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左传上:文公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及其后续

春秋左传上:文公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及其后续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文公:名兴,僖公之子,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在位。谷先孙叔敖而死,见文公十四年《传》。据此,知僖公末年最后一条传文应在此处。王使毛伯卫来(锡)[赐] 公命1。晋文公之季年1,诸侯朝晋。晋襄公既祥4,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5。六月戊戌12,取之,获孙昭子13。陈共公曰:“更伐之,我辞之14。”古者越国而谋16。晋文公卒于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此时小祥之祭已毕。13 役夫:贱者之称。

春秋左传上:文公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及其后续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癸亥3,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4

夏四月丁巳5,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6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7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8

冬十月丁未9,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10

公孙敖如齐。

1 文公:名兴,僖公之子,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在位。《谥法》:“慈惠爱民曰文。”又:“忠信接礼曰文。”2 元年:公元前626年。3 癸亥:癸亥为三月一日。“二月”或为“三月”之误。4 叔服:周大夫。叔为氏,服是字。会葬:参加鲁僖公的葬礼。5 丁巳:二十六日。6 毛伯:毛国之君,周卿士。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亦称信圭),以为瑞节。7 叔孙得臣:叔牙之孙。8 公孙敖:桓公之孙,庆父之子,字穆叔。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9 丁未:十九日。10 世子:太子。頵(yūn,又读jūn):楚成王之名。

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1。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2,见其二子焉3。叔服曰:“谷也食子4,难也收子5。谷也丰下6,必有后于鲁国。”

1 内史:官名,佐太宰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并掌颁发王之策命。2相人:给人看相。3 见其二子:使两个儿子见叔服。4食子:谓谷之子孙将使孙叔敖得以血食于后世。即下文“有后于鲁国”的意思。谷先孙叔敖而死,见文公十四年《传》。食:祭祀供养。5收:葬。指为之送终。6丰下:颐部(下巴)丰满。

于是闰三月1,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2,举正于中3,归余于终4。履端于始,序则不愆5。举正于中,民则不惑6。归余于终,事则不悖7

1 “于是”二句:置闰当在岁终。今在三月,不合于礼。于是:此时。2履端于始:谓推算历数以冬至为起点。3 举正于中:谓以中星(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每方七宿,七宿居中之星为中星。如火为苍龙之中星,虚为玄武之中星,昴为白虎之中星)确定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使之分别在四季的第二个月。4归余于终:古代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需二十九天多一点。一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共计三百五十四天,比实际数字要少,所以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三年置一闰,五年置二闰,十七年置五闰。闰月设置在岁终,故曰“归余于终”。5序:指四时。则:乃。愆:差错。6不惑:季节不失,故民不惑。7不悖:四时得序,故事无悖乱。悖:乱。

夏四月丁巳1,葬僖公。

1 “夏四月”二句:《左传》不空载经文(即没有仅载经文,而不作补充说明的传文)。据此,知僖公末年最后一条传文应在此处。

王使毛伯卫来(锡)[赐] 公命1。叔孙得臣如周拜2

1 毛伯卫:王卿士。封于毛,为伯爵,字卫。赐:原本作“锡”,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2叔孙得臣:叔牙之孙。如周拜:拜谢周王赐命。

晋文公之季年1,诸侯朝晋。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2,伐绵、訾及匡3。晋襄公既祥4,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5。先且居曰6:“效尤7,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8。”晋侯朝王于温9,先且居、胥臣伐卫10。五月辛酉11,晋师围戚。六月戊戌12,取之,获孙昭子13

卫人使告于陈。陈共公曰:“更伐之,我辞之14。”卫孔达帅师伐晋。君子以为古15。古者越国而谋16

1 季年:末年。2孔达:卫大夫。3绵、訾:皆郑地。未详何处。匡: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十五里。4 既祥:祥祭之后。祥:丧祭名。父母死后十三月而小祥,二十五月大祥。晋文公卒于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此时小祥之祭已毕。5 南阳:卫地,在今河南新乡一带。其地在太行之南,黄河之北,故称南阳。6 先且居:先轸之子,晋中军主帅。7 “效尤”二句:此先且居劝晋侯朝王之辞,谓卫不朝晋,而晋伐之;晋不朝王,是仿效卫之过失而招祸。尤:罪。8 从:率。9 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10 胥臣:臼季。即司空季子。11 朔:旧历每月的第一天。12 戊戌:八日。13 孙昭子:卫大夫,食邑于戚。14 “更伐”二句:转而伐晋,我再代卫向晋求和。辞之:指为卫求和于晋。卫若战败而求和,过于示弱,故使卫伐晋而后求和,以维护尊严。15古:合于古道。16越国而谋:谓与他国共谋国事。

秋,晋侯疆戚田1,故公孙敖会之。

1 疆戚田:取戚田而划定疆界。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1,访诸令尹子上2。子上曰:“君之齿未也3,而又多爱4,黜乃乱也5楚国之举6,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7,不可立也。”弗听。

8,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大子商臣9。商臣闻之而未察10,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芉)[芈]而勿敬也11。”从之。江(芉)[芈] 怒曰:“呼12,役夫13!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14!”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诸乎15?”曰:“不能。”“能行乎16?”曰:“不能。”“能行大事乎17?”曰:“能。”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18。王请食熊蹯而死19,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20”,不瞑21;曰“成22”,乃瞑。

穆王立23,以其为大子之室与潘崇24,使为大师25,且掌环列之尹26

1 楚子:楚成王。2 访:询问,征求意见。3 齿:年,年龄。未:未到确定太子之时。4 爱:指内宠。5 黜乃乱也:若立后来所生爱子而废商臣,则生乱。6 举:立。7 忍人:狠心之人。8 既:既而,不久。9 王子职:商臣之庶弟。10 察:审。谓确定。11 江芈(mǐ):楚成王之妹,嫁于江。芈:原本作“芉”,据阮元《校勘记》改。12 呼:同“吁”。恨怒之声。13 役夫:贱者之称。14 “宜君王”句:楚王本无意杀商臣,江芈怒,故甚其辞。15 诸:之,代指王子职。16 行:出亡。17 行大事:指发动政变。18 宫甲:太子宫中的士兵。19 熊蹯(fán):熊掌。蹯:野兽的足掌。熊掌难以煮烂,王请食之,欲拖以待变。20 灵:《谥法》:“乱而不损曰灵。”21 瞑:闭目。22 成:《谥法》:“安民立政曰成。”23 穆王:即商臣。24 为大子之室:指为太子时所有的财产。室:家产。25 大师:即太师。官名,主持国政。26 列环之尹:宫廷侍卫长官。列兵环绕王宫,故曰环列。尹:长官。

穆伯如齐1。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2,践修旧好3,要结外援4,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5。卑让,德之基也6

1 穆伯:公孙敖。2 并聘:遍聘诸国。并:遍。3 践修旧好:保持从前的友好关系。践:循。4 要结:结交。5 固:保障。6 基:根基。

殽之役1,晋人既归秦帅2,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3:“是败也,孟明之罪也,必杀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诗曰4:‘大风有隧5,贪人败类6。听言则对7,诵言如醉8。匪用其良9,覆俾我悖10。’是贪故也,孤之谓矣11。孤实贪以祸夫子12,夫子何罪?”复使为政13

1 殽之役:在僖公三十三年。2 秦帅:秦军统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皆在殽之战中被俘。3 秦伯:秦穆公。4 芮良夫:周厉王时卿士。下引芮良夫诗见《诗·大雅·桑柔》。5 有隧:形容迅疾。6 类:法,法度。7 听言则对:顺从之言,则喜而对答。听:从,顺。8 诵言如醉:规谏之言,则如同醉酒而毫无反应。诵:讽,谏。9 匪:不。10 覆:反。悖:行为悖乱。11 矣:也。12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孟明。13 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二年春1,王二月甲子2,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3,秦师败绩4

丁丑5,作僖公主6

三月乙巳7,及晋处父盟8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9

自十有二月不雨10,至于秋七月11

八月丁卯12,大事于大庙13,跻僖公14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遂如齐纳币15

1 二年:公元前625年。2 甲子:八日。3 彭衙:秦邑,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4 败绩:大崩曰败绩。5 丁丑:二十一日。6 主:亦称“神主”,死者之牌位,以木为之,三年丧毕,入藏于庙。7 乙巳:十九日。8 处父:阳处父,晋之正卿。9 垂陇: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10 不雨:不书“旱”而称“不雨”,因五谷尚有收获。11 七月:周之七月,当夏之五月。12 丁卯:十四日。13 大事:指禘。按鲁礼:三年之丧(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毕,而祫于大庙,然后进行禘祀,祭祀之后,三年之丧即毕。大庙:太庙,周公之庙。14 跻(jī)僖公:将僖公的牌位升于闵公之上。跻:升。僖公虽为闵公之兄,而继闵公即位,庙次应在闵公之下,今升在闵公之上,故《春秋》书之以示讥。15 纳币:古代婚礼有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币即纳征。男方派人至女家纳币以订婚。币:指帛。也泛指玉、马、皮、圭、璧等。

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1,以报殽之役。二月,晋侯御之2。先且居将中军3,赵衰佐之4。王官无地御戎5,狐鞫居为右6。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晋人谓秦“拜赐之师”7

战于殽也8,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9,禽之以从公乘10。遂以为右。箕之役11,先轸黜之12,而立续简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13?”瞫曰:“吾未获死所。”其友曰:“吾与女为难14。”瞫曰:“《周志》有之15:‘勇则害上16,不登于明堂17。’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18。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19。谓上不我知20,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

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21。《诗》曰22:“君子如怒23,乱庶遄沮。”又曰24:“王赫斯25,爰整其旅26。”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秦伯犹用孟明27。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28:“秦师又至,将必辟之29。惧而增德,不可当也。《诗》曰30:‘毋念尔祖31,聿修厥德。’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32!”

1 “秦孟明”二句:孟明视为秦军主帅,僖公三十三年殽之战,被晋国俘虏,后被释放回国。2 晋侯:指晋襄公。3 先且居:晋军主帅,先轸之子。4 赵衰:晋大夫。佐之:为中军副帅。5 御戎:为晋侯驾驭戎车。6 狐鞫(jú)居:字简伯,食邑于续,又称续简伯。7 拜赐之师:僖公三十三年,孟明视战败被俘,他回答阳处父时说过“三年将拜君赐”的话,晋人以此讥讽秦人。8 战于殽也:殽之战的时候。9 狼瞫(shěn):晋武士。10 禽之:以其尸为擒获。生俘死得皆可称擒。11 箕之役:在僖公三十三年。箕:晋地,在今山西蒲县东北。12 先轸:当时晋军主帅。黜之:免去其车右之职。黜:废。13 盍:何不。14 为难(nàn):发难。指发难共杀先轸。15 《周志》:《周书》。引文见《逸周书·大匡》。16 则:如,若。表示假设。17 明堂:祖庙。明堂是策勋序德的地方,不义的人不得登明堂。18 共(gōng)用:指死于国用。共:同“恭”。19 亦其所:谓得其宜。亦:乃。20 上:指先轸。21 谓:以为。22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巧言》。23 “君子”二句:言君子之怒,用以止乱。遄(chuán):疾。沮(jǔ):止。24 又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皇矣》。25 赫斯:赫然,发怒的样子。26 爰:于是。旅:师旅。27 秦伯:指秦穆公。28 赵成子:赵衰。29将必辟之:请务必避开秦军。将必:必,必定。将、必同义。30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31 “毋念”二句:言不忘其祖,而修其德。毋念:念。“毋”与下文“聿”都是发语词,无义。32 其:尚。

丁丑,作僖公主。书,不时也1

1 书,不时也:僖公三十三年《传》云:“卒哭而祔,祔而作主。”则作主当在僖公葬后的第十四天,今葬后过十月而作主,故云“不时”。

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夏四月己巳1,晋人使阳处父盟公以耻之2。书曰“及晋处父盟”3,以厌之也。适晋不书4,讳之也。

1 己巳:十四日。2 “晋人”句:依礼,卿大夫不得盟公侯。晋故意让大夫与鲁君盟,以此来羞辱鲁国。3 “书曰”二句:谓《经》书“及晋处父盟”,是显示对阳处父的贬抑。厌:抑。4 “适晋”二句:《春秋》不书鲁君前往晋国,是隐讳之辞。

公未至1。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2,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书“士縠”3,堪其事也。

陈侯为卫请成于晋,执孔达以说4

1 公未至:鲁君未回到鲁国。2 穆伯:即经文之公孙敖。士縠(hú):士蒍之子。3 “书士縠”二句:谓士縠非卿,本不当书名,因为他能胜任其事,故书之。堪:能担当。4 说:同“悦”。谓取悦于晋。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1。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2,尊僖公,且明见曰3:“吾见新鬼大4,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

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5,不先父食久矣6。故禹不先鲧7,汤不先契8,文、武不先不窋9。宋祖帝乙10,郑祖厉王11,犹上祖也12。是以《鲁颂》曰13:“春秋匪解14,享祀不忒15。皇皇后帝16,皇祖后稷17。”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18。《诗》曰19:“问我诸姑20,遂及伯姊21。”君子曰礼,谓其姊亲而先姑也22

仲尼曰:“臧文仲23,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24,废六关25,妾织蒲26,三不仁也。作虚器27,纵逆祀28,祀爰居29,三不知也。”

1 逆祀:祖庙之位,父为昭,子为穆,臣继君,如同子继父,故闵公当在僖公之上。今升僖公于闵公之上,故曰逆祀。2 于是:当此时。宗伯:掌管祭祀的官。3 明见:明言其所见。4 “吾见”二句:谓僖公大而闵公小。僖公本为闵公之兄,死时年又长,故曰新鬼大,故鬼小。5 齐圣:明圣。6 “不先”句:谓祭祀之位,后君不应在前君之上。7 禹:夏朝创始之君。鲧(gǔn):禹之父,因治水失败而被杀。8 汤:商朝创始之君。契(xiè):汤十三世祖。9 不窋(zhuó):周始祖后稷之子。10 “宋祖”句:宋以帝乙为祖。宋为殷之后,殷灭,周封微子启于宋。帝乙为微子启之父。11 “郑祖”句:郑以厉王为祖。郑与周同姓,厉王之子友始封于郑,是为郑桓公。12 犹上祖也:始封之君尚且尊崇其父、祖。13 《鲁颂》:引文出自《诗·鲁颂·閟宫》。此诗歌颂僖公郊祀上天,配以后稷。14 春秋:指四时。匪解(xiè):不懈。15 享祀:祭祀。忒(tè):差错。16 皇皇:形容美好。后帝:指天。17 皇:美好。18 而:犹。先帝:以天帝为先。此句谓后稷虽亲,祭祀犹先天。19 《诗》曰:引文出自《诗·邶风·泉水》。20 问:馈赠。姑:父之姊妹。21 伯姊:即下文之“姊”。22 “谓其”句:谓姊虽亲,而馈赠先姑。先:以……为先。23 臧文仲:臧孙辰,鲁大夫。24 下:贬退。展禽:柳下惠。25 废:置,立。六关:关名。鲁本无此关,臧文仲置之以收税,故曰不仁。26 织蒲:织蒲席以卖。言与民争利。27 作虚器:指臧文仲私藏大蔡(大龟),并雕画大龟居住的小屋子。《论语·公冶长》:“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节为梁上斗栱,棁为梁上短柱),何如其知也?’”据《礼记·礼器》,诸侯以龟为宝,大夫之家不藏龟。《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为天子之庙饰。28 纵逆祀:纵容夏父弗忌升僖公之位于闵公之上。29 爰居:海鸟名。《国语·鲁语上》载爰居止于鲁东面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1,取汪及彭衙而还2,以报彭衙之役。卿不书3,为穆公故,尊秦也,谓之崇德

1 公子成:宋庄公子。公子归生:字子家。2 汪:秦地,今陕西白水县有汪城,当即其地。3 “卿不书”四句:解释《春秋》不书诸国之卿姓名而称“人”的原因。秦穆公有德而诸侯伐之,《春秋》不书诸卿之名,以示贬抑。

襄仲如齐纳币1,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2,修昏姻3,娶元妃以奉粢盛4,孝也。孝,礼之始也。

1 襄仲:公子遂的字。2 舅甥:鲁君多娶齐女为夫人,故齐、鲁为舅甥之国。3 昏姻:婚姻。4 元妃:嫡夫人。奉粢盛:指祭祀。粢盛: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三年春1,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2。沈溃3

夏五月4,王子虎卒5

秦人伐晋。

秋,楚人围江6

雨螽于宋7

冬,公如晋。

十有二月己巳8,公及晋侯盟。

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1 三年:公元前624年。2 沈:国名,姬姓,故地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一百二十里之沈丘集。3 溃:崩溃,瓦解。4 夏五月:《传》云“夏四月乙亥”。5 王子虎:即《传》之王叔文公。6 江:国名,嬴姓,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7 雨(yù):凡物从天散落都可称雨。螽:指飞蝗。8 己巳:二十三日。

三年春,庄叔会诸侯之师伐沈1,以其服于楚也。沈溃。凡民逃其上曰溃,在上曰逃2

1 庄叔:叔孙得臣,鲁大夫。庄是谥号,叔是氏。2 在上曰逃:君主出亡称逃。

卫侯如陈,拜晋成也1

1 拜晋成:感谢陈侯促成晋与卫和解。参见二年《传》。

夏四月乙亥1,王叔文公卒2。来赴,吊如同盟,礼也。

1 四月乙亥:四月二十六日。《经》书五月,从告。2 “王叔”四句:王叔文公即王子虎,为周卿士,曾与僖公同盟于践土(僖公二十八年),又同盟于翟泉(二十九年)。周赴告于鲁,鲁以同盟诸侯礼吊之。赴:通“讣”。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1,取王官及郊2,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3,封殽尸而还4。遂霸西戎5,用孟明也6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7,举人之周也8,与人之壹也9;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10,能惧思也11;子桑之忠也12,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13:“于以采蘩14?于沼于沚15。于以用之16?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17,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厥孙谋18,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1 济河焚舟:表示必死的决心。2 王官:晋地,在今山西闻喜县西。郊:晋地。当在闻喜县附近。3 茅津:即今之茅津渡,在今山西平陆县南黄河北岸。4 封殽尸:僖公三十三年,晋击秦师于殽,大败之,至此秦取死者骸骨,聚而埋之。封:聚土为冢。5 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史记·秦本纪》:“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6 孟明:孟明视,秦军主帅,曾败于殽,又败于彭衙,秦穆公一如既往任用他。7 是以:以是,因此。8 举:与,用。周:备。指不执一偏。9 与:用。壹:专一,无二心。10 解:同“懈”。11 惧思:惧而自省。12 子桑:即公孙枝,秦大夫。13 《诗》曰:引文出自《诗·召南·采蘩》。14 于以:于何,在何处。蘩:即白蒿,可食。15 沼:水池。沚:水中小洲。16 “于以”二句:谓沼沚之蘩极其微薄,犹可用于公侯之事。17 “夙夜”二句:出自《诗·大雅·烝民》,为赞美仲山甫之辞。夙夜:早晚,朝夕。匪懈:不懈。一人:指天子。18 “诒厥”二句:出自《诗·大雅·文王有声》。赞美武王能以善谋遗子孙,以安成之。诒(yí):遗(wèi)。燕:安。翼:成,成就。

秋,雨螽于宋,队而死也1

1 队:同“坠”。

楚师围江。晋先仆伐楚以救江1

冬,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2,门于方城3,遇息公子朱而还4

1 先仆:晋大夫。2 王叔桓公:周卿士,王叔文公之子。3门:攻打城门。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此指方城山关口。4 息公子朱:楚大夫,为伐江之主帅。

晋人惧其无礼于公也1,请改盟。公如晋,及晋侯盟。晋侯飨公,赋《菁菁者莪》2。庄叔以公降拜3,曰:“小国受命于大国,敢不慎仪4?君贶之以大礼5,何乐如之?抑小国之乐6,大国之惠也。”晋侯降,辞7。登,成拜8。公赋《嘉乐》9

1 “晋人”二句:上年晋使阳处父与鲁公盟,是对鲁君的侮辱,今请改盟。2 《菁菁者莪》:《诗·小雅》篇名。晋侯赋此诗,取“既见君子,乐且有仪”之意。3 庄叔:叔孙得臣,时为相(助行礼者)。以:使。降拜:降阶而拜。4 敢不慎仪:岂敢不谨慎对待礼仪?5贶(kuàng)之以大礼:赐鲁君以飨宴之礼。贶:赐。6 抑:语助词,无义。7 降、辞:降阶辞让,不使鲁君拜。8登,成拜:二君皆升阶至堂上,然后成拜礼。9 《嘉乐》:《诗·大雅》篇名。鲁公赋此诗,取“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之意。

四年春1,公至自晋。

夏,逆妇姜于齐2

狄侵齐。

秋,楚人灭江3

晋侯伐秦。

卫侯使宁俞来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4,夫人风氏薨5

1 四年:公元前623年。2 “逆妇”句:鲁国到齐国去迎娶夫人姜氏。文公之母尚在,故称妇。3 江: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息县西南。4 壬寅:十月朔日。《经》在十一月,疑误。5 风氏:成风,僖公母。成风非嫡夫人,然母以子贵,丧葬之礼同夫人。

四年春,晋人归孔达于卫1。以为卫之良也,故免之。

1 孔达:卫大夫。文公元年,孔达率师伐晋。二年,卫人求和,执孔达取悦于晋。

夏,卫侯如晋拜1

1 “卫侯”句:感谢晋国释放孔达。

曹伯如晋会正1

1 会正:诸侯相会,以确定向霸主缴纳贡赋的数量。正:通“政”。

逆妇姜于齐1,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2。曰:“贵聘而贱逆之3,君而卑之4,立而废之5,弃信而坏其主6,在国必乱,在家必亡7。不允宜哉!《诗》曰8:‘畏天之威,于时保之9。’敬主之谓也。”

1 “逆妇”三句:依礼,国君娶妻当亲迎,有故则使卿逆。鲁使大夫往,不合于礼。2 不允:不为国人所敬信。允:信。3 贵聘而贱逆之:指公子遂(鲁卿)如齐纳币,却只派大夫去迎亲。4 君:小君。即夫人。卑之:谓不以君夫人礼迎之。5 立而废之:立夫人而卑其礼,如同废之。6 主:内主。指宫中之主。7 家:指卿大夫之家。8 《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我将》。9 于时:于是。之:本指福禄。引诗者断章取义,借指“内主”。

秋,晋侯伐秦,围邧、新城1,以报王官之役2

1 邧(yuán):秦邑,在今陕西澄城县南。新城:秦邑,在今陕西澄城县东北二十里。2 王官之役:在上年。

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1,过数2。大夫谏。公曰:“同盟灭3,虽不能救,敢不矜乎4!吾自惧也。”

君子曰:“《诗》云5:‘惟彼二国6,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7。”

1 降服:素服。即丧服。古代有丧事或遭遇大灾服丧服。出次:谓出居于外。不举:不享用盛馔。举:杀牲之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注:“杀牲盛馔曰举。”2过数:降低生活规格超过了通常的做法。数:等差。3 同盟:同盟之国。4 矜:哀怜,怜悯。5 《诗》云:引文出自《诗·大雅·皇矣》。6 “惟彼”四句:谓夏、殷之政不合法度,故四方诸侯于是谋度其政事。二国:指夏、殷。获:通“矱”。法度。四国:四方之国。爰:于是。7 矣:也。

宁武子来聘1。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2。不辞3,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4。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5。昔诸侯朝正于王6,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7,则天子当阳8,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9,而献其功10,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旅弓矢千11,以觉报宴12。今陪臣来继旧好13,君辱贶之14,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15?”

1 宁武子:宁俞,卫大夫。2 “为赋”句:《湛露》、《彤弓》均为《诗·小雅》篇名。3 不辞:不辞谢。4 行人:官名,掌朝觐聘问。私:以私人名义会见。5 肄业:练习。鲁赋诗不当,宁武子佯装不知。6 朝正于王:诸侯以正月朝见天子。7 “于是”三句:言《湛露》为天子宴诸侯之诗,非诸侯所得用。当阳:天子南面向阳而治。用命:效命。8 敌王所忾:王所怨怒者,诸侯也视为仇敌。敌:当。忾:怨怒。9 献其功:谓诸侯征讨四夷获胜,则向天子献捷(战利品)。10 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彤矢:漆成红色的箭。旅(lú)弓矢:漆成黑色的弓和箭。诸侯得赐弓矢,可以专征。11 以觉报宴:根据诸侯的功勋,而报之以宴乐。觉:通“校”。12 陪臣:诸侯之臣对天子称陪臣。宁武子论天子之乐,故自称陪臣。13 辱:谦辞,谓使对方受屈辱了。贶(kuàng):赐。14 其:岂。干:犯。戾:罪。

冬,成风薨1

1 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五年春1,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2

三月辛亥3,葬我小君成风。

王使召伯来会葬4

夏,公孙敖如晋。

秦人入都5

秋,楚人灭六6

冬十月甲申7,许男业卒。

1 五年:公元前622年。2 荣叔:周大夫。含:含玉。放在死者口中的玉。且:与。赗(fèng):助葬用的车马。此用作动词。赠送用于丧事的车马。3 辛亥:十三日。4 召伯:周卿。5 都(ruò):秦、楚边疆上的小国,都商密(在今河南内乡县),秦入都,徙都至今湖北宜城市称“上都”。6 六:国名,偃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在今安徽六安市北。7 甲申:十九日。

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1,召昭公来会葬,礼也。

1 “王使”三句:成风为僖公之母,庄公之妾。天子以夫人之礼归含且赗,明母以子贵,故曰礼。召昭公:周卿士。

初,都叛楚即秦1,又贰于楚2。夏,秦人入都。

1 即秦:依附秦国。即:就。2 贰于楚:两属于楚。即在从属于秦国的同时,又亲近楚国。

六人叛楚即东夷1。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2

1 东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此指淮河流域的夷人。2 成大心:子玉之子。仲归:子家。二人皆楚大夫。

冬,楚[公] 子燮灭蓼1

1 原本无“公”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蓼(liǎo):国名,姬姓,亦为皋陶之后,今河南固始县东有蓼城冈,即其地。

臧文仲闻六与蓼灭1,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2!德之不建3,民之无援,哀哉!”

1 臧文仲:臧孙辰,鲁大夫。2 皋陶(yáo):舜之狱官。庭坚:皋陶之子。忽:灭,绝。诸:乎。3 建:立。

晋阳处父聘于卫1,反,过宁2,宁嬴从之3。及温而还4。其妻问之,嬴曰:“以刚5。《商书》曰6:‘沈渐刚克7高明柔克。’夫子壹之8,其不没乎9!天为刚德10,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11,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12,不可以定身13。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14,是以去之。”

1 阳处父:晋大夫。2 宁:晋邑,在今河南获嘉县西北。3宁嬴:逆旅大夫(掌客舍)。4温:指温山,在今河南修武县北五十里。5 以刚:太刚强。以:太。6 《商书》:引文出自《尚书·洪范》。今在《周书》。7 “沈渐”二句:谓本性柔弱的人,当以刚强调剂;本性刚强的人,则以阴柔自制。沈:阴。渐:通“潜”。8 壹:谓用纯刚。9 其:表示揣度语气。不没:不得善终。10 “天为”二句:天为刚德,尚以柔相济,不犯四时之序。11 华而不实:指言过其行。12 犯:冒犯。谓阳处父刚,容易得罪人。13 定:安。14 离:通“罹”。遭。

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1

1 赵成子:赵衰,晋中军佐。成是谥号。栾贞子:栾枝,晋下军帅。霍伯:先且居,晋中军帅。霍为其食邑。臼季:胥臣,晋下军佐。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六年春1,葬许僖公。

夏,季孙行父如陈2

秋,季孙行父如晋。

八月乙亥3,晋侯欢卒。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

葬晋襄公。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晋狐射姑出奔狄4

闰月不告月5,犹朝于庙6

1 六年:公元前621年。2 季孙行父:季友之孙。3 乙亥:十五日。4 狐射姑:狐偃之子。5 告(gù)月:每年之末,天子向诸侯颁布下年之日历及政令。诸侯受之,每月朔日朝于庙,告而行之,称告月。文公因闰月非常月,即不告月,实为怠于政事。6犹朝于庙:既不告月,朝于庙就没有意义。《经》书“犹朝于庙”,表明是多余之举。

六年春,晋蒐于夷1,舍二军2。使狐射姑将中军3,赵盾佐之4。阳处父至自温5,改蒐于董6,易中军7。阳子,成季之属也8,故党于赵氏9,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10。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11,制事典12,正法罪13,辟(刑狱)[狱刑]14,董逋逃15,由质要16,治旧洿17,本秩礼18,续常职19,出滞淹20。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21,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1 蒐:阅兵。夷:晋地。未详何处。2 舍二军:僖公三十一年,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今废二军(新上军、新下军),恢复上、中、下三军之制。3 狐射姑:狐偃子。将中军:统帅中军。晋中军帅为三军主帅。4 赵盾:赵衰子。佐之:为中军佐。5 阳处父:晋大夫,时为太傅。温:阳处父食邑,在今河南温县。上年阳处父聘卫,返晋时经过温地而还。6 董:晋地,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六十里之荣河镇东。7 易中军:改以赵盾为中军帅,狐射姑佐之。8 成季:赵衰。成是谥号,季是字。阳处父曾为赵衰属大夫。9 党:偏,偏袒。10 上之:使之居于上位。11 宣子:赵盾。为国政:掌管国之政事。晋以中军帅为执政大夫。12 制事典:制订典章制度。13 正法罪:谓正其罪罚。法:指刑罚。14 辟(bì):明。狱刑:诉讼之法。狱:讼。刑:法。原本“狱刑”二字倒,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15 董逋(bū)逃:追捕逃亡之人。董:通“踵”。《说文》:“踵,追也。”16 由:用。质要:契约。17 旧洿(wū):积久之秽政。18 本秩礼:据秩禄之礼以明贵贱。19 续常职:接续已废之官,使复故常。20 出滞淹:指举拔贤能。与昭公十四年《传》“举淹滞”同义。21 大傅:太傅,与下文太师皆为卿。贾佗:晋文公旧臣,曾从亡于外,因是晋之公族,故不在从亡五人之数。

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1,欲求好于陈。夏,季文子聘于陈2,且娶焉。

1 臧文仲:臧孙辰,鲁大夫。2 季文子:季孙行父。文是谥号。

秦伯任好卒1。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2,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3

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4,犹诒之法5,而况夺之善人乎6!《诗》曰7:‘人之云亡,邦国殄瘁8。’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9,树之风声10,分之采物11,著之话言12,为之律度13,陈之艺极14,引之表仪15,予之法制16,告之训典17,教之防利18,委之常秩19,道之以礼,则使毋失其土宜20,众隶赖之,而后即命21。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22,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23

1 任(rén)好:秦穆公之名。2 子车:秦大夫之氏。殉:以人从葬。3 《黄鸟》:《诗·秦风》篇名。秦人哀三良,刺穆公以人为殉而作此诗。4 违世:去世。违:离。5 诒(yí):遗(wèi)。6 之:其。7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瞻卬》。8 “人之”二句:言善人亡,则国家病。之、云:句中语助词,无义。殄瘁:二字同义,都是病的意思。9 并建圣哲:遍选贤能之士。并:遍。10 树之风声:为百姓树立好的风教。风、声同义,都是“教”的意思。11 采(cài)物:土地与器物。采:采邑。物:指乘舆旌旗衣服之类。12 著之话言:为之作善言著于竹帛。话言:善言。13 律度:法度。14 陈:列。艺极:准则。艺、极二字同义。15 引:陈。《尔雅·释诂上》:“引,……陈也。”表仪:法度。表、仪同义。16 法制:法律制度。17 训典:先王之书。18 防利:止其利欲之心。防:止,制止。19 常秩:官司之常职。秩:官。20 土宜:分别各种土地的自然条件,选种不同的谷物。毋失其土宜,也即因地制宜。21 即命:去世。即:就,终。22 纵:既。23 “君子”句:谓秦不能复征东方诸侯,为霸主。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1,使求遭丧之礼以行2。其人曰3:“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4,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5,过求何害?”

1 季文子:季孙行父。2 “使求”句:让人准备遇到丧事所需的物品。季文子闻晋侯病,故预作准备。3 其人:指从者。4备豫:防备,预备。备、豫二字同义。不虞:指突然出现的变故。5 “求而”二句:谓所患在临事而无备,预备过于所求则无患。难:患。害:患。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1。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2。赵孟曰3:“立公子雍4。好善而长,先君爱之5,且近于秦6。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7。”贾季曰8:“不如立公子乐9。辰嬴嬖于二君10,立其子,民必安之。”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11,其子何震之有12?且为二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13。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14,让偪姑而上之,以狄故15,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16。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会如秦17,逆公子雍。贾季亦使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18

1 灵公:晋灵公。名夷皋,襄公之太子。此时尚在怀抱之中。2 欲立长君:欲废太子而立年长之君。3 赵孟:赵盾。4 公子雍:文公之子,襄公庶弟。5 先君:指晋文公。6 近于秦:与秦国关系亲近。7 抒:通“纾”。缓。8 贾季:狐射姑。9 公子乐:文公之子,襄公庶弟。10 辰嬴:怀嬴。秦穆公女。二君:指怀公、文公。辰嬴先嫁怀公,后又嫁文公。11 班在九人:辰嬴在文公众多姬妾中位列第九。班:位,位次。12 震:威。13 辟:通“僻”。陋。14 杜祁:公子雍之母。杜伯之后。祁是姓。偪姑(bī jí):姑姓之女,生襄公为太子,故杜祁让之,使位居己上。15 “以狄”二句:因季隗是文公在狄时所娶,故复让之。16 亚卿:次卿。17 先蔑:士伯。士会:随季。二人皆晋大夫。18 郫(pí):晋地,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一百余里。

贾季怨阳子之易其班也1,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九月,贾季使续鞫居杀阳处父2。书曰3“晋杀其大夫”,侵官也。

1 易其班:改变他的位次。季贾(狐射姑)本为中军帅,阳处父把他降为中军佐。2 续鞫居:狐鞫居,狐氏之族。3 “书曰”二句:《春秋》书“晋杀其大夫”,且称阳处父之名,因为他有专擅越权之罪。侵官:越职。晋君已任命中军主帅,阳处父又加以改变,故曰“侵官”。

冬十月,襄仲如晋1,葬襄公。

1 襄仲:即经文之“公子遂”。

十一月丙寅1,晋杀续简伯2。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3

夷之蒐,贾季戮臾骈4,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5。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6,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7,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8,非勇也。损怨益仇9,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10,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捍之11,送致诸竟12

1 丙寅:十一月无丙寅。丙寅为十二月八日。2 续简伯:续鞫居。3 臾骈:赵盾的下属。帑(nú):妻子。4 戮:辱。5 人:指从臣。贾氏:贾家。6 “敌惠”二句:或感恩,或怀怨,都不及于后代。谓有恩于彼,不能指望其后人报答;有怨于彼,不可仇视其后人。敌:当。7 夫子:指赵盾。8 介:因,凭借。9 损怨益仇:谓欲减轻(发泄)自己的怨怒,尽杀贾氏,而增加他人对我的仇恨。10 释此三者:谓抛弃勇、知、忠。释:舍弃。11 捍:卫。12 送致诸竟:送达边境。竟:同“境”。

闰月不告朔1,非礼也。闰以正时2,时以作事3,事以厚生4,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5。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6

1 告朔:即《经》之“告月”。2 闰以正时:四时误差逐渐增大,则置闰月加以补救。3 时以作事:根据季节安排农业生产。4 厚生:使百姓生活富裕。5 “生民”句:生民之道即在于此。6 为民:治民。

七年春1,公伐邾2

三月甲戌3,取须句4

遂城郚5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宋人杀其大夫。

戊子6,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7

晋先蔑奔秦。

狄侵我西鄙8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9

冬,徐伐莒10

公孙敖如莒莅盟11

1 七年:公元前620年。2 邾:国名,曹姓,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3 甲戌:十七日。4 须句:国名,风姓,太皞之后,鲁之附庸国,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 郚(wú):鲁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6 戊子:二日。7 令狐: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西。8 西鄙:西部边境。9 扈: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六十里。10徐:国名,嬴姓,在今安徽泗县西北。莒(jǔ):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11 莅盟:参与会盟。莅:临。

七年春,公伐邾,间晋难也1

三月甲戌,取须句2,置文公子焉,非礼也。

1 间(jiàn):伺隙。晋难:指晋襄公去世,晋国有立君之争。2 “取须句”三句:须句为太皞之后,鲁之附庸国,邾文公之子叛逃在鲁,故鲁君使为须句大夫。绝太皞之祀以与邻国之叛臣,不合于礼。焉:于此。

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1,公孙友为左师2,乐豫为司马3,鳞矔为司徒4,公子荡为司城5,华御事为司寇6

昭公将去群公子7,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8。葛藟犹能庇其本根9,故君子以为比10,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11。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12?若之何去之?”不听。

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13,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14。六卿和公室15,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16。昭公即位而葬17。书曰“宋人杀其大夫18”,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1 公子成:庄公子。右师:官名。与左师共掌国政。宋以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为六卿。2 公孙友:目夷之子。3 乐豫:宋戴公玄孙。司马:掌军政之官。4 鳞矔(guàn):宋桓公之孙。司徒:掌户籍赋税徒役之官。5 公子荡:宋桓公子。司城:即司空。宋武公名司空,故改司空为司城。掌土木建筑。6 华御事:华元之父。司寇:掌刑狱之官。7 昭公:宋昭公。名杵臼,宋成公之子。8 本根:根。本、根义同。阴:遮蔽,保护。9 葛藟(lěi):两种蔓生植物。葛为多年生蔓草,块根可入药,茎的纤维可制葛布。藟又称“藤”,似葛而粗大。10 君子以为比:谓诗人取以喻九族兄弟。《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诗序》云:“《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微,弃其九族焉。”11纵:放任。寻:用。12 携贰:怀有二心。13 穆、襄之族:指穆公、襄公子孙中昭公想要清除的人。14 公孙固、公孙郑:皆宋大夫。15 和公室:调解宋公室内部的矛盾。16 公子卬:宋昭公之弟。17 “昭公”句:谓宋昭公即位,乃葬成公。18 “书曰”四句:此释《春秋》书法。不称杀者之名,因其人众,名不可知;不称死者之名,以其无罪。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1,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2。”乃多与之徒卫3

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4,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5?舍適嗣不立6,而外求君,将焉置此7?”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8,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9。’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10,乃背先蔑而立灵公11,以御秦师。

箕郑居守12。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13。荀林父佐上军14。先蔑将下军15,先都佐之16。步招御戎17,戎津为右。及堇阴18。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19;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20。先人有夺人之心21,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22,利兵23,秣马24,蓐食25,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26

己丑27,先蔑奔秦,士会从之28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29。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30。摄卿以往可也31,何必子?同官为寮32,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33。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34,曰:“为同寮故也。”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35。其人曰36:“能亡人于国37,不能见于此,焉用之38?”士季曰:“吾与之同罪39,非义之也40,将何见焉?”及归41,遂不见42

1 秦康公:秦穆公之子。公子雍:文公之子,襄公庶弟。此时晋国欲迎公子雍回国即位,故秦康公派人护送。2 吕、郤之难:吕甥、郤芮欲焚公宫而杀文公,见僖公二十四年《传》。3 徒卫:步卒充任侍卫者。4 穆嬴:襄公夫人,灵公母。大子:指太子夷皋。5 亦:又。6 舍:弃。適嗣:嫡子。7 将焉置此:将如何处置太子?8 宣子:赵盾的谥号。9 唯子之怨:唯子是怨。10 畏逼:谓迫于压力。11 先蔑:迎公子雍之正使。12 箕郑:晋上军主帅。居守:留守都城。13 先克:先且居之子,代狐射姑为中军佐。14 荀林父:晋上军副帅。箕郑将上军居守,故其佐独行。15 “先蔑”句:先蔑前此已还晋,故得将下军。16先都:晋大夫。17 御戎:驾驭戎车。18 堇(jǐn)阴:晋地,当在今山西临猗县东距令狐不远处。19 则:乃,是。20 生心:谓产生以武力立公子雍为君的想法。21 先人:先发制人。有:以。夺人:谓夺敌之战心。22 训:训诫。23 利:使动词。24 秣马:喂饱马匹。25 蓐(rù)食:饱餐。蓐:厚。26 刳(kū)首: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西。27 己丑:四月三日。28 士会:晋大夫。29 不行:不可。30 及:及于祸。31 摄卿:使大夫代理卿职。32同官为寮:同在一起做官,就是同僚。僖公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行,先蔑将左行。33 《板》:《诗·大雅》篇名。其三章云:“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唯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义取刍荛之言,犹不可轻忽。34帑(nú):妻子。35 士伯:先蔑。36 其人:指从者。37 “能亡”句:言能与其人一起从晋国出奔。38焉用之:何用如此。39 同罪:俱有迎公子雍之罪。40 非义之也:并非因其行为合于道义。41 及归:士会归晋在文公十三年,《传》终言之。42 遂:终。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1,且让之2。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3?”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4。赵盾,夏日之日也5。”

1 因:通过。酆(fēng)舒:狄相。2 让之:责其侵鲁。3 赵衰:赵盾之父。4 冬日之日:谓令人依恋。5 夏日之日:谓令人畏惧。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1,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公后至2,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3

1 原本无“陈侯”二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2 “公后”二句:因鲁君迟到,故《春秋》不列与会公侯及卿大夫之名。3 不敏:不敬。

穆伯娶于莒1,曰戴己2,生文伯3;其娣声己,生惠叔4。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5,则为襄仲聘焉6

1 穆伯:公孙敖,鲁大夫。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2戴己:莒女,与其妹声己皆嫁穆伯。戴、声当是谥号。3 文伯:名谷。4 娣:妹妹。惠叔:名难。5 以声己辞:谓声己当继戴己,不必另娶。6则:乃。襄仲:公子遂,公孙敖从父兄弟。

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1。穆伯如莒莅盟2,且为仲逆3。及鄢陵4,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仲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5:“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6,乱自及也7。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雠8,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9,使仲舍之10,公孙敖反之11,复为兄弟如初。从之。

1 “莒人”句:莒人欲结援于鲁。2 莅盟:参与盟会。3 为仲逆:为襄仲迎娶莒女。仲:襄仲。4鄢陵:莒邑,当在今山东临沭县。5 叔仲惠伯:名彭,叔牙之孙。6 犹:则。及人:及于他人,谓对双方都有伤害。7 自及:谓纯粹伤害自家人。8 以启寇雠:内有乱,则仇敌伺机而动。9 成:和,和解。10 舍之:放弃莒女。11 反之:使女返莒。

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1:“日卫不睦2,故取其地3。今已睦矣,可以归之4。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5,何以示怀6?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7:‘戒之用休8,董之用威9,劝之以《九歌》10,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11,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12。无礼不乐13,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14?盍使睦者歌吾子乎15?”宣子说之16

1 郤缺:晋大夫。2 日:往日。不睦:与晋不和。3 取其地:卫不朝晋,晋取卫戚邑,在文公元年。4 归之:归其地。5 柔:安定。6 怀:安抚。7 《夏书》:引文见《尚书·大禹谟》。8 戒之用休:以德政告诫之。用:以。休:美。指德政,与下文“威”相对。9 董:正。10 《九歌》:相传为夏后启之歌。11 正德:正其德。利用:物尽其用。厚生:使百姓生活丰裕。12 德、礼:德与礼。德指正德。礼以制财用之节,厚生民之命。13 无礼:无德无礼。与上文“德礼”相对。乐(yuè):无德无礼,无可歌者,故曰不乐。14 来:归。15 盍:何不。吾子:对人亲昵、尊敬的称呼。16 说:同“悦”。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八年春1,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2,天王崩3

冬十月壬午4,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5

乙酉6,公子遂会雒戎7,盟于暴8

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9,奔莒10

11

宋杀其大夫司马12。宋司城来奔。

1 八年:公元前619年。2 戊申:二十九日。3 天王:周襄王。4 壬午:四日。5 衡雍: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6乙酉:七日。7雒戎:《传》云“伊、雒之戎”,指居于伊水、雒水(即洛水)之间的戎人。8暴: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9 丙戌:八日。10 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11 螽(zhōng):指飞蝗。为灾,故书。12 司马:此与下文“司城”都是官名。杀大夫书官而不称名,为《春秋》特例。

八年春,晋侯使解扬归匡、戚之田于卫1,且复致公婿池之封2,自申至于虎牢之竟3

1 晋侯:晋灵公。此时尚幼。解(xiè)扬:晋大夫。匡: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十五里之匡城。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匡、戚本卫地,文公元年为晋所侵占,今归还卫国。2 “且复”二句:且将已封给公婿池的土地归还郑国。公婿池:晋侯之婿,名池。3 申:郑地,在今河南巩义市东。虎牢:地名,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竟:同“境”。

夏,秦人伐晋,取武城1,以报令狐之役2

1 武城:晋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北七十里。2 令狐之役:在上年。

秋,襄王崩1

1 为公孙敖如京师《传》。

晋人以扈之盟来讨1

1 “晋人”句:文公七年,诸侯会于扈,鲁君后至,故晋人来讨。

冬,襄仲会晋赵孟1,盟于衡雍,报扈之盟也2。遂会伊、雒之戎3。书曰“公子遂”,珍之也4

1 襄仲:公子遂。2 报:酬。谓补偿。3 伊、雒之戎:戎族散居于伊、洛之间者。伊、雒之戎将伐鲁,公子遂不及禀告国君,因诸侯会盟而与戎盟,故称“遂”。4 “书曰”二句:此释《春秋》书法。《经》不书氏族而称“公子”,是对公子遂的嘉许。珍:贵。

穆伯如周吊丧,不至1,以币奔莒2,从己氏焉3

1 不至:不至周。2 币:指吊丧之财货。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3 己氏:莒女。

宋襄夫人1,襄王之姊也2。昭公不礼焉3。夫人因戴氏之族4,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5,皆昭公之党也。司马握节以死6,故书以官7。司城荡意诸来奔8,效节于府人而出9。公以其官逆之10,皆复之11。亦书以官,皆贵之也。

1 宋襄:宋襄公,昭公之祖。宋襄夫人为昭公之祖母。2 襄王:周襄王。3 不礼:不以礼待。4 戴氏之族:华、乐、皇氏,皆为宋戴公之后。5 大司马:掌军政之官。6 节:使者的符信。握节而死,表示不废君命。7 书以官:《春秋》书其官位而不称名。8 司城:即司空,掌土木建筑之官。荡意诸:公子荡之孙。9 “效节”句:还节于府人而后出奔。效:致。10 以其官逆之:以原任官职之礼待之。依常礼,卿出奔,位从大夫。此以本官待之,为特殊礼遇。11 皆复之:司城之属官来奔者,皆请于宋而复之。

夷之蒐1,晋侯将登箕郑父、先都2,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3。先克曰4:“狐、赵之勋5,不可废也。”从之。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阴6。故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乱7

1 夷之蒐:晋阅兵于蒐,在文公六年。2 登:升。谓提升其地位。据《国语·晋语四》,僖公三十一年,蒐于清原,箕郑父为新上军佐,先都为新下军佐。夷之蒐,本欲使箕郑父从新上军升于上军,先都从新下军升于下军。3 “而使”句:使士縠(hú)将中军,梁益耳佐之。4 先克:时为中军佐。5 “狐、赵”句:狐偃、赵衰有从文公出亡之功。6 堇(jǐn)阴: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东。7 “故箕郑父”句:文公七年,箕郑父为上军将,先都为下军佐,犹因夷之蒐而恨先克,故参与作乱。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九年春1,毛伯来求金2

夫人姜氏如齐3

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4,葬襄王。

晋人杀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

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5

楚人伐郑。

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

夏,狄侵齐。

秋八月,曹伯襄卒。

九月癸酉6,地震。

冬,楚子使椒来聘7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隧)[襚]8

葬曹共公。

1 九年:公元前618年。2 毛伯:名卫,周卿士。求金:即求赙。赙是助葬的财货。3 “夫人”句:姜氏为齐女,回齐探视父母。4 辛丑:二十五日。5 及:与。6 癸酉:九月无癸酉。日或月有误。7 椒:楚大夫之名。不书氏,史文省略。8 归:通“馈”。赠送。襚(suì):助葬的衣被。“襚”原本误作“隧”,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九年春,王正月己酉1,使贼杀先克2。乙丑3,晋人杀先都、梁益耳。

1 己酉:三日。2 贼:凶手。《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杀人而不戚焉,贼也。”此条本与上年传文相接,主语为箕郑父等。3 乙丑:十九日。

毛伯卫来求金1,非礼也。不书王命2,未葬也。

1 “毛伯”二句:天子不求私财,今来求金,故曰非礼。2 “不书”二句:襄王未葬,新君不能称王,故不称王使毛伯。

二月,庄叔如周1,葬襄王。

1 庄叔:叔孙得臣。

三月甲戌1,晋人杀箕郑父、士縠、蒯得2

1 甲戌:二十九日。2 蒯得:蒯得非卿,故《经》不书。

范山言于楚子曰1:“晋君少,不在诸侯2,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3。囚公子坚、公子尨及乐耳4。郑及楚平。

1 楚子:楚穆王,名商臣。范山:楚大夫。2 不在诸侯:无意称霸诸侯。3 狼渊:地名,在今河南许昌市西。4 公子坚:与下文公子尨、乐耳三人皆郑大夫。

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1,不及楚师。卿不书2,缓也3,以惩不恪4

1 公子遂:鲁之上卿。赵盾:晋之正卿。华耦:华父督曾孙。孔达:卫卿。2 卿不书:谓赵盾、华耦、孔达皆卿,《春秋》不书其名氏而称“晋人、宋人、卫人”。3 缓:行动迟缓,以至于救郑不及。4 不恪:不敬。恪:恭敬。

夏,楚侵陈,克壶丘1,以其服于晋也。

1 壶丘:陈邑,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

秋,楚公子朱自东夷伐陈1。陈人败之,获公子茷2。陈惧3,乃及楚平。

1 公子朱:息公子朱。楚县大夫称公。2 公子茷(fěi):楚公子。3 “陈惧”二句:陈以弱胜强,故惧而请平。及:与。平:和解。

冬,楚子越椒来聘1,执币傲2。叔仲惠伯曰3:“是必灭若敖氏之宗4。傲其先君5,神弗福也。”

1 子越椒:斗椒,字子越,亦字伯棼。2 执币傲:分发礼品时态度不恭敬。币:馈赠礼物之通称。3 叔仲惠伯:名彭。鲁大夫。4 若敖氏:若敖是斗椒的曾祖。若敖生斗伯比,斗伯比生令尹子文、司马子良,子良生椒。宗:族。5 傲其先君:奉使必祭庙告于先君,今不敬,故曰傲其先君。(www.xing528.com)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礼也。诸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1,苟有礼焉2,书也,以无忘旧好。

1 不当事:不及于事。当:值。此时距僖公薨已十年,成风薨亦已六年,赠死不及尸,吊丧不及哀,故曰不当事。2 苟:若。

十年春1,王三月辛卯2,臧孙辰卒3

夏,秦伐晋。

楚杀其大夫宜申4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及苏子盟于女栗5

冬,狄侵宋。

楚子、蔡侯次于厥貉6

1 十年:公元前617年。2 辛卯:二十二日。3 臧孙辰:臧文仲。4 宜申:斗宜申。5 苏子:周卿士。女栗:地名,未详何处。6 厥貉:地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十年春,晋人伐秦,取少梁1

1 少梁:古梁国,僖公十年为秦所灭,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二里。

夏,秦伯伐晋,取北征1

1 北征:晋邑,在今陕西澄城县。

初,楚范巫矞似谓成王与子玉、子西曰1:“三君皆将强死2。”城濮之役3,王思之4,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5。止子西,子西缢而县绝6,王使适至,遂止之。使为商公7。沿汉溯江8,将入郢9。王在渚宫10,下见之。惧11,而辞曰12:“臣免于死13,又有谗言14,谓臣将逃,臣归死于司败也。”王使为工尹15。又与子家谋弑穆王,穆王闻之。五月,杀斗宜申及仲归16

1 范巫矞(yù)似:范地之巫,名矞似。2 强死:死于非命。3 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4 思之:想起了范巫说的话。5 不及:未能赶上制止子玉自杀。6 县:“悬”之本字。指悬索。7 商公:商邑大夫。楚县尹称公。8 沿汉溯江:顺汉水下行,再由长江逆流而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9 入郢:谋作乱,故欲入郢。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十里。10 渚宫:楚之别宫,在今江陵城内。11 惧:见王,故惧。12 辞:解说。13 臣免于死:谓王止之使不死。14 “又有”三句:言己畏谗言,不敢往商地,故至都城。归死:就死。司败:楚名司寇(主刑狱之官)为司败。15 工尹:百工之长。16 仲归:子家。子家非卿,故《经》不书。

秋七月,及苏子盟于女栗1,顷王立故也。

1 “及苏子”二句:顷王初立,而与鲁盟,以亲诸夏。

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1。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2,将以伐宋。

宋华御事曰3:“楚欲弱我也4。先为之弱乎,何必使诱我5?我实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劳且听命6。遂道以田孟诸7。宋公为右盂8,郑伯为左盂。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9,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10。命夙驾载燧11。宋公违命,无畏抶其仆以徇12

或谓子舟曰13:“国君不可戮也14。”子舟曰:“当官而行15,何强之有?《诗》曰16:‘刚亦不吐17,柔亦不茹。’‘毋纵诡随18,以谨罔极。’是亦非辟强也19,敢爱死以乱官乎20!”

1 息:楚地,在今河南息县。2 次:军队驻留,超过两宿为次。3 华御事:宋司寇。4 弱:示弱。此指使宋示弱服从。5 诱:逼迫之意。6 劳:慰问。7 道:为导,在前面引路。孟诸:宋国水泽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8 盂:田猎阵名。9 期思公复遂:期思之县尹,名复遂。楚县尹称公。10 子朱:息公(息大夫)。文之无畏:申舟,楚大夫。11 夙驾:早驾。燧:木燧,古代钻木取火的工具。12 抶(chì):笞击。仆:宋公之御者。徇:示众。13 或:有人。子舟:无畏的字。14 戮:辱。15 “当官”二句:谓当其官,行其事,不为过分。强:强梁,凶暴。16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烝民》。17 “刚亦”二句:不欺软怕硬,谓不畏权势。茹:食。今本《诗经》作“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与定公四年引文同而与此异。18 “毋纵”二句:引文出自《诗·大雅·民劳》。谓不要放纵欺谩之人,以约束不合规范的行为。诡随:叠韵连绵词,指谲诈欺谩之人。谨:敛束。罔:无。极:准则。19 辟:同“避”。20 爱:惜。乱官:指废弃职守。

厥貉之会,麇子逃归1

1 麇子:麇国君主。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十有一年春1,楚子伐麇2

夏,叔(仲)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3

秋,曹伯来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齐。

冬十月甲午4,叔孙得臣败狄于咸5

1 十有一年:公元前616年。2 麇(jūn):国名,在今湖北郧县西。3 叔彭生:叔仲惠伯,鲁大夫。各本衍“仲”字,据阮元《校勘记》删。十三年《经》云“叔彭生帅师伐邾”。郤缺:冀缺。承筐:亦作“承匡”。宋地,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4 甲午:四日。5 咸:鲁地,在今山东巨野县南。非僖公十三年之咸。

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1。潘崇复伐麇2,至于钖穴3

1 成大心:楚令尹,字孙伯,子玉之子。防渚:麇地,在今湖北房县。2 潘崇:楚太师。3 钖(yáng)穴:麇地,在今湖北郧县西北一百八十里。

夏,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筐,谋诸侯之从于楚者1

1 “谋诸侯”句:当时诸侯从楚者,有陈、郑、宋诸国。

秋,曹文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1

1 “即位”句:曹文公即位在上年。

襄仲聘于宋1,且言司城荡意诸而复之2,因贺楚师之不害也3

1 襄仲:公子遂。鲁大夫。2 “且言”句:言荡意诸之事,使复归宋国。荡意诸因宋国内乱而奔鲁,事在文公八年。3 楚师之不害:上年楚师次于厥貉,欲讨伐宋国,宋人表示服从,故未受兵害。

鄋瞒侵齐1,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2,吉。侯叔夏御庄叔3,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4。冬十月甲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5。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6,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7,以命宣伯8

初,宋武公之世9,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10,耏班御皇父充石11,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12,获长狄缘斯13。皇父之二子死焉14。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15,使食其征16,谓之耏门。晋之灭潞也17,获侨如之弟焚如。齐襄公之二年18,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19,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20。卫人获其季弟简如21。鄋瞒由是遂亡22

1 鄋(sōu)瞒:狄国名,防风氏之后,釐姓,在今山东济南市北。2叔孙得臣:鲁卿。3 侯叔夏:与下文绵房甥、富父终甥都是鲁大夫。庄叔:叔孙得臣。4 驷乘:为车右之贰。四人共乘一车,设两名车右,是为了加强战斗力。5 长狄侨如:鄋瞒国君。狄有赤狄、白狄、长狄。6 摏(chōng):撞,捣。7 子驹之门:鲁北郭之西门。8 命:名。宣伯:叔孙侨如,得臣之子。9宋武公之世: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宋武公卒于鲁惠公二十一年,在春秋前。10 司徒皇父:名充石,字皇父。宋戴公子,时为司徒。11 耏(ěr)班:与下文公子谷甥、司寇牛父皆宋大夫。12 长丘:宋地,在今河南封丘县南。13 长狄缘斯:长狄侨如之祖先。14 之:与。二子:指公子谷甥、司寇牛父。15 “宋公”句:四人同乘,而三人皆死,故独赏耏班。门:城门。16 使食其征:以城门税赏之。征:税。17 “晋之”句:晋灭潞氏在宣公十五年。潞:即宣公十五年之“潞氏”。国名,赤狄之别族,在今山西潞城市东北。18 齐襄公之二年: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王子成父杀长狄在齐惠公二年,亦即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此云“齐襄公之二年”,盖后人传写致误。19 王子成父:齐大夫。20 周首:齐邑,在今山东平阴县东。21 “卫人”句:伐齐退走,至卫而被俘。22 《传》因叔孙得臣获侨如而终言狄事。

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1,国人弗徇2

1 郕(chéng):国名,姬姓,故地在今河南范县。安:处。夫钟:郕邑,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2 徇:顺,从。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十有二年春1,王正月,郕伯来奔2

杞伯来朝。

二月庚子3,子叔姬卒。

夏,楚人围巢4

秋,滕子来朝。

秦伯使术来聘5

冬十有二月戊午6,晋人、秦人战于河曲7

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8

1 十有二年:公元前615年。2 郕伯:实为太子而称“伯”,因鲁公以诸侯之礼迎之。3 庚子:十二日。4 巢:吴、楚间小国,今安徽巢湖市(原巢县)东北五里有居巢故址,即其地。5 术:秦大夫之名。6 戊午:十二月无戊午。7 河曲:晋地,在今山西永济市南。黄河至此折而东流,故云河曲。8 诸:鲁邑,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三十里。郓:鲁有东、西两郓。此为东郓。鲁、莒边界之邑,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五十里。

十二年春,郕伯卒1。郕人立君2。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3。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4,尊诸侯也。

1 郕(chéng)伯:郕国国君。2 立君:谓舍太子而立他人为君。3夫钟:郕邑,在今山东汶上县。郕邽(guī):郕邑之宝圭。邽:通“圭”。4 “不书”二句:谓既以郕太子为诸侯,故不复责其窃邑之罪。

杞桓公来朝1,始朝公也2。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3,公许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4,绝也。书“叔姬”,言非女也5

1 杞桓公:名姑容,即经文之杞伯。2 始朝公:鲁公即位后始来朝。3 “且请”句:请与叔姬绝(即与叔姬离婚),而不断绝婚姻关系(立叔姬之妹为夫人)。4 “不言”二句:经书“子叔姬卒”而不称“杞叔姬”,是因为杞国已与她断绝了关系。5 非女:谓已出嫁。

楚令尹大孙伯卒1。成嘉为令尹2。群舒叛楚3。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4,遂围巢。

1 大孙伯:成大心,子玉之子。2 成嘉:大心之弟。3 群舒:指散居于今安徽舒城、庐江、巢湖一带的偃姓诸国,有舒庸、舒蓼、舒鸠等,皆同宗异国,合称群舒。4 子孔:成嘉之字。舒子平:舒国之君,名平。宗子:宗国之君。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1,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2,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3,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4,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5,不足辞也。”主人三辞6。宾(客)[答] 曰7:“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8,不腆先君之敝器9,使下臣致诸执事10,以为瑞节11,要结好命12,所以藉寡君之命13,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14,其能国乎?国无陋矣15。”厚贿之16

1 西乞术:秦大夫。2 襄仲:公子遂。鲁卿。辞玉:聘礼之仪节。使者至所聘之国,必以圭璋为贽,受聘之国辞玉,表示尊让。3 照临:照耀。照、临二字同义。4 “重之”句:以圭璋表示郑重其事。大器:指圭、璋。5 腆(tiǎn):厚,丰厚。6主人:指襄仲。7答:原本误作“客”,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8 “寡君”句:言愿事君以求福于鲁之先君。徼:求。周公:姬旦。鲁公:伯禽。9 先君之敝器:出使必告于庙,故称先君之敝器。10 执事:办事的人。谦敬之辞。11 瑞节:信物。12 要结:缔结。要:约。好命:友好之命。13 藉:荐,陈。14 “不有”二句:如果没有君子,就不成其为国家。不有:无有,没有。其:岂。15 国无陋矣:意思是如果有君子,国家就不鄙陋。无:不。16 贿:赠送财货。

秦为令狐之役故1,冬,秦伯伐晋,取羁马2。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3,荀林父佐之4。郤缺将上军5,臾骈佐之6。栾盾将下军7,胥甲佐之8。范无恤御戎9。以从秦师于河曲。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10。”从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11:“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12,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13。赵有侧室曰穿14,晋君之婿也15,有宠而弱16,不在军事17,好勇而狂18,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19,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20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21,赵穿追之22,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23,固敌是求24,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25。”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26。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27。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28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29:“两君之士皆未慭也30,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31,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32,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33。不待期而薄人于险34,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35

1 令狐之役:在文公七年。2 羁马:晋邑,在今山西永济市南三十六里。3 赵盾:晋之正卿。4 荀林父:亦称荀伯。5郤缺:郤芮之子。6 臾骈:晋大夫。7 栾盾:栾枝之子。8 胥甲:胥臣之子。9 御戎:驾驭戎车。10 深垒固军:高其壁垒而使坚固。深:高。军:指军垒。待:御。11 士会:原为晋大夫,文公七年奔秦,此时为秦之谋士。12 “赵氏”句:臾骈为赵盾属大夫,新出任上军佐。13 老:久。引申为疲。14 侧室:支子。赵穿为赵夙庶孙。15 晋君:指襄公。16 弱:年少。17 不在军事:不懂军事。在:察。18 狂:愚。19 轻者:轻躁好勇者。肆:犯突。谓突袭后迅速撤离。20 “秦伯”句:秦伯沉璧于河,祈求能够取胜。21 掩:乘敌不备袭击。22 赵穿追之:上军不动,独赵穿追之。23 裹粮:携带粮食。裹:囊,此用作动词。坐甲:着甲坐地。24 固敌是求:本是为了求敌(打仗)。25有待:指等待可乘之机。26属:部属。27 获一卿:赵穿虽非军帅,而列卿位。28 交绥:双方均后退。绥:退却。29 行人:使者。戒:告请。30 未慭(yìn):未息。谓未得休息。31 目动:眼神不安。言肆:讲话声音失去节制。32 薄:迫。33不惠:不仁。《说文》:“惠,爱也。”34 不待期:不等约定之日期(明日)。35瑕:晋地,在今河南灵宝市东。

城诸及郓,书,时也1

1 书,时也:《春秋》记载城诸及郓,因冬天筑城,合于时宜。

十有三年春1,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2,陈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3,至于秋七月4

大室屋坏5

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6

狄侵卫。

十有二月己丑7,公及晋侯盟。

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8

1 十有三年:公元前614年。2 壬午:初一日。3 不雨:不书“旱”而称“不雨”,因五谷尚有收获。4 秋七月:周之七月,当夏之五月。5 大室屋坏:太庙(周公庙)正室的屋顶倒塌。太室有两层(重屋),此屋指上层。6 沓:地名,未详何处。7 己丑:十二月无己丑。己丑为十一月十一日。8 棐(fěi):即棐林,郑地,在今河南新乡县东二十五里。

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1,以守桃林之塞2

1 “晋侯”句:晋侯以瑕赐詹嘉。詹嘉:亦名瑕嘉,晋大夫。瑕:晋邑,在今山西芮城县南。2 桃林之塞:其地略当于今河南灵宝市以西、陕西潼关县以东一带地区。瑕与桃林塞隔河相对,故处瑕可以守桃林之塞,遏制秦师东向。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1,夏,六卿相见于诸浮2。赵宣子曰3:“随会在秦4,贾季在狄5,难日至矣6,若之何?”中行桓子曰7:“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8。”郤成子曰9:“贾季乱10,且罪大11,不如随会能12,贱而有耻,柔而不犯13,其知足使也14,且无罪。”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15,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16,使夜逸。请自归于秦17,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18。秦伯师于河西19,魏人在东20。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21,吾与之先。”使士会22。士会辞曰:“晋人23,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24,有如河25!”乃行。绕朝赠之以策26,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27。”既济28,魏人噪而还29。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30

1 士会:本为晋大夫,于文公七年奔秦,秦用为谋士。2 六卿:指晋上、中、下三军将佐。诸浮:晋地。3 赵宣子:赵盾,晋正卿。4随会:即士会。食邑于随、范,故又称随会、范会。5贾季:即狐射姑。食邑于贾,字季。贾季奔狄,见文公六年《传》。6日至:不日将至。7 中行桓子:荀林父,僖公二十八年始将中行,因以为氏,桓是谥号。8 由:用。旧勋:贾季之父狐偃,从文公出亡有大功。9 郤(xì)成子:郤缺。10 乱:好为乱。11 罪大:指擅杀阳处父。12 能:贤,贤能。13 柔:温顺。不犯:谓不可犯以非礼。14 知:同“智”。15 “乃使”句:使魏寿馀假装率领魏人叛乱。魏寿馀:毕万之后。魏本为故古国名,晋献公灭魏,以赐毕万,地在今山西芮城县。16 帑(nú):妻子儿女。17 自归于秦:以魏地归附秦国。18 履:蹑,踩。19 “秦伯”句:秦、晋此时以黄河为界,秦军驻扎河西,准备取魏地。20 东:河东。21 “请东人”二句:请与晋人中能与魏之官吏商谈归秦之事者,一起先至于魏。东人:指晋人。夫:彼。二三有司:指魏之官吏。22 使士会:秦伯使士会。23 “晋人”七句:士会已知魏寿馀之意,恐己归晋后妻子为秦所诛,故推辞,表示自己无去意。24 所:如果。表示假设。25 有如河:言河神为证。26 绕朝:秦大夫。策:马鞭。27 “吾谋”句:绕朝欲阻止士会入晋,而秦伯不用其谋。适:但。28 济:渡河。29 “魏人”句:魏人喜得士会,故噪而还。噪:群呼。30 处者:士会之族人留秦者。为刘氏:士会是刘累(尧之后)的后代,居秦者别其族,复刘姓。

邾文公卜迁于绎1。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2,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3。”左右曰:“命可长也4,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5。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

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1 邾文公:名蘧蒢,邾子琐之子。绎:亦作“峄”。邾邑,在今山东临沂市西。2 树之君:为之立君。3 与焉:在其中。谓亦得其利。4 长:延长。5 命:使命。

秋七月,大室之屋坏。书,不共也1

1 书,不共:《春秋》书太室之屋坏,是批评臣下不恭,简慢宗庙,致使倾覆。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1。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2。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3。公皆成之4

郑伯与公宴于棐5。子家赋《鸿雁》6。季文子曰7:“寡君未免于此8。”文子赋《四月》9。子家赋《载驰》之四章10。文子赋《采薇》之四章11。郑伯拜,公答拜。

1 寻盟:寻衡雍之盟(在文公八年)。寻:温,重申。2 平:和解。3 “亦请”句:郑、卫贰于楚,畏晋,故请鲁君求和于晋。4 成:平,和解。5 “郑伯”句:以下补叙郑伯会鲁君于棐之细节。6 子家:郑大夫公子归生之字。《鸿雁》:《诗·小雅》篇名。义取侯伯哀恤鳏寡,有征行之劳。言郑国寡弱,希望鲁君至晋,为郑请平。7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大夫。8 “寡君”句:言鲁亦有微弱之忧。9 《四月》:《诗·小雅》篇名。义取行役逾时,思归祭祀,不欲为之返晋请平。10 《载驰》:《诗·鄘风》篇名。四章以下,义取小国有急,寻求大国援手救助。11 《采薇》:《诗·小雅》篇名。义取不敢安居,将为郑请于晋。

十有四年春1,王正月,公至自晋。

邾人伐我南鄙。

叔彭生帅师伐邾2

夏五月乙亥3,齐侯潘卒。

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4,同盟于新城5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6

公至自会。

晋人纳捷菑于邾7,弗克纳。

九月甲申8,公孙敖卒于齐9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10

宋子哀来奔11

冬,单伯如齐12

齐人执单伯13

齐人执子叔姬14

1 十有四年:公元前613年。2 叔彭生:叔仲惠伯。3 乙亥:五月无乙亥,乙亥为四月二十九日。4 癸酉:二十八日。5新城: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市西南。6 “有星”句:彗星既现而移入北斗。古人以此为异常之事,故《春秋》书之。此为世界最早有关哈雷彗星之记载。孛(bèi):彗星。7 捷菑:邾公子名。8 甲申:十一日。9 “公孙敖”句:大夫出奔例不书卒。鲁已许其返国,故书之。10弑其君:齐昭公已葬,舍已即位,故未逾年而称君。弑:臣子杀死君父,称弑。11 子哀:高哀。宋大夫,字子哀。大夫出奔例书名氏。贵之,故书其字。12 单伯:周卿士。《春秋》不书外国互相往来之事,因单伯为鲁如齐,故书之。13执:拘捕。14子叔姬:鲁女,齐侯舍之母。

十四年春,顷王崩1。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2,故不赴3。凡崩、薨4,不赴则不书。祸、福5,不告,亦不书。惩不敬也。

1 顷王:周顷王,周襄王子,名壬臣。2 周公阅:周太宰,王卿士。3 不赴:指未向鲁国发讣告。4 “凡崩”二句:解释《春秋》不书顷王崩之原因。5祸、福:分别指灾祸与喜庆之事。

邾文公之卒也1,公使吊焉,不敬。邾人来讨,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2

1 邾文公之卒:邾文公卒于上年五月。2 惠伯:名彭,叔牙之子。

子叔姬[妃] 齐昭公1,生舍。叔姬无宠,舍无威。公子商人骤施于国2,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3。夏五月,昭公卒,舍即位。

1 妃(pèi):通“配”。匹配,婚配。原本无“妃”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齐昭公:名潘,桓公之子。2 公子商人:桓公夫人密姬之子。骤:屡,屡次。3 公有司:掌管公室财产的官。

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1,二妃晋姬生捷菑2。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晋。

1 元妃:原配夫人。定公:邾定公,名貜且。2 二妃:次妃。

六月,同盟于新城,从于楚者服1,且谋邾也2

1 从于楚者:指陈、郑、宋。2 谋邾:谋纳捷菑。

秋七月乙卯1,夜,齐商人(弑)[杀] 舍2,而让元3。元曰:“尔求之久矣。我能事尔,尔不可使多蓄憾4,将免我乎5?尔为之!”

1 秋七月:《经》书九月,从告。乙卯:七月无乙卯,日误。2 杀:原本作“弑”,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3 元:齐惠公,齐桓公子,商人之兄。4 多蓄憾:言不为君则积恨多。5 将免我乎:谓彼积怨甚,则己不免于死。将:其。

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1,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1 “不出”二句:谓宋、齐、晋三国之君皆将死于祸乱。文公十六年,宋弑昭公;十八年,齐弑懿公;宣公二年,晋弑灵公。彗星形如扫帚,古人认为彗星出现有象征“除秽”、“除旧布新”的意义。宋、齐、晋三国之君皆无道,有秽德,故叔服以为彗星出与此三人有关。

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菑于邾1。邾人辞曰:“齐出貜且长2。”宣子曰3:“辞顺4,而弗从5,不祥。”乃还。

1 八百乘:战车八百辆。古代每乘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纳捷菑于邾:试图让捷菑回邾国即位。2 “齐出”句:谓齐女所生之子年长。貜且(jué jū):邾公子,即后来的邾定公。3 宣子:赵盾的谥号。4 辞顺:立嫡以长,故曰辞顺。5 而:如,如果。

周公将与王孙苏讼于晋1,王叛王孙苏2,而使尹氏与聃启讼周公于晋3。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4

1 讼:诉讼。2 王:周匡王,名班。叛:背。指违背诺言。3 尹氏:周卿士。聃启:周大夫。讼:为人辩诉。4 平:和解。复之:使之归于和睦。

楚庄王立1,子孔、潘崇将袭群舒2,使公子燮与子仪守3,而伐舒蓼4。二子作乱5,城郢6,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以楚子出7。将如商密8,庐戢(黎)[梨] 及叔麇诱之9,遂杀斗克及公子燮10

初,斗克囚于秦11,秦有殽之败12,而使归求成13。成而不得志14,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乱。

1 楚庄王:穆王之子。2 子孔:成嘉,楚令尹。潘崇:楚太师。群舒:指散居于今安徽舒城、庐江、巢湖一带的偃姓诸国,皆同宗而异国。3 公子燮:庄王之傅。子仪:庄王之师。4 舒蓼(liǎo):国名,在今安徽庐江县。5 二子:指公子燮和子仪。6 城郢:拟拒子孔、潘崇入郢。郢为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之纪南城。7 以楚子出:挟持楚王离郢。8 商密:楚邑,在今河南内乡县。9 庐:楚邑,在今湖北南漳县东。戢梨:庐大夫。梨:原本作“ 黎”,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S.85)改。叔麇:戢梨之佐。10 斗克:子仪之名。11 斗克囚于秦:在僖公二十五年。12 殽之败:在僖公三十三年。13 求成:与秦结好。14 不得志:指未获报偿。

穆伯之从己氏也1,鲁人立文伯2。穆伯生二子于莒3,而求复4。文伯以为请。襄仲使无朝听命5。复而不出。(二)[三]年而尽室以复适莒6。文伯疾,而请曰:“谷之子弱7,请立难也8。”许之。文伯卒,立惠叔9。穆伯请重赂以求复。惠叔以为请,许之。将来,九月,卒于齐。告丧10,请葬11,弗许。

1 “穆伯”句:穆伯从己氏,事见文公八年《传》。穆伯:公孙敖,鲁大夫。己氏:莒国之女。2 文伯:名谷,穆伯之子。3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4复:返国。5襄仲:公子遂。无朝:不参与政事。6 三年:原本作“二年”,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S.85)改。尽室:尽携其家财。7谷之子:孟献子。弱:年少。8难:谷之弟。9惠叔:即难。10告丧:向鲁报丧。11请葬:请归葬于鲁。

宋高哀为萧封人1,以为卿,不义宋公而出2,遂来奔。书曰“宋子哀来奔”3,贵之也。

1 萧:本为宋邑,后封叔大心,为宋附庸,地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五里。封人:典守封疆之官。2 不义:不以……为义。3 “书曰”二句:诸侯之大夫来奔例称名,《春秋》贵子哀不食污君之禄,特书其字。

齐人定懿公1,使来告难2,故书以九月3

齐公子元不顺懿公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己氏”4

1 定懿公:定其君位。2 告难:告舍被杀之事。3 书以九月:事在七月,来告在九月,故《经》书九月。4 夫己氏:犹言“那个人”。

襄仲使告于王,请以王宠求昭姬于齐1。曰:“杀其子,焉用其母?请受而罪之。”

冬,单伯如齐,请子叔姬。齐人执之2。又执子叔姬。

1 昭姬:子叔姬,舍之母。2 齐人执之:齐人恨鲁假借王室之力以求女,故执单伯。

十有五年春1,季孙行父如晋。

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2

夏,曹伯来朝。

齐人归公孙敖之丧3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4,鼓、用牲于社5

单伯至自齐6

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7,入蔡。

[秋]8,齐人侵我西鄙。

季孙行父如晋。

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9

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10

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11

1 十有五年:公元前612年。2 华孙:名耦,宋卿。3 丧:指盛有尸体的棺材。4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612年4 月21日的日全食。5 鼓:击鼓。用牲于社:杀牲祭社(土地神)。6单伯:周卿士,上年为鲁叔姬求情被齐扣留。7戊申:九日。8秋: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S.85)补。9扈: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10 子叔姬:鲁女,齐昭公太子公子舍之母,舍被杀,子叔姬亦被齐人拘捕,事见上年《传》。11 郛(fú):郭。

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晋1,为单伯与子叔姬故也。

1 “季文子”二句:单伯、子叔姬被齐人拘捕,季文子(季孙行父)如晋,请晋人出面调停。

三月,宋华耦来盟1,其官皆从之。书曰“宋司马华孙2”,贵之也。

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3,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4,其敢辱君5?请承命于亚旅6。”鲁人以为敏7

1 “宋华耦”二句:华耦出盟鲁国,当行之官皆备。2 “书曰”二句:贵华孙能从古典,故《春秋》书其官,而不称其名。3 “君之”二句:华耦为华督之曾孙。桓公二年,华督弑其君殇公。华耦以罪人子孙自视,不敢当鲁君之宴。策:简策。4 承其祀:为其后嗣。5 其:岂。6 亚旅:上大夫。7 鲁人:鲁国之人。

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1,以修王命,古之制也。

1 “诸侯”三句:十一年,曹伯来朝,今又来朝,合于古制。

齐人或为孟氏谋1,曰:“鲁,尔亲也。饰棺置诸堂阜2,鲁必取之。”从之。卞人以告3。惠叔犹毁以为请4,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5。齐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6,且国故也7。葬视共仲8

声己不视9,帷堂而哭10。襄仲欲勿哭11。惠伯曰12:“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13。史佚有言曰14:‘兄弟致美15。’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16,情虽不同,毋绝其爱,亲之道也。子无失道,何怨于人?”襄仲说。帅兄弟以哭之。

他年17,其二子来18,孟献子爱之19,闻于国。或谮之曰20:“将杀子。”献子以告季文子。二子曰:“夫子以爱我闻21,我以将杀子闻,不亦远于礼乎?远礼不如死。”一人门于句鼆22,一人门于戾丘,皆死。

1 孟氏:穆伯(公孙敖)之家人。庆父为庶长子,其后人为孟孙氏,故称“孟氏”。2 “饰棺”句:饰棺不殡,示无所归。堂阜:齐、鲁边境之邑,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3 卞人:卞邑大夫。卞:鲁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4 惠叔:名难,公孙敖次子。毁:居丧哀伤过度以致羸弱毁形。5 殡:停柩待葬。6 为孟氏:因孟氏世为鲁卿,而公孙敖为其祖。7 国故:孟氏为鲁国公族。8葬视共仲:比照葬共仲之礼。谓皆因罪而降低丧葬规格。视:比。共仲:庆父,公孙敖之父。9 声己:公孙敖次妃,惠叔之母。不视:不视其柩。10 帷堂:丧礼,尸未设饰,以布帷围之。《礼记·杂记》云:“朝夕哭,不帷。”声己怨公孙敖从莒女,故帷堂而哭。11 “襄仲”句:襄仲怨公孙敖娶其妻。

12 惠伯:叔彭生。13 善终:妥善处理其丧事。14 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名佚。15 致:尽,极。16 “救乏”句:救其困乏,贺其福祥,吊其灾祸,祭之则敬,临其丧而哀。17 他年:指此后若干年。18 二子:公孙敖在齐所生的两个儿子。19 孟献子:仲孙蔑,公孙敖的长孙,文伯之子。20 谮:谗毁。21 夫子:指孟献子。22 门:攻打或防守城门,此指防守城门。句鼆(mǐng):与下文“戾丘”俱为鲁邑,当在今山东曲阜市。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1。鼓、用牲于社,非礼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2,伐鼓于社3;诸侯用币于社4,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5,示有等威6,古之道也。

1 “日有”三句:天子遭遇日食,方可击鼓、用牲于社,鲁为诸侯,行此事不合于礼。2 不举:不享用盛馔。举:杀牲之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注:“杀牲盛馔曰举。”3 伐鼓:击鼓。4 “诸侯”二句:谓诸侯只能用币于社,击鼓于朝。币:指玉帛等。5 “以昭”句:天子不举,诸侯用币,所以事神;尊卑异制,所以顺民。训:顺。6 等威:礼仪细节之等差。威:威仪。

齐人许单伯请而赦之1,使来致命。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

1 “齐人”四句:单伯乃周卿士,为鲁请子叔姬于齐,齐人执之。今来致赦叔姬之命,故《春秋》书其至以贵之。

新城之盟1,蔡人不与2。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 [君] 弱3,不可以怠4。”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5。凡胜国6,曰灭之;获大城焉7,曰入之。

1 新城之盟:上年陈、郑、宋会盟于新城,表示服从晋国。2 不与:不参加会盟。3 君:原本无此字,据敦煌写本(S.85)及杨伯峻说补。弱:年幼。4 怠:懈怠。5 以:为。城下之盟: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和约。6 胜国:指灭其国家,占有其土地。7 “获大城”二句:得大都而不有其地。

秋,齐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于晋。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陈侯] 、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1,寻新城之盟2,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于是有齐难3,是以公不会。书曰“诸侯盟于扈4”,无能为故也5。凡诸侯会,公不与6,不书,讳君恶也。与而不书,后也7

1 陈侯:原本无此二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S. 85)补。2 寻:温,重申。3 齐难:即下文所言齐侵鲁西鄙。4 “书曰”句:《春秋》谓略书“诸侯”而不具列其名氏。5 无能为:无所作为。6 “公不与”三句:谓无国难,而不与会,则为君恶,讳而不书。7 后:后期。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1

1 王故:因周匡王有命。

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不能也1。遂伐曹,入其郛2,讨其来朝也。

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己则无礼3,而讨于有礼者曰:‘女何故行礼4!’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己则反天5,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诗》曰6:‘胡不相畏7,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在《周颂》曰8:‘畏天之威9,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10,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11。”

1 谓:以为,认为。不能:无能为。谓不能讨己。2 郛(fú):郭。3 则:语助词,无义。无礼:谓执王使而伐无罪。4 “女何”句:此为揣度齐侯的想法。女:汝,你。5 反天:违礼。6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雨无正》。7 “胡不”二句:谓人不相畏,因不畏于天。8 《周颂》:引文出自《诗·周颂·我将》。9 “畏天”二句:畏惧天威,于是保其福禄。10 以乱取国:指杀舍而自立。11 弗能在:谓不得善终。《尔雅·释诂下》:“求、酋、在、卒、就,终也。”

十有六年春1,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2,齐侯弗及盟3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4

六月戊辰5,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6

秋八月辛未7,夫人姜氏薨8

毁泉台9

楚人、秦人、巴人灭庸10

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1 十有六年:公元前611年。2 阳谷:齐地,在今山东阳谷县北三十里。3 及:与。4 视朔:天子、诸侯每月朔(初一)日祭告于庙,然后听政。告庙称告朔,听政称视朔。视朔亦称“听朔”。5 戊辰:五日。6 郪(xī)丘:齐地,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附近。7 辛未:九日。8 夫人姜氏:声姜,僖公夫人,文公之母,齐女。9 泉台:即郎台。庄公三十一年《经》:“筑台于郎。”郎在今山东曲阜市南郊。10 巴: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庸:国名,今湖北竹山县东四十里有上庸故城,即其地。庸此后为楚属国。

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1。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谷2。请盟,齐侯不肯,曰:“请俟君间3。”

1 及:与。平:和解。2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3 间(jiàn):病痊愈或好转。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1,疾也。

1 “公四”二句:言因病而不能视朔。

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1,故盟于郪丘。

1 襄仲:公子遂,鲁卿。

有蛇自泉宫出1,入于国2,如先君之数3

秋八月辛未,声姜薨,毁泉台4

1 泉宫:在鲁南郊郎邑。2 国:国都。即曲阜。3 如先君之数:谓共有十七条蛇。鲁自伯禽至僖公凡十七君。4 泉台:泉宫之台。鲁人以为声姜薨与蛇出泉台有关,故毁泉台。

楚大饥,戎伐其西南1,至于阜山2,师于大林3。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4,以侵訾枝5。庸人帅群蛮以叛楚6。麇人帅百濮聚于选7,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8

楚人谋徙于阪高9。蒍贾曰10:“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11,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12?”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

自庐以往13,振廪同食。次于句澨14。使庐戢(黎)[梨] 侵庸15,及庸方城16。庸人逐之,囚子扬窗17。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18,且起王卒,合而后进。”师叔曰19:“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20。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21。”又与之遇,七遇皆北22,唯裨、儵、鱼人实逐之23

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驲24,会师于临品25,分为二队26,子越自石溪27,子贝自仞以伐庸28。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29,遂灭庸。

1 戎:指居于楚西面山中的少数民族部落。2 阜山:楚邑,在今湖北房县南一百五十里。3 大林:楚邑,在今湖北荆门市西北。4 阳丘:楚邑。未详何处。5 訾(zī)枝:楚邑,在今湖北枝江市。6 群蛮:指散处楚国西南(在今湖南沅陵、芷江一带)的少数民族。7 麇(jūn):国名,在今湖北郧县西。百濮:濮是江、汉以南的少数民族,部落非一,总名百濮。选:楚地,在今湖北枝江市北。8申:地名,在今河南南阳市。息:地名,在今河南息县。申、息两县在楚国北面,害怕中原诸侯乘机进犯,故不敢开启北门。9 阪高:楚之险地。10 蒍(wěi)贾:孙叔敖之父。11 离居:散居。12 谁:何。13 “自庐”二句:楚师伐庸,始发时尚自带粮食,至庐之后,则散发仓廪之粮,与受赈济之民同食。庐:楚邑,在今湖北南漳县东。振:发。14 句澨(gōu shì):楚西部边境,在今湖北郧县东南。15 庐戢梨:庐邑大夫,名戢梨。参见文公十四年《传》。16 庸方城:庸之方城。山名,在今四川竹山县东四十五里,山上平坦,四面险固,山南有城,周围十余里。17 子扬窗:戢梨之属官,名窗,字子扬。18 复大师:回到句澨大军所在之处。19 师叔:潘尪,楚大夫。20 又:再。21 蚡(fén)冒:楚武王父。陉隰(xíng xí):指散居在今湖北江陵县、当阳市以东山溪之地的族群。22 北:败走。23 裨、儵(chóu)、鱼:庸之三邑,裨、儵,地未详,鱼在今四川奉节县东。24 驲(rì):传车。25 临品:地名,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26 二队:二路。队:道。27 子越:斗椒之字。石溪:与下文“仞”皆地名,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28 子贝:楚大夫。29 楚子:指楚庄王。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1。宋饥,竭其粟而贷之2。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3,时加羞珍异4。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5。国之材人6,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7,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艳8,襄夫人欲通之9,而不可,(夫人)[乃] 助之施10。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11

于是华元为右师12,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13,鳞(鱹)[矔] 为司徒14,荡意诸为司城15,公子朝为司寇。初,司城荡卒16,公孙寿辞司城17,请使意诸为之18。既而告人曰:“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19。弃官,则族无所庇。子,身之贰也20,姑纾死焉21。虽亡子,犹不亡族。”

22,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23。公知之,尽以宝行。荡意诸曰:“盍适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24,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尽以其宝赐左右以使行25

夫人使谓司城去公,对曰:“臣之而逃其难,若后君何26?”

冬十一月甲寅27,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28。荡意诸死之。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29”,君无道也。

文公即位30,使母弟须为司城。华耦卒,而使荡虺为司马3 1

1 公子鲍:昭公庶弟。2 贷:施。3 馈诒(yí):馈、诒义同,皆馈赠之意。4 羞:进献。珍异:珍奇美食。5 数:屡。六卿:宋以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为六卿。6 材人:有贤才者。7 桓:宋桓公,鲍之曾祖。8 艳:高大。《说文》:“艳,好而长也。”9襄夫人:宋襄公夫人,公子鲍嫡祖母。10 乃:原本作“夫人”,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S. 85)改。11 因:依,依靠。12 华元:华督曾孙。13 华耦:华元之兄。14 鳞矔(guàn):襄公庶弟公鳞之子。矔原本作“鱹”,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S.85)改。15 荡意诸:公子荡之孙。16 司城荡卒:当在文公七年、八年之间。17 “公孙寿”句:公孙寿为公子荡之子。父死,子当嗣立。18 意诸:公孙寿之孙。19 及:及于祸。20身:我。贰:副贰。21 姑:且。纾:缓。22 既:既而,不久。23 孟诸:宋国水泽名,在河南商丘市东北,今已湮。24 不能:不相得。能:善。君祖母:诸侯祖父之嫡妻,非指亲祖母。25 以:而。26 若后君何:言无以事后君。27 甲寅:二十三日。28 夫人王姬:宋襄夫人为周襄王姊。帅甸:即甸师,掌郊甸之事。29 “书曰”二句:谓《春秋》书宋君之名,而称“宋人”杀之,表明国君无道。30 文公:即公子鲍。31 荡虺:荡意诸弟。

十有七年春1,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夏四月癸亥2,葬我小君声姜3

齐侯伐我西鄙4

六月癸未5,公及齐侯盟于谷6

诸侯会于扈7

秋,公至自谷。

冬,公子遂如齐。

1 十有七年:公元前610年。2癸亥:五日。3声姜:僖公夫人,文公之母。4西鄙:《传》作“北鄙”。5 癸未:二十六日。6谷: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7 扈: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

十七年春,晋荀林父、卫孔达、陈公孙宁、郑石楚伐宋。讨曰:“何故弑君!”犹立文公而还1。卿不书2,失其所也3

1 “犹立”句:据宣公元年《传》,晋取宋赂而立文公。2卿不书:谓《春秋》不书诸国将帅姓名而略称“人”。按常例,卿当书名。3失其所:指偏离正确立场。诸侯本以文公弑君而讨之,今反立之,故曰“失其所”。所:处所。

夏四月癸亥,葬声姜。有齐难1,是以缓2

1 齐难:指齐侵鲁。2 缓:声姜薨于上年八月,至此已历九月,超过五月之期,故曰缓。

齐侯伐我北鄙。襄仲请盟。六月,盟于谷1

1 盟于谷:鲁君与齐侯盟于谷,《传》蒙经文省略与盟之人。

晋侯蒐于黄父1,遂复合诸侯于扈2,平宋也3。公不与会,齐难故也。书曰“诸侯”,无功也。

1 黄父:又名“黑壤”,晋地,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2 诸侯:指十五年《传》所载诸侯。3 平:和解。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1,以为贰于楚也2。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3,以告赵宣子4,曰:“寡君即位三年5,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6。敝邑以侯宣多之难7,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8,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9。十二年六月10,归生佐寡君之嫡夷11,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12,寡君又朝,以蒇陈事13。十五年五月14,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15,烛之武往,朝夷也16。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17,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18,何以不免?在位之中19,一朝于襄20,而再见于君21。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22,虽我小国23,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24。’敝邑有亡25,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26,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27。’小国之事大国也,德28,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29,急何能择?命之罔极30,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31,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六月壬申32,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33,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34。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35,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36,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37,赵穿、公婿池为质焉38

1 于是:在此时,即诸侯会盟之时。郑伯:郑穆公,名兰,郑文公子。2 贰于楚:贰属于楚,既表示服从晋国,同时又从属于楚国。3 子家:公子归生,郑执政大夫。执讯:通讯问之官。4 赵宣子:赵盾,晋正卿。5 “寡君”句:郑穆公于僖公三十三年即位,至鲁文公二年,在位三年。6 行:往。指前往朝晋。7 侯宣多之难:侯宣多立穆公后,恃宠专权。8 克减:灭,消灭。《尔雅·释诂》:“戡、刘、杀,克也。”减:通“咸”,灭绝。9 朝于执事:即朝于晋君。谦让不敢斥言晋侯,故称执事。10 十二年:郑穆公之十二年,当鲁文公十一年,晋灵公五年。11 嫡夷:穆公嫡子名夷,夷即后来之灵公。12 十四年:郑穆公十四年。当鲁文公十三年,晋灵公七年。13 以蒇(chǎn)陈事:完成使陈国服从晋国之事。蒇:成。14 十五年:郑穆公十五年。当鲁文公十四年,晋灵公八年。15 往年:去年。即鲁文公十六年,晋灵公十年。16朝夷:使夷往朝。17 密迩:靠近。18虽:若。19在位之中:郑穆公即位以来。20 一朝于襄:一次朝见晋襄公(穆公三年)。21 再见于君:两次朝见晋灵公(穆公十四年、十七年)。22 孤之二三臣:指郑之大臣。归生自指及烛之武等。相及于绛:谓不绝于路。绛:晋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23 “虽我”二句:像郑国这样的小国,尊礼晋国,已臻极致。虽:若。则:其。24 逞:满,满足。25 “敝邑”二句:谓晋若再加苛求,郑纵使亡国,事晋之礼无以复加。有:虽。26 “畏首”二句:首尾皆畏,则不畏者少。谓没完没了,常怀畏惧之心。其:且。几:几何,多少。27 “鹿死”句:鹿临死鸣叫,顾不上声音是否好听。28 德,则其人也:谓大国有德,则小国乃是人。其:为,是。29 铤而走险:急不择路,涉险而行。铤:疾走貌。30 “命之”二句:谓晋之求欲无穷,郑已知将亡。罔极:无止境。极:止,已。31悉:尽。敝赋:郑之军备。赋:军赋。待于鯈(chóu):谓以兵拒晋。鯈:晋、郑边境之地。32文公二年:郑文公二年。当鲁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十五年。33四年二月:郑文公四年。当鲁庄公二十五年,齐桓公十七年。34 成:平,和解。此二句谓郑文公时从属齐桓公,同时亦顺从楚国,桓公并未怪罪。35 强令:强力胁迫之命。36 大国:指晋国。37 巩朔:晋犬夫。行成:求和。38 赵穿:晋卿。公婿池:晋侯之婿,名池。为质焉:到郑国充当人质。秋,周甘歜败戎于邥垂1,乘其饮酒也。

1 甘歜(chù):周大夫。邥(shěn)垂: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南。

冬十月,郑大子夷、石楚为质于晋1

1 石楚:郑大夫。

襄仲如齐,拜谷之盟。复曰1:“臣闻齐人将食鲁之麦2。以臣观之,将不能3。齐君之语偷4。臧文仲有言曰5:‘民主偷6,必死。’”

1 复:回报鲁君。2 将食鲁之麦:谓将伐鲁。3 将:殆。4 偷:苟且。5 臧文仲:臧孙辰,鲁大夫。文仲是谥号。6 民主:百姓之主。

十有八年春1,王二月丁丑2,公薨于台下3

秦伯罃卒。

夏五月戊戌4,齐人弑其君商人。

六月癸酉5,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6

冬十月,子卒7

夫人姜氏归于齐。

季孙行父如齐。

莒弑其君庶其。

1 十有八年:公元前609年。2 丁丑:二十三日。3 台下:言非路寝(诸侯正寝)。4 戊戌:十六日。5 癸酉:二十一日。6 “公子遂”句:二卿适齐,各有使命。7 子:文公太子,名恶。僖公九年《传》云:“凡在丧,公侯称子。”

十八年春,齐侯戒师期1,而有疾。医曰:“不及秋,将死。”公闻之2,卜,曰:“尚无及期3。”惠伯令龟4,卜楚丘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5。令龟有咎6。”二月丁丑,公薨。

1 戒师期:宣布有关出师日期之命令。2 公:指鲁君。3 尚:希冀之辞。4 惠伯:名彭,叔牙之子。令龟:以卜事告龟。5 不闻:谓听不到齐君死这件事,即先齐君而死。6 令龟有咎:令龟者(惠伯)亦有凶咎。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歜之父争田1,弗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2,而使歜仆3。纳阎职之妻,而使职骖乘4

夏五月,公游于申池5。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职6,职怒。歜曰:“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7!”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8?”乃谋弑懿公,纳诸竹中9。归,舍爵而行10。齐人立公子元11

1 邴歜(bǐng chù):人名。2 掘而刖之:掘出其尸,断其足。3 仆:御,驾车。4 骖乘:亦称“参乘”、“陪乘”。在车之右,任保卫之职。如果是戎车,则称车右,其余则称骖乘。5 申池:齐西门(申门)外之池,在今山东临淄镇西。6 扑:通“朴”。笞击之具。抶(chì):笞,击打。7 庸何伤:何伤,庸、何义同。8 与:比。能:以,以为。病:辱,耻,以为耻辱。9 竹中:竹林之中。10 舍爵而行:告庙饮酒之后乃出奔,言齐人恶懿公,二人无所畏惧。舍爵:放置酒杯。11 公子元:齐桓公子,懿公之兄。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庄叔如齐1,惠公立故2,且拜葬也。

1 襄仲:公子遂。庄叔:叔孙得臣。2 “惠公”二句:襄仲贺惠公立,庄叔谢齐来会葬。

文公二妃敬嬴1,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2。仲见于齐侯而请之3。齐侯新立4,而欲亲鲁,许之。

冬十月,仲杀恶及视5,而立宣公。书曰“子卒6”,讳之也。

仲以君命召惠伯7。其宰公冉务人止之8,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务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听?”弗听。乃入,杀而埋之马矢之中9。公冉务人奉其帑以奔蔡10,既而复叔仲氏11

1 二妃:次妃。《史记·鲁周公世家》:“文公有二妃:长妃齐女为哀姜,生子恶及视;次妃敬嬴,嬖爱,生子俀。”疑此处传文有脱误。2 叔仲:惠伯,名彭,也即叔彭生。3 仲:指襄仲。4 “齐侯”三句:宣公非嫡长子,齐立之,则必亲齐。5 恶:太子。视:太子母弟。6 “书曰”二句:《春秋》不书“弑”或“杀”,而书“卒”,为鲁讳大恶。7 君命:指太子恶之命。8 宰:卿大夫家臣之长。公冉务人:姓公冉,名务人。9 马矢:马粪。10 帑(nú):妻子。11 复叔仲氏:复立其子叔仲氏。

夫人姜氏归于齐1,大归也2。将行3,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適立庶4!”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5

1 夫人姜氏:出姜,恶、视之母。2 大归:往而不返,有别于归宁,故曰大归。3 将:当。4 適:同“嫡”。5 哀姜:时人哀之,因谓之哀姜。“哀”非谥号。

莒纪公(子)生大子仆1,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又多行无礼于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2,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公命与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诸竟3,曰:“今日必达4”公问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对曰5:“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6,行父奉以周旋7,弗敢失队8。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9。’先君周公制《周礼》10,曰:‘则以观德11,德以处事12,事以度功13,功以食民14。’作《誓命》15,曰:‘毁则为贼16,掩贼为藏17,窃贿为盗18,盗器为奸19。主藏之名20,赖奸之用21,为大凶德22,有常无赦23,在《九刑》不忘24。’行父还观莒仆25,莫可则也26。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夫莒仆,则其孝、敬27,则弑君父矣;则其忠、信,则窃宝玉矣。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28。保而利之29,则主藏也。以训则昏30,民无则焉31。不度于善32,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33: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34,齐、圣、广、渊、明、允、笃、诚35,天下之民谓之‘八恺36’。高辛氏有才子八人37: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38,忠、肃、共、懿、宣、慈、惠、和39,天下之民谓之‘八元40’。此十六族也41,世济其美42,不陨其名43,以至于尧,尧不能举44。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45,以揆百事46,莫不时序47,地平天成48。举八元49,使布五教于四方50,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51。昔帝鸿氏有不才子52,掩义隐贼53,好行凶德54,丑类恶物55,顽嚚不友56,是与比周57,天下之民谓之‘浑敦58’。少皞氏有不才子59,毁信废忠60,崇饰恶言61,靖谮庸回62,服谗蒐慝63,以诬盛德64,天下之民谓之‘穷奇65’。颛顼[氏] 有不才子66,不可教训,不知话言67,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68,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69’。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70,贪于饮食,冒于货贿71,侵欲崇侈72,不可盈厌73,聚敛积实74,不知纪极75,不分孤寡76,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77,谓之‘饕餮78’。舜臣尧,宾于四门79,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80,投诸四裔81,以御螭魅82。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83,去四凶也。故《虞书》数舜之功84,曰‘慎徽五典85,五典克从86’,无违教也。曰‘纳于百揆87,百揆时序’,无废事也。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88’,无凶人也。舜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89。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90,去一凶矣91。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几免于戾乎92!”

1 莒纪公:名庶其。原本“公”下有“子”字,据阮元《校勘记》删。2因:依,凭借。3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出诸竟:逐出鲁境。4 今日必达:《国语·鲁语上》作“今日必通”。达、通皆训出,谓逐出鲁境。5 大史克:鲁太史。6 臧文仲:臧孙辰谥文仲。7周旋:应对。8失队:失。谓背离。失、队同义。队,同“坠”。9 鹰鹯(zhān):鹰、鹯都是猛禽。10 周公:姬旦。《周礼》:今之《周礼》,盖与当时已不全同。11 则:法。12 处:处理,处置。13 度:量,衡量。14 食:养。15 《誓命》:周公所作文章名,今已不存。16 毁则为贼:毁坏法度,是为贼。17 掩:藏匿。藏:通“臧”。窝主。18 贿:财货。19 器:国之宝器。奸:盗。《广雅·释诂》:“奸、宄、窃,盗也。”20 主藏之名:蒙藏贼之名。主:守。21 赖:利。用:器用。22 凶德:恶德,恶行,与下“吉德”相反。23有常:有常刑。24 《九刑》:刑书名。《誓命》以下,皆《九刑》之文,其书今已亡佚。不忘:不失。忘:失。25 还(xuán)观:观察。还:观。26 则:仿效,效法。27 则其孝、敬:谓以孝敬标准衡量其人。28 奸兆:偷盗之物。兆:通“佻”。偷。29 保而利之:保其人而利其器。30 以训则昏:以此训导百姓,则百姓迷惑。31 则:法则,标准。32 度:在。33 高阳氏: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是其号。才子:贤能之后裔。子并非专指儿子。34 “苍舒”句:此八人即垂、益、禹、皋陶之属。庭坚:高阳氏之子。35 齐:中。谓举措合度。圣:通。通达庶事。广:宽,度量宽弘。渊:深。思虑深远。明:达。洞见幽微。允:信,恪守信用。笃:厚。待人厚道。诚:纯正诚实。36 八恺:八位和善之人。恺:和。37 高辛氏:帝喾,黄帝之曾孙,高辛是其号。八人:亦指其后裔。38 “伯奋”句:此八人即稷、契、朱虎、熊罴之属。39 忠:忠诚。谓尽心奉上。肃:敬,临事勤勉。共:恭,持身恭谨。懿:美,品行美好。宣:宽。慈:宅心慈爱。惠:仁爱,好善乐施。和:和平,与人无争。40 八元:八位善人。元:善。41 十六族:十六人皆有大功,得赐氏族,故称族。42 世济其美:后嗣继承前世,而成其美德。43 不陨其名:不失前世之美名。陨:坠,失。44 举:任用。45 后土:地官。禹作司空,平水土,即主地之官。46 揆:度,筹划。47 时序:承顺,顺从。48 地平天成:天地和谐。平、成同义,都是“和”的意思。49 举八元:契在八元之中。50 五教:即下文所言五事。51 内平外成:内外就家庭而言。52 帝鸿氏:黄帝。53 掩义隐贼:谓掩藏邪恶,掩隐皆“藏”义。义:通“俄”,邪。54 凶德:恶德,即恶行。《史记·五帝本纪》作“凶慝”,义同。55 丑类恶物:与恶人相亲近。丑类:同类,丑、类义同。物:人。56 顽嚚(yín):谓邪恶奸诈之人,心不则德义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不友:对兄弟不友爱之人。57 是:指代浑敦。比周:亲近。58 浑敦:恶兽名。因以为凶人之号。此指欢兜。59 少皞氏:“皞”亦作“昊”,又号金天氏,黄帝子,名挚,字青阳。60 毁:舍,弃。与“废”同义。61 崇饰:修饰,崇、饰义同。62 靖谮庸回:安习谗佞,信用奸邪。靖:安。谮:进谗言之人。庸:用。回:邪。63 服谗蒐慝(tè):谓任用、聚集奸邪之人。服:用。谗:与“慝”同义,指奸邪之人。蒐:聚。64 诬:污蔑。盛德:盛德之人。65 穷奇:恶兽名。因以为凶人之号。此指共工。66 颛顼氏:原本无“氏”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67 话言:善言。话:善。《说文》:“话,会合善言也。”68 傲很:轻蔑不从。傲:通“嫯”。轻。很:不听从。69 梼杌(táo wù):恶兽名,因以为凶人之号。70 缙(jìn)云氏:姜姓。黄帝时以云名官,夏官为缙云,后世因以为氏。缙:赤色。71 冒:贪。货贿:财货。货、贿义同。72 侵欲:纵欲。崇侈:崇尚奢侈。73 盈厌:满足。盈、厌义同。74 聚敛积实:积聚财物。积实:指所聚之财货。75 纪极:限度。纪、极义同。76 分:分施钱财。77 比三凶:非帝之子,故分别言之,比于三凶。78 饕餮(tāo tiè):恶兽名。因以为凶人之号。79 宾:通“摈”。引导宾客之人。此用作动词。80 流:放逐。81 投:弃。诸:于。四裔:四方边远之地。裔:边。82 御:当。螭魅(chī mèi):传说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螭:同“魑”。83 十六相:指八元、八恺十六位贤人。相:辅佐之人。84 《虞书》:引文见今《尚书·舜典》。85 慎徽五典:谓协调各种伦常关系。慎:顺。徽:和。五典:即五常、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史记·五帝本纪》云:“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86 克从:百姓能遵从。87 纳:入。百揆:百事。88 穆穆:庄敬的样子。

89 大功二十:谓举十六相而去四凶。90 吉人:善人。91 凶:恶人。92 庶几(jī):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之辞。戾:罪。

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1,将奉司城须以作乱2。十二月,宋公杀母弟须及昭公子,使戴、庄、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3。遂出武、穆之族4。使公孙师为司城5。公子朝卒,使乐吕为司寇6,以靖国人7

1 武氏之族:宋武公之族人。道:从。文公弑昭公,故武氏之族欲因其子以作乱。2 司城须:文公同母弟,任司城之职,名须。3戴、庄、桓之族:皇、乐、华三氏为戴族,仲氏为庄族,向、鱼、荡、鳞四氏为桓族。司马子伯:华耦,宋司马,字子伯,其时已死。4 “遂出”句:穆族党于武氏,故并逐之。5 公孙师:宋庄公之子。6 乐吕:宋戴公曾孙。7 靖: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