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左传新注:公败邾师,帅师败莒师,获莒

春秋左传新注:公败邾师,帅师败莒师,获莒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10。九月,公败邾师于偃11。冬十月壬午12,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13,获莒(拏)[挐]14。1 僖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之兄,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在位。庄公之弟,僖公之叔父。1 “不称”二句:僖公因乱出奔,即位之礼有缺,故《春秋》不书其即位。2 公出、复入:闵公二年八月,庆父使人杀闵公,公子申(僖公)出奔于邾。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3。虢公败戎于桑田1。

春秋左传新注:公败邾师,帅师败莒师,获莒

元年春2,王正月。

齐师、宋师、曹(伯)[师] 次于聂北3,救邢4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5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秋七月戊辰6,夫人姜氏薨于夷7。齐人以归8

楚人伐郑9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10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11

冬十月壬午12,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13,获莒(拏)[挐]14

十有二月丁巳15,夫人氏之丧至自齐16

1 僖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之兄,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在位。《谥法》:“小心畏忌曰僖。”2 元年:公元前659年。3 曹师:原文作“曹伯”,据阮元《校勘记》改。聂北:邢地。4 救邢:狄侵邢,故齐率诸侯救之。5 “邢迁”句:邢迁如归,故《传》不称齐桓公迁之。夷仪:地名,在今山东聊城市西。6 戊辰:二十七日。7 “夫人”句:夫人姜氏,齐桓公之妹,有淫行,为桓公所杀。《春秋》内讳杀,故称薨。夷:齐地。8 以归:以姜氏之尸归于鲁。9 楚:前此称“荆”,至此始改国号为楚。10 柽(chēng):宋邑,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11 偃:邾地,在今山东费县南。12 壬午:十三日。13 公子友:季友。庄公之弟,僖公之叔父。郦:鲁地。14 获:俘获或杀死敌人。挐:原本作“拏”,据阮元《校勘记》改。15 丁巳:十八日。16 夫人氏:指庄公夫人哀姜。丧:死者的遗体。

元年春,不称即位1,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2,讳之也。讳国恶3,礼也。

1 “不称”二句:僖公因乱出奔,即位之礼有缺,故《春秋》不书其即位。2 公出、复入:闵公二年八月,庆父使人杀闵公,公子申(僖公)出奔于邾。九月,庆父出奔莒,僖公回国即位。3 国恶:本国羞耻之事。恶:耻。

诸侯救邢1。邢人溃,出奔师2。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3,师无私焉4

1 诸侯:齐桓公、宋桓公、曹昭公亲与其事,故称诸侯。2 师:指齐、宋、曹诸国次于聂北之师。3 具:具备。4 师无私焉:言诸侯之师于邢之器物财货无所私取。

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1,救患、分灾2、讨罪,礼也。

1 侯伯:诸侯之长。2 分灾:分担灾害。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1。盟于荦2,谋救郑也。

1 即:就。指亲近。2 荦:即经文之“柽”。其地当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1

1 虚丘:邾地。戍:指驻守边疆的军队。

冬,莒人来求赂1。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挐。非卿也2,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3

1 赂:财货。闵公二年,鲁曾以赂求共仲,今又来求赂,实为贪得无厌。2 “非卿”二句:挐为莒子之弟,非卿,本不当书名,《春秋》为嘉奖季友的功劳,特笔书之。3 汶阳之田:汶水北岸之田。水之北、山之南为阳。费(bì):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

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君子以齐人[之] 杀哀姜也为已甚矣1,女子2,从人者也。

1 之:原本无“之”字,据阮元《校勘记》、王叔岷说补。已甚:太甚,过分。2 “女子”二句:女子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在夫家有罪,非父母家所宜讨。

二年春1,王正月,城楚丘2

夏五月辛巳3,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4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5

冬十月,不雨。

楚人侵郑。

1 二年:公元前658年。2 楚丘:卫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元年城夷仪,《经》书“城邢”,因邢已迁于夷仪;而此时卫尚庐于曹而未迁,故《经》书“城楚丘”。3 辛巳:十四日。4 下阳:虢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5 江:国名,嬴姓,故城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黄: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贯:宋地,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南。

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1。不书所会2,后也。

1 封卫:封本指帝王把土地分给诸侯,建立国家。闵公二年,卫为狄所灭,国君战死,今诸侯重建其国,故云封。2 “不书”二句:谓经文不书参与城楚丘的国君,因鲁后至。元年经云“齐师、宋师、曹师城邢”,可参看。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2:“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3。”公曰:“宫之奇存焉4。”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5。且少长于君6,君昵之7,虽谏8,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9,入自颠軨10,伐鄍三门11。冀之既病12,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13,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14。”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15。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16,贿故也。

1 荀息:晋大夫,即荀叔。名黯,字息。屈:北屈,在今山西吉县。其地产良马。乘:四马曰乘。垂棘:地名,在今山西潞城市北。假道:借路。晋伐虢需途经虞国(虞在晋之南,虢又在虞之南),故借道。虞:国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虢:国名,又名北虢。周文王封其弟仲于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附近),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北虢是虢仲子孙迁徙之地,在今山西平陆县。2 公:指晋献公。3 外府:相对于内府(晋之府库)而言。4 宫之奇:虞大夫。5 懦:软弱,怯懦。强谏:力谏。6 少长于君:少时为虞公收养。长:养。7 昵:亲近。8 “虽谏”二句:谓虢公对宫之奇亲而狎之,必轻其言。9 冀:国名,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不久即为晋所灭,以为郤氏食邑。不道:无道。10 颠軨(líng):地名,即今之虞坂,在山西平陆县东北。11 鄍(míng):虞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三门:三处城门。12 “冀之”二句:言虞报复冀之侵伐,使之病困。唯:以,因。13 保于逆旅:以客舍为依托以自守。保:守。14 请罪于虢:向虞国问罪。请:问。15 遂起师:起虞师。16 “先书”二句:谓《春秋》恶虞贪晋贿赂而伐虢,故列虞师于晋师之前。

秋,盟于贯,服江、黄也1

1 服江、黄:江、黄本从楚,至此始服齐。

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1

1 寺人貂:宫廷内侍,名貂。漏师:泄漏军事秘密。多鱼:地名。未详何处。

虢公败戎于桑田1。晋卜偃曰2:“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3,而益其疾也。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4。不可以五稔5。”

1 桑田:虢地,今河南灵宝市有稠桑驿,即其地。2 卜偃:郭偃。晋大夫,掌占卜。3 “是天”二句:谓虢取胜,将失戒惧之心而骄纵自恣。鉴:镜子。引申为可供借鉴的事物。疾:害。谓祸患。4 易:轻,轻视。5 以:及。五稔(rěn):五年。稔:谷物成熟。谷物一年一熟,因称年为稔。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1

1 斗章:楚大夫。聃(nán)伯:郑大夫。

三年春1,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徐人取舒2

六月,雨。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3

冬,公子友如齐莅盟4

楚人伐郑。

1 三年:公元前657年。2 徐:国名,嬴姓,故城在今安徽泗县西北五十里。舒:国名,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3 阳谷:齐地,在今山东阳谷县北三十里。4 莅盟:参加会盟。莅:临。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1,不曰旱,不为灾也。

1 “自十月”三句:谓自僖公二年十月至三年五月,一直没有下雨。周之六月,当夏之四月,前此不雨,对庄稼播种影响不大,故不为灾。

秋,会于阳谷1,谋伐楚也2

1 “会于”句: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传》蒙经文省略主语。2 谋伐楚:因上年楚侵郑之故。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1。冬,公子友如齐莅盟2

1 寻盟:重申前盟或旧约。阳谷之会,鲁公未往,齐侯派人来告知相关内容,希望得到鲁国的承认。寻:温,重申。2 公子友:季友,僖公之叔父。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1。孔叔不可2,曰:“齐方勤我3,弃德不祥4。”

1 郑伯:郑文公。成:媾和。2孔叔:郑大夫。3 勤:劳。指为郑事奔忙。4 不祥:不善。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1,荡公2。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之绝] 也3。蔡人嫁之4

1 蔡姬:齐桓公夫人,蔡穆侯之妹。囿:苑。古代养禽兽的园林,园中有池,故可行舟。2 荡:摇,指使船摇晃。3 未之绝:原文作“未绝之”,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4 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四年春1,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2,遂伐楚,次于陉3

夏,许男新臣卒4

楚屈完来盟于师5,盟于召陵6

齐人执陈辕涛涂7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8

八月,公至自伐楚9

葬许穆公。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10

1 四年:公元前656年。2 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县一带。溃:崩溃,瓦解。民逃其上曰溃。3 陉(xíng):楚地,在今河南偃城县东。4 “许男”句:据经文,知许男卒于师。5 屈完:楚大夫。6 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偃城县东。7 辕涛涂:陈大夫。8 “及江人”句:主语应为齐人,蒙上文而省。9 “公至”句:告于庙,故《春秋》载其事。10 公孙兹:叔孙戴伯。叔牙之子。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3,寡人处南海4,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6,何故?”管仲对曰7:“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8:‘五侯九伯9,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10。’赐我先君履11,东至于海12,西至于河13,南至于穆陵14,北至于无棣15。尔贡包茅不入16,王祭不共17,无以缩酒18,寡人是征19。昭王南征而不复20,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1!”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22。齐侯曰:“岂不穀是为23?先君之好是继24。与不穀同好25,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6,辱收寡君27,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28,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29,汉水以为池30,虽众31,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1 齐侯:指齐桓公。以:有“率领”之意。2 楚子:指楚成王。3 北海:极北之地。海:指荒远之地,不必实指大海。4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谦称。南海:指极南之地。5 唯:虽。风马牛:指牛马到处乱跑。风:放,走逸。6 不虞:不料,没料到。7 管仲:齐大夫,名夷吾,字仲。8 召(shào)康公:召公奭,周成王时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对本国已故君主的称呼。大公:即太公,名尚,齐始祖。姓姜,故称姜尚;氏吕,故又称吕尚。9 “五侯”二句:谓天下所有诸侯,太公都可以征伐。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方伯。太公为王官之长,得以九伐之法征讨邦国。10 夹辅:辅佐。11 履:践踏。指足迹所至之地。12 海:指黄海、渤海。13 河:黄河。齐境不及黄河,此为夸张之辞。14 穆陵:楚地,今湖北麻城市北与河南光山县交界处有穆陵关,当即其地。15 无棣:齐地,在今山东无棣县。16 包茅:包裹成束的菁茅(一种有刺的茅)。据《尚书·禹贡》,菁茅为荆州应进贡之物。入:纳,缴纳。17 不共:谓有缺。共:具,具备。18 缩酒:滤酒。古代以酒灌注束茅之上,以除去渣滓。缩:通“酋”。19 寡人是征:即寡人征是。征:问。20 “昭王”二句:昭王到南方巡守,过汉水,船坏而溺。齐人欲罪楚,故问之。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寡人是问:即寡人问是。21 “君其”句:你还是到水边去问问吧。诸:于。22 乘(shèng):同乘一车。23 岂不穀是为:即岂为不穀。不穀:意为“不善之人”,君主自谦之辞。据《左传》,天子、王子及齐、楚、越之国君均有用此称者。24 “先君”句:此与上句均为宾语前置句。意谓兴师非为己,而欲延续从前之友好关系。25 同好(hào):谓同好恶。26 “君惠”句:谓齐侯加惠,为楚国求福。惠:加惠,施爱于人。徼:求。社稷:土神与谷神。27辱:谦辞,谓这样做使对方蒙受了屈辱。收:收录,接纳。28 绥:安抚。29 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之南,汉水以北,绵延七八百里,合桐柏、大别诸山,统称为方城。30 池:护城河。31 虽众:王念孙认为当作“虽君之众”。

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1:“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2。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3,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4。申侯见,曰:“师老矣5,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扉屦6,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7。执辕涛涂8

1 申侯:郑大夫。2 病:困。师之出入,需供给费用,故病。3 观兵:炫耀兵威。观:示。东夷:指郯、莒、徐诸夷。4 许之:许出东方。5 老:指出师时间已久。6 资粮:粮食。资:粮。屝屦(fèi jù):鞋。扉:草鞋。屦:麻鞋。7 虎牢:地名,又名制,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西。8 执:拘捕。

秋,伐陈,讨不忠也1

1 不忠:指辕涛涂欲使诸侯之师出东道

许穆公卒于师1,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2,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3

1 “许穆公”二句:许为男爵,葬之以侯礼。2 “凡诸侯”二句:诸侯命有三等。《周礼·天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朝会:春见曰朝,时见曰会。诸侯会天子,诸侯相会都可以称朝会。3 于是:因此。以衮敛:敛(装殓)以衮衣。衮:古代天子、上公所穿的礼服。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1。陈成2,归辕涛涂。

1 叔孙戴伯:叔孙兹,叔牙之子,叔孙是氏,戴是谥号。2 成:讲和。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1。卜之2,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3,不如从长。且其繇曰4:‘专之渝5,攘公之羭6。一薰一莸7,十年尚犹有臭8。’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9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10,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11,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12,归胙于公13。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14。公祭之地,地坟15。与犬,犬毙。与小臣16,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17。”大子奔新城18。公杀其傅杜原款19

或谓大子20:“子辞21,君必辩焉22。”大子曰:“君非姬氏23,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24。”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25,人谁纳我?”

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姬遂谮二公子曰26:“皆知之。”重耳奔蒲27,夷吾奔屈28

1 骊姬:骊戎之女。晋献公伐骊戎,获骊姬。2 “卜之”四句:用龟为卜,用蓍为筮。《礼记·曲礼上》云:“卜筮不相袭。”卜不吉,不得更筮;筮不吉,不得更卜。献公卜筮并用,不合于礼。3 筮短龟长:古代大事用卜,小事用筮。立夫人为大事,自当用卜,故云“筮短龟长”。4 繇(zhòu):卦兆的占辞。5 专:专宠。渝:变。6 攘(ráng):除,除去。羭(yú):美。渝、羭古读如由,与莸、臭为韵。这两句说,专宠骊姬将生变,而除公之美。7 薰:香草名,又名蕙草。莸(yóu):水草名,其茎似薰,其味恶臭。8 十年:言时间长久。尚犹:尚。尚、犹同义。臭(xiù):气味。此指恶臭。9 娣:妹妹。10 中大夫:指执政大夫。成谋:定谋。11 “君梦”二句:古人梦见先人,常以食祭之。齐姜:晋献公夫人,申生之母,其时已故。12 祭于曲沃:晋宗庙在曲沃,齐姜死后祔于祖姑,故往祭之。曲沃:晋之别都,在今山西闻喜县东二十里。13 胙(zuò):祭肉,此指酒肉,古代臣子祭祀,必归胙于君。《国语·晋语二》:“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置堇(乌头)于肉。”14 毒:下毒。15 坟(fèn):高起。16 小臣:宫中阉人。17 贼由大子:谓贼害之心发自太子。18 新城:即曲沃。19 傅:教导君主及其子嗣的人。20 或:或指代词,有人。21 辞:申辩,解说。22 辩:通“辨”。辨别。23 姬氏:指骊姬。24 不乐:谓君既不乐,己亦将不乐。25 被:蒙受。26 谮:谗毁。27 重耳:献公庶子,即后来之晋文公。蒲:晋邑,在今山西蒲县。28 夷吾:献公庶子,即后来之晋惠公。屈: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

五年春1,晋侯杀其世子申生2

杞伯姬来3,朝其子4

夏,公孙兹如牟5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6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7

郑伯逃归8,不盟。

楚人灭弦9,弦子奔黄10

九月戊申朔11,日有食之12

冬,晋人执虞公13

1 五年:公元前655年。2 “晋侯”句:称晋侯杀其子,恶献公用谗。《传》载申生死在去年,《经》在今春,从告。3 来:来宁(向父母问安)。4 朝其子:使其子来朝。5 牟:国名,在今山东莱芜市东。6 王世子:周惠王太子,名郑。不书其名,而称诸侯会之,表示尊敬。首止:卫地,在今河南睢县东南。7 “诸侯”句:诸侯会盟,若其事相接,《春秋》例不重书。此因王世子仅与会而不与盟,故书“诸侯”以明之。8 逃归:逃其师而归。9 弦: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10 黄: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11 朔:旧历每月初一日。12 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655年8 月19 日的日全食。13 晋人执虞公:虞公贪贿,拒绝忠谏,称人以执,同于无道于民之例。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1,日南至2。公既视朔3,遂登观台以望4,而书5,礼也。凡分、至、启、闭6,必书云物7,为备故也8

1 正月:周之正月,当夏之十一月。2 日南至:冬至。冬至日,太阳位于最南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时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均不系四时。3 视朔:古代天子、诸侯每月朔日祭告祖庙,受朔政,然后理政事。告庙称告(gù)朔(天子每年冬季之末以明年朔政分赐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于每月月初祭庙受朔政),听政称视朔。4 观(guàn)台:台上筑屋可以远观者。此供瞭望天象之用。望:望云物(详下文注)。5 “而书”二句:朔旦冬至,历数之所始,治历者因此可明其术。鲁君不能常修此礼,故《春秋》书而善之。6 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7 云物:天象云气之色。古人据此以测灾变。8 备:备灾祥之变。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1,不慎2,置薪焉3。夷吾诉之。公使让之4。士蒍稽首而对曰5:“臣闻之:无丧而戚6,忧必雠焉7。无戎而城8,雠必保焉9。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10,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11:‘怀德惟宁12,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13?三年将寻师焉14,焉用慎?”退而赋曰15:“狐裘尨茸16,一国三公17,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18。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19。”乃徇曰20:“校者,吾雠也。”逾垣而走21。披斩其袪22。遂出奔翟23

1 晋侯:指晋献公。士蒍(wěi):晋大夫。蒲:晋邑,在今山西蒲县。屈:晋邑,在今山西吉县。2 不慎:即马虎、随便。慎:谨。3 薪:薪柴。墙中有薪则不固。4 让:责备。5稽(qǐ)首:叩头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6 戚:忧。7 雠:应,相应。8 戎:战事。9 雠:仇敌。雠:同“仇”。保:保守。10守官:居官。废命:废君命。11 《诗》云:引文出自《诗·大雅·板》。12 “怀德”二句:若有美德使之安定,宗子就如同城池。宗子:嫡长子。指太子申生。13 何城如之:言筑城不如固宗子。14 寻师:用兵。寻:用。15 赋:指作诗。16 尨茸(máng róng):形容杂乱。17 “一国”二句:谓献公在立嗣问题上态度暧昧,令人不知所从。适、从同义。18 寺人披:宫内近侍,名披。《史记·晋世家》名“勃鞮”,盖语之转。寺人:宦官。19 校(jiào):违抗。20 徇:向众人宣示。21 逾垣:翻墙。22 祛(qū):衣袖。23 翟:通“狄”。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1

1 娶焉:娶妻于牟。

会于首止1,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2

1 “会于”二句:鲁君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郑。《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2 谋宁周:惠王因惠后故,欲废太子郑而立其弟子带,齐桓公帅诸侯会于首止,以定太子之位。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1,故劝之城其赐邑2,曰:“美城之,大名也3,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4:“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5

1 辕宣仲:即辕涛涂。反:背。申侯背约出卖辕涛涂,事在僖公四年。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偃城县东。2 赐邑:齐桓公所赐之邑。即虎牢。3大名:因霸主所赐而夸耀之,故曰大名。4 谮诸郑伯:对郑文公说申侯的坏话。谮:谗毁。5 得罪:得罪于郑伯。郑杀申侯见僖公七年《传》。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1,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2,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3,曰:“国君不可以轻4,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5,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6

1 “王使”五句:周王恨齐桓公定太子之位,故召郑伯使叛齐。楚、晋不服齐,故王使郑从楚,辅之以晋以安郑。周公:宰孔。周卿士。2 “而惧”句:郑因不服从齐国而忧惧。3 孔叔:郑大夫。4 轻:轻率。5 病:困窘。6 “逃其”句:古代君出师从。郑伯弃其师而逃归,故曰逃其师。

楚斗穀於菟灭弦1。弦子奔黄。

1 斗穀於菟(gòu wū tú):即后来的令尹子文。斗是氏。斗伯比之妾生子文,夫人弃之于云梦,而虎乳之。楚人谓乳为穀,谓虎於菟,故名之曰斗穀於菟。事见《左传·宣公四年》。

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1,皆弦姻也2。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1 江: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息县西南。道:国名,故城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北。柏:国名,故城在今河南舞阳县东南。2 姻:外姻。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宫之奇谏曰2:“虢,虞之表也3。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4,寇不可翫5。一之谓甚6,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7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8,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9,大王之昭也10。大伯不从11,是以不嗣12。虢仲、虢叔13,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14,勋在王室15,藏于盟府。将虢是灭16,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17?其爱之也1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19,不唯逼乎20?亲以宠逼,犹尚害之21,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22,神必据我23。”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24,惟德是依。故《周书》曰25:‘皇天无亲26,惟德是辅。’又曰27:‘黍稷非馨28,明德惟馨。’又曰29:‘民不易物30,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31,将在德矣32。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33,神其吐之乎34?”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35。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6。”

八月甲午37,晋侯围上阳38。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39?”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40,龙尾伏辰41,均服振振42,取虢之旂43。鹑之贲贲44,天策焞焞45,火中成军46,虢公其奔47。’其九月、十月之交乎48!丙子旦49,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50,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51。师还,馆于虞5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53。而修虞祀54,且归其职贡于王55。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且] 言易也56

1 晋侯:晋献公。假道:借道。僖公二年,晋曾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国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陆县。虢:国名,又名北虢。周文王封其弟仲于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附近)。北虢是虢仲子孙迁徙之地,在今山西平陆县。2 宫之奇:虞大夫。3虢,虞之表也:虢与虞互为表里。表:外,外面。4 启:开。指开启其贪心。5 寇:兵。兵作于外为寇,作于内为乱。翫(wán):轻忽。6 “一之”二句:一次就已经过分了,难道还能再来第二次吗?谓:为。之:已。7 辅:面颊,一说指大车载物后两边起支持作用的板。车:牙床。8 晋,吾宗也:晋与虞为同姓。宗:同祖为宗。9大(tài)伯、虞仲:太伯、仲雍。太王的长子、次子。虞仲为虞始封之君。10 大王之昭:即太王之子。古代宗庙、墓地排列之次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周以后稷为始祖,其子为昭,其孙为穆。后世子孙昭生穆,穆生昭,以世次计(单数为昭,偶数为穆)。太王(古公亶父)为后稷十二世孙,为穆,其子太伯、虞仲(仲雍)、季历为后稷十三世孙,为昭。11 不从:指不跟随在太王之侧。太伯、虞仲知其父欲传位于季历,故二人出奔以避让之。12 嗣:嗣位。13 “虢仲”二句:虢仲、虢叔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王季于周为昭,故其子为穆。14 卿士:执政大臣。15 “勋在”二句:对周室有功,受封时的典册藏在盟府(藏盟书的府库)中。《说文》:“府,文书藏也。”16 “将虢”二句:晋连虢都要灭,虞更不在话下。17 “且虞”句:谓晋与虞虽亲爱,但不会超过桓、庄。桓、庄:指曲沃桓叔与曲沃庄伯(桓叔之子)。庄伯生武公,武公生献公,庄伯为献公之祖,桓叔为献公曾祖。虞虽与晋同祖,但关系较疏。18其爱之也:言晋对于虞不会有怜悯之心。其:岂。也:同“邪”。19 戮:杀戮。晋献公用士蒍之计,尽杀群公子,见庄公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传》。20唯:以,因为。逼:逼迫。桓、庄之族人多势大,威胁晋室。21 犹尚:尚,尚且,同义副词连用,与僖公四年《传》之“尚犹”义同。22享祀:祭祀。享:鬼神享用祭品。丰絜(jié):丰盛而且洁净。絜:同“洁”。23 据:依。24 “鬼神”二句:鬼神并不对某个人特别亲近,只是亲近有德之人。实:是,寔。依:亲。25 《周书》:《尚书》逸文。今见古文《尚书·蔡仲之命》。26 “皇天”二句: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别,只亲附有德之人。辅:亲。《荀子·非十二子》:“辅然,端然。”杨倞注:“辅然,相亲附之貌。”27 又曰:以下所引亦《尚书》逸文。今见古文《尚书·君陈》。28 “黍稷”二句:谓黍稷并非真正的馨香之物,好的德行才能馨香远闻。唯:句中语助词。29 又曰:以下所引亦《尚书》逸文。今见古文《尚书·旅獒》。30 “民不”二句:人们不会改变祭祀之物,只有好的德行才算是真正的祭品。繄(yī):是。31 冯(píng)依:依凭。冯、依二字同义。32 将:唯。33 荐:献。34 其:岂。35 腊:年终祭祀众神之名。此指举行腊祭。36 更:再。举:举兵。37 甲午:十七日。38 上阳:春秋时南虢都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39济:成。40丙之晨:《汉书·律历志下》作“丙子之辰”。丙:指丙子。41 龙尾伏辰:太阳行至尾宿的位置,尾宿为日光所掩,故隐伏不见。尾:尾宿。为苍龙七宿之第六宿。辰:日月、日星交会为辰。42 均服:戎服,黑色。均:同“袀”。黑。振振:形容服饰之盛。43 旂(qí):军之旌旗。旂字古音在痕部,与晨、辰、振、贲、军、奔为韵。44 鹑:鹑火,亦称鸟星,南方朱雀七宿的总称。贲贲(bēn bēn):鸟星之状,如鹑奔跑。贲贲:同“奔奔”。45 天策:又名傅说星,箕、尾二宿之间的一颗小星。焞焞(tūn tūn):形容星光暗淡。其时天策星靠近太阳,故暗。46 火中:谓鹑火早晨见于南方。成军:军事取得成功。47 其:将。48 九月、十月之交:指夏历九月、十月之交(晦朔交会)。49 “丙子”三句:丙子日,此夜日月合朔于尾星,月行较快,故至旦而在天策之位。50 十二月:周之十二月,当夏之十月。朔:旧历每月的第一天。51 京师:周之都城。52 馆:客舍。此用作动词。53 媵(yìng):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秦穆姬:晋献公女,嫁于秦为穆公夫人。54 修虞祀:谓不废虞原本所举行的祭祀。55 职贡:贡赋。藩属之国以时入贡曰职贡。56 且:原本作“公”,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2562)改。

六年春1,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2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3

冬,公至自伐郑。

1 六年:公元前654年。2 新城:郑地,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3 诸侯:即上文伐郑之诸侯。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1。夷吾不能守,盟而行2。将奔狄,郤芮曰3:“后出同走4,罪也。不如之梁5。梁近秦而幸焉6。”乃之梁。

1 贾华:晋大夫。屈:晋邑,在今山西吉县。2 盟:与屈人盟,约其日后相助。3 郤(xì)芮:晋大夫。4 “后出”二句:前此重耳已奔狄,今若夷吾又往,则有同谋之嫌。同走:投奔同一个地方。5 梁:国名,嬴姓,故城在今陕西韩城之少梁城。6 幸焉:得宠于秦。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1。围新密2,郑所以不时城也。

1 首止之盟:事在僖公五年。2新密:即《经》之新城。郑筑城非时,齐桓公声其罪以告诸侯,故称“新城”。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1。诸侯救许,乃还2

1 “楚子”句:郑从楚,故楚救之。2 乃还:郑围已解,故楚师还。

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1。许男面缚衔璧2,大夫衰绖3,士舆榇4。楚子问诸逢伯5。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6。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7。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8。”楚子从之。

1 蔡穆侯:名盼,蔡哀侯之子。将:率。许僖公:名叶。许穆公之子。武城:楚地,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2 面缚:将双手反绑于背后。面:通“偭”。背。衔璧:表示受死。古代人死后口中多含珠玉。面缚、衔璧,表示愿意请罪、臣服。3 衰绖(cuī dié):丧服。君将受死,故着丧服。4 舆榇(chèn):抬着棺材。5 逢伯:楚大夫。6 微子启:纣之庶兄,宋始封之君。7 祓(fú):古时除灾祈福的仪式。此用作动词。8 复其所:复其位。

七年春1,齐人伐郑。

夏,小邾子来朝2

郑杀其大夫申侯3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4

曹伯班卒。

公子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1 七年:公元前653年。2 小邾子:郳犁来。分邾而封之,故称小邾。来朝:始得王命而朝鲁。3 “郑杀”句:申侯为郑卿,专权好利而被杀,《春秋》称其名以罪之。4 宁母:鲁地,今山东鱼台县有泥(nìng)母亭,即其地。

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1,何惮于病2?’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3。”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4,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5,何以待君?”

1 则:既。竞:强。2 惮:惧怕。病:屈辱。3 下齐:服从于齐。4 “吾知”句:谓已知齐人伐郑之原因。所由:表示缘由。5 朝不及夕:即朝不保夕。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1,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2

初,申侯,申出也3,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4,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5,予取予求6,不女疵瑕也7。后之人将求多于女8,女必不免9。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10。子文闻其死也11,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12。”

1 说(yuè):同“悦”,取悦。2 用:以,因。谮:谗毁。辕涛涂设计进谗在僖公五年。3 申出:谓母家姓申。4 文王将死:楚文王死于鲁庄公九年。5 专利:专权好利。厌:足,满足。6 予取予求:从我这里求取。7 不女(rǔ)疵瑕:我不把这些作为你的罪过。8后之人:指楚国嗣君。求多于女:对你多所责求。9不免:不免于灾祸。10厉公:郑厉公,名突。11子文:即斗穀於菟,楚令尹。12 弗可改:谓此言有理,不可改变。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1:“臣闻之:招携以礼2,怀远以德3。德、礼不易4,无人不怀5。”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6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7。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8,实违君命9。(若君)[君若] 去之以为成10,我以郑为内臣11,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12,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13,守命共时之谓信14。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15,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16,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17,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18,郑有辞矣19,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20,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21,君盟替矣22。作而不记23,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24,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25,未可间也26。”齐侯辞焉27。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使请盟于齐。

1 齐侯:指齐桓公。2 招携:招抚怀有二心者。携:离。3 怀远:使疏远者亲附。怀:怀柔。4 易:违。5 怀:思。6 官受方物:诸侯官司,受命于齐,明确所当贡于天子之物。方物:各地的土产。7 郑伯:指郑文公。8 泄氏、孔氏、子人氏:郑国的三个家族。9 违君命:指逃盟而从楚。10 君若:原本作“若君”,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P.2562)改。成:讲和。11 以郑为内臣:谓以郑事齐,如封内之臣。12 属:会。《国语·齐语》:“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韦昭注:“属,亦会也。”13 奸(gān):犯。14 守命:谨守君命。共(gōng)时:恭奉时事。共:同“恭”。15 有衅:指内部不团结。衅:罅隙,间隙。16 训辞:顺从(指合于礼义)之言。训:顺。《国语·楚语下》:“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17 覆亡之不暇:谓忙于挽救危亡而无暇他顾。覆亡:覆灭,灭亡。18 总:带领。临:伐。19 有辞:有理。20 列奸:列奸邪之人于会。21 记奸之位:记载有奸人在列之会。位:指会位。22 替:废。23 “作而”二句:按当时史法,君举必书。即使齐史隐讳不书,亦非盛德。24 介:因。25 三良:三位良臣。26 间:疏离。27 辞焉:辞之。指不接受子华之言。

闰月1,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2,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3

1 闰月:闰十二月。2 襄王:惠王之太子,名郑。恶:患。大叔带:襄王弟,惠后子,惠后以宠欲立之,未及而卒。3 告难于齐:僖公五年,齐桓公曾会诸侯于首止,以定太子郑之位,故告难于齐以请援。此条本与八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八年春1,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2。郑伯乞盟3

夏,狄伐晋。

秋七月,禘于大庙4,用致夫人5

冬十有二月丁未6,天王崩7

1 八年:公元前652年。2洮(táo):地名,当时属曹(僖公三十一年分为二,其北部属鲁,南部属曹),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3乞盟:请求参与会盟。郑本从楚,去年冬,郑伯请盟于齐。今春诸侯相会,又提出正式申请。4禘(dì):大祭之名。天子、诸侯夏天祭祀宗庙称禘。鲁礼:三年之丧(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毕,而祫于大庙,然后进行禘祀,祭祀之后,三年之丧即告完毕。大庙:始祖之庙。此指鲁周公之庙。5 致:以死者之神主列于庙,而序其昭穆。夫人:指哀姜。夫人淫,且参与弑君,僖公对此事心存犹豫,故禘期延后。6 丁未:十九日。7 天王崩:天王实崩于上年闰月,而以今年十二月丁未来告。

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1

1 襄王定位:王人会诸侯于洮,而后王位定。

晋里克帅师1,梁由靡御,虢射为右2,以败狄于采桑3。梁由靡曰:“狄无耻4,从之5,必大克。”里克曰:“惧之而已6,无速众狄7。”虢射曰:“期年8,狄必至,示之弱矣。”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9

1 里克:与下梁由靡、虢射皆晋大夫。2 右:车右。3 采桑:地名,在今山西乡宁县西。4 无耻:不以逃跑为耻。5 从:追逐。6 惧:《四部丛刊》本作“拒”。7 速:召,招致。狄若败,必来报复,故曰速。8 期(jī)年:周年。此谓一年之内。期:周匝。9 复期月:谓狄人于一月之间即行报复。

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凡夫人,不薨于寝1,不殡于庙2,不赴于同3,不祔于姑4,则弗致也5

1 寝:正寝。居室的正室。2 殡: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3 赴:发出讣告。同:指同盟之国。4 祔(fù):祭祀名。死者与祖先合享之祭。古代丧礼,人死后百日祭祀,停止无时之哭,改为朝夕一哭,称为卒哭。卒哭后的第二天,奉死者神主祭于祖庙,称为祔。姑:祖姑。指丈夫的祖母。5 弗致:哀姜薨于外,依礼不得致。

冬,王人来告丧1,难故也,是以缓2

1 王人:周之使者。2 缓:迟。此四句解释经文书天王崩于今冬之故。

宋公疾1,大子兹父固请曰2:“目夷长3,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4。”遂走而退5

1 宋公:宋桓公。2 兹父:宋襄公之名。3 目夷:字子鱼,襄公庶兄。4 不顺:舍嫡立庶,不合于礼。5 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九年春1,王三月丁丑2,宋公御说卒3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4

秋七月乙酉5,伯姬卒。

九月戊辰6,诸侯盟于葵丘。

甲子7,晋侯佹诸卒。

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8

1 九年:公元前651年。2 丁丑:二十日。3 御说(yuè):宋桓公。4宰周公:宰孔。为周室之太宰,食邑于周,故称宰周公。宋子:宋本公爵,在丧,故称子。葵丘:宋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5 乙酉:三十日。6 戊辰:十四日。7 甲子:在戊辰前四日,即九月九日。书在戊辰后,根据赴告。8里克:原本作“里奚克”,“奚”为衍文,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2562)删。奚齐受命继位无罪,故称里克之名,以著其罪。君之子:当时献公未葬,奚齐未成君,故称君之子,亦不称弑。

九年春,宋桓公卒1。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2,公侯曰子。

1 “宋桓公”三句:解释《春秋》书“宋子”的原因。2 小童:取童蒙幼小之意。

夏,会于葵丘1。寻盟2,且修好3,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4,曰:“天子有事于文、武5,使孔赐伯舅胙6。”齐侯将下拜7。孔曰8:“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9,加劳,赐一级10,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11,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12?恐陨越于下13,以遗天子羞14,敢不下拜?”下,拜;登,受15

1 “会于”句:宰周公与鲁、晋、齐、宋、郑、许、曹诸国会于葵丘。《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2寻盟:重申前盟。3 修好:重温旧好。温故曰修。4 王:指周襄王。宰孔:即经文之宰周公。周太宰,食邑于周。胙(zuò):祭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胙膰之礼,亲兄弟之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赐胙膰于同姓,以示亲近;赐于异姓,以示尊崇。5 有事:指举行祭祀。文、武:文王、武王。6 伯舅:指齐桓公。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7 下拜:走到堂下跪拜。8 孔:宰孔,即宰周公。9 耋(dié)老:年老。七十曰耋。庄公九年,齐桓公入主齐国,至今已四十余年。10 赐一级:将礼遇提高一等。级:等。11 “天威”句:上天鉴察下情,威严近在咫尺之间。意思是自己不敢失礼。违:离。颜:额。此谓颜面。咫:八寸。12 小白:齐桓公之名。贪:承,承受。13 恐陨越于下:谓高据上位(不下堂),唯恐陨越于下。14 遗(wèi)天子羞:使天子蒙羞。遗:予,给予。15 下,拜;登,受:先到堂下跪拜,再上堂受胙。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1。”

宰孔先归,遇晋侯2,曰:“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3,故北伐山戎4,南伐楚5,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6,西则否矣,其在乱乎7!君务靖乱8,无勤于行。”晋侯乃还。

1 言:句首语助词,无义。2 晋侯:指晋献公。3 勤:劳。远略:经略远地。4 山戎:即北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在今河北玉田县。齐伐北戎,事在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63年)。5 伐楚:事在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6 “东略”二句:齐是否东伐,不得而知;西伐晋国,则不可能。谓晋不必惧齐。之:则。7 在乱:言晋国将有内乱。在:终。8 务:致力于。靖乱:消弭祸乱。靖:止息。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丕郑欲纳文公1,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2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3,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4:“臣竭其股肱之力5,加之以忠贞。其济6,君之灵也7;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8,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9,耦俱无猜10,贞也。”

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11,秦、晋辅之12,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13:“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14。能欲复言而爱身乎15?虽无益也,将焉辟之16?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17?”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18。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19。”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

君子曰:“《诗》所谓20:‘白圭之玷21,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22。”

1 丕郑:晋大夫。文公:重耳。2三公子之徒:申生、重耳、夷吾的拥护者。3 “以是”句:以此幼弱之孤托付给大夫。藐:小。诸:之。《广雅·释言》:“诸、旃,之也。”辱:谦辞。谓使对方受辱。在:于。4稽(qǐ)首:叩头。古时最重的跪拜礼。5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辅佐君主的大臣。6其:若。济:成。7 灵:福。8 公家之利:有利于公室之事。9 往:死者。居:生者。10耦俱无猜:谓不负死者,无愧生者。耦:两。猜:猜疑。11三怨:三公子之徒心怀怨恨者。12秦、晋辅之:谓秦将助之,晋之人心亦向附之。13 荀叔:荀息。14 贰:指违背前言。15复言:实践诺言。复:行。《国语·晋语二》:“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16 辟:同“避”。17 谓:使。《广雅·释诂一》:“谓、命,使也。”已:止。谓制止里克等人效忠于三公子。18次:丧次,居丧之所。19 卓子:公子卓,献公之子,骊姬的妹妹所生。20 《诗》:引文出自《诗·大雅·抑》。21 “白圭”四句:谓白圭之瑕疵,尚可磨而除之;此言既出,不可追悔。圭:玉器,上尖下方。玷:白玉的斑点。22 荀息有焉:谓荀息从君于昏,最终只能以死兑现承诺。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1,讨晋乱也。令不及鲁,故不书。

1 高梁:晋邑,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1,曰:“人实有国2,我何爱焉3?入而能民4,土于何有5?”从之。

齐隰朋帅师会秦师6,纳晋惠公。

秦伯谓郤芮曰7:“公子谁恃8?”对日:“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雠9。夷吾弱不好弄10,能斗不过11,长亦不改,不识其他。”公谓公孙枝曰12:“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13。《诗》曰14:‘不识不知15,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16:‘不僭不贼17,鲜不为则18。’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19。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1 郤芮:晋大夫。赂秦:指许秦以土地。2 人实有国:言不为君,则国为他人所有。3 爱:吝惜。4 而:如。能:得。5 土于何有:即何有于土,谓土地不难得到。6 隰(xí)朋:齐大夫。晋惠公:夷吾。7 秦伯:秦穆公。8 谁恃:问在国内依靠何人。9 雠:同“仇”。10 弱:年少。弄:嬉戏玩耍。11 能斗不过:能斗而不过甚。此数句谓夷吾通达平和,无恶于国。12 公孙枝:秦大夫,字子桑。13 唯则定国:只有行为合于法度方能定国。14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皇矣》。15 “不识”二句:谓不用聪明机巧,以循天理。则:法,法则。16 又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抑》。17 僭:过,差失。贼:害,伤害。18 鲜(xiǎn):少。则:法。19 忌:忌人之能。克:胜。谓好居人上。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1,使为左师以听政2。于是宋治3。故鱼氏世为左师4

1 目夷:字子鱼,襄公庶兄。2 左师:宋执政官。3 于是:因此。4 鱼氏:子鱼之后以鱼为氏。

十年春1,王正月,公如齐。

狄灭温2,温子奔卫。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3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4

晋杀其大夫里克5

秋七月。

冬,大雨雪6

1 十年:公元前650年。2 温:周王畿(王城附近周围千里的地方)内的小国,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3 “晋里克”句:弑卓在上年而《春秋》书于今春,从赴告。献公既死,卓已免丧,故称君。荀息虽信守诺言,却无远谋,从君于昏,故称其名。4 北戎:山戎。5 “晋杀”句:里克弑二君,故称名以罪之。6 大雨雪:平地盈尺为大雪。

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1。苏子叛王即狄2,又不能于狄3,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4。苏子奔卫。

1 苏子:即经文之“温子”。苏是姓,封于温。2 叛王:苏子叛王,事在庄公十九年。即狄:投靠狄人。即:就。3 不能:不善。4 故灭:狄虽灭温,而其地仍为周所有。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1。晋侯杀里克以说2。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3,则不及此4。虽然,子(弑)[杀] 二君与一大夫5,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6,君何以兴?欲加之罪7,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8。于是丕郑聘于秦9,且谢缓赂10,故不及11

1 周公忌父:周卿士。王子党:周大夫。晋侯:指晋惠公夷吾。2 “晋侯”句:晋侯杀死里克,表明自己与篡弑无关。说:取悦于众。3 微:无。4 不及此:指不能居君位。5 “子杀”句:里克杀奚齐、卓子与大夫荀息,见上年《传》。杀:原本作“弑 ,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 2562)改。6 不有:无有,没有。表示假设的前提不存在。7 “欲加”二句:想要加罪于人,总能找到借口。其:岂。8 伏剑而死:以剑自杀。9 于是:当时。丕郑:里克之党。10 谢缓赂:解说未能及时兑现诺言之原因。夷吾为求入国,许秦厚赂,此时食言不与,而以巧言辩解。11 不及:不及于难。

晋侯改葬共大子1

秋,狐突适下国2,遇大子。大子使登3,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4,余得请于帝矣5,将以晋畀秦6,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7,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8?且民何罪?失刑、乏祀9,君其图之!”君曰10:“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11。”许之,遂不见12。及期而往,告之曰13:“帝许我罚有罪矣14,敝于韩15。”

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16,若重问以召之17,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18。”

冬,秦伯使泠至报问19,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20,皆里、丕之党也。

丕豹奔秦21,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22,民弗与也23,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24?违祸25,谁能出君?”

1 共(gōng)大子:太子申生。共是谥号。太子申生蒙冤而死,草草下葬,故改葬。2下国:指曲沃。为晋之陪都。武公并晋,迁都于绛。曲沃为桓叔封邑,先君宗庙所在之地。3 “大子”二句:谓已故太子申生现身,使狐突登车为御。仆:驾车。狐突本是申生的御者。4无礼:指夷吾烝(上淫曰烝)于贾君。贾君为晋献公次妃,一说为申生之妃。5得请于帝:已经征得天帝的同意。得:有求而获曰得。6畀(bì):给予。7 “神不”句:神不享用异族的祭祀。歆:飨。类:族。8 殄(tiǎn):绝。9失刑:刑罚失当。指使民无罪而遭亡国之罚。乏祀:绝祀。谓秦将不祭祀晋之先祖。10 君:指太子申生。11 新城:曲沃。西偏:西边,西部。将有巫者见(xiàn)我:谓己将附于巫者而现身。12不见:申生之形隐没不见。13告之:巫者告狐突。14有罪:有罪之人。指夷吾。15 敝:败。韩:即韩原。晋地,在今山西芮城县。16 吕甥、郤称、冀芮:三人皆晋大夫。不从:不同意将土地给秦国。17 重问:重币。问:指送人的礼物。18 蔑:无。济:成。19泠(líng)至:秦大夫。报问:报丕郑之聘,且致礼品于吕甥等。20 七舆大夫:官名。又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左行:相当于左军。右行:相当于右军。21 丕豹:丕郑之子。22 大主:强大的外援。指秦国。惠公返晋,得力于秦国的帮助。忌:憎恨。小怨:指里克、丕郑等。23 与:助。24 杀:杀里克、丕郑之党。25 “违祸”:谓晋人皆欲避祸,无人能出其君。

十有一年春1,晋杀其大夫丕郑父2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3

秋八月,大雩4

冬,楚人伐黄5

1 十有一年:公元前649年。2 丕郑父:即丕郑。丕郑以私怨乱国,故《春秋》书名以罪之。3 “公及”句:夫人与鲁君同会齐君,不合于礼,故《春秋》书之。阳谷:齐地,在今山东阳谷县北三十里。4 雩(yú):古代求雨之祭。每年孟夏黄昏时苍龙现于东方,在此月祭祀五方上帝,这是常祀。遭遇大旱,亦进行雩祭。5 黄: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

十一年春,晋侯使以丕郑之乱来告1

1 “晋侯”句:杀丕郑在上年冬而《经》书于今春,《传》释其故。

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1。受玉2,惰3。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4,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5?礼,国之干也6。敬,礼之舆也7。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8?”

1 天王:周襄王。召(shào)武公:周卿士,召穆公之子。内史过:周大夫。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亦称信圭),以为瑞节。2 玉:命圭,长七寸,侯所执。3 惰:怠惰不敬。《国语·周语上》云:“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4 瑞:指命圭。5 其何继之有:其有何继,即无后之意。6 干:根本。7 舆:车。礼无敬不行,故以为喻。8长世:继世长存。

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1,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2。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3

1 扬、拒、泉、皋:皆邑名,诸戎所居,都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伊、雒之戎:杂居在伊水、雒水(即洛水)之间之戎。2 王子带:襄王之弟,惠后宠子。王子带欲篡位,故召戎伐周。3 平戎于王:使诸戎与王室和解。平:和。

黄人不归楚贡1。冬,楚人伐黄。

1 “黄人”句:黄为楚之属国,此时依仗齐国而不向楚国进贡。黄为嬴姓小国,在今河南潢川县西。

十有二年春1,王三月庚午2,日有食之3

夏,楚人灭黄。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4,陈侯杵臼卒。

1 十有二年:公元前648年。2 庚午:三月朔日。杜注:“不书朔,官失之。”3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648年4月6日的日全食。4 丁丑:十二日。

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1,惧狄难也。

1 郛(fú):郭,外城。僖公二年,卫迁于楚丘,诸侯为之筑城。至此又为之城郛。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1,曰:“自郢及我九百里2,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1 职:贡。2 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县。九百里:约相当于现在的七百里。

王以戎难故1,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

1 “王以”二句:上年王子带召戎伐周,故讨之。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1,使隰朋平戎于晋2

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3。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4,若节春秋来承王命5,何以礼焉6?陪臣敢辞7。”王曰:“舅氏8!余嘉乃勋9,应乃懿德10,谓督不忘11。往践乃职12,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13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14!让不忘其上15。《诗》曰16:‘恺悌君子17,神所劳矣18。’”

1 管夷吾:管仲之名。平:和。2 隰(xí)朋:齐大夫。3 贱有司:自谦之辞,犹言“贱吏”。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管仲位下卿,故不敢受上卿之礼。4 “有天子”句:《礼记·王制》云:“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高氏、国氏,命于天子,世为上卿。守:守臣。言天子所命为齐守臣。5 “若节”句:谓当春秋朝聘之时来接受王命。节:时。6 “何以”句:言自己不当受上卿之礼,与高、国无别。7 陪臣:诸侯之臣对天子自称陪臣。敢:谦辞。有冒昧的意思。8 舅氏: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管仲为异姓诸侯之使,故称舅氏。9 乃:你的。10 应乃懿德:接受你匡辅之美德。11 谓督不忘:认为晋侯德厚不可忘。谓:以为。督:笃,厚。12 往践乃职:命管仲以所任官职接受上卿之礼。管仲虽为下卿而执齐政,天王欲以管仲的职位提高他的礼遇。13 “管仲”句:言管仲不敢以官职自高,只肯接受下卿之礼。14 世祀:世代享受祭祀。15 上:指高氏、国氏。16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旱麓》。17 恺悌(kǎi tì):和乐平易。恺:乐。悌:易。18 劳:劳来,劝勉。

十有三年春1,狄侵卫。

夏四月,葬陈宣公。

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2

秋九月,大雩3

冬,公子友如齐。

1 十有三年:公元前647年。2 咸: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六十里。3 雩(yú):求雨之祭。非时,故书。

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1,且言王子带2。事毕3,不与王言4。归,复命曰:“未可。王怒未怠5。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1 仲孙湫:齐大夫。2 “且言”句:上年王子带奔齐,齐侯使仲孙湫言于襄王,欲使之召回王子带。3 事:指聘问之事。4 不与王言:不言王子带之事。5 怠:休,止息。夏,会于咸1,淮夷病杞故2,且谋王室也。

1 鲁君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2 淮夷:古代居于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部落。

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齐仲孙湫致之1

1 致:谓达成其事。

冬,晋荐饥1,使乞籴于秦2。秦伯谓子桑3:“与诸乎4?”对曰:“重施而报5,君将何求6?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7。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8:“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9。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10。秦伯曰:“其君是恶11,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12,自雍及绛相继13,命之曰泛舟之役14

1 荐饥:遭受连年饥荒。荐:频仍。2 乞籴:请求购买粮食。3 子桑:公孙枝,秦大夫。4 诸:之。5 重施:厚施。重:厚。报:报答。6 将:尚。7 携:离。8 百里:百里奚,秦大夫。9 代有:更替发生。代:更迭,轮流。10 请伐晋:丕豹欲报父仇,故请伐晋。11其君是恶:即恶其君。12粟:谷物的总称。13 雍:春秋时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绛: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秦从渭水运粟进入黄河、汾水至绛。14 命:命名。曰:为。泛舟:浮舟。泛:浮,漂浮。

十有四年春1,诸侯城缘陵2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3,使鄫子来朝4

秋八月辛卯5,沙鹿崩6

狄侵郑。

冬,蔡侯肸卒7

1 十有四年:公元前646年。2 缘陵:即营陵。地名,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3 季姬:鲁女,鄫夫人。鄫(céng)子:鄫君,子爵。遇:临时决定的会见叫遇。防:指东防。鲁地,在今山东费县东北。4 “使鄫子”句:鄫子本无朝鲁之意,季姬召而使之来朝,故言使鄫子来朝。5 辛卯:六日。6 沙鹿:山名,时属晋,在今河北大名县东。7 蔡侯肸(xī):蔡穆侯。

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1。不书其人2,有阙也。

1 札:国名,姒姓,在今河南杞县。2 “不书”二句:这是作者解释《春秋》书法的话。诸侯城缘陵,事未完密,为惠不终,故经文略称“诸侯”。

鄫季姬来宁1,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2,夏,遇于防3,而使来朝。

1 宁:归宁,已婚女子回家省亲。2 怒:责。《广雅·释诂下》:“怒……,责也。”止: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 2562)删。3 遇:会。季姬会鄫子于防。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1:“期年将有大咎2,几亡国3。”

1 卜偃:郭偃。晋大夫,掌占卜。2 期(jī)年:周年。咎:灾祸。3 几(jī):几乎。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1:“背施2,无亲;幸灾,不仁;贪爱3,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4:“皮之不存5,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6。”虢射曰:“无损于怨7,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雠之8,况怨敌乎9?”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10!”

1 庆郑:郑大夫。2 “背施”二句:背弃对自己有恩的人,则无亲近之人。3 贪爱:吝啬。4 虢射:晋大夫,惠公之舅。5 “皮之”二句:比喻根本既失,其余细微末节无补于事。谓晋前已背约不予秦城,即使输粟于秦也无益。将:尚。6 则:即。7 “无损”二句:言予秦粟不足以解怨,反而增强敌国的力量。厚:强。8 近:亲近之人。雠:同“仇”。9 怨敌:指秦国。10 其:必。

十有五年春1,王正月,公如齐。

楚人伐徐2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3,遂次于匡4。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5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6

八月,螽7

九月,公至自会。

季姬归于鄫8

己卯晦9,震夷伯之庙10

冬,宋人伐曹。

楚人败徐于娄林11

十有一月壬戌12,晋侯及秦伯战于韩13。获晋侯。

1 十有五年:公元前645年。2 徐:国名,嬴姓,在今安徽泗县西北。3 牡丘:地名,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七里。4 匡:卫地,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5 公孙敖:庆父之子。诸侯:即上文所列诸国。诸侯既盟,各遣大夫率军救徐,故不复列国名。6厉:国名,在今河南鹿邑县东。7 螽(zhōng):指飞蝗。此年飞蝗成灾,故《春秋》书之。8 “季姬”句:季姬本为鲁女,鄫夫人,上年回国省亲,鲁国责鄫子不朝而将她扣留,并使之召鄫子来朝,《春秋》书“归”,意为重新出嫁。鄫(céng):国名,姒姓,在今山东枣庄市东。9 己卯:九月三十日。10 震:雷击。夷伯:展氏之祖,夷是谥号,伯是字。11 娄林:徐地,在今安徽泗县东北。12 壬戌:十四日。13 韩:晋地,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

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1

1 即:就。指亲附。诸夏:中国。指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

三月,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1,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2,诸侯次于匡以待之。

1 寻葵丘之盟:重温葵丘之盟。葵丘之盟在僖公九年。2 孟穆伯:公孙敖,庆父之子,鲁大夫。

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1

1 官失之:日官推算有误。

秋,伐厉1,以救徐也。

1 伐厉:齐师、曹师伐厉,《传》蒙经文省略主语。

晋侯之入也1,秦穆姬属贾君焉2,且曰:“尽纳群公子3。”晋侯烝于贾君4,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5,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6,东尽虢略7,南及华山8,内及解梁城9,既而不与。晋饥10,秦输之粟;秦饥11,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卜徒父筮之12,吉。涉河13,侯车败。诘之14,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15,曰:‘千乘三去16,三去之余,获其雄狐17。’夫狐《蛊》18,必其君也。《蛊》之贞19,风也20;其悔21,山也22。岁云秋矣23,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三败及韩24。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25,可若何?”公曰:“不孙26。”卜右27,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28,家仆徒为右29。乘小驷30,郑入也31。庆郑曰:“古者大事32,必乘其产33。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34,唯所纳之35,无不如志。今乘异产36,以从戎事,及惧而变37,将与人易。乱气狡愤38,阴血周作39,张脉偾兴40,外强中干41,进退不可,周旋不能42,君必悔之。”弗听。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43。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44,入用其宠45,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46,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47,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48,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49,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50?”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51。”

壬戌52,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53。公号庆郑54。庆郑曰:“愎谏违卜55,固败是求56,又何逃焉?”遂去之57。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58,将止之59。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60。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61。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62?寡人之从[晋] 君而西也63,亦晋之妖梦是践64,岂敢以至65?”晋大夫三拜稽首曰66:“君履后土而戴皇天67,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68。”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69。使以免服衰经逆70,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71,而以兴戎72。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73;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74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75。既而丧归76,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77?且晋人戚忧以重我78,天地以要我79。不图晋忧,重其怒也80。我食吾言81,背天地也。重怒难任82,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83:“不如杀之,无聚慝焉84。”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85。晋未可灭,而杀其君,衹以成恶86。且史佚有言曰87:‘无始祸88,无怙乱89,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乃许晋平。

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90,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91:“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92。其卜贰圉也93。”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94。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95。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96。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97,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98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99。史苏占之100,曰:“不吉。其繇曰101:‘士刲羊102,亦无衁也103。女承筐104,亦无贶也105。西邻责言106,不可偿也。《归妹》之《睽》107,犹无相也。《震》之《离》108,亦《离》之《震》。为雷为火109,为嬴败姬。车说其輹110,火焚其旗,不利行师111,败于宗丘112。《归妹》《睽》孤113,寇张之弧。侄其从姑114,六年其逋115,逃归其国116,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117。”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龟,象也118;筮,数也119。物生而后有象120,象而后有滋121,滋而后有数122。先君之败德123,及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124?《诗》曰125:‘下民之孽126,匪降自天。僔沓背憎127,职竞由人128。’”

1 “晋侯”句:晋惠公夷吾入晋在僖公九年。2 秦穆姬:晋献公之女,申生之姊,嫁于秦,为穆公夫人。属(zhǔ):嘱托。贾君:晋献公次妃,一说为申生之妃。3 群公子:指晋武公、献公的子孙。4 烝:上淫(与长辈通奸)曰烝。5 赂:赠送财物。中大夫:指国内的执政大臣里克、丕郑等。6 秦伯:指秦穆公。河外:指河西与河南。黄河自龙门至华阴一段,自北向南流,故以河西与河南为河外。列城:诸城。7 东尽虢略:从河南往东穷尽虢界。今河南灵宝市即虢略镇故址。8 华(huà)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为秦、晋之边界。9 内:指河内。解(xiè)梁城:晋地,今山西永济市有解城,即其地。10 “晋饥”二句:事在僖公十三年。11 “秦饥”二句:事在僖公十四年。12 卜徒父:秦之卜人,名徒父。卜:用龟甲占卜吉凶。筮:用蓍草占卜吉凶。13 “涉河”二句:言秦伯涉河,所乘之车毁败。14 诘:问。15 《蛊》:《蛊》卦卦象为《巽》下《艮》上。16 三去:三驱。去:通“驱”。指追赶敌人。17 雄狐:喻晋君。18 狐《蛊》:雄狐的变辞。19 贞:内卦(卦的下三爻)。20 风也:《蛊》的内卦为巽,巽为风。秦人占卜,以秦为主,故内卦(风)象征秦。21 悔:外卦(卦的上三爻)。22 山也:《蛊》的外卦为艮,艮为山。晋为客,故外卦艮(山)为晋之象。23 “岁云”四句:这几句联系事件发生的季节来解释卦象。时值秋季,秋风吹落果实,同时也是砍伐木材的时候,故有利于秦(风)而不利于晋(山)。云:句中语助词,无义。24 三败:晋军三败。25 深之:使之深入。26 不孙:不逊。孙:恭顺。27 右:车右。《史记·晋世家》云:“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乃更令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28 步扬:郤犨之父。步扬本为晋公族郤氏之后,食邑于步,遂以为氏。29 家仆徒:晋大夫。30 小驷:马名。31 入:贡纳。32:大事:指战事。33 必乘其产:谓必以本国所产之马驾车。34 服习:习惯,熟习。服、习为同义复词。35 纳:导,引导。36 今:若,如果表示假设。异产:他国所产之马。37 “及惧”二句:谓马因恐惧而发生变化,将不听指挥。易:违,违背。38 乱气狡愤:谓气逆而亢奋。乱:逆。狡、愤皆有“盛”义。39 阴血周作:谓血液在全身急速运行。阴血:即血。血在体内,故称阴血。40 张(zhàng)脉偾(fén)兴:膨胀的血管突起。张:通“胀”。偾:同“坟”,高起。41 外强中干:谓外虽有强盛之形而实不可用。干:枯竭。42 周旋:运转。43 韩简:晋大夫,韩万之孙。视师:察看敌情。44 出因其资:出奔时借助于秦国的资助。45 入用其宠:回到晋国系秦人所纳。用:因。46 施:恩惠。47 “一夫”二句:言晋若避而不战,秦必习以为常而轻晋。《国语·晋语三》载惠公答韩简云:“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狃(niǔ):忕(shì)。即“习”、“习惯”的意思。48 不佞:不才。谦辞。49 定列:定位。指巩固君位。50 承命:奉命。即接受挑战。51 幸而得囚:谓不战死而被俘已是幸事。52:壬戌:九月十三日。53 还泞而止:在泥泞中盘旋而不得出。泞:泥。54 号(háo):大声呼喊。55愎谏:违谏。去谏曰愎。56 固败是求:谓自取其败。固:乃。57 去:离开。58 辂(yà):通“迓”,迎。59 止:获,俘获。60 秦获晋侯以归:《经》在十一月壬戌,从告。61 反首:使头发散乱下垂。拔舍:露宿草野。拔:通“茇”。62 戚:忧。63 原本无“晋”字,据杨伯峻说补。64 亦:只,只是。妖梦:僖公十年《传》载狐突适曲沃,不寐而遇见已故太子申生,后来太子又附体于巫者,对他说:上帝将要惩罚夷吾,使他败于韩地。践:实现。使某事成为现实。65 以至:太过分。以:太。至:甚。66 稽(qǐ)首:叩头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67 履:践,踩。后土:指地。戴:顶。皇天:指天。68 “群臣”句:谓群臣亦闻秦君之言。晋大夫希望秦君不要食言。69 太子罃(yīng):即秦康公。太子与弘、简璧都是穆姬所生。履薪:堆积薪柴而履其上,表示要自焚。70 免(wèn)服:丧服。免:亦作“絻”。去冠束发,用麻布自颈项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发结。为始发丧时所着。衰经(cuī dié):丧服名。衰用方布缀于上衣当心之处,谓之衰。丧服的上衣也称衰。经:丧服时所系之麻带,著于首为首经,著于腰为腰经。71 匪:非。否定副词。玉帛:瑞玉和缣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场所用的珍贵礼物。72 兴戎:谓兵戎相见。戎:兵。73婢子:妾。自谦之辞。74舍:住宿。灵台:台名。当在秦都城郊外。75 厚:指丰厚的战利品。76 既:终。而:乃。77 何有:犹言“何得”。78 戚忧:谓表现出忧戚。指反首拔舍。重:通“动”。感动。79 要(yāo):约,约束。80 重:加重。81 我食吾言:违背自己的诺言。食:伪,与“信”相反。82 任:担当。83 公子絷:秦大夫。84 聚慝(tè):使奸人得以相聚。85 大成:指极有利于秦国的媾和。成:平,和解。86 衹:但。87 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名佚。88 始祸:首祸。指挑起祸乱之端。89 怙乱:乘人之乱以求利。怙:恃。90 郤乞:晋大夫。瑕吕饴甥:即吕甥。91 子金:瑕吕饴甥的字。92 社稷:土神和谷神。象征国家。93 卜贰圉:占卜确定替代太子之人。贰:通“貣”。代。圉:惠公太子之名。《国语·晋语三》云:“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94 作爰田:制定土地轮休之法。土地轮休,不必每年出赋税。95 惠:仁爱。《说文》:“惠,爱也。”96 征缮:征收赋税,修治甲兵。缮:治。孺子:指子圉。97 辑睦:和睦。

98 州兵:指地方武装,二千五百家为州。99 《归妹》之《睽》:卦象由《归妹》变为《睽》。《归妹》的卦象为《兑》下《震》上。《睽》的卦象为《兑》下《离》上。《归妹》第六位的阴爻变为阳爻,即变成《睽》卦。100 史苏:晋卜筮之史。101 繇(zhòu):卦兆的占辞。102 刲(kuī):刺,杀。103 亦无衁(huāng):即无血。亦:句中语气词,无义。下句亦字用法与此同。104 筐:方形竹器,用以盛放食物。105 贶(kuàng):赐。《周易·归妹》上六爻辞云:“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女持筐求赐而不得,士屠羊而无血,所作之事不成,故不吉。106 “西邻”二句:晋嫁女于西(秦),而遇不吉之卦,知秦有责备之言,晋无以为应。偿:报,应对。107 “《归妹》”二句:《归妹》为嫁女之卦,《睽》为乖离之象,所以无助。睽:乖。相:助。108 “《震》之”二句:此就卦象变化的局部而言。谓《震》变为《离》,与《离》变为《震》,差别不大,都不吉利。109 “为雷”二句:《震》为雷,《离》为火。雷、火动则盛,说明客方强盛(《震》、《离》均为外卦,象征客方)。客方强盛,则主方衰弱,故曰“为嬴(秦国之姓)败姬(晋国之姓)”。110 “车说”二句:此言姬姓战败之状。说(tuō):通“脱”。輹(fù):亦名“伏兔”。呈半规形,在车左右轸之下,作用是钩住车轴不与车脱离。车脱輹,则不可用,火焚旗,则溃败可知。111 行师:举兵。112 宗丘:韩(韩原)的别称。113 “《归妹》”二句:《归妹》变为《睽》,实即其上爻由阴爻变成阳爻。《周易·睽》上九云:“《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其人所以孤绝,是由于敌人(寇)张其弧(弓),也即由于战争。114 侄其从姑:此句是对《睽》孤的具体说明。子圉为秦穆姬之侄,战后至秦为质,失位孤绝,即所谓《睽》孤。其:将。115 “六年”句:子圉于僖公十七年质于秦,二十二年逃归,共历六年。逋(bū):逃。116 “逃归”二句:子圉逃归晋国,而弃其妇怀嬴于秦。117 “明年”句:根据《左传》,子圉于僖公二十二年逃归晋国,二十四年被杀。高梁:晋邑,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118 龟,象也:卜用龟甲烧灼而取其兆(裂痕),以测吉凶。119 筮,数也:筮用(后改用策)五十根,通过一定的步骤先后确定六爻之阴阳(奇数为阴,偶数为阳),以测吉凶。120 “物生”句:有物然后有象。121 “象而”句:成象然后有滋生繁衍。122 “滋而”句:滋生繁衍然后有数。123 “先君”二句:谓先君恶德,非筮数所生。及:其。124 勿从:从,听从。勿为句中语助词,无义。125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126 “下民”二句:言民之邪恶,非从天降。127 僔(zǔn)沓背憎:相聚而语,言辞甚多,背后则互相憎恨。僔:通“噂”。相聚。沓:形容多言。128 职竞由人:都是由于人。竞:皆。

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1

1 隐慝(tè):隐藏的罪恶。

冬,宋人伐曹,讨旧怨也1

1 旧怨:指庄公十四年曹与诸侯伐宋。

楚败徐于娄林,徐恃救也1

1 “徐恃”句:依赖齐国救援,故败。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1,盟于王城2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3,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雠,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4。’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5?”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6,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7,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8。’”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9

蛾析谓庆郑曰10:“盍行乎!”对曰:“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11,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将焉入12?”十一月,晋侯归。丁丑13,杀庆郑而后入14

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15,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16。且吾闻唐叔之封也17,箕子曰18:‘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19!姑树德焉,以待能者。”

于是秦始征晋河东20,置官司焉21

1 阴饴甥:即吕甥。食采于阴,故曰阴饴甥。2 王城:秦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3 悼:痛。4 有:虽。5 国谓君何:问国人对晋君前途有何推测。6毒秦:使秦人怨毒。多次施惠于晋而晋以怨报德故秦人怀恨。7 而:则。8 不其然:即不然,不会那样。其:句中语助词,无义。9 馈七牢:谓以诸侯之礼待之。《周礼·秋官·大行人》云:“诸侯之礼,介七人,礼七牢。”牛、羊、猪各一为一牢。10 蛾(yǐ)析:晋大夫。11 失刑:若逃亡,则晋不得而刑之。12 行将焉入:谓无人愿意接纳。13 丁丑:二十九日。14 入:指入绛。15饩(xì):指以谷物赠人。16矜:怜悯。17唐叔:武王之子,名虞,晋始封之君。18箕子:殷王帝乙之子,纣之庶兄。19 其庸:岂,难道。其、庸义同。冀:通“觊”。希图。20 征:征赋。河东:黄河以东。传文说“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21 置官司焉:在那里设置官吏。

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戊申朔2,陨石于宋五3。是月4,六鹢退飞过宋都5

三月壬申6,公子季友卒7

夏四月丙申8,鄫季姬卒。

秋七月甲子9,公孙兹卒10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11

1 十有六年:公元前644年。2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3 “陨石”句:从天上落下五块石头(陨石),掉在宋国境内。陨:坠落。4是月:陨石之月。《经》书此二字,表示与上事不在同日。5鹢(yì):水鸟名。形似鹭而大,羽色苍白,善翔。退飞:谓遇风而退,并非向后飞。宋人以为灾祸之兆,告于诸侯,故书。6 壬申:二十六日。7 季友:公子友。8 丙申:二十一日。9 甲子:二十日。10 公孙兹:即叔孙戴伯。11 淮:指今江苏盱眙一带。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1。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2?吉凶焉在3?”对曰:“今兹鲁多大丧4,明年齐有乱5,君将得诸侯而不终6。”退而告人曰:“君失问7。是阴阳之事8,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9。”

1 风也:谓风势强劲。2 祥:吉凶之征兆。3 焉在:在何处。4 今兹:今年。大丧:谓公子季友、公孙兹之卒。5 齐有乱:僖公十七年,齐桓公卒,齐内乱,孝公奔宋。6 “君将”句:指宋襄公屡会诸侯而终败于泓。7失问:问题提得不对。8 “是阴阳”二句:这是阴阳交感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与吉凶无关。9 “吾不”句:我回答宋君是怕拂逆君主意志。

夏,齐伐厉1,不克,救徐而还2

1 厉:国名,今河南鹿邑县东有厉乡,即其地。2 救徐:盖楚伐徐,故齐救之。徐为嬴姓之国,在今安徽泗县西北。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1,涉汾,及昆都2,因晋败也3

1 狐厨、受铎:皆晋邑,在今山西襄汾县。2 昆都:晋邑,在今山西临汾市南,汾河之东。3 因晋败:上年秦晋战于韩,晋国大败。

王以戎难告于齐1。齐征诸侯而戍周。

1 戎难:戎自僖公十一年伐京师以来,常为王室之患。

冬十一月乙卯1,郑杀子华2

1 乙卯:十二日。2 子华:郑太子。因进谗于诸侯而得罪郑伯,事见僖公七年《传》。

十二月,会于淮1,谋鄫2,且东略也3。城鄫,役人病4。有夜登丘而呼曰5:“齐有乱!”不果城而还6

1 “会于”句:鲁君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2谋鄫(céng):鄫受淮夷侵陵,故谋救之。鄫:国名,姒姓,在今山东枣庄市。3东略:东伐。4 病:困顿。5 有:有人。6 果:谓终竟其事。

十有七年春1,齐人、徐人伐英氏2

夏,灭项3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4

九月,公至自会。

冬十有二月乙亥5,齐侯小白卒6

1 十有七年:公元前643年。2 英氏:国名,偃姓,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3 灭项:鲁君在会,另遣军队灭项。项:国名,在今河南项城市东北。4 卞:鲁邑,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5 乙亥:九日。6 齐侯小白卒:齐桓公卒于十月乙亥,《经》书十二月,从告。

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1,以报娄林之役也。

1 “齐人”二句:僖公十五年,楚败徐于娄林,英氏为楚盟国,故伐英氏以报复。娄林:徐地,在今安徽泗县东北。

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1,秦归河东而妻之2

惠公之在梁也3,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4。卜招父与其子卜之5。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招曰6:“然。男为人臣7,女为人妾。”故名男曰圉8,女曰妾。及子圉西质9,妾为宦女焉10

1 “晋太子”句:僖公十五年,晋败于韩,使太子圉为质于秦。2 “秦归”句:僖公十五年,秦始征河东,置官司,至此复以河东归晋。妻(qì)之:将女儿(怀嬴等)嫁给他。妻:以女嫁人。3 梁:国名,嬴姓,故城在今陕西韩城之少梁城。夷吾奔梁在僖公六年。4 过期:超过孕期。5 卜招父:梁太卜。6 招:即卜招父。7 “男为”二句:谓男女分别为人奴婢。8 圉:臣隶之称。9 西:往西。秦在晋之西。质:充当人质。10 宦女:侍女。

师灭项。淮之会1,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2

1 淮之会:在上年冬十二月。2 以为讨:以此(灭项)作为讨伐的理由。止:执,拘捕。《春秋》对内讳言执,故变其辞曰止。

秋,声姜以公故会齐侯于卞1

九月,公至。书曰“至自会”2,犹有诸侯之事焉,且讳之也。

1 声姜:僖公夫人,齐女。2 “书曰”三句:《春秋》书“公至自会”,因诸侯有会盟之事,且讳言被执。犹:因。

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1,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2:长卫姬3,生武孟4;少卫姬,生惠公5;郑姬,生孝公6;葛嬴,生昭公7;密姬,生懿公8;宋华子9,生公子雍。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10,以为大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11,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12,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13

管仲卒14,五公子皆求立15。冬十月乙亥16,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17。辛巳18,夜殡19

1 好内:好女色。2 内嬖:内宠。3 长卫姬:卫姬有二,故分少长以别之。4 武孟:公子无亏之字。5 惠公:公子元。6 孝公:公子昭。7 昭公:公子潘。8懿公:公子商人。9 宋华子:宋国华氏之女,子姓。10 属:通“嘱”,嘱托。11 雍巫:雍人(主烹割之人),名巫,即易牙。卫共姬:即长卫姬。共是谥号。12 寺人貂:宫中近侍,名貂,亦称竖貂。荐羞:进献。荐、羞同义。13 “公许”句:易牙既得宠,为长卫姬请立孟武,齐侯许之。14 管仲卒:在僖公十五年。15 五公子:桓公子六人,孝公已为太子,故不数入。16 十月乙亥:十月八日。17 赴:发讣告,告丧于他国。18 辛巳:十五日。19 殡:停柩。此指盛尸入棺。自卒至殡共历六十七日。

十有八年春1,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2

夏,师救齐3

五月戊寅4,宋师及齐师战于甗5,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6,葬齐桓公7

冬,邢人、狄人伐卫。

1 十有八年:公元前642年。2 “宋公”句:诸侯伐齐,为纳公子昭(齐孝公)。3 师:鲁师。4 戊寅:十五日。5 甗(yǎn):齐地,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6 丁亥:八月无丁亥,日有误。7 葬齐桓公:齐乱,故十一月始葬。

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诸侯伐齐1。三月,齐人杀无亏2

1 “宋襄”句:宋襄公率诸侯之师送太子昭回国,故伐齐。2 无亏:字武孟,齐桓公子。桓公死后,易牙、竖貂等立无亏为君。

郑伯始朝于楚1。楚子赐之金2,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3。”故以铸三钟。

1 “郑伯”句:齐桓公卒,中国无霸主,故郑始朝楚。2 金:指铜。3 “无以”句:古代铸兵器、钟鼎等均用铜。

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1,遂与宋人战2。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秋八月,葬齐桓公3

1 四公子:指齐昭公潘、懿公商人、惠公元及公子雍。2 “遂与”句:四公子之徒与宋人战。3 葬齐桓公:孝公立而后得葬。

冬,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1。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众2,曰:“苟能治之,燬请从焉3。”众不可4,而(从)[后] 师于訾娄5。狄师还6

1 菟(tú)圃: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县。2 朝众:朝臣。3 燬(huǐ):卫侯之名。4 不可:不答应。5 后:原本作“从”,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訾(zī)娄:卫邑,在今河南滑县西南。6 狄师还:邢人、狄人共伐卫,而单言狄师还,盖邢师未还。

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1,命曰新里2,秦取之3

1 梁伯:两国国君。梁国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之少梁城。益其国:指扩展城邑。实:谓以民众充实其中。2 命曰:命名为。新里:地名,在今陕西澄城县东北二十里。3 此条本与十九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十有九年春1,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2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3

鄫子会盟于邾。己酉4,邾人执鄫子,用之5

秋,宋人围曹。

卫人伐邢6

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7,盟于齐8

梁亡。

1 十有九年:公元前641年。2 滕子婴齐:滕子书名,从赴告而无关褒贬。3 曹南:曹之南鄙。4 己酉:二十二日。5 用之:谓杀之而祭于社。用:杀人以祭、杀牲以祭,皆谓之用。6 卫人伐邢:此事在宋人围曹之前,《经》书于后,从告。7 会:《公羊传》“会”上有“公”字。8 盟于齐:谓诸国同与齐盟。

传(www.xing528.com)

十九年春1,遂城而居之。

1 此条当与上年传文连读。

宋人执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1,欲以属东夷2。司马子鱼曰3:“古者六畜不相为用4,小事不用大牲5,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6。民,神之主也7。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8,义士犹曰薄德9。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10,又用诸淫昏之鬼11,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12!”

1 “宋公”句:宋襄公让邾文公杀掉鄫国国君用以祭祀土地神。次睢之社:社名,当在今江苏铜山县附近。2 “欲以”句:睢水有妖神,东夷信之,皆立祠祭祀。故宋公使邾子杀鄫子以祭,欲使东夷归附。属:使归属、归附。3 司马子鱼:公子目夷,字子鱼,宋襄公庶兄,任司马。4 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不相为用:谓不杀同类用作祭祀,如祭马的祖先不用马。5大牲:指马、牛、猪、羊。6祭祀以为人:祭祀是为人而祭祀。7 神之主:民为神所依凭,故曰神之主。8 三亡国:指鲁、邢、卫,一说谓邢、卫、杞。9 薄德:谓德不厚。10 虐二国之君:指执滕子、用鄫子。虐:施暴虐。11 诸:“之于”的合音。淫昏之鬼:指社神。次睢之社非周社,不当祭祀。12 得死为幸:谓得以寿终,已是幸事。得死:谓终其天年。

秋,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1。于是卫大旱2,卜有事于山川3,不吉。宁庄子曰4:“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5,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6?”从之。师兴而雨。

1 菟(tú)圃之役:见上年《传》。2 于是:此时。3 有事:谓祭祀。4 宁庄子:卫大夫。5 伯:长。6 其:或,也许,与“或者”同义。

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1,军三旬而不降2。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3。《诗》曰4:‘刑于寡妻5,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6,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7!无阙而后动。”

1 “文王”句:崇侯虎无德,故文王伐之。崇:国名,在今陕西户县东。2 军:围,包围。三旬:三十日。3 因垒而降:谓不据营垒防御,而自降服。因:依。4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思齐》。5 “刑于”三句:谓文王之教,由近及远。刑:法,典范。寡妻:嫡妻。指太姒。御:治。邦:国。6 阙:阙失。7 盍:何不。内省(xǐng)德:退而反省自身之德行。内:退。

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齐1,修桓公之好也。

1 盟于齐:鲁君与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传》蒙经文省略与盟之人。

梁亡。不书其主1,自取之也2。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3。民罢而弗堪,则曰4:“某寇将至。”乃沟公宫5,曰:“秦将袭我6。”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1 不书其主:不书梁者之主名。2 自取之:谓自取灭亡。3 亟(qì):屡。4 则曰:以下为梁伯之言。则:乃。5 沟:护城河。此用作动词。6 秦将袭我:此亦梁伯之言。

二十年春1,新作南门2

夏,郜子来朝3

五月乙巳4,西宫灾5

郑人入滑6

秋,齐人、狄人盟于邢7

冬,楚人伐随8

1 二十年:公元前640年。2 新作南门:重新建造南门。南门:指鲁国都南门。本名稷门,僖公时重建增高,改名高门。3郜(gào):国名,姬姓。都北郜城,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南。4 乙巳:二十四日。5 西宫:鲁君别宫。《汉书·五行志上》:“僖公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左氏》以为:西宫者,公宫也。言西,知有东。东宫,太子所居。言宫,举区皆灾也。”不知是否为《左传》佚文。6 入:入其国而不据有其地。滑:国名,姬姓。今河南偃师市有缑氏镇,即其地。7 邢:故地在今河北邢台市境。8随:国名,姬姓,故城在今湖北随州市南。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1。凡启塞2,从时。

1 书,不时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此时已过冬至,不宜兴土功,故曰不时。2 凡启塞,从时:意谓如遇日常启闭所需,则随时修筑。启塞:开启与关闭。启指门户道桥,塞指城郭墙堑。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1

1 公子士:郑文公子。泄堵寇:郑大夫。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1。于是卫方病邢2

1 “为邢”句:为邢谋划对付卫国的威胁。2 于是:此时。病邢:对邢构成威胁。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1。冬,楚斗穀於菟帅师伐随2,取成而还3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4。善败由己5,而由人乎哉6?《诗》曰7:‘岂不夙夜8,谓行多露。’”

1 随:国名,姬姓,故城在今湖北随州市。2 斗穀於菟(gòu wū tú):即令尹子文。3 成:和解。4 其:则。5 善败:成败。6 而:岂。7 《诗》曰:引文出自《诗·召南·行露》。8 “岂不”二句:意谓自己虽想不避晨昏而行,无奈道路多露。喻违礼而行,必有其咎。谓:奈,奈何。行(háng):道,道路。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1,曰:“以欲从人2,则可;以人从欲3,鲜济。”

1 臧文仲:鲁大夫。2 以欲从人: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从人。3 以人从欲:强迫他人服从自己的欲望。

二十有一年春1,狄侵卫2

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3

夏,大旱4

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5。执宋公以伐宋6

冬,公伐邾7

楚人使宜申来献捷8

十有二月癸丑9,公会诸侯,盟于薄10,释宋公。

1 二十有一年:公元前639年。2 狄侵卫:卫为邢患,故狄侵之。3 鹿上:宋地,在今安徽阜阳市南部。4 大旱:为灾,故书。5 楚子:《经》书“楚子”自此始。楚始与中国行会礼,故称爵。盂:宋地,今河南睢县西北有盂亭,即其地。6 执宋公:宋公无德而争盟,为诸侯所憎恶,故以诸国共执为辞而不言楚执之。7 公伐邾:邾灭须句,故伐之。邾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8 宜申:斗宜申。献捷:献宋捷。捷:战利品。9 癸丑:十日。10诸侯:即上文会于盂之诸侯。薄:即亳。宋邑,在今安徽亳市。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1,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2。”

1 争盟:争当盟主。2 幸而后败:谓战败而不亡国,即属幸事。

夏,大旱。公欲焚巫、尫1。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2,此其务也。巫、尫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3。若能为旱,焚之滋甚4。”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5

1 巫:女巫。尫(wāng):胸部凸出、仰脸向上的残疾人。2 修城郭:以防他国乘机侵犯。贬:减损。用:财货。务穑:致力于农事。劝分:劝有储积者分施于人。3 如:当,应当。4 滋:益。5 不害:无害。谓不伤民。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1。子鱼曰2:“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3,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4。”

1 “诸侯”句:鲁君与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云宋襄公“召楚盟”。2 子鱼:公子目夷。3 已甚:太过分。4 惩:惩戒。

任、宿、须句、颛臾1,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2,以服事诸夏3。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4。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5,保小寡6,周礼也。蛮夷猾夏7,周祸也。若封须句8,是崇皞、济9,而修祀、纾祸也10。”

1 任(rén):国名,在今山东济宁市。宿:国名,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二十里。须句:国名,在今山东东平县东。颛(zhuān)臾:鲁之附庸国,在今山东费县西北。2 司:掌管。大皞(tài hào):太皞,也即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有济:指济水之神。有:名词性词头,无义。3 服事诸夏:事奉中国。服、事同义。4 因:依。成风:庄公之妾,僖公之母。须句为成风母家,故须句子来奔。5 明祀:神明之祀,指太皞、有济之祀。6 保:安。小寡:国小民寡者。7 猾:乱。夏:诸夏。指中国。8 封:指复其国土、爵位。9皞:太皞。济:济水。10 修祀:当作“修礼”。纾:解,缓解。

二十有二年春1,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2,及邾人战于升陉3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4,宋师败绩。

1 二十有二年:公元前638年。2 丁未:三日。3 升陉(xíng):鲁地,在今山东高密市。4 泓:水名,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久已湮。

二十二年春,伐邾1,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1 “伐邾”四句:须句上年为邾所灭,今鲁伐邾,取须句而反其君,复其国,存其祀,合于礼。

三月,郑伯如楚。

1 郑伯:指郑文公。

夏,宋公伐郑1。子鱼曰2:“所谓祸在此矣!”

1 宋公伐郑:郑伯如楚,故宋襄公伐之。2 子鱼:公子目夷,

宋襄公庶兄。

初,平王之东迁也1,辛有适伊川2,见被发而祭于野者3,曰:“不及百年4,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5

1 “平王”句:周幽王为犬戎所灭,平王东迁雒邑(在今河南洛阳市),时当鲁孝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70年)。2辛有:周大夫。伊川:伊河所经之地,属周,在今河南伊川县一带。3 被(pī)发:散发。被:通“披”。《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食火者矣。”可见披发为夷狄之俗。祭于野:祭于野外。

4 不及百年:自平王东迁至此已132年。5 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1,将逃归,谓嬴氏曰2:“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3,以固子也4。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1 “晋太子”句:子圉为质于秦,见僖公十七年《传》。2嬴氏:怀公之妻,秦穆公女。3婢子:谦称。《礼记·曲礼下》:“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侍执巾栉(zhì):谓侍候起居。巾用于擦拭,栉用于梳理头发。4 固:稳定。

富辰言于王曰1:“请召大叔2。《诗》曰3:‘协比其邻4,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5?”王说6。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7,王召之也。

1 富辰:周大夫。2 大(tài)叔:王子带,襄王母弟。僖公十二年奔齐。3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正月》。4 “协比”二句:言王者为政,先和协亲近,然后婚姻亲戚得以和睦。协:和。比:亲。孔:甚。云:友好。5 不睦:不和。6 说:同“悦”。7 “王子带”二句:终十三年仲孙湫之言,且为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张本。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1。公卑邾2,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3,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4:‘战战兢兢5,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6:‘敬之敬之7,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8,而况国乎?”弗听。

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9,县诸鱼门10

1 “邾人”句:鲁伐邾取须句,故邾人来报复。2卑:小,小看。3无:通“毋”。不可。4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小旻》。5 “战战”三句:言常怀戒惧之心。战战兢兢:形容畏惧。履:踩,踏。6又曰:以下引文出自《诗·周颂·敬之》。7 “敬之”三句:言天道甚明,奉承其命极难,有国者宜深敬戒之。显:明。思:语助词,无义。8 蜂虿(chài):蜂、蝎之类。泛指毒虫。9胄:头盔。10县:同“悬”。鱼门:邾都城之门。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1:“天之弃商久矣2,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3。”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4。司马曰5:“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6,宋师败绩。公伤股7,门官歼焉8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9,不禽二毛10。古之为军也11,不以阻隘也12。寡人虽亡国之余13,不鼓不成列14。”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5,隘而不列16,天赞我也17。阻而鼓之18,不亦可乎?犹有惧焉19。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20,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1?明耻教战22,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3,则如勿伤24;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25,金鼓以声气也26。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27,鼓儳可也28。”

1 大司马固:公孙固,宋庄公之孙。《史记·宋微子世家》、《尹文子·大道下》以为公子目夷(子鱼)。2 商:指宋。3弗可赦:谓违天而行,罪不可赦。4 未既济: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既:尽。5 司马:公子目夷(子鱼)。《说苑·尊贤》谓:“夫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言,大辱于楚。”6 陈:列阵。7 股:大腿。8 门官:宋公的亲军。歼:杀尽。9 重(chóng)伤:伤害已经受伤的人。10 禽:同“擒”。二毛:头发颜色不一的人。指老人。11 为军:用兵。12 不以阻隘:谓不凭借地势险要取胜。阻、隘二字同义,均指险要之地。13 亡国之余:宋为殷商之后。14 “不鼓”句:谓不进攻阵列未成的敌军。《司马法·仁本》:“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15 勍(qíng)敌之人:指强敌。勍:强。16 隘:用作动词,谓遭遇险阻。17 赞:助。18 “阻而”二句:利用有利地形进攻,难道不可以吗?阻:亦用作动词,谓利用险阻。19 犹有惧焉:言利用险阻而击之,犹恐不能获胜。20 胡耇(gǒu):高寿。胡、耇二字同义,都是长寿的意思。21 何有:不顾之辞。22 明耻:指以不果断的行为为耻。23 爱:怜惜。24 如:当,应当。25 以利用:因其利而用之。以:因。26 声气:以声音助士气。27 声盛致志:盛其鼓声以调动士兵的杀敌情绪。28 鼓儳(chán):攻击阵列不整之敌。《说文》:“儳,儳互不齐也。”此指军队行阵不整。

丙子晨1,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2。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3。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4,见兄弟不逾阈5,戎事不迩女器6。”

丁丑7,楚子入飨于郑8,九献9,庭实旅百10,加笾豆六品11。飨毕,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12。叔詹曰13:“楚王其不没乎14!为礼卒于无别15。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16

1 丙子:十一月九日。2 郑文:郑文公。芈(mǐ)氏、姜氏:都是郑文公夫人。芈氏为楚女,姜氏为齐女。柯泽: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南。3师缙(jìn):楚乐师。俘馘(guó):指俘虏和杀死的敌人。古代打仗,杀死敌人后割取左耳为证,曰馘。4门:指寝门。5 阈(yù):门坎。6迩:近。女器:女子所用器物。7 丁丑:十日。8 入享于郑:接受郑国宴请。9 九献:上公之享礼,九次献酒而礼毕。据《左传》、《国语》两君相见亦用此礼。10庭实旅百:指各种礼物齐备。庭实: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互相聘问时,以礼物相赠,陈列于庭中,谓之庭实。庭实包括马、皮、牲、米、醢等。旅:陈。百:表示多。11 加笾(biān)豆六品:谓正礼之外,又增加盛于笾豆的食品六种。笾豆:笾和豆,两种盛食物的礼器。12 二姬:指两个姬姓女子。郑为姬姓。13 叔詹:郑大夫。14 不没:不得善终。没:终。楚成王于文公元年为太子商臣所杀。15 无别:指男女不分。16 “诸侯”句:僖公二十八年,楚与晋战于城濮,楚师败绩。遂:终。

二十有三年春1,齐侯伐宋,围缗2

夏五月庚寅3,宋公兹父卒。

秋,楚人伐陈。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4

1 二十有三年:公元前637年。2 缗:宋邑,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二十五里。3 庚辰:二十五日。4 杞子:杞在《春秋》中最早称侯(桓公二年),庄公二十七年后称伯,亦偶有称子者。

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1,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2

1 齐侯:齐孝公。2 “以讨”句:僖公十九年,诸侯盟于齐,而宋不会。宋襄公新败于泓,故齐人乘机伐宋。

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1

1 伤于泓:上年宋与楚战于泓,宋襄公腿部受伤。

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1,讨其贰于宋也2。遂取焦、夷3,城顿而还4。子文以为之功5,使为令尹6。叔伯曰7:“子若国何8?”对曰:“吾以靖国也9。夫有大功而无贵仕10,其人能靖者与有几11?”

1 成得臣:子玉。2贰于宋:谓既从楚,复从宋,怀有二心。3焦:陈邑,在今安徽亳州市。夷:一名城父。陈邑,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七十里。4 顿:国名,姬姓,今河南项城市偏西有南顿故城,即其地。5 子文:斗穀於菟,楚令尹。之:其。6 令尹:楚最高军政长官。7 叔伯:蘧吕臣,楚大夫。8 若国何:把楚国怎么办。意谓得臣不能胜任令尹之职。9靖:安,安定。10贵仕:高位。11 “其人”句:言无几人能安之。与:语助词,无义。

九月,晋惠公卒1。怀公命无从亡人2。期3,期而不至4,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5,曰:“子来则免6。”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7,贰乃辟也8。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9,谁则无罪10?臣闻命矣。”乃杀之。

卜偃称疾不出11,曰:“《周书》有之12:‘乃大明服13。’己则不明14,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15,其何后之有16?”

1 晋惠公:名夷吾。2 怀公:子圉。亡人:指重耳,怀公的伯父。3期:敦煌写本(P.3634)作“其”。4 期(jī):周年。5 “怀公”句:未至周年而怀公执狐突。6 子:指狐突之二子。7策名:书名于策。委质:谓献上见面礼,确定君臣之分。古人相见,执贽为礼,如卿以羔,大夫以雁,士以雉。质:通“贽”。初次见面时所持的礼物。8贰:背叛。辟(bì):罪。9淫刑以逞:滥施刑罚以逞己意。淫:过甚。10则:其。11卜偃:郭偃。晋大夫,掌占卜。12 《周书》:引文出自《尚书·康诰》。13乃大明服:言君大明则民服。14则:若,假设连词。15 唯戮是闻:唯闻杀戮。16 何后之有:即“有何后”。僖公二十四年,怀公为重耳所杀。

十一月,杞成公卒。书曰“子”1,杞,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2,则亦书之,不然则否3,辟不敏也4

1 “书曰”三句:杞本称伯,用夷礼,故贬称子。此释《春秋》书法。2 “赴以”句:谓未同盟而赴以名则亦书其名。3不然则否:未同盟而不以名告则不书其名。4 辟不敏:以免有误。敏:审。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4。有人而校5,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6。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7

狄人伐廧咎如8,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9。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10。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11。出于五鹿12,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3。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14。”稽首15,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16。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17,以告姜氏18。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19,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20,实败名21。”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22,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23,欲观其裸24。浴,薄而观之25。僖负羁之妻曰26:“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27,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28!”乃馈盘飧29,置璧焉30。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31:“臣闻天之所启32,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33,天其或者将建诸34,君其礼焉!男女同姓35,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36,一也。离外之患37,而天(下)不靖晋国38,殆将启之39,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40,三也。晋、郑同侪41,其过子弟42,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43,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44?”对曰:“子女玉帛45,则君有之。羽毛齿革46,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47,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48?”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49,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50。若不获命51,其左执鞭弭52,右属櫜鞬53,以与君周旋54。”子玉请杀之55。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56,文而有礼57。其从者肃而宽58,忠而能力。晋侯无亲59,外内恶之。吾闻姬姓60,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61。奉匜沃盥62,既而挥之63。怒曰64:“秦、晋,匹也65,何以卑我66!”公子惧,降服而囚67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68,公赋《六月》69。赵衰曰:“重耳拜赐70!”公子降、拜、稽首71,公降一级而辞焉72。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73!”

1 “晋公子”句:晋公子重耳遭难出奔的时候。重耳为晋献公庶子,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奔蒲,事见僖公四年《传》。2 蒲城:晋邑,在今山西蒲县。3 保:恃。生禄:养生之禄。4 于是乎得人:谓因禄而得众。5 校(jiào):对抗。6 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重耳之母为狄人,故奔狄。7 狐偃:重耳的舅父。赵衰(cuī):字子馀。颠颉:晋大夫。魏武子:名犨(chōu)。司空季子:名胥臣。8 廧咎(qiáng gāo)如:赤狄的别支,隗姓,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一带。9 鯈:音(chóu)。

10 就木:指进棺材。11 不礼:不以礼相待。12 五鹿: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南。13 块:土块。14 天赐:谓得到土块,是上天赐予土地的象征。15 稽(qǐ)首:叩头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16 “齐桓”句:据《史记·齐太公世家》,事在齐桓公四十二年(鲁僖公十六年)。17 蚕妾:养蚕的女奴。在其上:在桑树上。18 姜氏:重耳之妻,齐桓公女。19 有四方之志:谓将远行。20怀与安:指贪恋安逸。与:于。21败:毁败。22 子犯:狐偃的字。23 曹共公:名象。骈胁:肋骨长得连成一片。骈:相连。24 裸:裸体。25 薄:帘。《国语·晋语四》:“(曹共公)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26僖负羁:曹大夫。27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重耳。《国语·晋语四》:“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28 盍:何不。蚤:通“早”。贰:别。表示与曹君有所不同。29 馈:赠送。盘飧(sūn):以盘装盛的饭食。飧:熟食。30 置璧焉:置璧于饭中。31 叔詹:郑大夫。32 天之所启:指为天所保佑的人。启:开导,佑助。33 有三焉:有三点与众不同之处。34 其:或,也许。与“或者”同义。建:建立。指立为君主。诸:“之乎”的合音。35 “男女”二句:指男女同姓婚配,子孙不能繁盛。重耳的母亲是大戎狐姬,与晋同姓。36 至于今:到现在还活着。献公之子九人,当时唯重耳尚在。《国语·晋语四》云重耳出奔时十七岁。《史记·晋世家》则云出奔时“重耳年四十三”,又云“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37 离外之患:指遭遇流亡之忧。离:通“罹”,遭。患:忧。38 “下”字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3634)、(S. 1443)删。靖:安。39 殆:大概。40 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上人:居于人上。41 同侪(chái):谓地位相等。侪:等。42 其过弟子:晋国经过郑国的弟子。43 楚子:指楚成王。飨:设宴款待。44 不穀:犹言“不善之人”。古代君主自谦之辞。据《左传》、《国语》,周天子及齐、楚、吴、越之君均有用此称者。45 子女:女子,指美女。46 羽毛齿革:指鸟羽、牦牛、象牙、犀革。毛:通“旄”。47 波及晋国:谓扩散而至于晋国。波:流,散。48 其:将。49 以君之灵:即托你的福。灵:福。50 其:则。辟:同“避”。三舍:九十里。三十里为舍。51 不获命:谓楚国不同意退军。52 鞭:马鞭。弭(mǐ):指弓。53 属(zhǔ):着,附着。櫜鞬(gāo jiàn):分别指放箭和弓的口袋。54 周旋:交战的委婉语。55 子玉:成得臣,楚令尹。56 广而俭:志向远大而行为检点。俭:通“检”。约束。57 文:谓长于辞令。58 肃而宽:恭敬而待人宽厚。59 晋侯:指晋惠公夷吾,重耳异母弟。60 “吾闻”三句:我听说,在姬姓诸侯中,唐叔子孙所在之国国祚最为长久,大概是公子重耳将要为君的缘故吧!唐叔:名虞,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61 怀嬴:秦穆公女,嫁给晋怀公为妻,故称怀嬴。与焉:在五人之中。此时公子圉已逃回晋国,故秦穆公又将怀嬴嫁给重耳。62 奉匜(yí)沃盥:手持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匜:盛水器。沃:注水。63 既:事毕。挥之:重耳挥手使怀嬴离去。64 怒:重耳挥手使去,怀嬴以为不敬,故怒。65 匹:敌,对等。66 卑:贱,轻视。67 降服而囚:谓降低所着衣服之等级,自拘谢罪。68 《河水》:即《诗·小雅》中的《沔水》。篇首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言河水朝宗于海。重耳赋此诗,表示对秦国的尊敬。69 《六月》:《诗·小雅》篇名。这是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的诗,秦穆公借此勉励重耳辅佐周天子建立功业。70 拜赐:感谢秦穆公赋诗表示的好意。71 降、拜、稽首:下阶走到堂下,再拜、稽首(叩首至地)。72 降一级:降阶一等。宴享时,若宾卑主尊,宾必降拜,主必降辞。辞:辞谢其降拜。73 敢:岂敢。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二十有四年1,春王正月。

夏,狄伐郑。

秋七月。

冬,天王出居于郑2

晋侯夷吾卒3

1 二十有四年:公元前636年。2 “天王”句:天子以天下为家,本无所谓外,亦无所谓出。此称天王“出居”,讥襄王行匹夫之孝,不顾天下之重,因避其母弟而出奔,实为自绝于周。据《传》,襄王出居在此年秋,《经》书于冬,从告。3 “晋侯”句:据《传》,晋惠公卒在上年九月,《经》书于此年冬,从告。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1。不书2,不告入也。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3,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4,有如白水5”投其璧于河6

济河,围令狐7,入桑泉8,取臼衰9。二月甲午10,晋师军于庐柳11。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12。师退13,军于郇14。辛丑15,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16。壬寅17,公子入于晋师。丙午18,入于曲沃19。丁未20,朝于武宫21。戊申22,使杀怀公于高梁23。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24,将焚公宫而弑晋侯25。寺人披请见26。公使让之,且辞焉27。曰:“蒲城之役28,君命一宿29,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30。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31,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32,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33,古之制也。除君之恶34,唯力是视。蒲人、狄人35,余何有焉36!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37,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38,何辱命焉39?行者(甚)[其] 众40,岂唯刑臣41?”公见之。以难告42。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43。己丑晦44,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45。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46,实纪纲之仆47

初,晋侯之竖头须48,守藏者也49。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50。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51。谓仆人曰52:“沐则心覆53,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54,行者为羁绁之仆55,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夫,惧者(甚)[其] 众矣56。”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57,而请其二子58。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搂)[楼] 婴59。赵姬请逆盾与其母60,子馀辞61。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62,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63。以叔隗为内子64,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65,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66。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67。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68,而二三子以为己力69,不亦诬乎70?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71,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72,上赏其奸,上下相蒙73,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74?以死,谁怼75?”对曰:“尤而效之76,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77。”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78。身将隐,焉用文之79?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80。”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81,曰:“以志吾过82,且旌善人83。”

1 秦伯纳之:秦穆公送重耳回到晋国。此条当与上年传文连读。2 “不书”二句:《春秋》不书不记载重耳回国的事,是因为晋国没有告知鲁国。3 负羁绁(xiè):谓随侍执役。羁绁:马络头和马缰绳。4 所:若,如果。表示假设。舅氏:指子犯。子犯是重耳的舅父。5 有如白水:谓河神可以作证。6 “投其”句:投璧自誓以取信。7 令狐: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西。8桑泉: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临晋镇东南。9臼衰(cuī):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东南。10 二月甲午:二月无甲午。甲午为三月四日。11 庐柳: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北。此句言怀公派兵拒重耳。12 “秦伯”句:秦穆公派公子絷说服晋军接纳重耳回国。公子絷(zhí):秦穆公子。13 师退:晋师退。14郇(xún):地名,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北有郇城,即其地。15 辛丑:十一日。16 盟:杀牲歃血,对神发誓。17 壬寅:十二日。18丙午:十六日。19 曲沃:晋宗庙所在之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20 丁未:十七日。21 武宫:曲沃武公之庙,在绛。武公是重耳的祖父。22 戊申:十八日。23 怀公:晋惠公之子,名圉。高梁:晋邑,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24 吕、郤(xì):吕甥和郤芮。两人都是晋惠公的旧臣。25 晋侯:指重耳。26 寺人披:晋宦官,名披。寺人即阉人。27 焉:之。28 蒲城之役:僖公五年,晋献公命寺人披伐蒲城,杀重耳。蒲城:晋邑,在今山西蒲县。29 “君命”二句:按国君之命,你可在第二天到达,而你当天就赶到了。一宿:住一晚。30 中宿:第二宿(第三日)。31夫:代词,那个。袪(qū):衣袖。32 “臣谓”四句:我以为你这次回到晋国,该懂得做国君的道理了,如果还是不明此理,恐怕还将遭难!谓:以为。33 “君命”二句:执行国君的命令,不能怀有二心,唯有尽己之力。34 “除君”二句:言当尽力消除君患。恶:患。35 蒲人、狄人:都是指重耳。重耳出逃,先在蒲,后在狄。36 何有:谓不必顾忌。37 “齐桓公”二句:当初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管仲射中小白的带钩。桓公即位后采纳鲍叔的意见,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置:赦免。38 易之:指采取与桓公不同的做法。39 何辱命焉:谓不待重耳下令。40 行者其众:谓出亡者将会很多。其:原本作“甚”,据杜预注及杨伯峻说改。41 刑臣:犹言“刑余之臣”。寺人披是阉人,故以此自称。42 难:指吕、郤策划焚宫弑君的事。43 王城:秦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44 己丑:四月三十日。晦: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月大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45 逆:迎。嬴氏:文嬴,秦穆公女。或以为即晋怀公之妻辰嬴,实误。46 卫:卫士,卫兵。47 纪纲之仆:指管理门户仆役之事的人。48 竖头须:近侍之臣。名头须。竖:左右小臣。由年少者充任。49 守藏(zàng)者:看守库藏的人。50 “尽用”句:用尽库藏资财谋求让重耳回国。51 焉:之。沐:洗头。52 仆人:指谒者。53 “沐则”二句:这是头须的话。大意是说:洗头时上身朝下,心也会颠倒过来,心一颠倒,考虑问题正好与常人相反。古人认为心掌管思考。54 居者:留在国内的人,头须自指。守:守卫者。55 行者:指跟着重耳出亡的人。56 其:原本作“甚”。据杜预注及杨伯峻说改。57 季隗:重耳在狄时娶的妻子。58 请其二子:请以伯鯈、叔刘留于狄。59 楼:原本误作“搂”。据阮元《校勘记》改。60 赵姬:晋文公之女。61 子馀:赵衰的字。62 来:主语是赵盾与其母叔隗。63 下之:位居其下。64 内子:嫡妻,正妻。65 介之推:姓介,名推。“之”为语助词。春秋时人名中有“之”字者,皆属此类。66 君:指重耳。矣:耳。67 必将:必,必定。必、将同义。68 置:立。69 二三子:跟随重耳出奔的臣子。70 诬:欺罔,欺骗。71 “况贪”二句:何况将天所成就之功据为己有呢?贪:偷。与上文“盗”同义。力:功。72 “下义”二句:臣下把有罪的事当作正义的,君主奖赏盗贼。《广雅·释诂》:“奸、宄、窃,盗也。”73 蒙:欺,欺骗。74 盍亦:盍,何不。亦:语助词,无义。75 以死,谁怼(duì):因此而死,又能怨谁呢?怼:怨恨。76 “尤而”二句:既指责他们不对,却又仿效他们,罪过就比他们更大了。尤:归罪,指责。77 不食其食:即不食其禄。78 文:文饰。79 焉用:何为,为什么。之:乎。80 偕:一起,共同。81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四十里的介山之下。为之田:为介子推之田。此为虚封。之:其。82 志:记。83 旌:表彰。

郑之入滑也1,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2。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3。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4。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5,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6,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7:“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8,其次亲亲9,以相及也10。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11,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12,文之昭也13。邘、晋、应、韩14,武之穆也15。凡、蒋、邢、茅、胙、祭16,周公之胤也17。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18,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19,曰:‘常棣之华20,鄂不(韩韩)[鞾鞾]21。凡今之人22,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23,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24。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昵近、尊贤25,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顽、用嚚26,奸之大者也。弃德、崇奸27,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28,又有厉、宣之亲29,弃嬖宠而用三良30,于诸姬为近31,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32,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33,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34,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奸具矣。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35,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36。召穆公亦云37。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38,以从诸奸39,无乃不可乎?民未忘祸40,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41?”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42

1 “郑之”句:郑国攻入滑国的时候。郑入滑在僖公二十年。2 即卫:亲近卫国。即:就。3 公子士:郑文公子。泄堵俞弥:郑大夫。疑即泄堵寇。4 王:指周襄王。伯服、游孙伯:二人皆周大夫。请滑:以滑为请。即请郑不要攻打滑国。5 “郑伯”句:庄公二十一年《传》载,郑厉公享惠王,王与之鞶鉴,虢公请器,王与之爵(饮酒器),厉公颇为不满。厉公:名突。郑文公之父。6 “又怨”句:又怨襄王(惠王之子)助卫,为滑求情。7 富辰:周大夫。8 大(tài)上:太上,最高一等。9 其次:次一等的。亲亲:亲其所亲。10 以相及:谓由亲及疏,由近及远。11 “周公”二句:周公痛感夏、殷之季世,疏其亲戚,以至于灭亡,故广封其兄弟。吊:伤。二叔:夏、殷二朝之末世。咸:同。蕃屏:拱卫。蕃:屏。12 管:管叔鲜封国,在今河南郑州市。蔡:蔡叔度封国,在今河南上蔡县。郕(chéng):叔武所封国,在今河南范县。霍:叔处所封之国,在今山西霍州市西南。鲁:周公旦封国。周公摄政,留京师,由长子伯禽就封为鲁君。在今山东曲阜市。毛:叔郑所封之国,在今陕西扶风县,后改封在今河南宜阳县。聃:季载所封之国,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郜(gào):文王第十二子所封之国,都北郜城,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雍:文王第十三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曹:文王子曹叔振铎封国,在今山东定陶县。滕:文王子错叔绣封国,在今山东滕州市西南。毕:文王子毕公高所封之国,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原:文王第十六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酆(fēng):亦作“丰”。文王子封国,在今陕西户县东。郇(xún):文王子封国,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13 文之昭:文王之子。古代宗庙、墓地排列之次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周以后稷为始祖,其子为昭,其孙为穆。后世子孙昭生穆,穆生昭,以世次计(单数为昭,偶数为穆)。文王为后稷十四世孙,为穆,故其子为昭。14 邘(yú):周武王第二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应(yīng):武王第四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鲁山县东。韩:武王子所封之国,初封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后改封在今陕西韩城市。15 武之穆:武王之子。武王于周为昭,故其子为穆。16 凡:周公第二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蒋:周公第三子伯龄所封之国,今河南固始县东有蒋乡,即其地。邢:周公第四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北邢台市。茅:周公庶子所封之国,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胙:周公庶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延津县北。祭(zhài):周公第七子所封之国,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北。17 胤:嗣,后代。18 召(shào)穆公:周卿士,名虎,召康公之后。不类:不善。19 纠合:集合。成周:指西周的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作诗:以下引文出自《诗·小雅·常棣》。20 常棣(dì):棣,即甘棠,开白花,果实如樱桃,可食。华(huā):花。21 鄂不:花托与花蒂。鄂:花托。不:同“柎”,花蒂。“不”古文象萼蒂之形。韡韡(wěi wěi):形容有光华。原本作“韩韩”,据阮元《校勘记》改。此二句以常棣起兴,比喻兄弟和睦,则强盛而有光华。22 “凡今”二句:言凡当今之人,亲爱莫如兄弟。23 “兄弟”二句:谓兄弟虽然内部不和,犹能共同抵御外侮。阋(xì)于墙:争讼于内。24 懿亲:指宗亲。25 庸勋:任用有功之人。庸:用。昵:亲。26 即聋、从昧:接近、听从昏聩之人。聋:听不聪。昧:视不明。与:助。嚚(yín):指愚蠢之人。27 崇:聚。28 “郑有”句:平王东迁,主要依靠晋、郑二国。惠王出奔,虢、郑纳之。此言庸勋。29 “又有”句:郑始封之君桓公,名友,为周厉王之子,宣王同母弟。此言亲亲。30 弃嬖宠:僖公七年,郑杀嬖臣申侯。十六年,杀宠子子华。三良:指叔詹、堵叔、师叔。此言尊贤。31 于诸姬为近:郑与周之关系,亲于其他姬姓之国。郑桓公为周司徒,武公、庄公为周卿士。此言昵近。32 五声:宫、商、角、徵、羽。33 五色:青、黄、赤、白、黑。34 则:法,以为法则。35 扞御:抵抗。扞:同“捍”。36 屏:藩屏。37 亦云:亦然。云:然。38 渝周、召:改变周公、召公亲近兄弟之道。39 以从诸奸:谓欲以狄师伐郑。40 祸:指子颓之乱与叔带召狄之事。41 “其若”句:言将废文、武之功业。42 颓叔、桃子:皆周大夫。出狄师:使狄师出动。

夏,狄伐郑,取栎1

1 栎(yuè):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

王德狄人1,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2,施者未厌。’狄固贪婪,王又启之3。女德无极4,妇怨无终,狄必为患。”王又弗听。

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5,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6。王复之7,又通于隗氏8。王替隗氏9。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10。”遂奉大叔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御之11,王曰:“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王遂出。及坎欿12,国人纳之13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14。王出适郑,处于氾15。大叔以隗氏居于温16

1 德:感激。2 “报者”二句:谓受惠者已厌烦报答,施恩者却尚未满足。3 启:诱导。4 “女德”二句:谓妇女之天性,近之则不知足,远之则怨愤不已。德:恩惠。此谓施加恩惠。5 甘昭公:即王子带,惠王之子,襄王母弟,封于甘,昭是谥号。6 昭公奔齐:王子带出奔齐国。事见僖公十二年《传》。7 王复之:周襄王召回王子带。在二十二年。复:回来,此为使动用法。8 通:私通。隗氏:襄王之后,狄女。9 替:废。10 其:殆。11 御士:侍卫之士。12 坎欿(dǎn):周地,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13 国人:指都城之人。14 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四人都是周襄王的大臣。15 氾(fàn):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16 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1,好聚鹬冠2。郑伯闻而恶之3,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之于陈、宋之间。

君子曰:“服之不衷4,身之灾也。《诗》曰5:‘彼己之子6,不称其服7。’子臧之服,不称也夫!《诗》曰8:‘自诒伊戚9。’其子臧之谓矣10。《夏书》曰11:‘地平天成12。’称也。”

1 子臧:郑太子子华母弟。僖公十六年,郑杀子华,故子臧出奔。2鹬(yù)冠:鹬羽制成之冠。鹬:一种水鸟,天将雨即鸣。3 “郑伯”句:鹬冠为非常之服,子华得罪出奔,不自收敛而炫奇,故郑伯恶之。4 衷:通“中”。适,合宜。5 《诗》曰:引文出自《诗·曹风·候人》。6 彼己(jì)之子:那个人。彼、己同义。今本《诗经》“己”作“其”,义同。7 不称其服:与“服之不衷”同义。称:相称。8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小明》。9 自诒伊戚:自取此忧患。诒:遗。伊:此。戚:忧。10矣:也。11 《夏书》:逸书。今古文《尚书·大禹谟》有此句。12 地平天成:犹天地平成,比喻天地万物各得其宜。平、成二字同义。

宋及楚平1。宋成公如楚2。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3,问礼于皇武子4,对曰:“宋,先代之后也5,于周为客6。天子有事7,膰焉8;有丧9,拜焉。丰厚可也。”郑伯从之。享宋公有加10,礼也。

1 平,和解。2 宋成公:名王臣,宋襄公之子。3 享:通“飨”。4 皇武子:郑卿。5 先代之后:先朝之后,宋为商之后裔。6 于周为客:谓周以客礼待之。7 有事:指祭祀宗庙。8 膰(fán):祭肉,此指赐胙,以示尊重。9 有丧,拜焉:宋吊周丧,周王特拜谢之。10 有加:谓礼物事事加厚。

冬,王使来告难,曰:“不穀不德1,得罪于母(弟)[氏] 之宠子带2,鄙在郑地氾3,敢告叔父4。”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5,敢不奔问官守6?”王使简师父告于晋7,使左鄢父告于秦8

天子无出9。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10。天子凶服、降名11,礼也。

1 不穀:意为“不善”,君主自谦之辞。据《左传》,周天子及齐、楚之君均有用此称者。2 母氏:僖公五年孔《疏》引《传》作“母氏”,于义为长。3 鄙:指野处。4 叔父:天子称同姓诸侯曰叔父或伯父。5 蒙尘:指君主奔波于外。天子出奔,身被尘土,故曰蒙尘。6 官守:王之群臣。7 简师父:周大夫。8 左鄢父:周大夫。9 天子无出:天子无所谓出奔。天下皆天子所有,故不言出。《礼记·曲礼下》:“天子不言出。”10 母弟:指叔带。襄王同母弟。11 凶服:丧服。降名:指自称“不穀”。

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氾1,而后听其私政2,礼也3

1 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三人皆郑大夫。省视:察看。官具:官司和器用。2 私政:指郑国之政。3 礼也:谓合于先君后己之礼。

卫人将伐邢,礼至曰1:“不得其守2,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3。”乃往,得仕4

1 礼至:卫大夫。2 守:谓邢之正卿。3 昆弟:兄弟。仕焉:仕于邢。4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二十有五年春1,王正月丙午2,卫侯燬灭邢。

夏四月癸酉3,卫侯燬卒。

宋荡伯姬来逆妇4

宋杀其大夫。

秋,楚人围陈5,纳顿子于顿。

葬卫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6,公会卫子、莒庆7,盟于洮8

1 二十有五年:公元前635年。2 丙午:二十一日。3 癸酉:二十日。4 荡伯姬:伯姬为鲁女,嫁为宋大夫荡氏妻。来逆妇:伯姬为其子逆妇。女子越境逆妇,不合于礼,《春秋》载其事以示讥刺。5 “楚人”二句:顿子为陈所迫而出奔,故楚围陈以纳之。顿:国名,姬姓,今湖北荆门市偏西有南顿故城,即其地。6 癸亥:十三日。7 卫子:卫文公卒未逾年,故卫侯不称爵而称“子”。莒庆:莒大夫。8 洮(táo):鲁地,在山东泗水县东南。

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1,掖以赴外2,杀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3。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4:“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5。”

1 二礼:礼至与其弟。国子:邢之正卿。2 掖:捉持其臂。《说文》:“掖,以手持人臂也。”赴:至。3 “卫侯”三句:《礼记·曲礼下》:“诸侯不生名,……灭同姓,名。”卫侯灭同姓,故《春秋》书卫侯燬之名,以示憎恶。4 为铭:作铭文。铭:作文刻于器物之上,称述平生功德,使传扬后世,或用以自警。5 莫余敢止:即莫敢止余。莫:没有人。此条当与上年传文连读。

秦伯师于河上1,将纳王2。狐偃言于晋侯曰3:“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4,而信宣于诸侯5,今为可矣6。”使卜偃卜之7,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8。”公曰:“吾不堪也9。”对曰:“周礼未改10。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11。”筮之,遇《大有》之《睽》12,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13。战克而王飨14,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15,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16,亦其所也。”

晋侯辞秦师而下17。三月甲辰18,次于阳樊19。右师围温20,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21,王入于王城22。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23

戊午24,晋侯朝王。王飨醴25,命之宥26。请隧27,弗许,曰:“王章也28。未有代德29,而有二王30,亦叔父之所恶也31。”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32。晋于是始(起)[启] 南阳33

阳樊不服,围之。苍葛呼曰34:“德以柔中国35,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谁非王之亲姻36,其俘之也37?”乃出其民38

1 秦伯:指秦穆公。师:驻扎。2 纳王:送襄王回京师。此时周王避王子带之乱,出居于郑。3 狐偃:晋大夫。晋侯:指晋文公。4 文:晋文侯,名仇。平王东迁,文侯平定周室,辅佐平王,得平王锡命。《尚书》有《文侯之命》。5 宣:明。6 为:其。7 卜偃:郭偃,晋大夫,掌占卜。卜:钻刻龟甲,灼烧视兆(裂痕)以预测吉凶。8 “遇黄帝”句: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而胜之,故以为吉。阪泉:在今河北涿鹿县。9 不堪:谓不敢当此卦。文公以为黄帝是指自己,故云不堪。10 “周礼”三句:言周德虽衰,其命未改。今之王,乃与古之帝相当。谓帝兆与晋侯无关。11 筮:以蓍草占卜以测吉凶。12 《大有》之《睽》:卦象由《大有》变为《睽》。《大有》:《乾》下《离》上。《睽》:《兑》下《离》上。《大有》的第三爻由阳爻变为阴爻,整个卦象即从《大有》变为《睽》。13 公用享于天子:此为《大有》九三爻辞。谓文公将接受天子飨宴。也:据阮元《校勘记》删。14克:胜。15 “天为”二句:谓天变为泽而居于日下,乃天子降心逆公之象。《大有》变为《睽》,其上卦(《离》)未变,下卦则由《乾》变为《兑》。《乾》为天,《兑》为泽,而居于《离》(《离》为日)下。故曰“天为泽而当日”。《乾》为天、为君,变为《兑》而居于《离》下,故曰“天子降心以逆公”。16 “《大有》”二句:谓撇开《睽》卦不论,回到《大有》本卦,亦有天子降心之象。17 辞秦师:辞谢秦师使还。18甲辰:二十日。19 阳樊:又名樊,亦名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20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21 丁巳:四日。22 王城:东周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东。23隰(xí)城:即隰郕,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24 戊午:五日。25 王飨醴(lǐ):王设醴以享之。醴:甜酒。26 命之宥(yòu):命晋侯与王相酬酢,以示宠异。《尔雅》:“酬、酢、侑,报也。”宥:同“侑”。27 请隧:向周王请求死后用隧葬之礼。隧:即隧道。古代葬礼悬棺而下,唯有天子可以开掘隧道,运棺入墓。28王章:周朝的典章制度。29 代德:代周有天下之德。30 二王:诸侯而用天子之葬礼,如二王并立。31 叔父:指晋文公。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父或伯父。32 原:今河南济源市北有原乡,即其地。欑(cuán)茅:在今河南修武县北。33 启:开,开辟。原本误作“起”,据阮元《校勘记》改。南阳:在今河南新乡一带,亦即阳樊诸邑所在之地。其地在太行之南,黄河之北,故称南阳。34 苍葛:阳樊人。35 “德以”三句:谓晋以威四夷之法加兵于中国,故不服。吾:指代阳樊人。36 “此谁”句:谓在阳樊者,皆为王之亲戚婚姻。37 其:乃。也:表示反诘语气。38 出其民:谓让阳樊人迁走而仅取其地。

秋,秦、晋伐都1。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2。秦人过析3,隈入而系舆人4,以围商密,昏而傅焉5。宵坎血加书6,伪与子仪、子边盟者7。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秦师] 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8。楚令尹子玉追秦师9,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1 鄀(ruò):秦、楚边疆上的小国,亦称“下都”,都商密(在今河南内乡县)。后徙都上都,在今湖北宜城市。2 斗克:时为申公。屈御寇:时为息公。申、息:皆楚邑。戍密商:即戍都。斗克与屈御寇实戍析。3 析:楚邑,一名“白羽”,在今河南西峡县。4 “隈入”句:谓秦人突然入析,俘虏析人。隈(wēi):通“猥”,猝。系:俘虏。舆人:众人。5 昏:天黑。傅:附着,靠近。6 坎血加书:立盟时,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又取血,以敦盛之。读盟书以告神,然后与盟者歃血(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嘴旁)。歃毕,加盟约正本于牲上,埋之,副本则由与盟者持归收藏。7 “伪与”句:伪装与斗克、屈御寇结盟。者:句末语助词,无义。8 “秦师”句:商密既降,守析之军亦败,故二人被俘。秦师:原本无此二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9 子玉:成得臣的字。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1。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2。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3

1 原文有“曰”字,据敦煌写本(P.4058)删。2 原伯贯:周之原大夫,名贯。冀:国名,在今山西河津市一带。3 狐溱:狐毛之子。

卫人平莒于我1。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2,且及莒平也。

1 “卫人”句:僖公元年,晋败莒于郦,获莒挐,二国相怨已久,至此经卫调停,始和解。2 “修卫”句:卫成公修文公与鲁僖公之好。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1。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2,径馁而弗食3。”故使处原4

1 原守:守原之大夫人选。寺人勃鞮:即寺人披。2 壶飧(sūn):以壶装盛的饭食。壶:盛饮食的器具。3 径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作“寝饿”,意谓饿甚。4 王引之以为此条当在“卫人平莒于我”条之前,疑误。

二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己未2,公会莒子、卫宁速3,盟于向4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5,至酅6,(不)[弗] 及7

夏,齐人伐我北鄙8

卫人伐齐。

公子遂如楚乞师9

秋,楚人灭夔10,以夔子归。

冬,楚人伐宋,围缗11

公以楚师伐齐12,取谷13

公至自伐齐。

1 二十有六年:公元前634年。2 己未:十日。3 宁速:宁庄子,卫大夫。4 向:莒邑,在今山东莒县南七十里。5 “公追”句:《春秋》记事一般不涉及过程,此次鲁君追逐齐师,远至齐地,故特笔书之。6 酅(xī):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南。7弗:原本作“不”,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4058)改。8 北鄙:北部边境。9 公子遂:鲁卿。乞师:请求援军。10 夔:国名,芈姓,今湖北秭归县东有夔子城,即其地。《经》不讥楚灭同姓,因夔有不祀先祖之罪。11 缗:宋邑,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二十五里。12 公以楚师:鲁君能左右楚师,故称“以”。13 谷: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莒兹丕公、宁庄子1,盟于向,寻洮之盟也2

1 莒兹丕公:莒君,号兹丕。莒君无谥,故以号为称。莒在今山东莒县。宁庄子:卫大夫。2 寻:温,重申。洮之盟:在上年。

齐师侵我西鄙,讨是二盟也1

1 二盟:与一国结盟,同时又与他国缔结盟约。齐孝公仍以盟主自居,所以讨伐鲁与他国结盟。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1。卫人伐齐2,洮之盟故也。

公使展喜犒师3,使受命于展禽4。齐侯未入竟5,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6,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7。”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8,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9,夹辅成王。成王劳之10,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11,大师职之12。桓公是以纠合诸侯13,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14,而匡救其灾15,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16!’我敝邑用不敢保聚17,曰:‘岂其嗣世九年18,而弃命废职19,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20

1 齐孝公:名昭,齐桓公之子。2 “卫人”二句:鲁、卫结盟,有互救之义,故卫人伐齐。3 展喜:鲁大夫。犒(kào)师:以酒食慰劳军队。师指齐师。4 受命:谓讨教。展禽:鲁大夫。即柳下惠,名获,字禽。5 竟:同“境”。6 “寡君”二句:谓齐侯亲自率军来伐。趾:足。辱:谦辞。谓使对方受屈辱了。7 执事:左右从事之人。不敢斥言尊者,故婉言执事。8 室如县(xuán)罄:喻空无所有。县罄,《鲁语上》作“县磬”,义同。县:同“悬”。《说文》:“罄,器中空也。从缶,殸声。殸,古文磬字。”9周公:鲁周公姬旦。大公:齐太公姜尚。股肱:谓辅佐。下文“夹辅”义同。10劳:功,以为有功。11 载:载书,盟书。盟府:收藏盟誓的地方。12 大师:官名,周之三公。太公为太师,兼掌司盟之职。职:主。13 纠合:聚集。14 弥缝:弥合。弥、缝同义。阙:隙。引申为裂痕、矛盾。15 匡救:救助。匡、救二字同义。16 其:表示期望的语气词。率:循,遵循。桓:指齐桓公。17 用:因。谓因此旧盟。保聚:聚众保守。18 嗣世:继位。19 弃命:背命。20 齐侯乃还:《国语·鲁语上》云:“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1。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2,以其不臣也3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4。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5,鬼神弗赦6,而自窜于夔7,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8,以夔子归。

1 东门襄仲:即公子遂。襄仲居东门,故以为氏。臧文仲:臧孙辰。鲁大夫。2 子玉:楚令尹。道:引导。3 不臣:不服从楚国。4 祝融:帝喾高辛氏之火正,楚国远祖。鬻(yù)熊:祝融十二世孙。夔由楚国分出,故当祀祝融与鬻熊。5 熊挚:楚嫡子,因疾病不得嗣位,故别封为夔子。6弗赦:祈祷于鬼神而其疾不愈,故云鬼神弗赦。7 窜:匿。8 成得臣:即子玉,楚令尹。斗宜申:子西,楚司马。

宋以其善于晋侯也1,叛楚即晋2。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围缗。

1 “宋以”句:重耳出奔过宋,宋襄公赠马二十乘。2 叛楚即晋:僖公二十四年《传》载宋与楚结盟,宋成公如楚。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凡师,能左右之曰以1。置桓公子雍于谷2,易牙奉之3,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4。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5

1 左右:谓指挥调动自如。2 公子雍:齐桓公子,公子雍本与齐孝公争立,故使居谷以逼齐。3 易牙:名雍巫,齐桓公宠臣。4申公叔侯:楚大夫。5 “为七大夫”句:齐桓公之子七人奔楚,楚皆以为大夫。

二十有七年春1,杞子来朝。

夏六月庚寅2,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3,葬齐孝公。

乙巳4,公子遂帅师入杞5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6

十有二月甲戌7,公会诸侯8,盟于宋。

1 二十有七年:公元前633年。2 庚寅:十九日。3 乙未:二十五日。4 乙巳:九月六日。5 入:入其国而不据有其地。6楚人:据《传》,楚成王亲自参与围宋及会盟。《经》书“楚人”从告。7 甲戌:六日。8 诸侯:即上文楚、陈、蔡、郑、许各国。

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1。用夷礼,故曰“子”。公卑杞2,杞不共也3

1 “杞桓公”三句:杞本为夏之后裔,侯爵,入春秋称伯。杞迫近东夷,风俗混杂,今来朝而用夷礼,故《春秋》贬其号而称子。《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2 卑:贱,轻视。3 共:同“恭”。夏,齐孝公卒。有齐怨1,不废丧纪2,礼也3

1 有齐怨:上年齐两次伐鲁。2 丧纪:即丧事。纪:事。3 礼也:虽有旧怨,而赠吊礼数不废,合于礼。秋,入杞,责无礼也1

1 责无礼:杞用夷礼,不恭,故责之。《四部丛刊》本无“无”字。

楚子将围宋1,使子文治兵于睽2,终朝而毕3,不戮一人4。子玉复治兵于蒍5,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6。国老皆贺子文7。子文饮之酒。蒍贾尚幼8,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9,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10。过三百乘11,其不能以入矣12。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13。先轸曰14:“报施、救患、取威、定霸15,于是乎在矣16。”狐偃曰17:“楚始得曹18,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19。”于是乎蒐于被庐20,作三军21。谋元帅22。赵衰曰23:“郤縠可24。臣亟闻其言矣25,说《礼》、《乐》而敦《诗》、《书》26。《诗》、《书》,义之府也27。《礼》、《乐》,德之则也28。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29:‘赋纳以言30,明试以功31,车服以庸32。’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33。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34。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35。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36,魏犫为右37

1 楚子:指楚成王,名熊恽。2 子文:原先楚国的令尹。治兵:治军以习号令。睽:楚邑,未详何处。3 终朝:一个早晨。4 戮:指惩处。5 子玉:成得臣,楚令尹。蒍(wěi):楚邑,未详何处。6 贯:指以箭贯穿。《司马法》:“小罪联之,中罪刖之,大罪刭之。”《说文》:“联,军法以矢贯耳也。”7 国老:致仕之公卿大夫及命士。贺子文:贺其举荐得人。8 蒍贾:字伯嬴,公孙敖之父。幼:年少。9 “靖诸”句:楚国内部安定了,对外却将要失败。10 治民:指治军。11 三百乘:一车四马为乘,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12 “其不”句:谓必败,不能复帅师入国。僖公三十二年载蹇叔之言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其:将。13 公孙固:宋庄公孙。14 先轸(zhěn):原轸,晋下军副帅。15 施:指宋襄公赠马于重耳。16 于是乎在:在于此。17 狐偃:晋文公舅父。18 “楚始”二句:楚最近刚使曹归附,并与卫国建立婚姻关系。19 齐、宋免矣:上年楚使申叔侯戍谷以逼齐,楚若救曹、卫,则齐必无患。20 蒐:检阅,阅兵。被庐:晋地。未详何处。21 作三军:闵公元年晋献公作二军,今又建一军。22 元帅:指中军主帅。23 赵衰:晋大夫。24 郤縠(xì hú):晋大夫。25 亟(qì):屡,屡次。26 说《礼》、《乐》:与下文“敦《诗》、《书》”互文见义,谓敦悦《诗》、《书》、《礼》、《乐》。说:同“悦”。敦:耽悦。27 义之府:谓义之所聚。28 则:准则。29 《夏书》:《尚书》的一部分。引文见《尚书·益稷》。30 赋纳以言:谓采纳其言,以观其志。赋:取。31 明试以功:谓考察其事迹。32 车服以庸:赐之车服以酬其功。庸:功。33 郤溱:晋大夫。34 狐毛:狐偃之兄。35 栾枝:晋大夫,栾宾之孙。36 荀林父:中行桓子。戎:戎车。37 魏犫(chōu):魏武子。犫或本作“犨”。“犨”为“犫”之俗字。《左传》“犨”、“犫”二字混用,后文不一一出注。右:车右。

晋侯始入1,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2,入务利民,民怀生矣3。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4。”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5。民易资者6,不求丰焉7,明征其辞8。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9,作执秩以正其官10。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11,释宋围12,一战而霸13,文之教也14

1 始入:僖公二十四年,重耳返回晋国。2 出定襄王:二十五年,纳襄王,以示君臣之义。3 怀生:安生。4 宣:明。5 伐原:在二十五年。6 易资:交易货物。资:货,财货。7 不求丰:不使诈求多。8 明征其辞:谓重信用。征:验。9 “于是乎”句:通过大蒐顺少长,明贵贱。10 执秩:掌官爵秩禄之官。11 出谷戍:二十六年,楚置齐公子雍于谷以逼齐,且使申公叔侯戍之。二十八年,楚子使申公去谷。12 释宋围:楚子玉去宋。13 一战:指下年城濮之战。14 文:文德。

二十有八年春1,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公子买戍卫2,不卒戍3,刺之4

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5,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6

夏四月己巳7,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8,楚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得臣9

卫侯出奔楚。

五月癸丑10,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11,盟于践土12

陈侯如会13

公朝于王所14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15

卫元咺出奔晋16

陈侯款卒。

秋,杞伯姬来17

公子遂如齐。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子]、秦人于温18

天王狩于河阳19

壬申20,公朝于王所。

晋人执卫侯21,归之于京师22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23

诸侯遂围许24

曹伯襄复归于曹25,遂会诸侯围许。

1 二十有八年:公元前632年。2 公子买:鲁大夫,字子丛。3 不卒戍:鲁畏晋,故杀公子买。“不卒戍”是托辞,非事实。4 刺:杀。《春秋》书鲁杀大夫曰刺。5 丙午:十日。6 畀:与。7己巳:三日。8城濮:卫地,在今河南范县南七十里。9 得臣:成得臣,楚令尹。10 癸丑:十八日。11 卫子:卫本侯爵,此时成公出奔,其弟叔武摄位受盟,因未受王命,从未成君之礼,故称“子”。12 践土: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13 陈侯如会:陈本从楚,楚败,惧而从晋,赴会而不及盟,故云“如会”。14朝于王所:周王不在京师而在践土,故云“王所”。15 复归:国君出奔,复归其位称复归。16 元咺(xuān):卫大夫。17 杞伯姬:庄公女,杞成公、桓公之母,庄公二十五年归于杞。18陈子:陈穆公未葬,故不称爵而称“子”。“邾子”原本作“邾人”。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敦煌写本(P.2509)亦作“子”。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19 狩:冬猎。河阳:晋地,在今河南孟州市西三十五里。20 壬申:十月九日。21晋人执卫侯:《左传·成公十五年》云:“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卫侯无道,故称人以执。22归之于京师:诸侯不得相讨,故归之于京师。23 “卫元咺”句:卫侯无道而出奔在外,卫人拥戴元咺,故书“复归”。24 诸侯:指会于温之诸侯。遂围许:诸侯会于践土、温,许皆不至,诸侯因会而伐之。25 “曹伯”二句:晋侯许复曹伯,曹伯并未回国而会诸侯围许。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1,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 河(南)济2,侵曹、伐卫。正月戊申3,取五鹿4

二月,晋郤縠卒5。原轸将中军6,胥臣佐下军7,上德也8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9。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10,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11。卫侯出居于襄牛12

1 “晋侯”二句:曹在卫之东,故假道于卫。晋侯:指晋文公。假道:借道。古代经过他国,必须假道。2 自南河济:晋军绕道卫之南再向东。南河:原本作“河南”,据敦煌写本(P. 2509)及杨伯峻说改。南河亦作“南津”,又称“棘津”、“济津”,在今河南淇县南,已湮。3 戊申:十一日。4 五鹿: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南三十里。重耳过其地,乞食,卫人与之土块,故取其地。5 郤縠(xì hú):晋中军帅(亦即三军主帅)。6 原轸:先轸。食邑于原,故以为氏。7 胥臣:名臼季。司空季子。8 上德也:原轸本为下军佐(位列第六),今超升为中军主帅(位第一),是尊尚有德之人。9齐侯:指齐孝公。敛盂: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10 卫侯:指卫成公。与:从。11 说(yuè):同“悦”,取悦。12 出居:指离开都城。襄牛:卫地,在今河南范县。

公子买戍卫1,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2。谓楚人(曰)3:“不卒戍也。”

1 公子买戍卫:卫为楚婚姻之国,鲁欲从楚,故戍卫。2 子丛:公子买之字。3 原本有“曰”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删。

晋侯围曹,门焉1,多死。曹人尸诸城上2,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3,称“舍于墓4”。师迁焉5。曹人凶惧6。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7。三月丙午8,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9,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10!”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11。魏犫、颠颉怒曰12:“劳之不图13,报于何有14!”爇僖负羁氏15。魏犫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16。使问17,且视之18。病19,将杀之。魏犫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20,不有宁也21!”距跃三百22,曲踊三百23。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24,立舟之侨以为戎右25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26。公曰27:“宋人告急,舍之则绝28,告楚不许29。我欲战矣,齐、秦未可30,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31,藉之告楚32。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33,能无战乎34?”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3 5

楚子入居于申36,使申叔去谷37,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38,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39。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40,尽知之矣。天假之年41,而除其害42。天之所置43,其可废乎?《军志》曰44:‘允当则归45。’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46,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 请战47,曰:“非敢必有功也48,愿以间执谗慝之口49。”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50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51:“请复卫侯而封曹52,臣亦释宋之围53。”子犯曰54:“子玉无礼哉!君取一55,臣取二56。不可失矣57。”先轸曰:“子与之58。定人之谓礼59。楚一言而定三国60,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61?楚有三施62,我有三怨63,怨雠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64,执宛春以怒楚65,既战而后图之66。”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67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68,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69,曲为老,岂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70,退三舍辟之71,所以报也。背惠食言72,以亢其雠73,我曲楚直,其众素饱74,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75,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76。楚师背酅而舍77,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78:“原田每每79,舍其旧而新是谋80。”公疑焉81。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82,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83:“汉阳诸姬84,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85,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86,楚伏其罪87,吾且柔之矣88。”

子玉使斗勃请战89,曰:“请与君之士戏90,君冯轼而观之91,得臣与寓目焉92。”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93。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94,敢烦大夫,谓二三子95:戒尔车乘96,敬尔君事,诘朝将见97。”

晋车七百乘98,韅、靷、鞅、靽99。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100,曰:“少长有礼101,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102。己巳103,晋师陈于莘北104。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105。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106!”子西将左107,子上将右108。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109。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110。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111,楚师驰之112。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113。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114,及癸酉而还115。甲午116,至于衡雍117,作王宫于践土。

乡役之三月118,郑伯如楚致其师119。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120。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121,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122,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123,徒兵千124。郑伯傅王125,用平礼也126。己酉127,王享醴128,命晋侯宥129。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130,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131,彤弓一、彤矢百132,玈弓矢千133,秬鬯一卣134,虎贲三百人135。曰:“王谓叔父136,敬服王命137,以绥四国138,纠逖王慝139。”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140,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141。”受策以出,出入三觐142

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143。癸亥144,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145,要言曰146:“皆奖王室147,无相害也。有渝此盟148,明神殛之149,俾队其师150,无克祚国151,及其玄孙152,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153,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154

1 门:攻打城门。2 尸:陈尸。3 舆人:众人。原本“谋”下有“曰”字,据王引之说及敦煌写本(P.3634)删。4 称:言,扬言。5 师迁焉:晋师迁于墓地。6凶惧:恐惧。凶、惧二字同义。曹人以为晋师将掘其先祖之墓,故惧。7 “因其”句:晋师因曹人之惧而攻其城。8 丙午:十日。9 “数之”二句:责备曹共公不用贤臣僖负羁,而宠臣众多。数:责,责备。轩:大夫所乘之车。《史记·晋世家》云:“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10 献状:自呈其形体。重耳骈胁,曹共公曾观其裸浴,事见僖公二十三年《传》。11 报施:报飧、璧之施。12 魏犫、颠颉:二人曾随晋文公出奔。13 劳之不图:即不图劳,谓不报赏功劳。劳:功。14 报于何有:即何有于报。何有:不顾之辞。15 爇(ruò):烧。僖负羁氏:僖负羁家。16 爱:惜。材:力。17 问:慰问,问候。18 视之:察其伤情。19 病:指伤重。20 灵:福。21 不有宁也:反问句。犹言岂能不宁。22 距跃:超越,即向上跳。三百:泛指次数之多。23 曲踊:向前跳。踊:跳。24 徇:示众。25 “立舟之侨”句:立舟之侨为戎右,以代魏犫。26 门尹般:宋大夫,任门尹,名般。27 公:指晋文公。28 舍:弃。绝:断绝关系。29 告楚:请楚国撤军。告:请。30 可:认可,同意。31 舍我:指撇开晋国。32 藉:凭借,通过。33 赂:指宋之财货。顽:指楚国态度顽固。34 无:不。35 畀:给,给予。36 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37 申叔:叔侯,楚之申大夫,当时占领谷邑并在那里驻守。谷:齐邑,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南。38 “晋侯”二句:晋公子重耳遭骊姬之乱,于鲁僖公五年出奔,至二十四年始返回晋国。事见僖公二十三年《传》。39 果:终。40 情伪:真假。情:实。41 天假之年:上天赐给他年寿。献公之子九人,此时唯重耳在,故云“天假之年”。昭公十三年《传》云:“(重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亡十九年,守志弥笃。”《国语·晋语四》亦云:“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史记·晋世家》谓重耳出亡时四十三岁,归时六十二岁,或另有所据。42 除其害:清除了他的政敌(指晋惠公、怀公、吕甥、郤芮等)。43 置:立。44 《军志》:古代的兵书。45 允当则归:谓适可而止。46 “此三志”二句:这三句话,说的正是晋国的情况。47 伯棼(fén):斗椒,一字子越,楚大夫。48 必:肯定。49 间执:堵塞。谗慝(tè):邪恶之人。蒍贾曾批评子玉刚而无礼,率军如超过三百辆战车,一定会失败。此所谓谗慝,或即指此。50 西广(guàng):楚军编制分为左右两广,西广即右广。东宫:楚王之别宫。指隶属于太子的军队。若敖:楚武王之祖父,子玉之祖,楚王无谥者皆称敖。这里是军队的名称。六卒:一百八十乘。三十乘为卒。51 宛春:楚大夫。52 复卫侯:让卫侯回到卫国。封曹:指恢复曹国原有的疆界。53 臣:子玉自称。54 子犯:狐偃,晋大夫。55 君:指晋侯。取一:得到一项好处。56 取二:得到两项好处。57 失:指失掉作战的机会。58 与之:指答应子玉的要求。59 定:使安定。之:语助词,无义。60 三国:卫、曹、宋。61 谓诸侯何:如诸侯何。言无法向诸侯交代。谓:如,奈。62 三施:指对三国都有恩惠。63 三怨:对三国都结下仇怨。64 私:暗中,私下。携:离间(指离间楚与曹、卫的关系)。65 怒:激怒。66 既战:打完仗后。67 告绝于楚:向楚国宣布断绝关系。68 老:衰。谓军队疲惫,士气衰落。楚师去年冬天围宋,至此已将近半年。69 “师直”三句:军队理直,士气就旺,理亏,士气就低落,岂在出兵时间的长短呢。直:指有理。70 微:无。不及此:没有今天。重耳出亡时曾受到楚国的厚待。71 “退三舍”二句:退避三舍,作为对楚国的报答。重耳流亡至楚,曾许诺,如果晋、楚交战,将退避三舍。三舍:九十里。三十里为一舍。72 背惠:指不顾楚国的恩惠。食言:违背诺言。食:伪。73亢其雠:指保护楚国的仇敌(宋国)。亢:捍蔽,庇护。74 其众素饱:楚军士气向来饱满。75 戊辰:二日。76 宋公:指宋成公,名王臣。国归父、崔夭:皆齐大夫。小子慭(yìn):秦穆公子。77 酅(xī):地名,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西南,是险要的丘陵地带。舍:住宿。指驻扎。78 诵:指朗诵的歌词。79 原田:高原之田。高平曰原。每每:形容草长得茂盛。《说文》:“每,草盛上出也。”80 “舍其”句:即舍旧图新,意为晋国应趁现在强盛谋立新功,不必老是顾念旧惠。81 疑焉:对歌词的意思存有疑虑。82 表里山河:指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山作为屏障。表:外面。里:里面。83栾贞子:栾枝,晋国下军统帅。84 “汉阳”二句:汉水北岸的那些姬姓诸侯,楚国都把他们灭掉了。山南水北为阳。85 伏己:伏在自己身上。盬(gǔ):吸。86 我得天:晋侯仰面朝天,故云“得天”。87 楚伏其罪:楚王伏在晋侯身上,姿态如同伏罪。88 柔:扰,驯。谓驯服。89 斗勃:楚大夫。90 戏:角力。91 冯轼:倚靠在车厢前的横木上。冯:同“凭”。92 与:参与。寓目:观看。93 在此:退避三舍至此。94 不获命:有所请求而不获应允。指子玉不同意退兵。95 二三子:指楚君将帅。96 戒:准备。车乘(shèng):战车。97诘朝:明天早晨。将(qiāng):请。98 七百乘: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七百辆战车满员共有五万二千五百人。99 韅(xiǎn):俗称“马肚带”。横系于两匹服马腹腋下的革带。靷(yǐn):引车前行的革带。服马、骖马各有一靷,一端系于马颈部的套环,另一端分别系于车轴和舆下后边的横木。鞅(yāng):套在马颈部的革带。服马之鞅,用以固轭。骖马之鞅,一端系于衡之中部,以防两骖马外逸。靽(pàn)同“绊”,套住马脚的绳。此句描写晋军装备齐全,军容壮盛。100 有莘(shēn):古国名,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虚:同“墟”。旧城废址。101 少长有礼:军士长幼有序。102 益:充实。兵:兵器。103 己巳:四月三日。104莘北:即城濮。105 胥臣:晋大夫。佐:副帅。106 无晋:谓将消灭晋军。107 子西:斗宜申,楚司马。左:左军。108 子上:斗勃的字。右:右军。109 犯:进攻。110 狐毛:晋上军统帅。设二旆(pèi):将前军分为两队,各设一旆。旆:附设在旗正幅上的长帛,可以解下。111 曳柴:拖着树枝。112 驰:指驱车追赶。113 原轸:即先轸。郤(xì)溱:晋中军副帅。公族:中军由公室成员所组成者。114 三日馆、谷:宿于楚舍、食楚谷三日。115 及:到,至。癸酉:四月七日。116 甲午:四月二十八日。117 衡雍: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践土东北。118 乡(xiàng)役之三月:城濮之战前三月。乡:不久以前。119 郑伯:指郑文公。致其师:答应以军队帮助楚军作战。120 子人九:姓子人,名九,郑大夫。行成:求和。121 丙午:五月十一日。122 丁未:十二日。123 驷介:四马披甲。介:通“甲”。124 徒兵:步兵。125 傅:相,在主人左右助行礼者,此指为相赞礼。126 用平礼:周平王时,享晋文侯仇,以郑武公为相。今襄王享晋文公,复以郑伯为相,故曰“用平礼”。127 己酉:十四日。128 王享醴(lǐ):王设醴以享之。醴:甜酒。129 命晋侯宥(yòu):命晋侯与王相酬酢,以示宠异。《尔雅》:“酬、酢、侑,报也。”宥:同“侑”。130尹氏、王子虎:都是周卿士。内史:官名。佐太宰管理爵禄废置,以及颁发王之策命等。叔兴父:周大夫。策命:以策书任命。侯伯:诸侯之长。131 大辂之服:大辂及与之配套的服装及仪仗器物。大辂:亦作“大路”。天子之车。戎辂之服:戎辂及与之配套的器物仪仗。戎辂:亦作“戎路”。王在军中所乘之车。132 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彤矢百:漆成红色的箭一百枝。133玈(lú)弓矢:漆成黑色的弓和箭。《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然后杀。”134 秬鬯(jù chàng):以秬黍酿成的酒。此酒不加郁金香草。秬:黑黍。鬯:黑黍所酿之酒,芬香条畅上下,故称鬯。卣(yǒu):盛酒器。135 虎贲(bēn):勇力之士。136 叔父:指晋文公。天子称同姓诸侯曰伯父、叔父。137 王命:天子之命。138 绥:安,安抚。四国:四方诸侯。139 纠逖:绳治。逖:通“剔”。治。慝:恶。指恶人。此句谓绳治敢于对周王作恶的人。140 稽(qǐ)首:古时最重的跪拜礼,叩首至地。141 奉扬:奉承并宣扬。丕、显、休:都是“命”的定语,意思分别为大、明、美。142 出入三觐:出入王宫,前后三次朝见天子。觐:诸侯朝见天子。143 叔武:卫侯的弟弟。144 癸亥:二十八日。145 诸侯:指鲁公、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传》蒙经文省略。王庭:指王宫。146 要言:约言。以下为誓言的内容。147 奖:助,辅助。148渝:变。指违背。149 明神:对神的尊称。殛(jí):诛。150 俾:使。队:同“坠”,失。151 克:能。祚国:享有国家。152 “及其”二句:到了你的玄孙,不论老幼,无有孑遗。其:敦煌写本(P.2509)、《四部丛刊》本作“而”,义同。玄孙:曾孙之子。153 信:合于信义。154 能以德攻:谓以文德教民而后用之。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璎1,未之服也2。先战3,梦河神谓己曰4:“畀余5,余赐女孟诸之麋6。”弗致也7。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8,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9,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10,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11:“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12,实自败也13。”既败,王使谓之曰14:“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15?”子西、孙伯曰16:“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17。”及连谷而死18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19,曰:“莫余毒也已20!蒍吕臣实为令尹21,奉己而已22,不在民矣。”

1 琼弁:以玉为饰之冠。缨:帽子上垂挂的穗子。2 服:用。3 先战:交战之前。4 河神:黄河之神。5 畀:给。6 女:汝,你。孟渚之麋:孟渚水边之地。孟渚为宋国水泽名,在河南商丘市东北,今已湮。麋:同“湄”。水草相接的地方。7 弗致:不肯把东西送给河神。8大心:子玉的儿子。荣黄:即下文的荣季。9 而:如,如果。10 济师:使军队得胜。济:成。11 二子:指大心、子西。12 其:乃。勤民:勤劳民事。13 自败:自取其败。14 王:指楚成王。15 “其若”句:将如何对申、息的父老交代呢?意思是无法面对牺牲将士的亲属。16 孙伯:即大心。17 其将:将。其、将同义。18 连谷:楚地。未详何处。子玉至连谷,犹未获楚王赦命,故自杀。19 可知:可见。谓喜形于色。20 莫余毒也已:没有人能对我构成威胁了。毒:害。21 蒍吕臣:楚大夫。实:句中语气词,无义。22 奉己:谓自守而无大志。

或诉元咺于卫侯曰1:“立叔武矣。”其子角从公2,公使杀之。咺不废命3,奉夷叔以入守。

六月,晋人复卫侯4。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5,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6,使皆降心以相从也7。不有居者8,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捍牧圉9?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10。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11,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12。明神先君,是纠是殛13。”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

卫侯先期入14,宁子先15,长牂守门16,以为使也17,与之乘而入18。公子歂犬、华仲前驱19。叔武将沐20,闻君至,喜,捉发走出21,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22。歂犬走出,公使杀之。元咺出奔晋。

1 或:有人。诉:谮,毁谤。2 角:元咺之子。3 “咺不”二句:元咺不废君命,仍奉武叔受践土之盟,然后入卫守备。夷叔:即叔武。夷是谥号。4 “晋人”句:卫受盟于践土,晋人同意卫侯返国。5 宁武子:名俞,卫大夫。宛(yuǎn)濮:地名,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6 天诱其衷:上天开导其心。诱:启。衷:中。指内心。7 降心以相从:谓屈己从人。8 不有:无有,没有。表示假设的前提不存在。9 捍牧圉:谓随行侍卫执役。捍:保卫。牧圉:放养牛马。襄公二十六年《传》云“臣不佞,不能负羁绁以从捍牧圉 ,文义较明。10 天衷:天心。11 保:恃。力:功劳。12 相及:谓及于祸难。13 是纠是殛:即纠是殛是。谓绳治诛杀之。14 先期:先于约定日期。卫侯不信叔武,故先入。15 宁子先:宁俞先于卫侯入国,为之作准备。16 长群(zāng):卫大夫。17 以为使也:因为宁俞是卫侯的使者。18 与之乘:与宁俞共乘一车。19 前驱:为卫侯先驱。20 沐:洗头。21 捉发:握发。不及擦拭,故握发去水而出。22 枕之股:以武叔之尸枕己之股。

城濮之战,晋中军风于泽1,亡大旆之左旃2。祁瞒奸命3,司马杀之4,以徇于诸侯,使茅茷代之5。师还。壬午6,济河。舟之侨先归,士会摄右7

秋七月丙申8,振旅9,恺以入于晋10。献俘授馘11,饮至大赏12,征会讨贰13。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君子谓文公其能刑矣14,三罪而民服15。《诗》云16:“惠此中国17,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

冬,会于温18,讨不服也19

1 风于泽:在泽中遇到大风。2 大旆(pèi)之左旃:中军先驱战车之左旃。旃:赤色无文采之旗。3 奸(gān)命:违犯军令。指丢失军旗。奸:犯。4 司马:官名。晋军中设司马,掌军法。5 茅茷(fěi):人名。6 壬午:六月十七日。7 士会:随武子,士蒍之孙。摄右:代理车右之职。8 丙申:七月一日。9 振旅:古代治兵或打仗,归来时整顿军队,称振旅。10 恺:同“凯”。还师时振旅之乐。此指奏凯歌。11 俘:俘虏。馘(guó):杀人割取左耳,此用作名词。此句谓献俘于宗庙。12 饮至:国君出行,告于宗庙,既还,合饮于宗庙,叫饮至。大赏:遍赏有功。13 征会:征召诸侯与会。贰:指怀有二心者。14 谓:以为。其:为。15 三罪:指惩罚颠颉、祁瞒、舟之侨。16 《诗》云:引文出自《诗·大雅·民劳》。17 “惠此”二句:谓刑赏不失,可施惠于中国,而安定四方诸侯。方:国。18 “会于”句:鲁君与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19 不服:指许、卫。

卫侯与元咺讼1,宁武子为辅2,鍼庄子为坐3,士荣为大士4。卫侯不胜。杀士荣,刖鍼庄子5,谓宁俞忠而免之6。执卫侯,归之于京师,置诸深室7。宁子职纳橐饘焉8。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9

1 讼:争辩曲直。指争卫侯杀叔武事。2 为辅:为卫侯之辅,即充当卫侯的诉讼人。国君不能参加狱讼,故使人代之。3 坐:诉讼代理人。4 大士:治狱官,盖如今之律师。5 刖:砍去双脚。6谓:认为,以为。7 深室:囚室。其处幽深,故曰深室。8 纳橐饘(tuó zhān):指衣食。橐:衣囊。饘:厚粥。9 公子瑕:卫公子適。

是会也1,晋侯召王,以诸侯见2,且使王狩3。仲尼曰4:“以臣召君5,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6,且明德也7

1 是会:温之会。2 以诸侯见:率领诸侯朝见周襄王。3 且:而。4 仲尼:孔子,《春秋》的作者。5 “以臣”三句:解释《春秋》书“天王狩于河阳”的原因。狩:天子外出巡行。6 “言非”句:会所不合适,故书“河阳”。7 明德:隐晋侯召王之过,而明其勤王之德。

壬申,公朝于王所。

丁丑1,诸侯围许。

1 丁丑:十月十四日。

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1,使曰:“以曹为解2。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3,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4,文之昭也。先君唐叔5,武之穆也。且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也。与卫偕命6,而不与偕复,非信也。同罪异罚7,非刑也。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将若之何?”公说。复曹伯,遂会诸侯于许8

晋侯作三行以御狄9。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1 竖:左右小臣,由年少者充任。2 以曹为解:以灭曹之事解说晋侯生病之原因。3 异姓:指邢、卫、杞。4 “曹叔”二句:曹始封之君叔振铎,为文王之子。古代宗庙、墓地排列之次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周以后稷为始祖,其子为昭,其孙为穆。后世子孙昭生穆,穆生昭,以世次计(单数为昭,偶数为穆)。文王为后稷十四世孙,为穆,故其子为昭。5 “先君”二句:晋始封之君叔虞,为武王之子。武王于周为昭,故其子为穆。6 偕:俱。命:指晋曾答应私复曹、卫。7 同罪异罚:指曹、卫俱得罪于晋,卫侯已复,而独执曹君。8 “遂会”句:言曹伯不返国,即会诸侯于许。9 三行(háng):左行、中行、右行。晋前此有三军,又有左行、右行(见僖公十年《传》),此时复增中行。三军各设佐,而三行不设佐,是因为行的建制比军小。

二十有九年春1,介葛卢来2

公至自围许。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3

秋,大雨雹4

冬,介葛卢来。

1 二十有九年:公元前631年。2 介葛卢:介君,名葛卢。来:未行朝礼,故不言朝。3 翟泉: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二十里。4 雨(yù):凡由空而散落者皆称雨。如雨雪、雨冰、雨粟等。

二十九年春,[介] 葛卢来朝1,舍于昌衍之上2。公在会3,馈之刍、米4,礼也5

1 介: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P. 2509)补。2 昌衍:即昌平山,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十里。3公在会:鲁公会诸侯围许。4刍、米:泛指饔饩。据《周礼·秋官·掌客》,行聘礼之后,主人致饔饩,包括牲牢、醯醢、米禾、刍薪等,以供宾客食用。刍:草料。5 礼也:此时鲁君不在,而鲁待客之礼不缺,故《春秋》特笔书之,赞其合礼。

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慭1,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2,且谋伐郑也。卿不书3,罪之也。在礼4,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

1 《经》书蔡人,而《传》无姓名,因其人地位低微。2寻:重申。践土之盟:在上年。践土为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3 “卿不”二句:卿本应书名,此处不书,是责其违礼。4 “在礼”三句:依据周礼,列国之卿,相当于小国诸侯。列国盟王子虎(周卿士),诸国之卿盟鲁君(公爵),皆不合于礼。

秋,大雨雹,为灾也1

1 为灾也:因为灾而书。

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礼之,加燕好1

1 加燕好:指宴享及赠礼盛于常礼。燕:通“宴”。好:好货。宴享时所赠礼品。

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1,皆用之矣2,其音云3。”问之而信4

1 三牺:即三牲。指牛、羊、猪。2 用:杀之以供膳食。3 云:然,如此。4 信:符合实情。

三十年春1,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2

卫侯郑归于卫。

晋人、秦人围郑。

介人侵萧3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4

公子遂如京师5,遂如晋。

1 三十年:公元前630年。2 “卫杀”句:元咺与卫侯讼,又立公子瑕,见僖公二十八年《传》。公子瑕为君已一年有余,因未会诸侯,故不称其爵。3 萧:附庸国名,子姓,在今安徽萧县。4 宰周公:名阅,周公兼任天子之冢宰,故称“宰周公”。5 如京师:报宰周公之聘。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1,夏,狄侵齐。

晋侯使医衍鸩卫侯2。宁俞货医3,使薄其鸩,不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4。王许之。秋,乃释卫侯。

卫侯使赂周歂、冶廑5,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周、冶杀元咺及子適、子仪6。公入,祀先君7,周、冶既服8,将命9,周歂先入,及门,遇疾而死。冶廑辞卿10

1 间:间隙。此指钻空子。虞:忧。指战事。2 晋侯:指晋文公。衍:医者之名。鸩(zhèn):用毒酒杀人。卫侯:卫成公。上年被囚京师。3 宁俞:卫大夫。货:赂,贿赂。4 瑴(jué):同“珏”。双玉曰珏。5 “卫侯”句:卫侯恐元咺拒己,故贿赂周、冶,允诺以二人为卿。6 元咺:卫大夫。子適(dī):公子瑕。前年立为卫君。子仪:公子瑕母弟。7 祀先君:据《礼记·祭统》,赐爵禄在太庙进行。8 既服:已着卿服。9 将命:将入庙受命。10 辞卿:惧而辞卿。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晋军函陵4,秦军(汜)[氾] 南5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7,师必退。”公从之。辞曰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0。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11。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2。越国以鄙远13,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陪] 邻14?邻之厚15,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6,行李之往来17,共其乏困18,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9,许君焦、瑕20,朝济而夕设版焉21,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22,又欲肆其西封23,若不阙秦24,将焉取之2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6!”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扬] 孙戍之27,乃还。

子犯请击之28。公曰:“不可。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29。因人之力而敝之30,不仁。失其所与31,不知32。以乱易整33,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34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35,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36。许之,使待命于东37。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38,以求成于晋39,晋人许之。

1 甲午:十三日。2 “以其”句:重耳过郑,郑文公不予礼待,见僖公二十三年《传》。3 贰于楚:重耳即位,郑文公惧,故背晋而从楚。4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市北。5 氾(fàn)南:郑地,在今在河南中牟县南。氾:原本误作“汜”,据阮元《校勘记》改。6 郑伯:指郑文公。佚之狐:郑大夫。7 烛之武:郑大夫。8 辞曰:主语是烛之武。9 无能为也已:无所作为了。10 是:此。11 缒:悬索。12 执事:办事人员。谦辞。13 越国:指越过晋国。秦在西,郑在东,晋在两国之间,秦至郑,需经过晋国。鄙远:以远方的郑国为边邑。14 焉用:何为,为什么。陪邻:谓增强邻国(指晋)的力量。陪:原本作“倍”,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 2509)、(P.3635)改。陪是“厚”、“强”的意思。15 “邻之”二句:邻国的力量增强了,您的力量就相对显得薄弱了。16 舍:放过。指不消灭。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谓秦国使节东行至郑,郑可供其所需。17 行李:指使者。18 乏困:指馆舍、器用、资粮等方面的不足。19 为晋君赐:对晋君施加过恩惠。指秦曾派军队护送晋惠公回国即位。20 许君焦、瑕:答应把焦、瑕等城给秦国。焦、瑕:晋地,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21 “朝济”句:谓晋惠公刚回到晋国,就在焦、瑕修筑城墙。济:指渡过黄河。设版:指筑城。版是筑城用的夹板。22 东封郑:以郑国为东面的疆界。封:疆界。此用作动词。23 肆:延伸。谓扩展。西封:西部疆界。24 阙:损害。指侵削。25 焉:从何处。26 唯:愿。27 杞子、逢孙、扬孙:三人皆秦大夫。扬:原本作“杨”,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 2509)改。戍:驻守。28 子犯:狐偃,晋文公的舅父。29 微:非。夫人:此人。指秦穆公。之: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P.2509)补。不及此:没有今天。重耳入晋,因穆公之助。30 因:依靠,凭借。敝:坏。指伤害。31 所与:联盟之国,指秦。32 知:同“智”。33 乱:指互相攻击。整:指协调一致。34 去之:指离开郑国。35 公子兰:郑文公庶子,即后来的郑穆公。36 与:参加。37 东:指晋国东部边境。38 石甲父、侯宣多:皆郑大夫。逆:迎。39 求成:求和。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1。辞曰:“国君,文足昭也2,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3,以象其德4,荐五味5,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6。吾何以堪之?”

1 昌歜(chù):即昌蒲菹。以昌蒲根切成小段,加佐料腌制的菜。白黑:经炒制的稻米和黍米。形盐:加工成虎形之盐。先捣盐使结实,再刻镂成虎形。2 “文足”二句:文足以彰显于世,武足以使人畏惧。3 则:故。备物:诸物皆备。4 象:象征。5 荐五味,羞嘉谷:进献五味和嘉谷。荐、羞都是“献”的意思。五味:酸、苦、辣、咸、甜。昌歜含五味。嘉谷:指米、黍。6 献:象。

东门襄仲将聘于周1,遂初聘于晋2

1 东门襄仲:鲁公子遂,字襄仲。2 初聘于晋:自从进入春秋,鲁始聘于晋,故曰“初”。

三十有一年春1,取济西田2

公子遂如晋。

夏四月,四卜郊3,不从4,乃免牲5。犹三望6

秋七月。

冬,杞伯姬来求妇7

狄围卫。

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8

1 三十有一年:公元前629年。2 济西田:济水西岸之地。其地本属曹,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伐曹,分其地与诸侯,以济西之田分给鲁国。3 卜郊:以龟甲占卜郊祀与否。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4 不从:不吉。5 免牲:即不举行郊祀。免:纵而不杀。牲指郊祀用的赤毛牛犊。6 犹:还。表示为多余之举。望:指郊祀山川。在郊祀时,遥祭山川,故称望。7 求妇:为其子求妇。8 帝丘: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三十里。

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1。使臧文仲往2,宿于重馆3。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4。不速行,将无及也。”从之。分曹地,自洮以南5,东傅于济6,尽曹地也。

1 分曹地:二十八年,晋讨曹,分其地,至此始划定疆界。2臧文仲:臧孙辰。鲁大夫。3 重馆:重地的客馆。重:地名,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十一里。4 共:同“恭”。5 洮(táo):地名,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6 傅:附,近靠。

襄仲如晋,拜曹田也。

夏四月,四卜郊1,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2,而卜其牲、日3。牛卜日曰牲4。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5。望,郊之细也6。不郊,亦无望可也。

1 “四卜”句:鲁以周公之故,得用天子礼乐,郊为例行之郊祀,不应占卜是否进行。今四卜不从(不吉),乃不祀,不合于礼。2 常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3 卜其牲、日:通过占卜确定郊牛与日期之吉凶。吉则从之,不吉则改卜。4 牛卜日曰牲:卜得吉日后,牛改名曰牲。5 怠慢:怠,怠惰。怠、慢同义。6 细:细节。

秋,晋蒐于清原1,作五军以御狄2。赵衰为卿3

1 蒐:检阅,阅兵。清原: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西北。2 五军:晋本有上、中、下三军,又有上、中、下三行(见僖公二十八年),今罢三行,改为新上军、新下军,故有五军。3 赵衰为卿:《晋语四》云赵衰将新上军。

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1

卫成公梦康叔曰2:“相夺予享3”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4,不歆其祀5。杞、鄫何事6?相之不享于此7,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8,请改祀命9。”

1 卜曰三百年:占卜结果是可以立国三百年。据《史记·卫康叔世家》及《年表》,此后卫历十九君、四百三十年。2 康叔:卫康叔,名封,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卫始封之君。3 相:夏后氏(帝启)之孙,居帝丘。4 族类:指同宗。族、类二字同义。5 歆:享。6 杞、鄫(céng):二国皆夏之后裔。何事:何所事。谓自当祀相。7 “相之”三句:言帝丘久不祀相,非自卫而绝之。8 间:干,犯。命祀:帝王所规定之郊祀。9 祀命:祀相之命。

郑泄驾恶公子瑕1,郑伯亦恶之,故公子瑕出奔楚。

1 泄驾:郑大夫。

三十有二年春1,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2,郑伯捷卒。

卫人侵狄。

秋,卫人及狄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3,晋侯重耳卒。

1 三十有二年:公元前628年。2 己丑:十六日。3 己卯:十日。

三十二年春,楚斗章请平于晋1,晋阳处父报之2。晋、楚始通。

1 请平:求和。平:和解。2 阳处父:晋大夫。报:回访。

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

秋,卫人及狄盟。

冬,晋文公卒。庚辰1,将殡于曲沃2,出绛3,柩有声如牛4。卜偃使大夫拜5。曰:“君命大事6。将有西师过轶我7,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8,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9,若潜师以来10,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12,非所闻也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4!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15,必有悖心16。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17,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18,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19,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20。殽有二陵焉21: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22。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23。必死是间24,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 庚辰:十一日。2 殡:停放灵柩。曲沃:晋宗庙所在地,在今山东闻喜县东。3 绛(jiàng):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4柩:装有遗体的棺材。5卜偃:郭偃。晋大夫,掌占卜。6君命大事:谓文公发布有关军事的命令。大事:指戎事。7 西师:指秦军。过轶:超越。指越过边境。古代经过别国,必须借道,否则即视为入侵。8 杞子:秦穆公派去戍郑的三位将领之一。9 掌其北门之管:谓掌管北门。管:锁。10 潜师:秘密发兵。11 访:咨询。诸:“之于”的合音。蹇(jiǎn)叔:秦国老臣。12 以:而。远:指远方的国家(郑国)。13 非所闻也:委婉语,表示不赞成。14 无乃:恐怕,大概。15 勤:劳。无所:无处可用力。16 悖心:背离之心。17 孟明:姓百里,名视,百里奚之子。西乞:字乞,名术。白乙:字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领。18 “中寿”二句:意谓如果只活到六七十岁的话,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可以合抱了。中寿:中等寿命。指六七十岁。拱:两手合抱。19与师:指在军中。与:参与。20殽(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西接陕县,东接渑池县,地势险要。21 二陵:指东、西殽山。二山相距三十五里。东殽山即下文的“北陵”,在洛宁县北二十里;西殽山即下文的“南陵”,在陕县东南七十里。陵:大山。22 夏后皋:夏帝,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君主。23 “文王”句: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24 是间:此间。指二陵之间。

三十有三年春1,王二月,秦人入滑2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夏四月辛巳3,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4

癸巳5,葬晋文公。

狄侵齐。

公伐邾6,取訾娄7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晋人败狄于箕8

冬十月,公如齐。

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乙巳9,公薨于小寝10

陨霜不杀草11,李、梅实。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12

1 三十有三年:公元前627年。2 滑:国名,姬姓。今河南偃师市南二十里有缑氏镇,即其地。3辛巳:十五日。4姜戎:姜姓之戎,居晋之南鄙。殽(xiáo):同“崤”。山名,在今陕西潼关至河南新安县一带,地势险要。5 癸巳:二十七日。6 邾:国名,曹姓,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7 訾(zī)娄:邾邑,在今山东济宁县。8箕:晋邑,在今山西蒲县东北。9乙巳:十一月十二日。《经》书十二月,误。10 小寝:指燕寝。天子六寝,路寝一,小寝五。诸侯三寝,路寝一,燕寝、侧室各一。11 “陨霜”句:周之十一月,当夏之九月,按节令应是轻霜之时,今下浓霜,又不能杀草,所以成灾。12 许:国名,姜姓,在今河南许昌市。

三十三年春,(晋)秦师过周北门1,左右免胄而下2,超乘者三百乘3。王孙满尚幼4,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5,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7,遇之,以乘韦先8,牛十二犒师9,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10,敢犒从者11。不腆敝邑12,为从者之淹13,居则具一日之积14,行则备一夕之卫15。”且使遽告于郑16

[郑穆公使视客馆17,]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18。使皇武子辞焉19,曰:“吾子淹久于敝邑20,唯是脯资饩牵竭矣21。为吾子之将行也22,郑之有原圃23,犹秦之有具囿也24,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25,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2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27,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1 原本“秦”上有“晋”字,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 2509)删。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2 左右:指车左、车右。古代战车,每辆有甲士三人,除主帅所乘之车外,都是御者居中,两人分居左右。胄:头盔。下:指下车。3 超乘:跳跃上车。超:跳。4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名满。5 轻:轻佻。无礼:依礼,经过王城应卷甲束兵,下车步行。今秦军仅免胄下车,又立即跳而上车,是失礼的举动。6 脱:简易,疏略。7 市于周:到周地经商。8 以乘(shèng)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乘:古代一车四马称为乘,故乘又用作“四”的代称。韦:熟牛皮。先:古代正式送礼以前,先送一份较轻的礼为引。9 犒:慰劳。10 寡君:对他国谦称自己的国君。步师:行军。出于敝邑:谓前往郑国。《说文》:“出,进也。”11 敢:表示谦敬之辞,有“冒昧”的意思。从者:等于说“左右”,谦辞。12 不腆(tiǎn):不富有,谦辞。腆:丰厚。13 淹:久。指在外时间长。14 居:居留。积:指刍、米、菜、薪等日常用品。15 备一夕之卫:充当一夜的警卫。16 且:而。遽(jù):传车,驿车。17 “郑穆公”句:原本无此七字,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2509)补。郑穆公名兰,文公之子。客馆:宾馆,指杞子等人住的地方。前年秦与郑盟,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扬孙戍郑。18 则:已经。束载:聚集车乘。束:聚。载:乘。厉兵:磨砺兵器。秣马:喂马。谓杞子等已准备行动。成公十六年《传》“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与此相类似。19 皇武子:郑大夫。辞:告,致辞。20 淹久:留,滞留。淹、久二字同义。21 唯是:以是,因此。脯资饩(xì)牵:指各种食物。脯:干肉。资:粮食。饩:杀好的牲畜。牵:活的牲畜。22 为:如。23 原圃:郑国苑囿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24 具囿:王引之以为当作“具圃”,疑是。具圃为秦国苑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境内。25 以闲敝邑:谓使郑国得以休息。26 冀:希冀。27 不继:敦煌写本(P. 2509)作“无继”,谓无后继之师。

齐国庄子来聘1,自郊劳至于赠贿2,礼成而加之以敏3。臧文仲言于公曰:“国子为政,齐犹有礼,君其朝焉。臣闻之,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

1 国庄子:国归父,齐上卿。2 “自郊劳”句:谓自始至终。郊劳:行聘礼、觐礼时,宾至于郊,国君使人以束锦慰劳。赠贿:宾客离开时赠送礼物。3 敏:敬。

晋原轸曰1:“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2。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3:“未报秦施4,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5?”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6,秦则无礼,何施之为7?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8,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9。子墨衰绖10,梁弘御戎11,莱驹为右12

夏四月辛巳13,败秦师于殽14,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15。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16,曰:“彼实构吾二君17,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18,君何辱讨焉19!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20,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21,妇人暂而免诸国22。堕军实而长寇雠23,亡无日矣!”不顾而唾24。公使阳处父追之25,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26,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27:“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28,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29,死且不朽30。若从君惠而免之31,三年,将拜君赐32。”

秦伯素服郊次33,乡师而哭34,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35,[曰]36:“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7。”

1 原轸:即先轸。原是其封地,故以为氏。2 奉:与,助。3 栾枝:晋大夫。4 秦施:指秦有恩于文公。施:恩惠。5 “其为”句:难道是因为先君已经去世(而要如此行事吗)?郭店楚简《忠信之道》:“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君:指晋文公。6 同姓:指郑、滑,二国皆姬姓。7 何施之为:何施之有。为:有。8 谋及子孙:为子孙着想。9 遽:迅速。姜戎:姜姓之戎,戎之别支,居晋南境。10 子墨衰绖(cuī dié):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此时襄公居丧,着白色丧服,不宜从戎,故染为黑色。衰:丧服,用一块方的麻布缀于上衣当心之处,谓之衰(此衰唯为父母服丧用之)。丧服之上衣亦称衰。经:服丧所系之带,以麻为之。在首为首经,在腰为腰绖。11 梁弘:晋大夫。御戎:御戎车。12 莱驹:晋大夫。右:车右。13 辛巳:十五日。14 殽: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西接陕县,东接渑池县,地势险要。15 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二人与孟明视都是秦国将领。16 文嬴: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晋襄公之母。请三帅:为孟明等三人求情。17 构:进谗言以挑拨离间。18 厌:满足。19 辱:谓使对方蒙受屈辱。谦辞。20 逞:满足。志:意,意愿。21 武夫:武士。力:用力。原:野外,指战场。22 暂:通“渐”。诈,欺诈。国:国都。23 堕(huī):通“毁”,舍。指舍弃。军实:军中人员器物之总称。此指俘虏。寇雠:仇敌。24 不顾而唾:此句极写先轸之愤怒。《礼记·内则》云:“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唾洟。”25 阳处父:晋大夫。26 左骖:一车四马,在两旁的称骖,在左边的称左骖。27稽(qǐ)首:古时最重的跪拜礼,拜时叩首至地。28 累臣:谓俘虏,孟明自称。累:绳索。引申为囚系。衅鼓:祭鼓。衅:以血祭祀。29之:若。30死且不朽:犹言“虽死犹生”。31从君惠:遵从晋君的好意。32 将拜君赐: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赐,意思是将要来报仇。33 素服郊次:穿着丧服,宿于郊外。国家遭遇大的灾难(如死亡、荒年、灾祸、围败、寇乱等),国君降服、出次。次:舍。34乡:通“向”。35 替:废。36 曰:原本无此字,据王念孙、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P.2509)补。37 “且吾”句:谓不以此一过失而完全否定他。眚(shěng):过失。

狄侵齐,因晋丧也1

1 因:乘。

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1。邾人不设备。

秋,襄仲复伐邾。

1 升陉(xíng)之役:在僖公二十二年。

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1,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2

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3,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4,死焉。狄人归其元5,面如生。

初,臼季使过冀6,见冀缺耨7,其妻馌之8。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9。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10,承事如祭11,仁之则也。”公曰:“其父有罪12,可乎?”对曰:“舜之罪也殛鲧13,其举也兴禹。管敬仲14,桓之贼也,实相以济15。《康诰》曰16:‘父不慈,子不祗17,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18。’《诗》曰19:‘采葑采菲20,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21。”文公以为下军大夫。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22,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23,曰:“举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24,亦未有军行25

1 戊子:二十四日。2 郤缺:晋大夫。白狄子:白狄之首领。白狄为狄之别种。3 “匹夫”二句:自己图一时快意而失礼于君,却没有被治罪,我怎么能不惩罚自己呢?逞志:快意。指不顾而唾,只图一时快意而失君臣之礼。4 免胄:脱下头盔。5 元:首。6 臼季:胥臣,字季。冀:晋邑,在今山西河津市一带。7冀缺:即郤缺。郤缺食邑于冀。耨(nòu):锄草。8 馌(yè):送饭到田里。9 德之聚:美德之集中体现。10 如宾:如见大宾。11 承事如祭:办事如同参加祭祀。此二句言常怀谨敬之心。12 “其父”二句:冀缺的父亲冀芮欲杀害文公,为秦穆公所诱杀,事见僖公二十四年《传》。13 “舜之”二句:鲧治洪水,九年不成,舜杀之于羽山,后来起用鲧的儿子禹。罪:惩处有罪之人。殛(jí):诛。鲧:禹之父。14 “管敬仲”二句:管仲拥护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射桓公,中其带钩。管敬仲:姓管,名夷吾,字仲,敬为谥号。贼:对仇敌的蔑称。15 实相以济:终使管仲为相而成霸业。实:终。相:使为相。济:成。16 《康诰》曰:今《尚书·康诰》无此文。17 祗(zhī):敬。18 不相及:谓不以罪相牵连。19 《诗》曰:引文出自《诗·邶风·谷风》。20 “采葑”二句:葑(fēng)、菲都是野菜,上部可食,而下部有恶臭,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下体:指根。21 取节焉:谓取其善节(好的方面)。22 三命:命是爵位的等级。周爵分为九等,自一命至于九命,地位以次升高。先且居:先轸之子。23 “以再命”句:先茅无后,故取其县以赏胥臣。再命:二命。24 冀:原是冀缺之父冀芮的食邑,今复与之。25 亦:犹。军行:军列。当时晋之五军各有帅,故郤缺虽为卿而无军行。

冬,公如齐,朝,且吊有狄师也1。反,薨于小寝,即安也2

1 “且吊”:对齐国受到狄国侵犯表示慰问。2 即安:就其所安之处。疾病时当居路寝,僖公仍居小寝(燕寝),故云即安。

晋、陈、郑伐许,讨其贰于楚也。

楚令尹子上侵陈、蔡。陈、蔡成1,遂伐郑,将纳公子瑕2。门于桔柣之门3。瑕覆于周氏之汪4,外仆髡屯禽之以献5。文夫人敛而葬之郐城之下6

1 成:和解。2 纳公子瑕:送公子瑕回郑国即位。公子瑕为郑文公所恶而奔楚,在僖公三十一年。3 门:攻打城门。桔柣(jié dié)之门:郑远郊之门。4 覆:战车倾覆。汪:水池。5 外仆:从事外役之仆。禽:同“擒”。杀。6 文夫人:郑文公夫人。敛:盛尸入棺。郐(kuài)城:故郐国,在今河南密市东南。

晋阳处父侵蔡1。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2。阳子患之,使谓子上曰:“吾闻之:文不犯顺3,武不违敌4。子若欲战,则吾退舍5,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6。老师费财7,亦无益也。”乃驾以待8

子上欲涉,大孙伯曰9:“不可。晋人无信,半涉而薄我10,悔败何及?不如纾之。”乃退舍。阳子宣言曰11:“楚师遁矣。”遂归。楚师亦归。

大子商臣谮子上曰12:“受晋赂而辟之,楚之耻也。罪莫大焉。”王杀子上。

1 阳处父:晋大夫。2 泜(zhì):水名。即滍水,今名沙河,源出河南鲁山县西,东流经宝丰、叶县、舞阳合于北沙河。3顺:指文辞顺者。4违:避。5 舍:三十里。6纾我:谓楚军后撤,使晋军得以渡河列阵。纾:缓。7 老师:使军队久驻于外。8 驾以待:驾马以待楚师之进退。9 大孙伯:成大心,子玉之子。10 薄:进逼。即袭击。11 宣言:扬言。12 “大子”句:楚成王欲立商臣为太子,令尹子上曾加劝阻(事见文公元年《传》),故商臣谗毁子上。

葬僖公1,缓作主2,非礼也。凡君薨,卒哭而祔3,祔而作主,特祀于主4,烝、尝、禘于庙5

1 葬僖公:葬僖公在文公元年四月。诸侯五月而葬。僖公薨于三十三年十二月,葬于文公元年四月,中有闰月,凡历七月。2缓作主:作僖公神主迟缓。依礼,葬后卒哭,祔祭于祖庙,即应立主。作僖公之主在文公二年二月。主:死者的神位,以木为之。3卒哭:祭名。在七虞(诸侯五月而葬,葬后十二天内共进行七次虞祭)之后。丧礼,自大敛(以尸体入棺)后,朝、夕各一哭,其间哀至则哭。卒哭之后,止无时之哭(唯朝、夕哭,其他时间不再哭),故名卒哭。祔(fù):祭名。虞祭、卒哭之后,立死者之主于祖庙,并排列昭穆之序。祭毕,反主于寝,至大祥(除丧之祭)乃迁于庙。4 特祀于主:新主既立,祭祀于寝,不与宗庙其他神主共祭,故云特祀。5 “烝、尝”句:言烝、尝与禘,则在宗庙与群祖合祭。烝:天子诸侯冬祭宗庙。烝是“众‘的意思。冬季万物皆成,可荐者众,故烝祭宗庙。尝:天子诸侯秋祭宗庙。秋天嘉谷始熟,故荐(献)尝于宗庙。禘(dì):大祭之名。天子、诸侯夏天祭祀宗庙称禘。鲁礼:三年之丧(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毕,而祫于大庙,然后进行禘祀,祭祀之后,三年之丧即毕。按:此节文字当在文公元年“夏四月丁巳,葬僖公”之下,今在僖公之末,系错简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