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勘察成品由报告书和相关图表组成,其质量控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3.3.3.1 勘察纲要
工程勘察纲要是道路工程勘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实施勘察前,工程勘察单位应在充分了解拟建工程和场地特点,调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技术规范经济合理地确定勘察工作量和项目,并在钻探测试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1)工程勘察纲要的编制要求
根据工程勘察规范、规程的规定,结合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按工程项目的特点编制工程勘察纲要。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条件、任务要求、标准依据、勘探方法、人员配置、工作安排、质量控制、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等。
编制深度方面,应具体阐明,例如孔口高程(坐标)引测的依据,钻探孔孔号、类别、深度,取原状土(扰动土)或水样及原位测试的要求,土质与水质试验的内容、方法、数量等等。
(2)按地质条件选择道路线路
通过工程勘察,查明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阐明其特征、成因和控制因素,评价该工程的地质状况,为道路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由于场地的选择和确定对安全稳定、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在选线工作中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工程地质条件为最重要因素之一。有时,为配合工程设计与施工,会按地质现状选择道路线路,此时应提出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方案。
(3)做出路基地质稳定性评价
道路工程勘察还应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路基设计,确定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适宜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设计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www.xing528.com)
(4)制订勘察工作计划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应确定人员,配备仪器设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工作周期,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按控制流程图进行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等其他专业则应参考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流程。
在拟建工程项目的位置或规划设计线路确定后进行勘察,可以不区分工程勘察阶段。但在设计阶段,如果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可做补充勘察。
道路工程勘察一般通过不同岗位相互配合,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法,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相关内业部门对获得的工程勘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即可编写勘察报告。
3.3.3.2 勘察图表
各种图件的比例尺、方向选用适当,图示图例表示正确,各种数据及标示的位置准确,不同地区勘察所用的高程、坐标系统要调查清楚、换算正确或有明确的标示,手绘图件中图面须字体工整、线条均匀、无错别字、整洁美观,符合地质制图规定。
3.3.3.3 勘察报告书
勘察报告书应内容翔实,论述全面,准确反映道路工程地质地貌条件,文字通顺,简明扼要,文图相符,数字准确有据,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论据充分,结论正确。地基处理建议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能全面满足委托任务书和建设、设计工作的要求。
勘察报告书内的工程地质、工程测量信息、数据经分析确认后,进行成果录入、整理与计算,并绘制相关测量成果图表,出具内业计算书。在提交岩土勘察报告、工程测量报告、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岩土设计等成品文件前须经自校、校核、审核、审定等校审把关。有关签署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不允许跨专业签署,编制、校核、审核、审定各岗位不允许兼任。各级审校人员应逐级对成品进行校核、审核,当发现不合格项时,返回至成品编制人进行修改,直至合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