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蔡邕反对鸿都门学,汉灵帝不以为然,不过,他对蔡邕的学问很认可,遇到问题常向其征询意见,尤其灾异问题。
当时皇宫内外出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比如,大白天在皇座上竟然盘着一条大蛇;一场大风竟把皇宫里一百多棵大树连根拔起;皇宫里出现彩虹;母鸡变公鸡;等等。还有一次更吓人:
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讯,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后汉书·五行五》
一团黑气仿佛一条大黑龙,龙身好像还有五色花纹,在北宫的院子里扑腾了好一会儿才散去。
汉灵帝吓坏了:蔡邕,你快说说,这是什么龙,有什么说法?
蔡邕回答:
所谓天投蜺者也。不见足尾,不得称龙。—《后汉书·五行五》
这不是龙,龙有足、有尾,这个没有,它叫蜺。这种灾异在纬书中称为“天投蜺”。什么意思呢?
《演孔图》曰:天子外苦兵,威内夺,臣无忠,则天投蜺。—《后汉书·五行五》
这预示要有大战乱!内部有人要夺您的威权,外面大臣也对您不忠心。
汉灵帝更吓坏了:这玩意儿准吗?
蔡邕叹口气:
变不空生,占不空言。—《后汉书·五行五》
灾异不会平白无故出现,纬书上的话也不会平白无故写。您得想想办法了。
汉灵帝:好吧,你先回吧,朕想想。
然后,汉灵帝一天一宿魂不守舍。次日天刚亮,便派太监给蔡邕送去一封密诏:你说得没错,这帮大臣都不忠心。
各存括囊,莫肯尽心。—《后汉书·蔡邕传》
他们跟我说话都是说一半留一半,只有你最忠心,你给朕说说真话,到底现在有什么问题,该怎么办?
蔡邕很感动:皇上这么信任我,我就是死也得把真话讲出来!
于是,他奋笔疾书,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谁是坏太监,都指名道姓地写了一大篇。最后,提醒汉灵帝说:
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后汉书·蔡邕传》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臣的这封密奏您千万别让别人看见,最好阅后即焚。
结果,不靠谱的汉灵帝当然保不了密,蔡邕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被他点名的坏太监程璜。前述,程璜的女儿是大酷吏阳球的宠妾,时任将作大匠的阳球正好跟蔡邕的叔叔蔡质有过节。
蔡质时任卫尉,是位列九卿的高官,且很有学问。
质字子文,著《汉职仪》。—《后汉书注》
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在汉平帝时期做过县令,因不满王莽篡汉,弃官归隐。蔡邕的祖父蔡携在汉顺帝时期也做过县令。蔡邕的父亲蔡棱没有做官,不过,也很受时人尊重。
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后汉书·蔡邕传》
蔡棱是五十三岁死的,亲友、乡党、门人们赠其私谥为“贞定公”。帝王将相的谥号为官谥,布衣平民的叫私谥。
谥法曰:清白守节曰贞,纯行不差曰定。—《后汉书注》
贞定,就是表彰他德行高尚。
蔡邕的叔叔蔡质仕途顺遂,官至九卿之位,远超前人。
蔡邕早年“性笃孝”,母亲卧病在床三年,他衣不解带地伺候。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边盖了一间小草房住进去,安安静静地给母亲守孝。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后汉书·蔡邕传》
当时,仿佛有一种天人感应,在蔡邕守孝的小草房周围的动植物都逐渐呈现出一种祥和之象,小兔子们在旁边嬉戏,树木枝叶参差交织,童话般的感觉。人们都很惊奇,好多人过来看。
《后汉书》还提到,蔡邕跟叔叔蔡质这边一直没有分家,非常和睦,此谓“友悌”。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后汉书·蔡邕传》
总之,蔡邕出身于标准的士大夫阶层,他的家族世代为官,虽然早期官不大,但后期已然跻身高层,所以,他才能拜太傅胡广为师。他们家族严格奉行儒家士大夫的道德规范,是孝悌忠信的楷模。蔡邕对鸿都门学那些出身底层的文艺人士的批评,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层的对立,这种阶层意识在随后的魏晋时代会更加鲜明。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以儒家的价值评判,凡事皆以道德为先,人品为先,做事先做人。一个人书法写得再好,文章辞赋写得再好,如果人品不好,也是不足论的。
蔡邕叔侄得罪大太监程璜和酷吏阳球,自然没有好果子吃,很快就被罗织了很多罪名,被投入大牢,定为死罪。幸亏好太监中常侍吕强求情,加之汉灵帝惜蔡邕之才,才没杀头。
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徒朔方,不得以赦令除。—《后汉书·蔡邕传》
都被剃了光头,发配到朔方,即便以后遇大赦,他们也不被赦免。这仍是很重的刑罚。可阳球还不解气,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要雇用刺客在发配的路上刺杀蔡邕。
客感其义,皆莫为用。—《后汉书·蔡邕传》
结果,刺客们佩服蔡邕,根本没人接这个活儿。接了这个活儿的,到了跟前一看,也撤了。
阳球不死心,他又想收买押送蔡邕的官吏下毒,这个官吏则主动向蔡邕坦白:您小心点吧,他们让我给您下毒。
就这样,蔡邕总算平安到达了发配地。安顿下来后,他就给汉灵帝写信:这几年我在东观校书的同时,一直在编纂咱们东汉历史。
撰补《后汉记》。—《后汉书·蔡邕传》
请您赦免我,让我回去继续完成它吧。现在已经整理好的《十意》,类似《汉书》“十志”,先寄给您,请过目。
汉灵帝本是文艺青年,对蔡邕的才情学问近乎仰慕,正好又要大赦,当即同意,召回蔡邕继续修史。
于是,蔡邕在朔方熬了九个月,终于可以返回洛阳。临行前,当地太守为他饯行,酒席间却话不投机,恼了。太守立即派人火速回洛阳,找他哥哥大太监王甫,告蔡邕的黑状。
蔡邕忧虑:完了!我本是戴罪之身,程璜、阳球一直想弄死我,现在又来了一个王甫,这一关肯定过不去了。怎么办呢?得了,三十六计,走为上!
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这一跑就是十二年,藏身于江南吴地。
万人如海一身藏。有一天,蔡邕在吴地街头闲逛,忽听“火烈之声”,就是木头被烧着了,里面的油脂、水分遇火会有炸裂之声。蔡邕感觉这个声音不一般,这不是一般的木头。他扭头一看,旁边临街的一家人正在烧火做饭,正在灶膛里烧一块桐木。蔡邕冲上去,一把拽出了这块桐木:哎,给我来点水。
一瓢水浇灭了火。蔡邕向人家施礼:对不起,吓着您了吧。能把这块桐木头给我吗?我想把它制成一张琴。
那时人淳朴,痛快答应:好啊,您拿走吧。
蔡邕如获至宝,大喜而回,立马开工干,很快,琴就制成了。
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后汉书·蔡邕传》
这张琴的音质太好了,绝了!因为木料有限,琴尾还留着此前烧焦的痕迹,故时人称此琴为“焦尾”,也成为史上四大名琴之一。
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后汉书注》
这就是四大名琴。之所以选它们为“四大名琴”,是因为它们背后都有好故事。
首先,这张“号钟”琴据说是伯牙弹过的。伯牙遇子期,千古传知音。这段妇孺皆知的故事在《列子》和《吕氏春秋》里都有记载。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弹琴,他心里想表现太山(本作“大山”,即高山,非泰山)的巍峨意境。钟子期立即听了出来,感叹:啊,巍巍乎若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曲风一变,钟子期又立即听了出来,感叹:汤汤乎若流水。
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高山流水遇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再无知音,很痛苦,把琴砸毁,再也不弹了。这张“号钟”可能没舍得砸,传到了古琴收藏家齐桓公手里。
再说,这张“绕梁”琴,其名源于《列子》记载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韩娥的女子到齐国都城,走到城门口没钱了,带的干粮也都没了。怎么办呢?(www.xing528.com)
鬻歌假食。—《列子·汤问》
她只好当街头艺人卖唱。这一唱,不得了了!她唱得太好听了,旁边听歌的人们都被陶醉了。
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汤问》
韩娥唱了几首歌,收了点钱,便进城走了,可在城门听歌的人们还陶醉在歌声里,都感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仿佛韩娥还一直在原地继续唱。
韩娥进城后,住进一家客栈,住了两天,又没钱了。客栈老板催她续房费,她续不了,老板就烦了:没钱还待这干吗?赶紧滚蛋!
韩娥被轰了出来,委屈得放声大哭。这一哭,不得了了!她哭得太悲伤,太感人了。
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列子·汤问》
整个街区的男女老幼听了都伤心坏了,都跟着哭啊哭……
韩娥都走了三天了,这帮人还在哭,也不吃饭。可把这个客栈老板吓坏了:人们要都这么哭死,我这罪过大了。怎么办呢?
他赶紧驾上马又去追韩娥,追上后又把韩娥请了回来:您快跟我回去吧,到我那儿愿住多久住多久,不要钱,只要您再给我们唱首欢乐的歌就行了。这是救命。
于是,韩娥回来就给人们唱了一首歌。
整个街区的人立马都不哭了。
后来,楚国有人制了一张好琴,便由此故事,而将琴命名为“绕梁”,进献给了楚庄王。“绕梁”琴音质绝美,楚庄王一听就陶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一连七天不理政务。他的爱妃很贤良,见此情景,进谏:当年夏桀和商纣王都因沉湎于靡靡之音而亡国,您也要步他们的后尘吗?
楚庄王幡然醒悟,就把这张“绕梁”琴砸了。
再说,这张“绿绮”琴,就是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那张琴。前面西汉史中讲过这段故事,标题为“史上最著名的私奔”,很有意思。这里再补充一点。据说当时司马相如一边弹琴,一边还唱着《琴歌》: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
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
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思使余悲。
—《琴歌》二首
这张焦尾琴再无可说,不过,蔡邕与琴之间还有一个最精彩的故事。当时,蔡邕拒绝汉桓帝征辟,半道称病返回,然后心里颇为忐忑,担心官府找自己的麻烦,所以平日做事非常谨慎。有一天,他应朋友之约,到人家去喝酒,走到这家门口时,就听屋里面有人在弹琴。蔡邕心想:哦,我来晚了,人家音乐都开始了,准是已经喝上了。
他抬脚正要往门口里面走,忽然心里“咯噔”一下:
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后汉书·蔡邕传》
呀,不对!这琴声里面怎么有杀机?怎么回事?
他扭头就走。正好身后有人看见,跟主人家讲:蔡伯喈怎么到了门口又走了呢?
主人奇怪,赶紧追出来:哎,伯喈兄,你怎么又回去啦?
蔡邕扭头一看,人家一脸真诚,不可能是要杀自己:哎呀,这个……他挺不好意思:这个……实不相瞒,是这么这么回事……
主人很了解蔡邕,知道他不是说着玩的:这可老奇怪了,你一会儿看看吧,今天来的都是老朋友,弹琴的你也认识,怎么会有杀机呢?不可能啊。
主人拉着蔡邕进了屋,把情况一说,弹琴的人立马站了起来:伯喈兄,你看会不会是这么回事?刚才我弹着琴的时候,正好看见旁边树上一只螳螂要捕杀一只蝉,那只蝉将飞未飞,螳螂举着它那大钩子正晃悠着,我正想它能否得手,杀得了,还是杀不了这只蝉?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终于松了口气。
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后汉书·蔡邕传》
笑道:你这个杀心可老大了,吓死我了。
人们一下子都服了,这比钟子期听出伯牙的高山流水可厉害多了。
前面战国史讲过《韩非子》里师延、师旷弹琴的故事,那个场面更大,也非常精彩,当时还提到了孔子也是音乐发烧友。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他听音乐也是听得太入迷,吃饭都不知道什么味儿了。孔子演奏水平应当不低,琴肯定也弹得很好。这方面也有一个好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期间,跟卫国老乐官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孔子弹一首琴曲,一连弹了十天。
师襄子点头:好了,弹得不错了,我再教你弹曲新的吧。
孔子摇头: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史记·孔子世家》
这首琴曲我确实会弹了,但它里面一些关键性技巧还没掌握。
师襄子点头:好吧,继续练吧。
又练了几天,师襄子挺高兴:好了,这些关键性技巧你已经掌握了,我再教你弹曲新的吧。
孔子摇头:
丘未得其志也。—《史记·孔子世家》
我还不能深入体会这首琴曲所表达的意境,也弹不出这意境来。
师襄子点头:好吧,继续弹吧。
又弹了几天,师襄子大悦:这首琴曲的意境太好了,你已经弹得非常好了,我再教你弹曲新的吧。
孔子仍然摇头:
丘未得其为人也。—《史记·孔子世家》
我还是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首琴曲的作者,他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师襄子点头:这首琴曲的作者,我的老师好像跟我说过,可是岁月久远,我早已忘记,曲名也想不起来了。你继续弹吧,过几天我再来。
孔子继续弹。几天后,师襄子过来,发现孔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完全沉浸在琴声里,表情时而严肃,时而喜悦,时而忧郁,时而激昂。一曲终了,孔子才缓缓抬起头来说:
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史记·孔子世家》
我猜想,那个人该是周文王吧?
师襄子大惊!
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
师襄赶紧给孔子施礼:我想起来了,这首琴曲叫《文王操》,作者正是周文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