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发展与行动保障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发展与行动保障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烈的发展意愿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保障,有了这一内在动力支撑,翻译教师就会不断采取必要行动去实现教学能力的自我发展目标。在上文数据整理部分,已经简单归纳了三位个案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些主要行为方式,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他们在各项教学子能力发展及其相互整合方面的具体方式。所以双语语言能力发展是翻译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任务,是每一位翻译教师有效从事翻译教学或翻译实践的必要前提。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发展与行动保障

强烈的发展意愿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保障,有了这一内在动力支撑,翻译教师就会不断采取必要行动去实现教学能力的自我发展目标。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由双语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反思能力构成,因此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也应是获取和开发这四方面子能力,并将不同子能力彼此联系,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以促进整体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获取是翻译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基本要素的过程;整合是基本要素相互整合、逐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进而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优化是翻译教师在发展意愿的支配下、主动自我超越、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过程。

在上文数据整理部分,已经简单归纳了三位个案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些主要行为方式,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他们在各项教学子能力发展及其相互整合方面的具体方式。

(1)双语语言能力发展方式

发展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无论母语还是外语,在特定时代都会出现新的流行术语。作为双语都要精通的翻译教师,自然要及时掌握这些新的双语语言表达方式及其所含文化内涵,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对已有双语语言表达方式及其所含文化内涵的掌握。所以双语语言能力发展是翻译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任务,是每一位翻译教师有效从事翻译教学或翻译实践的必要前提。

三位个案教师均为翻译专业(或方向)硕士毕业,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具有扎实的双语(外语和母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但访谈结果表明,三位教师都认为进一步发展自身双语语言能力更有利于改进翻译教学质量。经过职前教育阶段的有效学习,三位翻译教师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双语句法知识和母语语义知识,因此他们职后的双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双语语用知识和外语语义知识的增长及应用上。无论在课堂交流用语还是翻译语言转换方面,他们都经历了语用意识由弱到强、语用能力由低到高的转变;同时他们的语义知识及应用技能,特别是对专业术语意义的掌握及相应的双语表达能力也发生了从大致对等到精确对等、从一般性掌握到精通娴熟的转变。

这些变化从研究者对个案教师的课堂观察前后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研究开始阶段,教师C和教师D课堂上几乎全部用英语和学生沟通,语速也很快且经常用一些高级和生僻词汇,有些甚至是自己刚刚掌握的词汇。而四年之后,两位教师的课堂用语有了明显变化。不仅语速平缓、英语表达更加“接地气”,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而且其中英文语码转换更加自然,不再一味排斥母语。在进行英汉互译练习讲解时,两位教师从语言角度的分析更加深刻、中肯,用词也更加准确、自信。教师L虽然英文水平一流,但在本研究开展的后三年中,课堂上一直保持着英语和汉语的自然转换,个别时段甚至完全使用汉语交流。可无论说英语或母语,教师L现在“卡壳”“断片”的现象比四年前少多了。

可见,经过一定时间的主动发展,三位个案教师的双语语言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明显进步。结合几位个案教师的职后发展历程和对他们的访谈结果,可以总结出翻译教师双语语言能力的具体发展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阅读

阅读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都可以接触到新词汇和时下流行的表达方式,还能增强自身的语感,提升语用能力。不管出于教学需要还是业余爱好,翻译教师一定有充足的机会阅读大量的中英文资料,这对其双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翻译教师从事翻译教学或翻译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双语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双语交际能力,不仅包括纯语言能力,还包括语篇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阅读接触到的是现实中的“活”语言,而非教材中刻板的教学语言,因此对于翻译教师的双语交际能力,或双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教师D:“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阅读,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我国外语界老一辈的知名专家,他们当年学英语主要靠阅读英文原著。所以阅读是任何一个外语教师提升自己语言能力的必要手段。作为一名翻译教师,其阅读范围还不能仅限于外语,母语文本的阅读也相当必要。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生自己已经明白了英文原文的意思,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来把英文意义翻译给学生的现象。所以,翻译教师通过主动阅读汉语文本提升自己母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L:“翻译实践包罗万象,翻译教师自然需要不断阅读,不断充电。阅读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也进一步扩大了我的词汇量,提升了我的问题分析能力,增强了我的语感。”“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我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中英文文章。”

教师C:“除了借助教学自身的促进,我还坚持每天阅读双语新闻,听英语新闻和其他英语节目来保持对英汉语的敏感度和翻译时的反应速度。最近一两年因为家庭、孩子的缘故,无法做到每天这样的频次,但是也是保持经常阅读和听英语新闻的习惯。”

访谈中,三位教师都肯定了自我阅读对他们自身双语语言能力的明显促进作用。在长期坚持的、主动自觉的阅读中,三位教师不断扩展了各自的双语语义知识,同时其对外语语言的语感和语用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提升双语语言能力,翻译教师的阅读范围不能仅限于与自身教学活动相关的文化语料,还应扩展到外交、军事、商贸、法律、工程、医学、化工物理等各专业领域的基础语料,甚至某些专业的高级语料。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外界对于翻译教师在知识层面应该是一名“杂家”的期待。

2)自我视听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等设备能让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随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外语音、视频资料。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翻译教师可以在任何时段选择自己所需的英文音、视频资料,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自己决定视听的次数。当然,母语音、视频资料更容易找到,在此无须详述。

通过视听学习外语有坚实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早已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所认可。事实上,外语教学法中有一种方法即为“视听法”(audio visual approach),它是在大众传播工具迅速发展后,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的手段而形成的一种外语学习方法。该方法把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除重视听说外,还强调看,学习者一边看画面,一边练习听说,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加深印象。当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今天的视听资料无论从逼真性、丰富性,还是从便捷性、实用性而言,早已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视听法”刚兴起时的模样了。和初始时相比,今天的视听资料更具时效性,更加新颖、便捷、逼真和实用,更适合外语学习。同时,和自我阅读相比,自我视听,特别是带字幕的视听,融视、听、读等常见的语言输入方式为一体,能为学习者提供多重信息刺激,让学习者获得立体性的知识和技能增长。翻译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喜欢的外文视频,能在满足自身兴趣的同时,全方位发展自己的外语运用能力。

在不方便观看视频的时段,翻译教师还可以收听纯音频外语资料。随着网络技术、手机应用软件等现代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翻译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容易、更便捷地获取新颖、丰富、有趣的音频资源,对于其获取知识、保持外语语感、提升外语技能作用非凡。

教师D:虽然认识到母语方面的欠缺,并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有意识提高自己的母语水平,但这并不是说自己的外语水平就够用了。提升外语运用能力依然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我个人来说,我更愿意通过看原版电影、美剧、纪录片,或听英语新闻、名人演讲片段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曾经追过美剧,《越狱》《疯狂主妇》系列我都看过,对我英语水平提高帮助很大,但比较费时。现在有空闲时间我喜欢搜原版外国电影来看,既满足了兴趣,也能促进英语水平的提升,还不太耗时间。还有,听英语新闻曾经是自己大学时期的爱好之一,现在有时还是会听的。新闻英语语速标准,发音纯正,紧扣时代热点,听起来轻松、容易理解。

教师L:双语语言能力是翻译教师的立身之宝,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于翻译能力。没有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奇怪的是,当了几年翻译教师后,我发现自己的母语能力提升了,但英语能力不如以前了。所以现在我有意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我喜欢玩微信,所以现在主要通过手机微信来提高英语。我关注了蔡雷英语、英文巴士等英语学习公众号,经常通过这些公众号来看很多微视频或听一些讲话稿。还有,偶尔我也会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新闻。这些视听材料内容新,我非常喜欢,我觉得对我保持和扩展英语词汇量、提高听说能力作用非常大。

教师C:我自上大学起,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听英语新闻的习惯。现在还在坚持,以继续促进我的英语能力。除此之外,我还看英文电影以及TED英文演讲视频。我觉得经常听这些新颖、真实的语言让我的英语能力进步明显。现在无论是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还是翻译实践中的中英文转换,我对英语的驾驭能力都比以前更强。

不难看出,几位个案教师通过视听提升自己外语运用能力的方法大体上和学生时代学习外语的视听课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强调翻译教师的自我视听,即学生时代的视听课很大程度上是“他主”的,视听的时间、内容、速度、频次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决定的,而翻译教师职后用于发展自身外语能力的视听是翻译教师“自主”的。翻译教师有了视听的主观意愿后,独立、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视听媒介和内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完成视听活动。这种自我视听对于三位教师的外语语言能力及其和母语间的转换能力提升都有明显作用,是当代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流行方式之一。

3)教学实践

虽然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1981)提出了习得(acquiring)和学习(learning)两种第二语言掌握方式,可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大量的语言运用。作为翻译教师,其最常见的外语运用方式就是课堂教学了。因此教学实践无疑是翻译教师提高自身外语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然,翻译教学也离不开母语的参与,因此翻译教师的母语能力也会有所发展。

进一步分析可知,教学实践能促进翻译教师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少有三重原因。其一,教学实践要求翻译教师做扎实的教学准备,准备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中英文文献,从而促进教师双语语言能力发展。其二,教学实践要求翻译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有效交流,这种发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交流作为一种有效的外语运用形式,在促进学生外语能力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会造成翻译教师自身外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其三,教学实践要求翻译教师从事一定量的翻译实践,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方式,翻译实践亦会促进翻译教师外语及母语能力的双重提升。

教师D: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最多的外语使用机会。在课堂交流、课前备课、课后辅导各个阶段,翻译教师都在进行着语言的输入和(或)输出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倒逼我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L: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备课中遇到新的语法现象或新的表达方式,我自己首先要搞明白、记清楚,遇到语言反映的文化内涵,我也要先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行为无形中促进了我的语言能力发展。

教师C:课堂教学对我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自明的。有人就把翻译简单定义为语言的运用。因此作为翻译教师,其最重要的两项活动,即课堂讲授和翻译练习,都是一种语言运用行为,而语言运用对于语言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早已为很多语言学理论所证实。

4)出国学习

翻译教师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能在课堂内外自如地用双语交际或翻译。然而能否实现此目的,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双语语法能力和词汇知识,更取决于其双语语用能力,即“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何自然,1997:201),或“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Tomas, 1983: 94)。对任何学习者而言,语用能力的习得与其生活、学习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复杂的关系。翻译教师职前学习阶段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外语实践机会,但是这种活动并不能产生其掌握外语语用知识和技能所必需的社会语言性质的语言输入,因此入职后其外语语用知识和技能往往较为欠缺。事实上,不仅翻译教师如此,多数外语教师普遍存在类似情况。这也是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不遗余力争取让更多语言教师出国深造的原因所在,也是语言教师自己努力争取出国学习机会的动机所在。众所周知,国外学习经历能给外语学习者提供国内所不具备的最佳环境,使其不得不在遵循外语使用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得体”“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而提高其外语语用能力。当然,出国学习除了能快速弥补翻译教师外语语用能力这一最明显的语言能力短板之外,对其迅速扩充词汇知识、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学习和感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有明显作用。

教师L:国外学习经历当然能提高我的外语能力。与英语本族语者的随时交流,对于我外语交际中的应变能力、词汇、惯用语等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的西方文化知识也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出国后才发现我的一些英文表达不是很地道,有些表达在国外只是在特定场合才能见到,通过不断的体悟和改正,我的英语语用能力有了明显进步。现在,在课堂上,我比以前更能够根据学生现有语言接受水平和交流的需要恰当使用合适的外语或母语词汇和句型,来达到师生更有效的交流。翻译中我能更准确理解话语中含有交际文化的词汇、惯用语、礼貌语、称呼语等社会文化语言表达方式,并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表达以保证译文语言的得体性。

教师C:我有两次出国学习经历。这两段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对我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提升较大。置身于英语世界,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每天接触的都是英语,因此无论是生活英语还是学术英语,这一阶段的影响和推动都是比较明显的。

(2)翻译能力发展方式

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师有别于其他外语教师的教学子能力,也是翻译教学活动对翻译教师的最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与扩展,国内职业翻译市场的翻译内容和翻译形式都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这对职业翻译人员的翻译素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翻译职业市场对翻译人才要求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作为专门培养各类翻译人才的翻译教师,其自身的翻译能力必然也要不断发展更新,才能保证翻译教学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翻译人才。

本研究涉及的三位个案教师自然也意识到翻译能力对于自身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任职以后他们也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发展自己的翻译能力。通过总结他们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跟他们访谈的语录,我们发现翻译教师发展自身翻译能力主要有五种方式。

1)教学实践

翻译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翻译实践。与职业译者不同的是,翻译教师对于教学所及的翻译语篇,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管是讲解教材中的翻译实例,还是分析和评价学生的翻译作业,翻译教师都要对译文表象后面深藏的“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了然于胸,要能从译者的翻译目的入手分析译文,才能让学生对译文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明白翻译抉择的复杂性。唯有在此前提下,教师才能“授人以渔”,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翻译。那种仅向学生提供一个所谓的“标准”译文让学生学习并熟记的“教学翻译”模式不仅满足不了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翻译人才。可见,翻译教学首先能促使翻译教师更深入地理解翻译过程和语料。

其次,在我国翻译教学实践中,出于各种原因翻译教师不得不兼任多种翻译课程,如中西翻译理论、旅游翻译、商贸翻译、外事翻译等。这些课程要求翻译教师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或特定专业领域的术语、文本格式及相应的中英文表达方式,客观上促使翻译教师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翻译理论素养,补充自己在旅游、商贸、外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翻译语料库,从而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为宽泛。

翻译能力的发展既包含纵向的深入式发展,也包含横向的延伸式发展。如上所述,翻译教学能促使翻译教师在纵、横两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因而是促使翻译教师翻译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这点从几位个案教师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证明。

教师D:这几年我带了好多门翻译课,有理论也有实践。为了把课上好,我花很多时间认真备课,课堂上要讲的翻译实例我都要事先看懂,有些内容还需要自己亲自翻译过来。这些课程对我翻译能力的长进有很大促进作用。

教师L:教学对老师的促进作用很明显。我在商务翻译和科技翻译方面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任教这两门课程来促进的。如果没有这两门课,我在这两方面肯定达不到现在的翻译水平。

教师C:日常的备课是主要的提升翻译能力手段。翻译课堂练习素材需要时时更新。因此每学期的翻译课程面对的都是新的备课内容,这些新内容都需要自己认真地练习一遍,才能在上课时带学生一起练习。

2)翻译实践

翻译教师的翻译实践可以是以教学为目的的备课实践,也可以是与教学无关的其他翻译任务实践。前者在上文已有交代,此处主要讨论翻译教师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翻译实践活动。

翻译过程涉及人脑提取、加工和储存信息,因而翻译技能属于认知技能的范畴。Anderson认知技能习得理论指出,练习是促使主体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习得认知技能的重要途径。这可视为通过翻译实践提升翻译能力的最直接理论依据。事实上,几乎全部职业译者的翻译能力都是在不断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因此翻译实践对于翻译能力的提升作用早已为理论和事实所证实,也是业内专家早已熟知并认可的。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主席Hannelore Lee-Jahnke教授认为,“无论口译教师还是笔译教师都要有实践经验,否则不具备教师资格”(张文、沈小燕,2012:81)。何刚强(2007:25-26)认为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是翻译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三种功夫之一;陆谷孙指出,“翻译教师至少要有200万字的英译汉和100万字的汉译英作品”(陶友兰,2007:31)。国内外专家们之所以强调翻译教师的翻译实践经验,正是基于他们相信翻译实践之于翻译教师翻译能力的重要性。访谈中,三位教师均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这点。

教师D:很难想象让翻译能力不足的教师上翻译课会是什么样子的。对我来说,提升翻译能力一直是多年来自己坚持的目标。为此我乐于参与各种各样的翻译实践挑战,曾经帮别人翻译过论文摘要、留学申请表,还在导师的引荐下参与了一些文学作品的翻译任务。通过这些经历,我在掌握更多专业术语正确表达的同时,对翻译过程有更直观的了解,也对不同派别翻译理论中涉及的各种翻译原则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教师L:准确来说,我就是因为翻译能力突出才成为一名翻译教师的。读研期间我总共翻译了近30万字左右的作品,毕业后应聘时这边的领导对我的翻译实践经历极为重视,认为我翻译实践如此丰富,翻译能力一定不错,有潜力成为优秀的翻译教师。翻译实践的确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最佳方式,实践中的很多翻译问题如文化的、术语的、专业的(问题),还有委托方的严格要求等等,都是语言或翻译学习阶段很少遇到的,只有通过真正的翻译实践才能解决。几年前,我翻译了一部译著,该经历让我对翻译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感悟,并令我的翻译能力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教师C:翻译能力的提升最直接的就是做大量的翻译实践任务,自己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学习和访学期间,都积极接触和参与各种翻译实践活动,国内的有各种访问团和生意洽谈的,国外做过医院和法庭辅助口译等。此外,在国内我还做过不下10万字的商贸文本笔译。这些真实的口笔译实践让自己的翻译能力不断地进步。

3)主动了解翻译行业动态,掌握必要的翻译工具

翻译教学最常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教学内容与翻译职业市场脱节。对一些高校来说,这种指责不无道理,他们的翻译教学确实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化、反应慢等特点。在前一章的问卷调查中,大约52%的教师对“翻译职业市场的运作流程、行业标准、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翻译行业知识“不掌握”或“有所掌握,但不全面”,表明有一半以上的翻译教师自身对翻译职业市场动态的了解不充分,因而无法把翻译教学活动和职业市场有机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在当前科技进步的大潮中,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崛起,随着机器翻译的迅猛发展和不断突围,各种翻译工具层出不穷,多个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在线翻译软件。这些工具和软件给翻译工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导致当今的职业翻译,特别是非文学翻译,基本上都在采用人机联合的生产方式。“走访当下的翻译公司,几乎再也找不到一家大型翻译公司可以完全依赖于传统作坊式的翻译模式而成功运作”(傅敬民、谢莎,2015:37)。就连一些资深翻译企业也不再满足于深耕翻译业务,而是增加了翻译工具的研发,于是有了Trados、Déjà Vu、雪人、雅信、金山词霸、有道词典等知名翻译软件和谷歌翻译、百度翻译、火云译客等网络在线翻译的问世。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云计算时代,翻译的信息化程度将更为深入。因此,“现代意义的翻译,是融合了翻译技术的翻译,是在翻译技术支撑下的翻译。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翻译领域不容忽视甚至难以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傅敬民、谢莎,2015:37)。在此情形下,翻译行业知识和翻译工具使用技能已成为翻译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成为翻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及时了解翻译行业动态、学习各类翻译工具的应用技能自然成为翻译教师提升自身翻译能力和翻译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

好在国内对此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和统一,近年来中国翻译协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等机构相继或联合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班,培训内容已拓展到了翻译行业知识和翻译软件应用方面。翻译教师既可以积极报名去参加此类培训班,也可以在培训之余通过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或到翻译公司调研、兼职等方式主动学习和实践,以此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师D:最近几年(我)才开始学习和关注与翻译行业相关的知识。工作后的头几年,我主要围绕教材内容来备课、上课,基本不涉及翻译行业知识。这几年我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更加熟练,觉得有必要给学生扩展一些教材外的知识,所以就开始阅读一些介绍翻译行业动态的文章并关注一些知名翻译公司的网页。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中,我补充了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对职业翻译的工作模式、工作程序、人才需求等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我经常把职业翻译的现状和特点贯穿到我的讲课中去,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教师C:其他翻译知识和能力,诸如职场知识、运用翻译软件能力(的提升)则主要源于教学和实际的翻译任务。教学中有时会涉及翻译职场知识,师生共同学习和掌握。有些学术刊物也刊登这方面的文章,很多网页也有介绍,这些都可以自己学习掌握。现在的翻译软件都大同小异,只要学会一个,其他的稍作了解基本都会用了。我是在接受一次真实的翻译任务时,在委托方的推荐下学习和使用Trados这个软件的。这个软件对任务量大的真实翻译任务很管用,的确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职业译者基本都在使用这种软件。后来我也把这个软件介绍给学生。这种对教学和翻译实践都有帮助的专业知识和软件使用技能,自己是非常愿意学习和掌握的。

教师L:学院邀请专家对全体教师做了一次翻译软件使用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好几种流行的翻译软件,并重点讲解了Trados的使用。老师们学得很认真,认为翻译教师掌握这样的翻译软件很有必要,我也有同感。

三位个案教师的经历共同表明,翻译行业知识以及必要的翻译软件、数据库应用技能是合格的翻译教师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翻译教师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再借助于相关的讲座或培训,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不难掌握的。

4)阅读双语文本,赏析优秀译文(www.xing528.com)

翻译能力的提升除了自己进行翻译实践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翻译方法与技巧来实现。阅读双语文本、赏析优秀译文就是学习、借鉴别人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有益途径。

随着我国对外宣传力度的增强,双语文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于获得。《中国日报》《经济学人》等知名报刊均有双语版发行,“英文巴士”“中国翻译研究”“英语学习杂志”等微信公众号也有大量的双语文本及音、视频资料。在移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翻译教师获取这些资料可谓易如反掌。

双语文本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原文和译文,翻译教师可以在字、词、句、段、篇等各个层面进行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既分析译者对等翻译时的遣词造句,也分析译者变通翻译时的删减增改;既看到译文的精妙之举,也看到译文的不足之处。在长期的、有时甚至是“碎片化”的双语阅读习惯中,翻译教师既可进一步领会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文化、格式等方面的异同,也能在“悄无声息”中提升自己的双语转换技能。

译文赏析更是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对学习者翻译能力的促进作用不言自明。通过对优秀译文,特别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深入鉴赏和剖析,翻译教师既可学习翻译名家基本的翻译转换技巧,也可以名家译作为例重新认识已有翻译理论,还可培养自己的逻辑分析、审美判断、文化辨析等基础能力。这些技巧、认识和基础能力都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赏析优秀译文,翻译教师可使自己的翻译能力全面发展。

教师L:外语教师也许不必阅读双语文本,可双语文本对翻译教师是必需的。我喜欢在闲暇时读一些双语文本,每次阅读不一定是很长的篇幅,也不一定是很深奥的内容(其实有时候反倒是越简单的文本越能见翻译的功底),主要是想在没有语言障碍的前提下自己想出一个译文,和书上的译文对比,以此弥补自己在翻译方面的不足。

教师C:有时会读双语文本。借助于译文,我能轻松地读懂原文意义,学到更多知识和观点,也能学到一些新的单词和术语。

教师D:译文鉴赏当然有用了。最考验翻译能力的大概是诗歌了,所以我经常看优秀的诗歌翻译。那些精妙的用词、巧妙的转换,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母语能力是何等欠缺,以此强化自己进一步提升语言和翻译能力的动机。

5)充实翻译理论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还涉及诸多的非语言因素,因而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这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翻译抉择的主客观过程等利于认识翻译能力的关键问题只有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才能阐释清楚。有人指出,翻译理论以规范和指导实践、描写和阐释实践、启发和预测实践的方式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曹明伦,2014:184)。因此从翻译理论学习中,我们能明白翻译实践应该是什么样,实际是什么样,可能是什么样。翻译理论之于翻译实践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把充实翻译理论作为翻译教师改善自身翻译实践、提升自身翻译能力的一项重要方式。在著名的“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PACTE)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型中,翻译专业知识(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翻译单位、翻译过程、翻译的策略和技巧、翻译问题类型以及翻译职业知识等)被认为是翻译能力要素之一。既如此,翻译教师要发展自身翻译能力必须系统了解和掌握翻译理论知识。

教师D:翻译理论之于翻译能力,恰如教学理论之于教学能力一样,对翻译实践有直接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因而我很注意提高自己的翻译理论素养。一方面翻译理论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我自身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知道各家各派的理论观点后,我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学生的译作,对翻译教学大有好处。

教师L:在掌握翻译理论之前,我简单地认为翻译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翻译能力就是两种语言及语言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容间的转换能力,转换过程越等值越好。但学完西方各个派别的翻译理论后,我深刻地认识到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等绝非语言转换那么简单,译者的翻译目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翻译行为的赞助人、出版商、译文读者等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翻译的内容和方法。翻译理论显然能左右译者的翻译行为,是翻译能力中一项关键要素。在不断充实翻译理论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翻译实践越来越靠谱,越来越有意识,而不像以前那样充满了无意识的直觉行为。

教师C:任何理论对相关实践都有指导意义,翻译理论也不例外。翻译理论不仅能指导翻译教师的翻译实践,还能指导翻译教师的教学实践,它能够帮助教师去理解翻译活动中的一些规律,让教学变得有章可循,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我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重视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的反拨作用,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释或者把控的情况,去查找阅读文献、寻求理论解释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是源于高校的科研要求,自己必须得主动去阅读科研文章、书籍。这两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是提升自己翻译理论素养的主要动力。

上述访谈内容表明,翻译教师之所以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翻译理论知识,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也是为了改进自身的翻译教学。作为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翻译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当然是翻译教师提高自身翻译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同时,充实、深化翻译理论还是翻译教师改进翻译教学、提高翻译教学能力的有力举措。翻译理论,特别是能直接作用于翻译实践的应用性翻译理论(与描述和阐释翻译现象的纯翻译理论相对),往往既明确了一些指导翻译实践的宏观原则,也衍生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或技巧。只有当翻译教师深入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并能把其中的翻译原则、策略或技巧自如地运用于翻译课堂,对师生自己或他人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或评论时,才能保证翻译课堂“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才有利于师生双方翻译能力的有效发展。

(3)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发展方式

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是翻译教师按照学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选择适宜教学内容和最佳教学模式、组织相应教学活动、维持教学秩序,以及控制和调节翻译教学过程的能力。该项子能力是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核心,主要由意义性知识、学科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主体性知识、教学任务分析与制定技能、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技能、教学模式选择与运用技能、课堂应变技能等组成。从几位个案教师的发展历程来看,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发展的具体方式包括深度专业阅读、教学实践锻炼、与同事交流与合作、外出参与教学研讨等。

1)深度专业阅读

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包含的各项知识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别是学科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融会贯通。合格的翻译教师对专业性知识(翻译学科知识、翻译学科教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虽然翻译教师在职前学习阶段已经了解了部分知识内容,但其深度方面尚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职后翻译教师仍需不断深入阅读专业知识,以补充或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库。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到今天,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大多数困惑均可以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领域找到相关答案。翻译教师只要有的放矢,深入查找和阅读相关内容,即可使自身课堂教学知识得到明显补充和更新。

教师D:(我阅读有关文章),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更深入理解了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不断的阅读中,我对翻译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翻译现象既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也不是我们在外语课堂上常见的翻译练习。翻译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智力活动之一,一个成功的译者就像是通晓古今中外的圣人,绝不是掌握两门语言就可以实现的。职业译者的翻译实践也绝不是我们传统翻译课堂中的模样,他们对翻译工具、平行文本、数据库的应用,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流水线式作业,都是我以前不曾了解的。(阅读中)掌握了这一切后,我在课堂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翻译素养的全面发展,并主动邀请个别翻译职业人员进入课堂。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阅读翻译教学论文的习惯,并且还会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师L: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我很少了解意义性知识和主体性知识,甚至不知道有意义性知识的存在。在我阅读教师发展相关书籍的时候,看到了意义性知识和主体性知识的说法,刚开始还不以为然,以为教师自然明白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但当有关教师违法违纪的事件不断被公开报道后,我再读意义性知识时方才明白这类知识对教师教学育人的价值所在。在阅读翻译教学论文中,我发现可以借用他人的先进教法来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慢慢地,我感觉翻译教学变得越来越容易,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教师C:专业性阅读对我教学能力的促进是不言自明的,在不断的阅读中,我不仅更深入了解了普通教育理论,而且更加全面和深入认识了外语教学理论和翻译教学理论,尤其是认识了翻译教学的特殊性。这些理论补充对我提升翻译能力、改进翻译课堂作用巨大。

三位教师均通过阅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翻译教学知识,充分表明阅读对于翻译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为有效提升翻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其阅读必须是深入的和专业的。只有深入的阅读,才能使零散的、细碎的学科知识系统化地存入教师的知识库;只有专业的阅读,才能使翻译教师了解更多以前不曾了解的、对翻译教学极其有益的知识内容。

2)教学实践锻炼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与游泳者在游泳实践锻炼中学会游泳技能类似,翻译教师在教学实践锻炼中也能学会教学技能。刚参加教学工作的翻译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而被“挂”在讲台上,但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这足以说明教学实践对翻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应变技能的促进作用明显。事实上,几乎所有探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均不否认教学实践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教学实践既然能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发展,当然也能促进翻译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一核心能力的有效发展,这一点也得到了三位个案教师的一致认同。

教师D:教学实践必然要备课,备课需要查找和理解相关材料,对于自己的学科知识是有益补充。备课和查找资料让我更深入掌握了教学内容,特别是有关西方文化和习俗的知识。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等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运用,学生则比以前更加乐于学习,乐于讨论。

教师L: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教师L的教学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把自己的教学重点从分析语言问题、总结翻译技巧转向创设翻译情境。”说明教师L已经从“教师中心”的课堂转向了“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师不再一味讲解和分析,而是把主要的任务转向创设各种翻译情境,让学生自己体验在不同情境中的翻译行为。教师L课堂角色的转变正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表现。“可以说,每一次的课堂设计,包括面对不同班级、不同级别学生所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都是自己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有益提升。”“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教学实践案例,但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学会了如何成功的经验。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种锻炼,要勇于创新,不怕失败。”

教师C:虽然教师C刚工作后没有承担翻译教学工作,但其长达四年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让其英语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以及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升”。在这四年中,教师C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学生交流”,而且“提升了自己的课堂管理、课堂应变、灵活运用教材等基本教学能力。”真正从事翻译教学后,教师C通过备课过程中查阅和补充新的资料,以及对翻译教学和语言教学区别的认知,在知识和技能两方面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我的主体性知识,特别是对翻译专业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教学方法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学科知识更加实用和系统。”

3)与同事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当前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教师之间不仅有竞争,更需有合作,特别是新老教师间的合作。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徒模式之所以能在20世纪70年代再度复活,并延存之今,主要原因是这种模式为学员教师提供了其他模式无可比拟的借鉴、模仿专家教师的机会。与年轻翻译教师相比,一些老教师或专家翻译教师往往拥有更优化的知识和技能组合经验,这些经验有时难以用言语清晰地向其他教师传达,但却可以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行为展示出来。对于此类表现在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整合与运用,观摩与借鉴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同时,合作学习、学习型组织、实践共同体等相关研究表明,整体融合能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力;无论知识或技能的分别掌握,还是二者整合导致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团体学习(同行间的模仿、借鉴、交流等)可以产生高于个人学习的效果,并使个人成长更快。因此,翻译教师与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改进翻译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应用的更多方案,改善自己教学技能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自身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有效发展。从几位个案教师的发展历程来看,翻译教师与同事合作的主要方式有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

教师L:集体备课并不一定是集中在一起的备课,我和同事之间在各自的居室备课,有疑惑时打电话相互咨询,有时也会共享资源,如比较好的翻译实例、有价值的视频等,这也是一种集体备课。不仅能节省劳力,而且能互相学习与借鉴,获取宝贵信息和灵感,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参加过学院组织的教学观摩和研讨,这些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有些老师的教学案例我至今记忆犹新,她们不会只给学生提供一种标准译文,而是在多个译文之间比较优劣,这对我的教学设计启发很大。听课也是一种既便捷又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听过一位老师的课,她没有按照教材内容来讲解,而是抓住学生即时的兴趣讨论了一个翻译研究中的争议问题,把教材内容留到课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后来重组教材、选择更有益教学内容的能力帮助颇深。

教师C:(我)集体备课的时间不是很多。有一年多时间我与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同住一室,在我做PPT课件或浏览网页遇到问题时会向他请教,这也算是一种集体备课吧。不过我认为教师之间就教学问题互相请教、互相探讨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有时会给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必要时会和其他老师一起讨论哪些电影适合学生课堂观看,这对我准备教学资源的能力有一定促进。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专业性问题,比如有些语句如何翻译更好、如何更有效应用翻译工具等,我会积极与同事们探讨,或虚心请教。

教师D:课堂观摩往往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曾经以为西方翻译理论对本科生而言过于枯燥和深奥,但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后,我改变了认识,自己也开始给学生介绍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我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研讨,这是年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一种便捷途径。我们没有教研室,所以我非常珍惜有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中其他老师探讨的问题往往也是我自己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大家的发言中集思广益,很受启发。有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多次逃课,就这一问题我在教学研讨中向其他老师请教,有人建议我可以把情况告知该生家长,让家长帮忙做思想工作,我后来照办,还真的改变了该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研讨真的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活动,我们需要将其发扬光大。

4)外出参与教学研讨

外出参与教学研讨是与外地同行间的一种切磋学习过程。当下每年都有不少由出版机构、行业协会等举办的教学研讨会议,而且一般教学机构都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此类会议。这种研讨对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意义重大。

教学研究与实践发展到今天,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如今的“翻转课堂”“微课堂”“慕课”“数据库与翻译教学”,各种全新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如何贯彻和落实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可能需要翻译教师走出校门,通过参加专门的教学研讨会来学习和领会。另外,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开设本科翻译教学的时间不一,有些学校已有数十年的翻译教学历史。在研讨会上其他学校的翻译教师向这些实力强劲的老牌院校翻译教师求教与学习,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自我提升手段。

教师L:2007年10月我外出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全国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会上国内知名专家对翻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各自所占比例、理论如何更有效与实践结合、翻译教材的实用性、语料库与翻译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讨论。这次会议对我改进自己的翻译教学有重要指导价值。

教师C:我虽然没有参加专门的翻译教学研讨会,但在一次外语教学研讨会中,学习了数字化时代的外语教学观摩,整堂课都是非常震撼的视频资料学习与分组讨论,同学们兴致高昂,课堂参与度非常高。受其启发,回来后我也把更多的视频资料引入自己的翻译课堂。

(4)教学反思能力发展方式

教学反思能力指翻译教师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对已经发生的翻译教学活动、活动背后的理论依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和思考,发现不足并修正和优化自己教学实践行为的能力。翻译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必然首先要有反思意识。有人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把教师的反思过程分为依次渐进的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Osterman & Kottkamp, 1993: 21-28)。可见,正确的反思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观察、概括、验证等一系列必要程序的多次反复,才能促进反思者的具体经验向更具概括性和适用性的能力要素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最重要的前提是反思者能形成反思习惯并长期保持。没有反思习惯,经验永远无法上升为能力;同时一次性的反思也可能出现观察或概括不到位的情形并在验证环节有所反映。因此,翻译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养成长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是必要前提。

养成长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后,翻译教师便可在其作用驱使下采取必要的行为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回顾几位个案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历程,可以总结出翻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阅读而知新

反思能力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中的一项主要子能力,其本身包含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是翻译教师天生具备的,而是需要其在自我反思意识的作用下,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在20世纪80年代反思进入教师发展研究领域后,至今已经有大量的教师反思研究成果面世。新入职的翻译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资料查找来阅读相关的理论成果,从反思的类型、反思的内容、反思的程序、反思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学习反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反思往往始于发现问题。如何有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是需要一套严密的课堂观察和分析技巧的,而这套观察和分析技巧的掌握,必须通过可靠的理论学习才能实现。

教师L:阅读是翻译教师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中,我了解了三种最基本的反思方式:对实践的反思(refection-on-action),(2)实践中的反思(refection-in-action),为实践的反思(refection-for-action),它们分别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之中和之前。我以前只知道发生在实践后的反思,通过专业阅读我知道了其他两种反思方式其实也会发生在很多教师身上,也是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主要手段。

教师D:虽然自己也有反思行为,但经常是零散的、偶发的。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我知道真正的反思应该是长期坚持、有计划、有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比如写教学日记,课堂上发生那么多的事,有没有必要全部记录下来,哪些事件需要记录,记录后如何进一步分析等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才能找到答案。

教师C:我喜欢反思,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但我没有想到教师的反思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更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专业性反思方法。除反思日记外,还有对话反思、录像反思、行动研究等多种其他专业方法,这些都是我通过阅读获悉的。虽然我没有把每种方法都用到自己的反思行为中,但了解这些方法对我的反思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这样的观点也是我从专业书本上读到的,对坚定我的反思习惯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2)撰写教学日记

撰写教学日记是指翻译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把教学过程中感受深刻的观察、反思以及其他教学灵感详细记录下来以作进一步讨论、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可以记录课堂上的关键事件、问题、见解等,也可以如实记录一堂课的完整过程;可以记录整节课的成功之举,如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活动安排及注意事项、学生的积极课堂反映等,也可以记录不足之处,如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方法不够恰当、教学与现实脱节等,还可以记录创新之处,如面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临时调整等。

撰写教学日记不仅可以让翻译教师未来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的教学经验,而且在记录教学事件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产生对该事件新的反思灵感。通过记录这些灵感,翻译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而且可以在教学研讨会上向其他教师分享这些真实的教学案例及其心得,使教学研讨更加具体、更加真实。教学日记作用突出,因而也成为翻译教师最便于执行、最常见的反思能力发展方式。

教师L:翻译教学最特殊的地方在于每段原文都没有固定的译文。每当我给学生布置翻译任务后,都能从他们的答案中看到意想不到的、比我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都更合理的译文,这时候我习惯于把学生的译文记录下来。长期的积累后可以成为很有用的教学资源。有时候我批评学生导致学生过激反应,课后自己感到委屈的同时会把整件事记录下来,以后慢慢分析课堂上直接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教师D:写教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但不一定每节课后都要写。只有发生真正值得反思和关注的课堂事件时,才有必要把整个事件的详细过程记录下来,并就事件的每个环节、师生的关键言行等做详细分析,从中总结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时候课堂上我脑海中会突然闪现新的思路,或是关于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的,或是关于如何给出更恰当翻译实例的,这时候我往往在课后及时地把这些突发灵感记录下来。间隔一段时间再去阅读自己的教学日记时,经常还会有新的认识出现,我也会把新的见解补充进去。逐渐地,自己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反思能力逐步提升。

教师C:我没有经常写教学日记。但遇到典型案例或教学检查时,我会尝试回答和记录一些问题。如我忽视了哪些学生的个别需求?在哪项教学内容方面我本可以多做一些解释?是不是理论讲得太多了,留给学生翻译实践练习的时间太少?小组讨论时分组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终止学生的发言等。很明显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对以后的教学非常有益。有一次在做译文评价时,班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因为根据本节课所讲的翻译原则,很容易评价两种译文的优劣,可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此处不适用于该翻译原则,导致双方争得不可罢休。当时我虽然以双方各有道理平息了这次争论,但课后我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作为我以后备课时的警醒。

3)积极参与群体反思

教学日记主要是翻译教师个体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群体反思则是翻译教师个体与其他同事一起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就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对话与讨论。群体反思中既有反思,又有借鉴,是二者的有效结合,有借他人之力补自身不足的作用。如前文有言,反思行为以已有经验为起点。群体反思可以让翻译教师分享其他教师的经验,使反思建立在更多的经验基础上。由于个体的局限性,自我反思中的观察分析往往不能穷尽自己教学中的全部问题,原因分析也不一定准确到位,群体反思可以借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对教学中的问题有更明确、更全面的认识,找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成因并获取更有效的解决途径,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群体反思借助群体力量分析翻译教师个体或群体的教学实践,在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学习他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提升翻译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此外,群体反思主张不同翻译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合作探讨,在促进自己教学技能提升的同时,还能引发他人的成长与发展,达到参与者共同受益的效果。现有翻译教师参与的同事间交流与合作、学校教研活动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群体反思的意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也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L:教学竞赛为群体反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同事们共同观摩同一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课后一起探讨和交流心得体会,不仅讨论授课教师的优势与不足,也往往联系自己的授课经验深入反思。只有积极地与他人交流,才能发现自己的狭隘与不足,才能发现更多的教学选择,才能见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C:教学研讨会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群体反思。参加教学研讨会就是在积极参与群体反思。在研讨会上我经常能学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除了参加研讨会外,我还和同事交流,向他们叙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听听他们的建议和看法,使自己能更全面地处理和分析这些问题。此外,当遇到有些句子不好翻译时,我会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翻译方法,从他人身上学习借鉴,同时反思自身翻译能力的不足。

以上是从个案教师发展历程中总结出的反思能力发展方式。需要补充的是,翻译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各个环节对翻译教师教学能力有不同要求,任一环节教师教学知识或技能的缺失或不足都可能引发新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成为翻译教师反思的内容。具体而言,在设计环节,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宜性、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等;在实施环节,要反思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性、课堂管理的规范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学生个体需求的照顾程度等;在评价环节,既要反思短、长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现实意义,同时还要反思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教学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案。只有对各教学环节的不同细节进行深入观察分析,或与同事进行深入交流,才可能使教学反思更加周全,使翻译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