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资治通鉴》的记载,汉灵帝设鸿都门学,于熹平六年(177)始筹备,熹平七年(178)正式成立。其间,他还做了一件事,也被很多大臣反对,那就是北伐鲜卑。
如前述,鲜卑出了一位了不起的首领檀石槐。此人天赋异禀。话说从前有个鲜卑男人到匈奴那边当兵,一去三年,中间一次家也没回。这年回家一看,奇怪,老婆生儿子了。顿时,他的脸就绿了,抱起这孩子就要把他摔死。老婆拦着:别,我没做对不起你的事儿!
男人说:当我傻啊。
妻言尝昼行闻雷震,仰天视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后汉书·鲜卑传》
老婆说:这还真没准儿。那天我在外面走,忽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我仰头看天,正好一个雹子砸进嘴里,咽进肚子,然后就怀了。你说,是不是很神奇?咱养几年看看呗。
男人怒发冲冠:你拉倒吧!快把他给我扔了!
老婆没办法,把孩子送到一个亲戚家养着,说已经扔了。后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
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后汉书·鲜卑传》
他很快便崛起,一统鲜卑各部,然后东征西讨。
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后汉书·鲜卑传》
这实在太厉害了,他就是檀石槐。他这么厉害,自然成为汉帝国一大威胁,从汉桓帝中期,鲜卑就不断南下侵扰。
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杀略不可胜数。—《后汉书·鲜卑传》
到汉灵帝即位后,鲜卑更是猖獗,年年闹。
于是,熹平六年(177),边塞将领上书请求出兵讨伐鲜卑。蔡邕等大臣反对,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鲜卑的实力在羌人之上,打羌人打了那么多年都搞不定,对付鲜卑最好以防御为主,维持现状。汉灵帝不听,派出三员大将各领一万骑兵,出塞北伐。檀石槐也派出三路大军,将三路汉军全部击溃。三员汉将各自只带着几十人逃回。
汉灵帝没脾气:好吧,咱还是以防御为主吧。
鲜卑则乘势入塞。其中一万骑进攻辽西郡。辽西太守赵苞急忙调集两万骑兵迎战,本以为势在必胜,结果两军对垒,冲到阵前一看,傻眼了。他的老母亲、妻儿正被鲜卑押在阵前,刀都架在脖子上。怎么回事呢?赵苞这是刚刚上任,刚刚派人回老家接老母亲和妻儿来。这一家老小刚刚进了辽西郡地界,正好撞上鲜卑大军,就被劫了。这可怎么办?
鲜卑在那头喊:赵太守,你只要乖乖交出两万斛粮食,把我们送走,保你家人团聚。敢说半个不字,立马砍了他们!
赵苞急得放声大哭!忠孝不能两全,怎么办?
老母亲在那头大声喊:儿啊,别哭!不要为难!
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后汉书·赵苞传》
我们娘儿几个就是这个命,你不能为救我们有损忠义!还记得史书上讲的吗?大汉开国时王陵母亲的故事还记得吗?娘也要做这样的母亲!你要灭了他们,为娘报仇!
赵苞钢牙咬断:众将听令,进军!杀!
汉军将士早已红了眼,无不拼命冲杀,将鲜卑大军击溃。
可怜赵苞的母亲、妻儿都被杀害了。
赵苞强忍悲痛,将母亲的灵柩运回老家安葬。一切料理完毕,他放声大哭:都怪我啊,都怪我!
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后汉书·赵苞传》
竟然当天“呕血而死”。
前述陆续的故事也讲到了母亲,也非常感人。赵苞和陆续都载于《后汉书·独行列传》,该传开篇讲:
孔子曰:与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后汉书·独行列传》
大意是,孔子最推崇的是能做到中庸的人,这种人走正道,凡事都做得恰到好处,不显山,不露水,就像蔡邕的字,恪守法度、礼节,规整、规矩。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做不到中庸的话,狂狷也行,也被孔子所欣赏,这种人也走正道,只是比较张扬,比较扎眼。所谓,“狂者进取”,别人不敢做的,他做;“狷者有所不为”,别人不敢不做的,他敢不做。总之,特立独行,超出常人。《后汉书·独行列传》的传主大致都是这样的人,除了赵苞、陆续外,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以下几位。
一位叫李业,西汉末年做郎官,看王莽篡位,忠臣不事二主,辞官回老家蜀地广汉郡闭门隐居。
太守刘咸听说后,派使者请李业到郡府做事。李业当然不干,那样的话,辞官还有何意义,称病拒绝。
刘咸不罢休:有病不要紧,可以带病上岗,又不给他累活。再去请!
李业还是拒绝:不行,我的病最近加重了,要去了病死,家人怎么办?
使者没办法,回禀刘咸,刘咸大怒:
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后汉书·李业传》
人活人死,那都是命。就像有歹徒朝人员密集的集市里射冷箭,谁会被射死?谁薄命谁就被射死。我请他来做事,他就病死了?在家养着就病不死吗?这是不给我面子!
于是,刘咸派人把李业抓来,想杀之。幸亏有个幕僚劝阻:使不得,千万别杀李业。
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逝。—《后汉书·李业传》
这个典故,您忘了吗?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他在黄河南边的卫国待不下去了,想去北边的赵国发展。刚到黄河边,孔子正要坐船渡河北上,就听说赵国刚刚杀死了贤者窦鸣犊。孔子的心里“咯噔”一下:停,下船,赵国咱不去了。
弟子们不解,孔子解释:
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史记·孔子世家》
就是说,哪里要是有人在捕猎虎、熊、鹿等兽类时,连怀胎的雌兽与特别幼小的幼兽都不放过,那么,麒麟这种祥瑞就再也不会在那里出现了。哪里要是有人在打鱼时把水都抽干,水里的鱼不论大小全部逮光,那么,龙这种祥瑞就再也会不在那里出现了。哪里要是有人在捕杀鸟类时,把鸟巢都毁掉,把鸟蛋都掏干净,那么,凤凰这种祥瑞就再也不会在那里出现了。为什么呢?这就叫“讳伤其类”,不管什么动物看到同类被伤害,都会难受。动物都这样,咱们作为人当然更是如此。明白了吗?
太守大人啊,您要是杀了李业,以后像这样的贤人还不都得躲得您远远的。
刘咸点头:好吧,有道理,好一个“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逝”,好一个“君子讳伤其类”,快放李业回去吧。
新莽朝结束后,公孙述在蜀地称帝,又要征辟李业,李业还是拒绝,请了好几次,也不出山。公孙述也急了:好小子,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带上这杯毒酒去,他要还敢不来,就让他喝了!
李业威武不能屈:好吧,我喝。
使者劝说:您这是何苦呢?放着荣华富贵不要,非要喝这杯毒酒。要不,您跟家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您死了,他们怎么办?
李业摇头:
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后汉书·李业传》
我早就想好了,公孙述真要以死相逼,那我就以死尽汉臣之节。不用再跟家人商量。
然后,饮之而死。这就是“狷者有所不为”。
还有两位蜀地名士王皓和王嘉,也跟李业一样,因王莽篡位而辞官,又宁死也不屈于公孙述,遗言:
犬马犹识主,况于人乎!—《后汉书·李业传》
由此可见民心向背,刘秀能重得天下正是靠此。
还有两位蜀地名士—任永和冯信—装瞎以拒绝公孙述。
皆托青盲以避世难。—《后汉书·李业传》
这两人准是韩非子的信徒,连老婆孩子都不信任,都瞒着,家人都以为他们是真瞎了。然后,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永妻淫于前,匿情无言;见子入井,忍而不救。信侍婢亦对信奸通。—《后汉书·李业传》
任永的老婆当着他的面就跟情人缠绵,任永忍了,假装看不见。有天孩子掉井里了,他还假装看不见。冯信的小妾也当着他的面与人通奸,冯信也忍着。忍常人所不能忍,正突显出他们对汉室的忠心。
忠,不只是对皇帝、对国家,前述陆续之忠就是对太守,他作为郡吏宁被打死,也不诬陷太守。类似的,《后汉书·独行列传》里还讲了两个人,一个叫索卢放,他给将被问斩的太守上书求情:
使功者不如使过,愿以身代太守之命。—《后汉书·索卢放传》
意思是,国家应当任用戴罪立功的人,这样的人更懂珍惜,干工作会更尽力。请不要处死我们的太守,我愿代他受死。
另一个人叫戴就,是管郡府仓库物资的,太守被指控贪污物资,他也被抓进大牢严刑拷打:说,你们太守私自挪用了多少物资?
戴就坚决否认:绝对没这事,你们怎么打我,我也不会诬陷太守。
狱吏:嘴硬是吧?烙铁伺候!(www.xing528.com)
大红烙铁朝着戴就的胳肢窝就烙了上去。“刺啦”一声!
狱吏:怎么样?要不要再来一下。
戴就咬咬牙,竟然笑了:
可熟烧斧,勿令冷。—《后汉书·戴就传》
你这个烙铁不热啊,没感觉。
狱吏大怒,一通猛烙,戴就身上的肉都被烙熟了。
肉焦毁墯地者,掇而食之。—《后汉书·戴就传》
肉掉地上,捡起来就能吃了。
又复烧地,以大针刺指爪中,使以把地,爪悉墯落。—《后汉书·戴就传》
又用马粪熏等各种酷刑,实在惨无人道。戴就是宁死不屈。
最终,审案的人都被他折服了。
深奇其壮节,即解械。—《后汉书·戴就传》
太守也没事了。
《后汉书·独行列传》还讲了奴仆对主人的忠。东汉初期有一次大瘟疫,淯阳县富绅李元全家染病而死,只留下了一个不到百日的婴儿。家里的几个奴仆就想把婴儿弄死,瓜分其千万家财。其中一个奴仆叫李善,心地善良,想反对又不敢,便偷偷抱走婴儿,逃到外县藏了起来,亲自哺育抚养孩子,备尝艰辛。他跟这孩子之间还一直恪守着主仆关系。
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有事辄长跪请白,然后行之。—《后汉书·李善传》
李善平时对这个小主人仍然跪拜行礼,凡事请示。
十多年后,李善带小主人返回本县,告到县衙,将那几个奴仆绳之以法,夺回了财产。
随后,李善的事迹被上报朝廷,光武帝很受感动,召李善做太子舍人,以表彰忠义。
李善后又升任日南太守,赴任途经淯阳,又专门给旧主李元上坟祭拜。
除了君臣关系强调的忠,《后汉书·独行列传》还讲了朋友关系强调的信。山阳郡有个人叫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洛阳做太学生,跟汝南郡的张劭是共过患难的好朋友。这年,他们结束学业,各自回家,分别时依依不舍。张劭落泪:巨卿兄,此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范式拍拍张劭的肩膀:这好说,咱们约个日子,两年后的今天,我去汝南看你,好不好?
张劭很高兴:好,一言为定。到那天,我一定预备好酒好菜等着你。
范式:一言为定!
一晃两年过去,眼看着再过一天就是两人约定的日子了,张劭赶忙催促母亲:您赶快准备吧,鸡鸭鱼肉是不是得提前炖出来?
母亲笑了:我的傻儿,你怎么这么实在,两年前说的话,谁还记得。再说啦,你那个朋友远在山阳郡,到咱这儿将近一千里地,起码得走三四天。明天他肯定来不了。
张劭一噘嘴:巨卿肯定不会食言的!
果然,转过天来,还没到中午,范式就到了。一对好朋友怎样把酒言欢,又再次洒泪而别,兹不细说。
又过了几年,张劭得了重病,生命垂危,当地两个朋友一直守在身边照顾。这两人瞅着张劭的眼神,感觉好像还有事儿:哥哥,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张劭叹口气:唉,我有遗憾。
恨不见吾死友!—《后汉书·范式传》
朋友很奇怪:“死友”是啥意思?我们不是吗?
张劭说:你们不是我的死友,你们是我的生友。
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后汉书·范式传》
说完,他就咽气了。
当天夜里,远在山阳郡的范式刚刚睡下,就梦见张劭突然来找他,满脸憔悴,弱不禁风,颤巍巍地讲:巨卿兄,我刚刚死去,将于三日后下葬,可惜不能与兄生离,特来死别。
范式惊醒,这个梦太真切了:哎呀,可疼死我了!不行,我得去送我友最后一程。
第二天,作为郡功曹的范式找太守请假。太守感觉不可思议,又不好拦着:好吧,去吧。
于是,范式快马加鞭往汝南赶。
这头,张劭的葬礼举行完,人们抬着棺材往坟上走,到了要往坟穴里下葬时,这口棺材生生调弄不顺溜了,怎么也放不进去。邪了!怎么回事呢?母亲抱着棺材哭:儿啊,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还有什么没了的事?
就在这时,远处马蹄声急。
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后汉书·范式传》
范式来了。他伏棺大哭:兄弟啊,我到了,让你久等了,走吧。
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后汉书·范式传》
人们把范式搀起,继续抬棺下葬,棺材自动就调直了,顺顺溜溜被安放到了坟穴里。
范式后来又去太学进修。同学陈平子病重将死,而家乡远在两千里外的长沙,身后怎样才能叶落归根呢?他身边只有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弄不了。谁能给我帮这个忙呢?想来想去,想到了范式,就写了一封信交给妻子,说:我死之后,你就把我卷个草席,埋到范巨卿房前,把这封信交给他。虽然我跟他没什么交往,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帮咱。
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后汉书·范式传》
说完就死了。
妻子照办。
范式果然不负死托。
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后汉书·范式传》
范式真就把这位生前不熟的“死友”陈平子送回了长沙,落叶归根。他还丝毫不求回报,离着陈平子老家还有四五里地,他扭头返回。陈家人想谢他都没追上。
后来,范式举茂才,官至荆州刺史。有一次,他到所辖新野县视察,当地有“导骑”骑着马在前开道。他就发现有个导骑很面熟:
子非孔仲山邪?—《后汉书·范式传》
您不是孔仲山兄吗?老同学,你怎么混成这样了?
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后汉书·范式传》
咱堂堂的太学生,即便不能封侯拜相,也不至于干这个啊,这不都是街卒干的吗?平时扫大街,赶上有来视察的,就干导骑,对吧?太可惜了,太屈才了。
这个导骑的脸微微一红,不过很快又镇定下来:哈哈,巨卿兄,刺史大人,没想到从这遇到你。这个说来话长,没混好,没办法,只好来干街卒。不过,咱都是读书人,你也知道那些古之贤者的事。
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后汉书·范式传》
侯嬴只是个看大门的,却能教给信陵君窃符救赵;晨门也是个看大门的,却能指出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们都是抱关击柝的吏隐之士。孔子也曾乘田委吏多能鄙事,还曾想隐居于九夷之地,而不嫌其简陋,说: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巨卿兄,我做街卒也算是跟圣贤们学习学习,不屈才,没什么可惜。
范式哈哈大笑,挑大拇指称赞:好,了不起!县令呢,这就是我的老同学孔仲山,这个水平,你服不服?
县令赶紧点头作揖:仲山先生,得罪了,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快下马上我的车。
孔仲山一摆手:别,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干好,有什么话回头再说。
后来,这位孔仲山渐成大名,被三公辟举,官至南海太守。
范式则官至庐江太守,卒于官。他的墓碑拓片也流传后世,就是汉隶书法的杰作《范式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