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雨篷|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玻璃斜窗观察范围调整

创建雨篷|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玻璃斜窗观察范围调整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话框,选择“否”,完成楼板的创建,如图1.7.26所示。图1.7.27编辑雨篷装饰边线以上创建的雨篷装饰边线左右两侧均穿过外墙伸进了房间,需要进行调整。图1.7.28图1.7.29由于本建筑具有对称性,北侧入口处的雨篷利用“镜像”命令完成。图1.7.30图1.7.31图1.7.32完成创建后会发现,在F1 楼层平面视图中无法观察到刚刚创建的玻璃斜窗,这是由于该构件不在该平面视图的视图范围之内。图1.7.33图1.7.34创建支撑钢梁支撑钢梁由外挑T 形钢梁和横向矩形钢梁组成。

创建雨篷|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玻璃斜窗观察范围调整

1)主入口处雨篷

(1)定义雨篷板

与前述创建室外楼板的方法一样,首先在“属性”面板的类型选择器中选择类型 “楼板:常规楼板-400 mm”,然后单击“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在“类型属性”对话框中,单击类型列表后的“复制”,在“名称”对话框中输入“F2_YPB1_100”作为新建楼板类型的名称;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类型属性”对话框;单击“类型属性”对话框中“结构”参数后的“编辑”,进入“编辑部件”对话框;在“编辑部件”对话框中,将结构层的材质修改为“混凝土,现场浇筑灰色”,厚度修改为“100”,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类型属性”对话框;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类型属性”对话框。

(2)绘制雨篷板轮廓线

进入F2 楼层平面视图。 单击功能区“建筑选项卡→“楼板”→“楼板:建筑”命令,进入绘制楼板草图模式。 选择“绘制”面板中的“矩形”命令,在南侧主入口处绘制如图1.7.23 所示的楼板轮廓线。

图1.7.23

在属性栏的类型选择器中选择类型为“F2_YPB1_100”,“标高”为“F2”,“自标高底部的高度偏移”为-650 mm,如图1.7.24 所示。 单击“完成”命令,此时跳出“是否希望将高达此楼层标高的墙附着到此楼层的底部?”对话框(图1. 7. 25),选择“否”,完成楼板的创建,如图1.7.26所示。 将楼板下的两根柱子利用“附着”命令附着于楼板下方。

(3)参数设置

图1.7.24

图1.7.25

图1.7.26

(4)添加雨篷装饰边线

进入三维视图,调整合适位置观察刚才创建的楼板,单击功能区“建筑”选项卡→“楼板”→“楼板:楼板边”命令,在属性栏的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雨篷轮廓”类型。 移动光标至楼板南侧水平下边缘线,在边线高亮显示时单击鼠标放置楼板边缘。 用同样的方法放置左右两侧楼板边缘。 创建的雨篷如图1.7.27 所示。

图1.7.27

(5)编辑雨篷装饰边线

以上创建的雨篷装饰边线左右两侧均穿过外墙伸进了房间,需要进行调整。 进入F2 楼层平面视图,选择刚刚创建的雨篷装饰边线(图1.7.28),竖直向下拖拽其墙内一端的端点,使其与外墙边线对齐(图1.7.29),即完成编辑。

图1.7.28

图1.7.29

由于本建筑具有对称性,北侧入口处的雨篷利用“镜像”命令完成。

2)创建侧入口处玻璃雨篷

侧入口处玻璃雨篷由顶部玻璃和支撑钢梁两部分组成。 顶部玻璃使用“迹线屋顶”中的“玻璃斜窗”创建,支撑钢梁使用内建模型方式创建。

(1)创建顶部玻璃

进入F1 楼层平面视图,单击功能区“建筑”选项卡→“屋顶”→“迹线屋顶”命令,进入绘制屋顶草图模式,在左侧入口处绘制如图1.7.30 所示的平屋顶轮廓线。

在选项栏取消勾选“定义坡度”选项,属性栏类型选择器选择“玻璃斜窗”,并设置参数“底部标高”为“F1”,“自标高的底部偏移”为3000 mm(图1.7.31),单击“完成”命令。创建的玻璃雨篷如图1.7.32 所示。

图1.7.30

图1.7.31

图1.7.32

完成创建后会发现,在F1 楼层平面视图中无法观察到刚刚创建的玻璃斜窗,这是由于该构件不在该平面视图的视图范围之内。 进入F1 楼层平面视图,设置平面视图属性栏,“范围”→“视图范围”,如图1. 7. 33 所示,将剖切面的偏移量设置为3000 mm,单击“确定”按钮(图1.7.34),此时F1 楼层平面视图中已可观察到之前创建的玻璃斜窗。

图1.7.33

图1.7.34

(2)创建支撑钢梁

支撑钢梁由外挑T 形钢梁和横向矩形钢梁组成。

①创建外挑T 形钢梁。 在项目浏览器中,选择F1 平面视图。 单击功能区“建筑”选项卡→“构件”→“内建模型”命令,如图1.7.35 所示。 在跳出的“族类别和族参数”对话框中选择适当的族类(本例中选为“屋顶”),命名为“玻璃雨篷—T 形钢梁”,如图1.7.36、图1.7.37 所示,进入族编辑器模式。

图1.7.35

图1.7.36(www.xing528.com)

图1.7.37

选择“拉伸”命令:单击功能区“创建”选项卡→“形状”→“拉伸”命令,如图1.7.38 所示。

图1.7.38

设置工作平面:单击“创建”选项卡→“工作平面”→“设置”命令(图1.7.39),在弹出的“工作平面”对话框中选择“拾取一个平面”(图1.7.40);在F1 平面视图中单击拾取玻璃雨篷的左侧边线(图1.7.41),在弹出的“转到视图”对话框中选择“立面:西”,单击“打开视图”切换至西立面视图,如图1.7.42 所示。

图1.7.39

图1.7.40

图1.7.41

图1.7.42

Revit 中的每个视图都有相关的工作平面。 在某些视图(如楼层平面、三维视图、图纸视图)中,工作平面是自动定义的。 而在其他视图(如立面和剖面视图)中,必须自定义工作平面。 工作平面必须用于某些绘制操作(如创建拉伸屋顶)和在视图中启用某些命令,如在三维视图中启用旋转和镜像。

绘制T 形钢梁轮廓:在西立面视图选择“直线”命令,在玻璃雨篷下方绘制如图1.7.43 所示T 形钢梁的轮廓线,具体尺寸如图1.7.44 所示。

图1.7.43

图1.7.44

参数设置:在属性栏中设置“拉伸终点”为-1200 mm(玻璃斜窗的宽度),“拉伸起点”为0,“材质”选择为“钢”,如图1.7.45 所示。 完成设置后单击“完成”命令,再单击“完成模型”命令,创建的T 形钢梁如图1.7.46 所示。

图1.7.45

图1.7.46

利用“阵列”命令复制T 形钢梁:进入F1 楼层平面视图,首先绘制两条参照平面作为阵列的起点和终点(图1.7.47),选择刚完成的T 形钢梁,单击“修改”工具栏“阵列”命令,选项栏参数设置如图1.7.48 所示,移动光标单击捕捉如图1.7.47 所示上方的参照平面作为阵列起点,再垂直移动光标单击捕捉如图1.7.47 所示下方的参照平面作为阵列终点,阵列结果如图1.7.49所示。

图1.7.47

图1.7.48

图1.7.49

②创建横向矩形钢梁。 横向矩形钢梁的创建仍然利用内建模型的拉伸命令创建,方法与上述T 形钢梁的方法相同。

进入F1 楼层平面视图,单击功能区“建筑”选项卡→“构件”→“内建模型”命令,在弹出的“族类别和族参数”对话框中选择“屋顶”,新建模型命名为“玻璃雨篷—方钢梁”,进入族编辑器模式。 单击功能区“创建”选项卡→“形状”→“拉伸”命令。

设置工作平面:在C 轴与D 轴之间绘制一条横向参照平面,使其距两轴距离相等,如图1.7.50所示。 单击“创建”选项卡→“工作平面”→“设置”命令 ,在弹出的“工作平面”对话框中选择“拾取一个平面”;在F1 楼层平面视图中单击拾取刚才所绘参照平面,弹出“转到视图”对话框选择“立面:南”,单击“打开视图”切换至南立面视图。

图1.7.50

绘制方钢梁轮廓:在南立面视图选择“绘制”面板中的“矩形”命令,在T 形钢梁下方绘制如图1.7.51 所示方钢梁的轮廓线,具体尺寸如图1.7.52 所示。

图1.7.51

图1.7.52

在属性栏设置“拉伸终点”为-995 mm(两端T 形钢梁肋板间距的一半),“拉伸起点”为995 mm,“材质”选择为“钢”。 单击“完成”命令,再单击“完成模型”命令,方钢梁创建完成。

至此,西侧入口处的玻璃雨棚全部创建完成。 完成后的效果如图1.7.53 所示。

图1.7.53

由于本建筑具有对称性,东侧入口处的玻璃雨篷及支撑钢梁可以利用“镜像”命令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