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中生有:空间设计的哲学构思

无中生有:空间设计的哲学构思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强调的是房屋的空间部分,器皿盛物的空虚部分。老子“无中生有”的哲理引导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不局限于现实中所见的具体形象,而着眼于事物在相对关系中的互相补充、互相发挥,同时不忽略那空虚的空间作用。赖特从老子的哲理中领悟到“空”有极大的包容性,蕴含着动的潜力和无穷无尽的变化。

无中生有:空间设计的哲学构思

美国建筑空间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建筑摩登运动的最大贡献是冲破了把建筑当做六面体的传统概念。他认为空间可以内外贯穿,而且可以运用区域和隔断划分空间,并可以巧妙地变化天花地板标高。一个单一的空间是否可以服务于多种功能取决于视觉观察的位置。他不用封闭的办法限定空间,而运用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去组织建筑空间。20世纪30年代以后,空间设计成为建筑摩登运动的特征。

建筑空间大师赖特建立的建筑设计空间观念影响深远,他认为建筑中最主要的是围合物体中的“空”的部分,而非围合物的“实”体。他为老子精辟的哲理所折服,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中对空间的论述至今仍被建筑师们奉为名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的是揉和陶泥做器皿,有了器皿中的虚无部分才有器皿的功用。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功用。车轮转动的部位全靠车轮中间空洞的地方,当其无,才有车之用。“有”给人的是便利,“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老子强调的是房屋的空间部分,器皿盛物的空虚部分。因此,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一个碗或茶杯的中间是空的,那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杯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正因为是空的,所以才有了房子的作用。老子“无中生有”的哲理引导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不局限于现实中所见的具体形象,而着眼于事物在相对关系中的互相补充、互相发挥,同时不忽略那空虚的空间作用。赖特从老子的哲理中领悟到“空”有极大的包容性,蕴含着动的潜力和无穷无尽的变化。赖特开辟了建筑空间设计的新领域,创造了当时罕见的灵活、连续和流动的建筑空间。

赖特作品的空间布局不再受建筑实体的约束,空间可随心所欲地向各方伸展和渗透,因而产生了空间中的模糊性。空间是个模糊的概念,虚幻的存在,人的活动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空间内容,人对空间的理解改变了,空间就自然而然随之发生转变。正像中国黄土高原上的下沉式生土窑洞民居那样,居住空间是从土体中直接开挖出来的,是大自然中的空间,在地下建造的内部与外部空间,是没有建筑的建筑空间。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得出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道”这个范畴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意味着普遍存在的,视而不见的与物质世界不可分开的、主宰万物的法则。道和名的哲理说出了赖特建筑创作中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中的要素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和反、阴和阳的宇宙关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说的是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又是由看不见的“道”产生的。(www.xing528.com)

赖特的设计思想不仅重视“有”,亦重视“无”的存在。有与无的关系说明建筑设计思想生成的根源。作为物质实体的建筑立于有,但它生成于无,“无中生有,无为而治”出自设计师的精神构思,设计师完成了建筑作品,同时又将其转化为精神感染力。

赖特崇尚老子的哲学,掌握有和无的相互转化观念,创造了建筑的时间空间理论。赖特的建筑空间处理手法常把各种活动大小的空间分合自如地组合在一起,灵活自由,可最大限度地使室内空间与大自然交融,在内部创造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核心空间,在视觉和居民的活动中另辟一天地。

当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应该把建筑空间看做是整个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赖特提倡的“有机建筑”观念在他的“草原式住宅”设计中以及后来的许多作品中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些作品总是以一种自然风景般的姿态,将美的建筑形态和谐地融入水光山色之中,就像是自然界中生机盎然的植物一样,“从大地中生长出来,向着太阳”。中国古代把自然环境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生态有机建筑认为:金如同人的生活空间;木是大自然中生长的植物;水是万物生命之源;火是太阳的能量;土是万物生长的根基。赖特融入自然的“有机建筑”与当今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

20世纪80年代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新馆建成时曾把老子的《道德经》中关于空间的论述以中英文形式用铜字镶嵌在建筑入口处的外墙上,作为学习空间设计的格言,含义深远。但可惜的是,在后来建筑的装修更新时,外墙被拆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