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球等人罢撤鸿都文学,汉灵帝的学术热情

阳球等人罢撤鸿都文学,汉灵帝的学术热情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只要再让我干一个月,什么老虎、苍蝇、豺狼、猫头鹰,我都能彻底扫除干净了。然后,曹节得知,立即告发阳球等“谋议不轨”。汉灵帝震怒,将阳球等人处死。—《后汉书·阳球传》建议汉灵帝罢撤“鸿都文学”。星官、风角、算历,皆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总之,汉灵帝挺爱读书、学习。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阳球等人罢撤鸿都文学,汉灵帝的学术热情

司隶校尉阳球打死大太监王甫,逼死太尉段颎,把另外三个中常侍大太监也都办了。之所以如此顺利,很可能得益于太监集团的内部斗争,是曹节、程璜等太监的另一派借了阳球的刀来杀王甫等太监的这一派。之后,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没了,阳球想一鼓作气把曹节等太监也一起拿下,而曹节等也想除掉阳球这个威胁。正赶上汉顺帝的一个妃子去世,曹节和几个中常侍送丧,出城门时正好看见那个写着“贼臣王甫”的大牌子,旁边王甫的尸首惨不忍睹。曹节一下子悲从中来,虽然他跟王甫有矛盾,但毕竟共过患难。

慨然抆泪曰:我曹自可相食,何宜使犬舐其汁乎?—《后汉书·阳球传》

他抹着眼泪说:王甫啊王甫,咱俩斗得恨不得咬死对方、吃了对方,可咱犯不着让狗咬啊!让阳球那小子渔翁得利逞威风,何苦呢?老哥儿几个,一会儿回宫咱们一块儿找皇上去。

于是,曹节等大太监跟汉灵帝一通花言巧语,阳球的司隶校尉被免,改任卫尉。这可不算降级,卫尉掌管皇宫保卫,可见汉灵帝对阳球还是很器重,只是卫尉没有职权查办太监了。

阳球急了,急忙求见汉灵帝:我还得继续干司隶校尉抓奸贼啊,此前打掉的王甫、段颎只是狐狸小丑,还不算大功告成。

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只要再让我干一个月,什么老虎苍蝇、豺狼、猫头鹰,我都能彻底扫除干净了。请您千万恩准!

阳球磕头磕得一脑门子血,而汉灵帝却不点头:大胆,你要抗旨不遵吗?

阳球没办法,只好赴任卫尉,但他仍不死心,当时还有几个忠臣,包括司徒刘郃、长乐少府陈球、尚书刘纳等也都恨不得阳球回任司隶校尉,灭太监。于是,这几个人就在一起串联商量。

正商量着,出事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阳球能起来是因为他的宠妾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儿。结果他们搞串联的事被这个宠妾泄露给了程璜(《后汉书》记为陈球宠妾泄密,可能有误)。

然后,曹节得知,立即告发阳球等“谋议不轨”。

汉灵帝震怒,将阳球等人处死。

曹节则又活了两年才寿终正寝。

阳球此前做尚书令时,曾给汉灵帝提过一个建议。

奏罢鸿都文学。—《后汉书·阳球传》

建议汉灵帝罢撤“鸿都文学”。

“鸿都文学”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得从汉灵帝是个怎样的人说起。如前述,汉灵帝铁定是个亡国昏君,他贪财、卖官,把太监当爹、妈,赶驴车、扮商贾、给狗戴帽子,甚至野史(晋王嘉《拾遗记》)上说,他还发明了开裆裤让宫女穿,弄裸体游泳馆等,总之他就是个浑蛋。实际上,男人不止一面,汉灵帝的另一面是个文艺男。他既像汉武帝一样爱写诗,又像汉元帝一样爱音乐,对辞赋、书法也很痴迷,甚至二十多岁就写了一部书《皇羲篇》。《后汉书》记:

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后汉书·蔡邕传》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首先,“帝好学”,汉灵帝其实挺好学。《后汉书·刘宽传》记:

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后汉书·刘宽传》

汉灵帝很喜欢学习六艺经书,每次接见完刘宽,都把刘宽留下:刘太尉,你先别走了。最近读经,有几句话我不大理解,你讲讲吧。

刘宽本是通儒。

宽少学欧阳尚书、京氏易,尤明韩诗外传。星官、风角、算历,皆究极师法,称为通儒。—《后汉书注》

刘宽这时已官至太尉,手艺未丢,学问仍然了不得,于是讲了一通。

有一次,他讲着讲着,声音越来越小,逐渐没了动静。

汉灵帝撩眼皮一瞅,见刘宽竟然睡着了,他就咳嗽了一声。刘宽立马醒了。

帝问:太尉醉邪?—《后汉书·刘宽传》

刘太尉,是不是在刚才的宴会上喝醉了?

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后汉书·刘宽传》

刘宽赶紧坐好:老臣哪里敢喝醉?只是因为太尉这副担子太重,压得我老是头昏脑涨,跟喝醉了一般。

汉灵帝点头一笑:好吧,你早点回去休息,下次咱们继续学。

总之,汉灵帝挺爱读书、学习。

而刘宽确实爱喝酒恋醉乡。《后汉书》记: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后汉书·刘宽传》

他给皇帝讲经前都会喝醉,可见嗜酒如命,整个京城都知他好这个。人们还知道他不爱洗澡,是个老邋遢,还拿他编了段子:“老邋遢,真啊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他就是个老邋遢。”

不过,他最有名的还不是邋遢,而是好脾气。早年有一次,他驾牛车出行,被一个人拦下。那人愣说驾车的牛是他之前丢的。刘宽一点也不着急:好吧,你牵走吧。

他把牛解下来,自己拉着车回了家。随后,那人又把牛送回:对不起,我认错牛了,您看怎么发落我吧?

刘宽笑笑:没关系,牛都长得差不多,我也老是分不清,没事。

后来,他做过三个郡的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后汉书·刘宽传》

当太守,每天要处理好多事,一般人难免着急发脾气,他却从来没有,永远温和、仁厚、宽容。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派一个仆人去买酒。结果,这个仆人比他还嗜酒,竟然自己直接喝上了,一直喝到大醉而归。

刘宽看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仍然不着急:你可算回来了,我这光担心你呢!出去这么老半天,别再出点什么事儿。对了,酒打回来了吗?

仆人舌头打卷儿:什么酒……酒啊,我……我都给喝……喝上了……

旁边坐着的客人实在气坏了,不顾刘宽的面子,破口大骂:你这是什么野奴才,简直就是个畜生……

仆人一下子被骂醒了,当然不敢还嘴,乖乖听客人辱骂。

刘宽一摆手,仆人赶紧退出。刘宽赶紧又叫来一人:你快去看看,他被骂这一通,心里肯定难受,又喝了这么多酒,别再想不开。

还有一次,刘宽刚刚穿好朝服,要赶着去上朝。一回身,旁边一个婢女端着一碗热羹,“哗”一下子失手倒在了他身上。这个朝服就得脱,就得换,上朝就得被耽误了。刘宽着急不着急呢?还是不着急。

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后汉书·刘宽传》

不但没着急,还关心婢女:小姑娘,没烫坏你的手吧?

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汉书·刘宽传》

这真叫长者之风!

接着说文艺青年汉灵帝。他让刘宽讲经书大致是熹平五年(176)的事情,这一年他正好二十岁,由此足见他对儒家六经的喜爱与推崇。在此前一年,他还做过一件事,更能说明这一点。《资治通鉴》记:

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就是说,十九岁的汉灵帝召集了一帮大儒,把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全部重新校订一遍,形成一套权威版本。然后,派议郎蔡邕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在石碑上书丹,由匠人刻出。据史料称,五部经书的全部内容被刻成四十六块大石碑,立于太学门口,宣示天下:“五经”内容以此为准。蔡邕的书法太好了,这不单是经文的展示,也近乎一场大型书法展。当时喜欢书法的人也很多,包括汉灵帝。因此,轰动一时。

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后汉书·蔡邕传》

人们争相来看,有的看经文,有的看书法,不但看,还拿着纸、笔临摹。每天太学门口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好多人专程从外地驾车而来,车多得都没地儿停。

据说古代文青有四大标配:起它一个号,坐它一顶轿,讨它一个小,刻它一部稿。汉灵帝未能免俗,随着学问越来越好,便弄出一部《皇羲篇》,有五十章,内容不少,可惜未能传世。到底写的什么,不得而知,大致是辞赋之类。书写出来,自然希望被人看、被人赞美。可是,太监们文化低,光会拍马屁,没意思;大臣们都太严肃,而且只重经史,不重辞赋。给谁看呢?到哪里能找一帮志同道合的文艺青年,一起切磋唱和呢?太学生最合适!

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后汉书·蔡邕传》(www.xing528.com)

于是,汉灵帝就召了几个辞赋写得好的太学生进宫,一见如故,恨不得天天在一块儿聊,他干脆把这几个太学生安排到皇宫鸿都门下的两间屋,以便随叫随到。

凡事就怕开头儿,这个头儿一开,被召到鸿都门下的文艺青年便越来越多,也不局限于太学生了,也不局限于辞赋了,什么背景的人都有了。

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后汉书·蔡邕传》

他还召了一帮书法家,有擅长写草书尺牍的,有擅长写隶书的,也有擅长写鸟虫篆的,再加上擅长诗文辞赋的,长驻鸿都门的这帮人很快便增至数十人之多。进而,他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部门,被称“鸿都文学”或“鸿都门学”。按《后汉书·灵帝纪》,当时为光和元年(178),汉灵帝二十二岁。

始置鸿都门学生。—《后汉书·孝灵帝纪》

《后汉书注》称:

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后汉书注》

按此注释,鸿都门学类似太学,由全国各地推荐生源,有上千人的规模,都是来学习辞赋、书法的。这样的话,鸿都门学可以说是史上最早的文化艺术专科大学。此注释未必可信,《资治通鉴》未采用,而只是提了《后汉书·蔡邕传》“遂至数十人”的说法,即鸿都门学的规模大致百八十人,它不是文艺院校,而更像一个文化团体,类似今天的文联、作协、书协、艺术研究院等。不同的是,鸿都门学这个文艺团体的政治待遇太高了,每天皇帝跟他们泡在一起。除了聊辞赋、聊书法之外,汉灵帝还特别喜欢聊各种民间乱七八糟的逸闻趣事。

憙陈方俗闾里小事。—《后汉书·蔡邕传》

这让常年居于深宫大内的汉灵帝耳目一新,太有意思了!平常大臣们、太监们哪说过这么有意思的事。

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后汉书·蔡邕传》

汉灵帝被哄得非常开心,相应地,这帮鸿都门学生便得到各种封赏、各种加官晋爵。

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后汉书·蔡邕传》

弄得大臣们都羡慕嫉妒恨了。以前羡慕嫉妒恨太监,现在又开始羡慕嫉妒恨鸿都门学生。有一次,汉灵帝竟然又要给三十多个鸿都门学生画像。

诏敕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后汉书·阳球传》

大臣们受不了了:这还了得!当年,汉宣帝在麒麟阁给霍光、张安世、魏相、丙吉、赵充国、萧望之、苏武等十一大功臣画像。随后,汉明帝给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耿弇、寇恂、冯异、岑彭等东汉开国功臣们画像。他们都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才能有此待遇。咱皇上竟然要给一帮舞文弄墨的小文艺青年画像,这还了得!

于是,时任尚书令阳球“奏罢鸿都文学”,上书说:皇上,我忍不了了,您要给画像的乐松、江览等都是什么人?

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后汉书·阳球传》

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后汉书·阳球传》

就凭写了一篇辞赋或写了幅书法作品,就当了郎中。据说,有的人还是请枪手代写的。

亦有笔不点牍,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后汉书·阳球传》

这种小人得志,怎么还能给他们画像呢?

未闻竖子小人,诈作文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今太学、东观足以宣明圣化。愿罢鸿都之选,以消天下之谤。—《后汉书·阳球传》

从文化教育来讲,咱有太学和东观就足够了,这个鸿都门学实在没必要存在,请快把它撤掉吧。

汉灵帝没搭理。

此前,鸿都门学还未正式挂牌,就已经有一个大臣上书极力反对,他就是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人。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后汉书·蔡邕传》

他是老太傅胡广的门生,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天文数术都精通,尤其琴弹得好。早年,“五侯”大太监徐璜、左悺听说他琴艺精绝,便把他推荐给了汉桓帝。汉桓帝也是个文艺青年,尤好音乐。

桓帝好音乐,善琴笙。—《后汉书·孝桓帝纪》

于是,汉桓帝派陈留太守找蔡邕,征召其立即进京。

蔡邕不想去,一方面他有处士情怀,不想跟太监为伍;另一方面也感觉因弹琴而被征,没意思。因此,他表面答应太守起程,中途又称疾而归。然后,一直待在家里。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后汉书·蔡邕传》

每天只是读书、写字、弹琴、赏花,好像无所事事。有长者不理解,教诲蔡邕:大丈夫怎么能总待在家里呢?得出去建功立业……

蔡邕点头,笑而不语,随即写了一篇赋《释诲》作为回应。大致讲,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所谓“居易以俟命”,我只愿听天由命,得我幸、不得我命,一切顺其自然。别人爱建功立业就怎么建功立业,与我无关,我只想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

抱璞而优游。—《后汉书·蔡邕传》

我“躺平”,怎么了?

快四十岁时,蔡邕终于“用之则行”。

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后汉书·蔡邕传》

他得到司徒桥玄的辟举,入仕。

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后汉书·蔡邕传》

他做过很短时间的河平县长,随后被召回,在东观校订经书。就是在这期间,他和几个大臣建议汉灵帝刊刻石经,被采纳。

然后,他又向汉灵帝提出一项法律方面的建议,取消“三互法”。这是一种官员任职回避制度,现代政府仍然有类似要求,比如为了避免本地家族利益,县长正职一般不能用本地人。“三互法”要复杂得多,各种回避,各种禁忌。

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不补。—《后汉书·蔡邕传》

弄得一些州的一把手位置空置很长时间—张三不行,他得回避;李四不行,不符合“三互法”,也得回避;赵五也不行……这太耽误事儿了,建议取消。

汉灵帝没答应。

对此,司马光引用《左传》的一句话评价:

国将亡,必多制。—《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越是要衰亡的国家,越是有各种各样的法令。看似重视法制,实则增加很多麻烦。东汉王朝实际都已经乱成那样了,还抱着这种所谓维护官员廉洁的法令不放,真是可笑。

以今视之,岂不适足为笑而深可为戒哉!—《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蔡邕在向汉灵帝提第三个建议的上疏中,包含了对鸿都门学的反对,他说:

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后汉书·蔡邕传》

写字画画及诗文辞赋,都属于雕虫小技,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小聪明、小才能而已,它们跟治国理政完全是两码事。治国理政得吃透经书、史书里的思想智慧,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官员自身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足以行为世范。这样的,才是有益于天下、有益于百姓的大才。舞文弄墨的人多数中看不中用。

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故当志其大者。—《后汉书·蔡邕传》

真要让这样的人去独当一面,肯定会出问题。把他们当个弄臣,陪您玩玩还行,千万不能重用。

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后汉书·蔡邕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