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98年松花江暴雨洪水: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降雨异常

1998年松花江暴雨洪水: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降雨异常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极涡与西风带、副热带及热带系统的特征都与常年有明显差异。现对1998年汛期大气的环流形势概述如下。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经向环流持续异常发展。由于副高位置偏南,使得松花江流域的环流形势始终没有调整到盛夏时的状态,环流形势与春季常发生冷涡型降雨时的环流形势类似,雨区也因此始终徘徊于松花江流域西北部。1998年夏季松花江流域降雨异常就是在以上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下产生的。

1998年松花江暴雨洪水: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降雨异常

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极涡与西风带、副热带及热带系统的特征都与常年有明显差异。夏季500hPa高空极涡位置偏东,势力偏弱,中高纬经向环流发展明显,欧亚地区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持续稳定,阻塞高压长期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位置偏西偏南;且1998年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在这些异常因素的共同影响下,1998年汛期松花江流域降雨异常,雨区始终徘徊于嫩江流域。现对1998年汛期大气的环流形势概述如下。

(1)极涡与西风带环流。1998年夏季(6~8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极涡主体偏向东半球,面积较常年偏小,势力较常年偏弱。北美大陆阿拉斯加湾附近、大西洋东北部和西西伯利亚北部常为负距平区,而鄂霍茨克海和东北太平洋地区常为高压脊控制。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经向环流持续异常发展。在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茨克海附近经常存在着高压脊或阻塞高压,而在两脊之间为一宽广的低压槽或深厚的低压区,这样,来自极地的冷空气沿乌拉尔山高压脊的脊前西北气流不断南下,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低压槽中,使低压槽发展加深,而松花江流域西部正处于大槽前的锋区附近。由于在鄂霍茨克海附近常存在高压脊或阻塞高压,当加深发展的冷低槽东移受阻时,便成切断低涡而形成冷涡。在此过程中,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阻挡,常常使冷涡维持2~5d或更长时间,形成持久的局地暴雨或强对流天气。这是1998年嫩江、松花江暴雨的主要成因。

(2)副热带高压。1998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势力明显偏强,副高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均为常年均值的2倍多,西伸脊点较常年偏西20~30个经度,并且副高脊线位置7月、8月分别偏南2个和1个纬度。详见表3-9。由于副高位置偏南,使得松花江流域的环流形势始终没有调整到盛夏时的状态,环流形势与春季常发生冷涡型降雨时的环流形势类似,雨区也因此始终徘徊于松花江流域西北部。

表3-9 1998年盛夏北半球500hPa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

(www.xing528.com)

注 括号内为距平值。

(3)海温及厄尔尼诺事件。从1997年5月开始的赤道东太平洋增暖现象,到1997年11月、12月达到极盛期,是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1998年上半年厄尔尼诺事件趋于减弱,到1998年6月,热带太平洋的增暖现象特征迅速崩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急剧下降,南方涛动指数也急剧回升,到7月,太平洋增暖现象结束,但厄尔尼诺事件仍然对夏季降雨有重要影响,是影响1998年中国夏季降雨异常的因素之一。1951年以来共发生14次厄尔尼诺现象,根据前13次厄尔尼诺事件的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夏季,我国多为两条雨带的分布型,一条主要雨带位于长江流域,一条位于松花江流域,而1998年夏季我国的降雨分布正好与此一致。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998年夏季松花江流域降雨异常就是在以上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下产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