危险品,只有毒性达到一定程度的物质,才能被列为毒性危险品。影响毒性物质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化学组成和结构、溶解性、溶解度、颗粒大小、沸点、蒸气密度和环境温度等。毒性物质一般是以半数致死量来确定其毒性大小,用符号LD50(半数致死剂量,单位为mg/kg)或LC50(半数致死浓度,单位为mg/L)来表示。毒性物质的状态有固体、液体、气体、蒸气、雾、烟雾和粉尘,进入生物体引起中毒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在铁路货物运输中,毒性物质包括:急性经口毒性LD50≤200 mg/kg的固体和LD50≤500 mg/kg的液体、急性皮肤接触毒性LD50≤1 000 mg/kg的物质、急性吸入毒性LC50≤10 mg/L(蒸气、粉尘或烟雾)的物质。按其毒性高低,分为:一级毒性物质(剧毒品,61001~61499)和二级毒性物质(有毒品,61501~61999)两项(见表2-1-2)。

表2-1-2 毒性物质分级表

(2)遇热、酸、水等分解。

几乎所有的毒性物质遇火或受热均会散发出毒性气体。有的遇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剧毒气体,如:氰化钠氰化钾;有的遇水发生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如:磷化铝、氟化砷。

(3)可燃性。

毒害品中约有89%的都具有火灾危险性。无机毒害品中的金属氰化物和硒化物大多本身不燃,但都有遇水、遇湿放出极毒的易燃气体;锑、汞、铅等金属氧化物,硝酸铊、硝酸汞、五氧化二钒等大都本身不燃,但都有氧化性,在500 °C时分解,与可燃物接触时易引起着火或爆炸;此外,毒害品中许多有机物都为透明油状液体,闪点在23 °C以下,具有易燃性。例如:溴乙烷(61564)的闪点为-20 °C。

(4)腐蚀性。

有不少的毒害品对人体和金属有较强的腐蚀性,强烈刺激皮肤和黏膜,甚至发生溃疡,并加速毒害品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苄基溴、氯甲酸乙酯、溴化氢等。

4)运输中常见的此类货物

① 氰化钠(铁危编号:61001)。

② 三氧化二砷(铁危编号:61007)。

③ 三硫化二锑(铁危编号:61506)。

④ 医院诊断废弃物(铁危编号:62003)。

7.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是指所托运的货物中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放射性比活度和总放射性活度都超过规定相应限值的物质。此类物质能自发地,不断地放出α、β、γ或中子流,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细胞有杀伤作用(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七节)。

8.腐蚀性物质

1)定义

腐蚀性物质是通过化学作用在接触生物组织时会造成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损坏其他货物或运输工具的物质。

国家标准将腐蚀性分为生物腐蚀性和金属腐蚀性。前者的检测方法是将其与完好皮肤接触不超过4 h,在14 d的观察期间发现引起皮肤全厚度损毁;后者是在55 °C条件下,对S235JR+CR型或类似型号钢或无覆盖层的铝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 mm/a(毫米/年)的物质。

腐蚀性物质一般为具有较强化学活性的物质,典型的有强酸、强碱性物质,它们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接触人体、金属或其他物品时均可造成严重损害。

2)分项

腐蚀性物质按其性质分为三项:

第8.1项 酸性腐蚀性物质。

第8.2项 碱性腐蚀性物质。

第8.3项 其他腐蚀性物质。

3)特性

(1)腐蚀性。

腐蚀性物质与许多物品和生物体接触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又分为生物腐蚀性和金属腐蚀性。

① 生物腐蚀性。

固体腐蚀性物质能对直接接触的皮肤表皮造成伤害;液体腐蚀性物质能快速渗透入衣物,对皮肤造成伤害;气体腐蚀性物质虽然不多,但许多液体腐蚀性物质的蒸气和固体腐蚀性物质的粉尘一旦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进入其呼吸道、消化道,就立即与表皮细胞组织发生反应,使细胞组织受到破坏,造成化学烧伤,引起炎症,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② 对物品的腐蚀。

腐蚀性物质中的酸和碱都会不同程度地对金属造成腐蚀,因此它们会对容器、运载工具和装卸设备造成影响。即使它们没有直接接触这些金属,但它们的蒸气同样会造成金属部件的腐蚀。

布匹、木材、纸张和皮革等有机物也会被酸或碱腐蚀,如:浓硫酸能夺取有机物的水分,使有机物炭化。浓氢氧化钠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有机酸钠和醇。因此,氢氧化钠能溶解丝、毛和动物组织;皮肤接触液碱会被溶解,摄入液碱后,如不立即用1%的醋酸溶液中和,可致命。

(2)毒害性。

许多腐蚀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尤其是那些能挥发出毒性气体或蒸气的物质,在对人体皮肤造成腐蚀的同时,还会引起人员中毒。例如:水合肼、三氯化磷、氢氟酸、发烟硫酸等。

(3)氧化性。

腐蚀性物质中的含氧酸大多是强氧化剂,如:硝酸、浓硫酸、高氯酸等,与纸张、炭粉等接触,可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4)易燃性。

腐蚀性物质中的有机物,一般具有可燃性,有的闪点较低,还是易燃品。如:冰醋酸,闪点40 °C;氯甲酸乙酯,闪点29 °C。

(5)遇水反应性。

腐蚀性物质中的一些酸性腐蚀品,遇水后会发生反应,放出酸性腐蚀性酸雾,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三氧化硫、氯磺酸、氯化硅等。由于反应剧烈,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当满载这些物品的容器遇水后,则可能因漏进水发生猛烈反应,将容器炸裂。所以尽管没有给这些货物贴上“遇水危险”的警示标志,但其防水要求应和4.3项危险货物相同。

4)运输中常见的此类货物

① 硫酸(铁危编号:81007)。

② 冰醋酸(铁危编号:81601)。

③ 氢氧化钠(铁危编号:82001)。

④ 水合肼(含肼≥37%,铁危编号:82020)。

9.杂项危险性物质或物品

1)定义

本类物质是指第1类至第8类未包括的物质和物品,这些物质都是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随着各种公共危害事件的不断发生,国际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增设了第9类危险品。

2)分项

第9.1项 危害环境的物质。

第9.2项 高温物质(如:运输或要求运输的物质液态温度达到或超过100 °C,或固态温度达到或超过240 °C)。

第9.3项 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和组织,不属感染性物质,但可以非正常地天然繁殖结果的方式改变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物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