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乾,1911年生于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少小好学,21岁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唐山交大),就读于土木系结构门。
唐山交大前身系北洋大臣王文韶于1896年在山海关创立的北洋铁路官学堂,它是中国建立最早的铁路学校,享有“东方康奈尔”之誉。学堂采用欧美大学原版教材,重金聘用英籍教师,以口授、笔记为主要教学形式。杨耀乾在这里受到了最为严格的训练。不但如此,由“开明智之先,起民主之首”的詹天佑、梁如浩等一代先贤在唐山交大开创的“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传统,也在他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
杨耀乾能就读于唐山交大并非家境殷实,他靠奖学金完成学业,1935年毕业后来到浙赣铁路线上工作。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7月11日,日军强占唐山校园。战事蔓延至淞沪后,茅以升以“民选院长”主持复校。危难之时,杨耀乾追随母校来到湖南湘潭。
在那段日子里,学校处在“教”无定所的困境之下,师生几遭日机轰炸。杨耀乾与学校共患难,坚持义务给学生上课,后来他兼任院长秘书,成为“当家人”指挥学校搬迁的得力助手(秦杰 华东交通大学原副校长)。1938年底,学校往柳州转移,翌年1月28日到达贵州平越(现福泉市),在城中的文庙内复课。(www.xing528.com)
此时的杨耀乾虽然住在四壁透风的房里,煮饭用的是煤油炉,备课是在摇曳的油灯下……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算不上艰苦,只要给他一点喘息的时间,他就会全力专注于教学,授课依然一丝不苟;只要有可能,内容也一定要是最新的。20世纪30年代力矩分配才刚刚问世,他这时做了大量桁架次应力运算,整本资料由手写而成,竟同印刷品一样工整,目前仍作为文物珍藏在西南交通大学(唐昌荣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44年11月,日寇攻占贵州独山,黔东告急。唐山交大决定就地解散,改到四川璧山县丁家坳复课,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返回唐山原址,结束了长达9年的漂泊旅程。
1948年,唐院为避战乱再次南迁上海。此时,国民党统治中心“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杨耀乾坚持正义,与学生们站在一起。为使进步学生免遭军警迫害,他一面敷衍应付国民党当局,一面替学生的安全担心,规劝不要“太出格”,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虽然当时一些学生并不是很理解,但他对学生的爱护和对教育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秦杰 华东交通大学原副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