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师教学能力是多种子能力有效结合的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因此探讨教师教学能力的内部结构自然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出现在教学评价研究的文献中。1966年,Ray H. Simpson提出一个教师评价机制,其中涉及的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传授知识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131969年,Don Hamacheck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的特征,总结出教师课堂教学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灵活性、移情力、个人关怀、实验性态度、提问技巧、学科知识、成熟的测验程序、帮助学生、欣赏学生、随和等。14 Combs A. W.整理了相关研究后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热心、幽默、诚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 000个以上的素质能力。15
1982年Douglas R. Miller等人提出了六项在教学中重要的能力:思考和计划能力、导入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鼓励能力、学习能力。16 Renfro C. Manning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1983年开始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到1988年完成并制订了一个评价系统,其中涉及的教学能力有制订教学计划的能力、教学活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等。17
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小山悦司教授援用以经营学为中心的人事管理领域运用的“专门职评价要素”,从技术和人格两个侧面分析了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要素(见表1-1)。18
表1-1 小山悦司“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1999年,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制定了新的教师评价标准,包括五方面内容:教师要关心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教师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及其教学方法;教师要负责管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系统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19该标准意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已得到全国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NCATE)的认可,因而也能反映出美国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要求。
2005年吉尔(Jill)等学者通过对教师有效教学研究得出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构成包括:创设清晰且移情的学习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迎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结果的能力、努力自我发展的能力。20
2011年,Sreedhar Madhavaram和Debra A. Laverie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五个要素:内容知识(或主题知识)、教学方法知识、课程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学生管理能力。21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外部分研究(如Hamacheck、Combs、小山悦司的研究)把教师的人格因素也纳入教学能力范畴,从而使教师教学能力内在成分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另外,早期的研究缺少方法层面的有效指导,多表现为一种感性认识,给出的教学能力成分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本研究首先认为人格因素虽然也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但它不是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因素只能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背景,其本身对教学活动没有直接影响和作用,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在构成要素。因此,本研究在讨论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时,其人格因素将不在考虑之列。其次,早期研究的随意性给本研究提供了方法层面的有效警示。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一定要密切联系教学本身,这样才能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其他能力分开。同样,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一定要密切联系翻译教学,在认识翻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区分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能力。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众多学者在其著述中对教学能力结构展开论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能力结构框架,现按时间顺序列表如下:
表1-2 国内学者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
1 陈顺理.教学能力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8(9):53-57.
2 陈安福,何毓智.教学管理心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135-138.
3 康锦堂.教学能力结构及测评[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12.
4 郑其恭,李冠乾.教师的能力结构[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42-43.(www.xing528.com)
5 张大钧.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1.
6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4-71.
1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修订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7-313.
2 曾美英,马万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其结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3):81-84.
3 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教育研究,2002(3):64-67.
4 吕纪增,张予英.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0-103.
5 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4-85.
6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2-63.
1 余承海,姚本先.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53-56.
2 腾祥东.谈大学教师新的核心能力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59-60.
3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4.
4 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从表1-2所列不同学者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们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看法并不十分一致。究其原因,首先,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是应时代需要而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学中尚未普及,因此当时研究者并没有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计算机操作能力视作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但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国教学领域的普及,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可计算机应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视作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其次,研究对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当研究者分别聚焦于小学、中学或高校教师时,会得出不同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再次,研究方法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结论。有些研究从“应然”角度自上而下思辨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有些研究从“实然”角度自下而上调查教师的能力结构。在“应然”性研究中,既有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的研究,也有立足于教学活动特殊性的研究。在立足于教学活动特殊性的研究中,有人从教师教学的基本职责来提出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也有人从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来反观其教学能力结构。研究视角的不同使研究者对教学能力的看法有不同侧重,进而提出不同的教学能力结构。
关于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国内比较著名的研究是吴一安教授的调查,她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国内30所高校213名优秀英语教师,以探讨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研究中她提出了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框架的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即为外语学科教学能力,该能力融外语知识、外语运用能力与外语教学能力为一体。调查结果表明,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含外语学科知识(含技能)和外语教学知识(含技能),仅有其中一项知识的教师不具有较高的外语学科教学能力。优秀外语教师能够在教育与教学目标指导下,有机融合这两类知识。“对他们而言,学科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教学特点及规律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学科知识体系特点的教学知识,这两类知识不再是两个各自完全独立的概念,而是经过磨合的知识,产生1+1>2的效果”(吴一安,2005:203)。
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学者运用不同方法所做的不同研究,均对我们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综合考虑这些不同的研究成果,才能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形成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