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栋先生的足迹:参与国产电力机车研制的回忆

胡栋先生的足迹:参与国产电力机车研制的回忆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栋先生是开创我国电力机车制造的高级科技人员之一。我校电力机车专业于198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胡栋先生是1983年3月由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调来我校,任机电系电力机车教研室主任。1983年8月来校报到后,到了电力机车教研室,在胡栋先生的领导下,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再加之当时机车教研室的老师除了我们几个年轻助教外,大都是来自现场一线,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胡栋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胡栋先生的足迹:参与国产电力机车研制的回忆

胡栋先生(1920.11—2000.07),江苏建湖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根据1957年《中苏技术合作协定》有关条款,1957年12月,国务院批准由一机部、铁道部和部分高校派人联合组成电力机车考察团(正式团员中,一机部15人、铁道部8人、高教部2人、翻译1人),胡栋先生是考察团中铁道部派出的8名技术专家之一。考察团于1958年1月离京,前往苏联进行电力机车制造考察学习与研究设计,在完成国产电力机车技术设计等预定任务后,于当年6月回国。回国后,胡栋先生被派往设在湘潭电机厂的电力机车联合设计处,作为新车设计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总体设计及试制工作(国产首台电力机车于1958年12月底下线,型号为6Y1)。1959年4月调往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继续从事电力机车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等工作,后任韶山1型电力机车(SS1)总体设计负责人。胡栋先生是开创我国电力机车制造的高级科技人员之一。

我校电力机车专业于198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胡栋先生是1983年3月由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调来我校,任机电系电力机车教研室主任。来校之初,先生结合自身长期从事电力机车研究、设计、制造的经验体会,带领机车教研室的老师,对我校电力机车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提出了“贴近现场需求、有特色”的办学理念,首次将“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该课程在当时是其他兄弟院校同类专业中没有开设过的);完善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特别是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及实施方案。如为期三周的生产实习,为切实达到实习效果,特别提出了“校内教师+外聘的企业实习指导工程师共同完成实习计划的制定、过程的指导”等;同时还确定了变流技术、牵引电器、牵引电机等电力机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先生也是我校“电力机车牵引基础”“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等课程的首任主讲教师。由于先生的到来及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我校电力机车(电牵)专业(1985年4月铁道部将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的“电力机车”专业与北方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的“机车电传动”专业统一更名为“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简称“电牵”或“电力牵引”)有别于其他兄弟高校同一专业的培养特色。

我作为北方交通大学机车电传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华东交通大学工作。1983年8月来校报到后,到了电力机车教研室,在胡栋先生的领导下,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印象中,先生有着中等偏上的身材,体格魁梧,常身着藏青色中山装,风纪扣总是扣着;浓眉阔目、略显方正的脸庞上总是流露出祥和、从容的神情,说话时他那浑厚、略带乡音的话语也总是不紧不慢,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先生为人低调、朴实,在他的身上丝毫也看不出他是一位铁道部电力机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

刚到学校那会儿,给我的教学任务比较少,而当时先生正在为“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编写讲义,由于下学期就要用,时间比较紧张,就来问我是否愿意协助他在讲义付印过程中做些送稿、文字校对、插图绘制方面的工作,我自然是乐意的,于是就经常在先生住处和校印刷厂之间往返。虽然我读书时没有系统学习过电力机车总体方面的知识,对电力机车的了解也仅停留在“铁道概论”课程中对电力机车的简述及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实习时的所见,但正是这样的一个机缘,在先生的指导下,我对电力机车上各部件、各系统的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有了全面、较为详尽的了解。可以说,我是先生来校后带的第一个学生。这为我以后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接手机车总体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频繁的接触,我亲身领略到先生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谦和的为人,受益良多。

随着一届一届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回馈信息最多的就是,通过更贴近实际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与机车相关的工作。实践证明,老先生当时为我校电力机车专业以增设机车总体课程为标志所确立的办学定位、培养方案具有独到之处。再加之当时机车教研室的老师除了我们几个年轻助教外,大都是来自现场一线,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胡栋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严格要求、言传身教下,我校电牵专业的早期毕业生很快就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青睐,也由此逐渐形成了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1999年我校电力牵引、铁道电气化等原有专业作为专业方向归并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为“电气工程”)延续至今的办学特色。(www.xing528.com)

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先生对我们年轻人的生活也是非常关心的,时常嘘寒问暖。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来校不久,作为福利,学校给每位教职员工分发了从孔目湖里打上来的鱼。我们几个年轻人正说着该如何处理时,先生主动邀请我们去他家烧鱼。看到分给我的是一条大草鱼,就教我如何做熏鱼……那是我在先生及其夫人指导下,人生中自己动手做的第一条鱼。虽然时隔三十七年有余,先生及其夫人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

先生是在1990年3月退休的,那时先生已年届70高龄。直到先生退休时,我才知道先生确切的年龄。想到1983年先生来校时就已过了退休的年龄,然而为了将一辈子从事电力机车研究、制造、试验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与心得传承下去,为国家电力机车制造事业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先生并未选择退休,而是不辞辛苦地举家来到了条件艰苦、刚开办不久的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兢兢业业地在高等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胡栋先生为我校电力机车专业的办学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的贡献!

值此华东交通大学50周年校庆之际,谨以此文缅怀胡栋先生并向先生致敬!

(作者: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原副院长 副教授 倪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