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四青年:职业革命家的政治化与多元记忆

五四青年:职业革命家的政治化与多元记忆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四”其实还没有那么政治化,只是职业革命家们、林林总总的政治党派要借“五四”的开放氛围,将青年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导。在北大求学的俞平伯晚年写诗念念不忘的就是“五四”的多元,“同学少年多好事,一班刊物竞成三”。▲“五四”女学生1902年生于湖北枣阳的杨子烈就是短衫长裙的女生,当时在武昌省立女子师范读书。

五四青年:职业革命家的政治化与多元记忆

我曾说过,“五四”是个次好的时代,是一个值得生活的时代,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它有十分丰富的不同侧面,不同的人可以追求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过不同的精神生活。“五四”其实还没有那么政治化,只是职业革命家们、林林总总的政治党派要借“五四”的开放氛围,将青年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导。在北大求学俞平伯晚年写诗念念不忘的就是“五四”的多元,“同学少年多好事,一班刊物竞成三”。北大中国文学门,一个班的同学办出了三种不同方向的杂志:《新潮》、《国故》和《国民》。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内,既有提倡新文化、新价值的《钱江新潮》,也有针锋相对的《独见》。

1906年生于浙江嵊县的才子胡兰成赶上了“五四”的尾巴,他在杭州读中学,呼吸到了那个时代自由和青春的空气,在《今生今世》、《山河岁月》中都透露出了他对那个带着朝露的时代的欣喜——

新出的刊物与书,青年争先买来看,好像早晨上街买小菜蔬果的鲜洁。他们千里求学,跟名教授转换学校,不在乎文凭。他们的爱情像天上星辰的皎皎,他们的追求理知亦像天上星辰的迢迢。……

彼时我年十四五,在杭州中学校做学生,星期六下午没有课,日子非常悠长,如果不出去,一人在教室里用功,只觉校舍的洋房如理性的静,而理性到了是静致,它亦就是感情的流遍了。于是翻开英文课本来读,闻闻洁白的洋纸都有一股香气。

在他的记忆里,那正是一个有许多好事情要做的美景良辰,当时的年轻女子尤其是女学生穿的是短衫长裙,“衫是天青色,裙是玄色,不大擦粉,出落得自自然然的了。那时的青年是,男子都会做诗,女子都会登山临水……”。

“五四”女学生

1902年生于湖北枣阳杨子烈就是短衫长裙的女生,当时在武昌省立女子师范读书。1919年4月的一天,17岁的她生平第一次读到一份白话报,那上面不仅有反对“二十一条”的内容,还有反对包办婚姻、反对女子缠足和束胸、妇女应当剪发等令她感到新鲜的题目,看得她又悲愤又欢喜,同学传阅,都一样的激动。随着“五四”运动而来的是游行、演讲会、辩论会、游艺会、演话剧罗素杜威到武汉,都曾来她们学校演讲,梁启超到武昌男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她们也被允许前往听讲,还有她们自行解放束胸,撕掉紧背心,剪发,杨子烈晚年写下回忆录《往事如烟》时,这一幕幕都没有真的如烟而逝。她不久就加入了共产党北上继续求学,从事革命活动,并成为北大学生张国焘的妻子。(www.xing528.com)

1904年出生的邓颖超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短衫长裙,清纯的面容,她在中南海曾对史学家王来棣回忆起“五四”时她对新知识的渴望,听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刘半农等人演讲的情景,坦言那时对各种主义的内容并不清楚,最初更接近的无疑是无政府主义思潮。“觉悟社”成立时,她们每个人抓一个号码,她抓的是一号,周恩来是五号,所以后来他们分别以“逸豪”、“伍豪”为笔名,周恩来年龄比较大点,也只有21岁,当时大家都是娃娃。之所以要用代号,带有“废除姓氏,割断历史”的意思,还带有一点神秘思想,实际上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读过一本无政府主义的书,当然对马克思主义同样不了解。

▲1916年林徽因与穿着北京培华 女子中学校服的表姐妹们

1904年生于河南舞阳的郭廷以后来成了史学家,时在开封二中读书,读商务印书馆的新书,读《新青年》、《每周评论》,认为“思想界仿佛在动了”。翰林出身的徐世昌上台让他们这些学生感到兴奋,认为文人当总统,这是个可喜的现象。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激动了年轻的心,他们游行、开大会、结社、办刊,除了开封学生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周刊》,还有“青年学会”,《青年》半月刊,十几岁的少年大谈什么“个性的本能”、“真实的学问”、“青年的真精神”,晚年回忆,他自承“乱搞名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谁能否认得了那曾经是个青春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展开自己思想的翅膀,最终不同的人走的道路各不相同,如同北大校园里“一班刊物竞成三”。即使一同归向了马克思主义的杨子烈和邓颖超也免不了分道扬镳。

也许记忆总是带有很强的选择性,往往过滤了那些苦恼、平庸、不愉快的成分,但是,从这些青春男女的记忆里,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肯定、眷恋和庆幸。那是现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起点,却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而是经过了晚清以来一系列改革所结出的果实,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们开始在中国社会产生影响。胡兰成的这个表述很贴切:“皆只觉五四时代原是向来的本色,好到使人不起怀旧之感,因为没有一个旧时代在死灭,然而眼前的已是全新的。”

那本是一个有各种可能性的时代,一个可以包容不同价值、不同选择的时代。呼吸到新空气的少男少女,他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代新人开始成长起来,一个未曾有过的时代就要展开,往哪个方向去,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