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群体连接形态及设计关键意念

建筑群体连接形态及设计关键意念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种空间连接形态为“组群形式”,由不断积累的元素组成,是许多传统城镇中的典型空间组织形态。在组群形式中连接,既非发自于内,也非生之于外,而是自然成长集聚的有机、自发性结构。桢文彦的三种空间形态皆强调在设计时连接是控制建筑物及空间配置的关键意念。建筑群体连接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焦点式的组合是建筑全部朝向一个共同的焦点,无论焦点向内或向外,形成分组的朝向焦点的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连接形态及设计关键意念

影响空间连接的因素包括建筑基地的境界线、移动方向轴线或边缘建筑物等,在改变空间环境时,这些因素共同提出一个恒常不变的连接系统。日本建筑大师桢文彦认为连接是城市与建筑外部空间的最重要特性。他说:“连接就是城市中的胶合物,整合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层面,以城市实质形式表现在外……城市设计探讨的问题就是在不同事物之中,如何达成整体性的连接,以各元素的组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他将城市空间分成三种形态,即组合形式、超大形式、组群形式。他认为组合形式是以抽象的模式组合二度平面图中个别建筑物。连接是内敛非外显,个别物体之间的位置及形状制造彼此间的张力。连接理论中第二种形式是以一个有层级的开放端将个别元素相互连接成一体的大架构从而组成超大结构系统。连接是构成结构的实质因素。在超大形式的紧凑结构中,以顶盖封闭内部空间,正式区分内、外空间,整个结构完全不考虑外部空间。以大尺度大空间涵盖自我环境,往往由高速道路网决定其形式。第三种空间连接形态为“组群形式”,由不断积累的元素组成,是许多传统城镇中的典型空间组织形态。在组群形式中连接,既非发自于内,也非生之于外,而是自然成长集聚的有机、自发性结构。

桢文彦的三种空间形态皆强调在设计时连接是控制建筑物及空间配置的关键意念。公共空间组合必须有整体性,在进行个别建筑物或空间的规划之前,就应先决定公共空间的组合方式。连接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最受欢迎的设计思潮。

图7.7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彼得·库克(Peter Cook)1964年提出的嵌入式城市设想,即是在此观念上更进一步地阐述未来的连接理论。在一个巨大的斜撑构架中,服务管道、供应系统及电梯等,交织成一个新结构。随时可以替换的预设单元插入结构之中,水平交通系统连通社区的不同楼层。这个设想沿着水平及垂直动线,塑造一个非空间的外观形状。这是一个强调新时代未来社区的设想,并未考虑保存传统由实体及虚体所构成的空间。嵌入式城市设想方案这类未来主义者的观念扼杀城市空间的传统社会功能及外部空间的重要性。(www.xing528.com)

风景透视原理的运用中,在建筑群体组合的布局方式中,都有空间连接理论的运用。在风景空间构图中,无限的空间是视线瞄准的目标,但眼睛却看不到它。无限空间聚焦点的位置代表无限,它是可及的,同时又是不可及的。从景观空间构图中,可以看出向着这个极限运动的倾向,因此无限是运动的延续与伸展。创造无限的空间是现代艺术思潮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中有许多扩大空间的手法,例如把一个同时性的空间转化为不同时间中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也是运用无限空间的一种手法。

建筑群体连接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焦点式的组合是建筑全部朝向一个共同的焦点,无论焦点向内或向外,形成分组的朝向焦点的建筑群体。沿线式的建筑组合方式是沿着线形向两侧伸展出若干个建筑组群,面式或节点式的建筑组合方式是建筑群体各自围合成向内的空间,在建筑组团之间用绿化隔开,或做成构图显明的内向建筑节点式组合体。大体上说,点、线、面这三种建筑组合连接方式是布置居住建筑群经常采用的方式(图7.8)。

图7.8 连接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