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许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交通的要求,难以实现城市道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化。因此,引入养护企业,开展良性竞争,促进养护行业市场化,已成为城市道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重大的意义。
8.1.4.1 养护管理市场化的要求
养护管理市场化既需要开放资本市场、作业市场、经营市场,又要调整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全新的管养格局。实现养护管理市场化,有以下要求:
第一,推进管养分离。这是推进养护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将管理和养护作业分开,合理界定职能职责,管理单位担负起行业管理职责,养护单位负责路面设施养护,改变传统的“裁判员和运动员一体”的模式。
第二,提高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市政设施维护定额标准较低,为适应市场竞争,确保设施得到有效合理的维护,需要按照市场定价机制确定养护标准,保障资金投入。
第三,加强考核监管。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职能,制定检查考核标准,奖惩分明,确保管养水平。
第四,严格招标、投标管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则,保障养护招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招标、投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www.xing528.com)
8.1.4.2 养护管理市场化的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事企一体、管养一体”的管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按“综合化、属地化、市场化”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体制改革,目的是实现管、养分离,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化模式。
例如,“多位一体”的管养模式,将管养项目分为设备、设施两类,并将设备中的“系统运行、设备维护、检验检测、智能管理”合为一体,将设施中的“市政、亮灯、绿化、环卫”合为一体,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引进专业养护企业。
例如,PPP管养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
上述管养模式,就是将管养工作推向市场,不再设立专门的养护队伍,将日常养护统一打包,对外承包;专项工程和中大修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