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道路建设质量问题的处理工艺

城市道路建设质量问题的处理工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下空洞通过肉眼往往无法发现,目前杭州市率先使用了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给道路做“B超”,为道路排除安全隐患。道路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可以客观判断路基情况,在问题出现之前发现引起道路变形和塌陷的地下空洞、脱空、松散等缺陷异常体。

城市道路建设质量问题的处理工艺

除以上几点外,近年来,杭州市政部门在沥青病害预防性养护、人行道养护等方面不断进行管理革新,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到市政设施的养护工作中,转变原有传统的、粗放的、应急性的养护方式,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整个市政设施养护的方方面面,以实现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

(1)地下管网结构性缺陷治理——整体紫外线光固化工艺

杭州市德胜东路与友爱路交叉口向东100 m处出现路面塌陷,经过现场勘察及CCTV检测发现,坍塌原因是该处地下3 m处的雨水混凝土管线破裂。综合考虑该路段交通的特殊性,养护单位改变了常规的开挖修复方式,采用无须开挖的高科技管道修复技术——紫外线光固化修复技术,成功地修复了此处路面(见图8-19)。

紫外线光固化又称UV固化法,其工艺原理是将内衬材料紧密贴合在管道内壁上,然后使用紫外线专用固化灯具固化内衬,使之形成一层坚硬的“管中管”结构,从而使已发生破损或失去输送功能的地下管道在原位得到修复。相对于常规性管道开挖技术,UV固化法具有对交通影响小、施工可控性好,工期短、节约能源、安全度高,内衬管密封效果好、抗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抗弯弹性模量与抗弯、抗拉强度较高等优势。

修复作业开始前,先对管线进行疏通、冲洗,确保无任何泥沙杂物遗留在管道内,接着便开始UV紫外线光固化管道修复作业:第一步,拉入防护膜,防止内衬材料在拉入过程中被凸起物划伤;第二步,将滑动滚轮放置到适当的位置,把碾压好、预切好长度的SAERTEX玻纤内衬材料从检查井处拉进要修补的管道内,并在两端安装闭气扎头;第三步,连接压缩机与内衬材料间的空气供气管道,给内衬材料充气,依靠空气压力使内衬材料膨胀,通过管道扎头在软管(充气后)内拉入紫外线灯小车,调试小车及灯的运行,加压过程中应防止玻纤内衬过度膨胀及出现褶皱;第四步,设定紫外线灯小车爬行速度及软管内温度等控制参数,并结合小车上CCTV的监测,及时调整控制参数,使内衬树脂处于设定硬化条件,DN800 mm管内紫外线灯平均行走速度为0.43 m/min;第五步,开启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经过的地方,玻纤内衬便覆盖在旧管道内壁上,固化前在内衬材料两端、内衬外壁和旧管内壁间设置好1~2个密封圈防止两管间隙渗水;第六步,待固化后切除旧管外内衬材料,拆除扎头、通气管道、小车,对切除后两端的毛边进行修整处理;第七步,抽出内衬内膜,整体检测,清理固化作业现场,并采用德国专用亲水树脂进行管口处缝隙密封处理。以上就是运用紫外线光固化技术对破裂管道位置进行修复的整个过程。

一般一段五六十米长的管道,用紫外线灯组固化一个半小时就够了。固化修复后的管道,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的优点,可防地下水渗入,而且可以提高管道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图8-19 德胜东路雨水管网整体紫外线光固化作业现场

(2)路面塌陷预防性监测——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

道路塌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化发展加快,地铁、地下管廊、深基坑开挖增多,地下管线漏水等使路面下部形成空洞、脱空、松散,导致道路强度不足,最终造成塌陷。地下空洞通过肉眼往往无法发现,目前杭州市率先使用了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给道路做“B超”,为道路排除安全隐患。

道路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可以客观判断路基情况,在问题出现之前发现引起道路变形和塌陷的地下空洞、脱空、松散等缺陷异常体。该系统由雷达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三维数据采集与管理分析系统组成,具有海量数据采集、多源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快速分析、统计、预警等功能。它就像一套道路专用的B超设备,由电磁波遥感摄影测量、多通道探地雷达、高精度定位设备、地理信息系统等部分组成。操作时,可以通过车载、手推等方式开展初检、复检,收集详细数据,对指定检测区域地表以下的空洞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明确空洞的位置、大小及埋深等情况。

检测时无须开挖路面,检测速度快,检测时无噪声,对周边居民没有影响。采用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修复德胜路、富春路等道路路面病害,效果理想(见图8-20)。

(www.xing528.com)

图8-20 德胜路、富春路地下空洞快速探测系统检测现场

(3)沥青路面雨季养护——新型防水沥青

沥青路面怕强降雨,一旦发生持续强降雨,道路破损较严重。防水沥青不需要加热保温,也不怕水,水是它的催化剂,一遇水它反而粘得更牢了,降雨对道路的损害就会大大减小(见图8-21)。

图8-21 雨天坑洞临时修补

对杭州市复兴大桥上层桥面南向北秋涛路下匝道不到200米处,道路一处设置有交通标志的约20平方米破损路面进行铣刨,然后使用引进的“新型防水沥青”材料对路面进行了重新摊铺的维修尝试,整个施工历时2小时。

此种新型沥青有别于需要高温加热的传统沥青,不是烧制成糊状,而是呈颗粒粉末状。施工时,只要摊铺在需要修补的地方,再在上面加入适量的水,沥青材料就会发生催化反应,达到最佳黏结效果。

有了这种新材料,养护工人不用再“挥汗如雨”,任何天气都能对路面进行浇筑修补,雨天也可以作业,有利于雨季坑洞修补。使用这种新材料可随时对路面进行维修,有利于路面破损抢修,避免道路维修造成的交通拥堵,同时施工便捷,还能避免沥青材料浪费。

(4)“水地雷”修复——人行道“粘贴王”

杭州地处江南,常年雨水偏多,雨水渗入松动的人行道地砖缝隙,形成了一个个暗藏的“水雷”,行人走在这样的人行道地砖上,经常被这暗藏的“水雷”溅起的污水弄脏裤子、鞋子和袜子,这给不少行人心里“添了堵”。

西湖景区环湖一侧人行道,特别是南山路沿湖一侧的游步道,旅游观光车日夜不停行驶,给人行道的修复及后期的保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屡修屡松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解决反复修缮的难题,杭州市使用加大道板厚度、使用快速水泥等维修办法,但收效甚微。现尝试采用新型人行道修复材料“粘贴王”进行现场修复,市政工人们首先在施工区域周围放好小黄帽,然后开挖破损道板并对修复处基础进行清理,接着将掺水搅拌后的“粘贴王”倒入开挖处,当倒入深度超过1 cm时掺一些碎石,短短15分钟,原道板得到复原,工人们再在道板宽缝处进行灌浆处理,等灌浆凝固,工人们撤走小黄帽,重新开放交通,整个过程在1个小时左右。

“粘贴王”是一种新的道板黏合性修复材料,这种材料黏度高、初凝快,可通过基础处理让整个区域的道板黏合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人行道的抗碾压性,使道路达到了一次修复长时间使用的效果。与以前相比,不但“粘贴王”的修复牢固度增强了许多,而且修复道路的时间也节约了不少,修复好后就可以通车。“粘贴王”是作业后急需开放交通的市政养护工作中独具优势的养护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